《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他的小名,那他的大名叫什么?为什么?
名字确实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其文化意义和内涵是很丰富的。在这个问题中,问的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大名还是小名?言下之意是说,如果“贾宝玉”是小名(乳名)的话,那他一定还有一个正式的大名。这是以前农村生活经验之下的推测,我的答案是。贾宝玉的名字,既是小名,也是大名。总之,就是个名而已。
“大名”“小名”之说,是农村的俗称。按正规的说法,古人的“名”与“字”是有区别,“名”是从小父母和长辈叫的,“字”是长大以后进入社会平辈叫的。号就是下级和晚辈叫的。以前刘兰芳说书的时候,经常说一句话,叫“子不言父,言父有罪”,说的是古代等级制度之下一种避讳的规矩。大家都知道的,皇帝的名字中不能叫的,叫了就是不敬。同样,儿子喊父亲的名字也是不敬。
古代有文化的家庭,孩子一出生之后,家里就会给起名字。这个名字,就是所谓的小名,小名也就是“名”。而没有文化的人家,许多是没有名字的。比如,第一个生的是个儿子,就叫“大小子”或是“老大”。《闯关东》里“文他妈”一直叫传文“老大”。生的是个姑娘,就叫“大嫚”,再生一个就叫“小嫚”,如果又生了一个,原来的“小嫚”就变成“二嫚”,小的就叫“小嫚”。再比如随便叫个“猫”“狗”“碗”“盆”的都可以当名字。不要以为这种命名方式没有文化,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命名方式。最早的王候将相都是这样叫的。春秋时期,郑庄公叫“寤生”,是因为他妈生他的时候难产;鲁国有个公子叫“同”,因为他与父亲同一天生日。齐桓公叫“小白”;晋文公叫“重耳”,大约与耳朵有关。
因此,所谓的名,其实就是乳名。因为乳名都比较接地气,等到长大上学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土,于是就要取个学名,其实就是古代所谓的字。本人是六十年代末出生,同村所有小孩的名字,都是上学时取的。学名是同学和老师叫的。相当于古代的“字”。
人们或许会说,今天的人没有所谓的“号”了,其实不然,上网的网名,笔名等等,和古代的“号”是没有什么分别的。
关于贾宝玉的名字。既是乳名,也是正名。这一点,是很明白的。至于现在许多“红迷”强做解人,一定要说贾宝玉是小名,他必然还有个大名,其实是自做多情。有人还根据书中的内容索隐索出贾宝玉大名叫“贾瑛”的结论,真是令人涕笑皆非。还有人推出贾宝玉叫“贾珏”。无论怎么推出来的,都无法让人信服。人的名字,特别是文学作品作人公的名字,作者是不必隐瞒的。纵观《红楼梦》全书,找不出贾宝玉另外的名字。因为他本来就没有。
贾宝玉就是主人公的名字,这一点不用怀疑。有人说,为什么贾家人起名都有规矩。比如“水字辈”都有水,贾演、贾源;“代”字辈都犯代,贾代化,贾代善、贾代儒等;文字辈都带“文”,贾敬,贾赦,贾政;玉字辈,都带玉字旁,比如贾珍,贾琏;为什么偏偏贾宝玉犯了规矩,不用带玉字旁的单字为名,却用“宝玉”双字为名。这个事情没有多复杂,王字旁其实就是“玉”字旁,篆书的玉是没有点的。因此,贾琏等人是暗玉,贾宝玉是明玉,如此而已。同时,贾宝玉在书中的地位,也与其它人不同,秉性也不同。因此,名字也不同。
这种取名的方式,在现实中也有。曹雪芹的曾祖父叫曹玺,他有个兄弟叫曹尔正。本来曹玺的名字叫曹尔玉,古代文书是竖写的。康熙皇帝没搞清楚,把尔玉连写在一起,曹尔玉就变成曹玺了。既然曹尔正的哥哥可以是曹玺,那么,贾珠的兄弟为什么不可以是“贾宝玉”呢?有人或许会说,曹玺是因为皇帝的失误造成的。问题是,皇帝不会有错误,错的是你把名字起错了。站在后代的角度上,祖上的这两兄弟确实一个叫曹玺,一个叫曹尔正。
贾宝玉称宝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下生的时候口里衔了一块宝玉。出生本来就和别人不一样。当然是这小说的艺术架构决定的。
另外,贾宝玉既然是名,那么,贾宝玉一定还会有字和号,这是可以正常推断的。作者没交代,说明他的字与小说情节和主题无关,所以不用交代。就如贾政字存周,贾赦字恩候,书中都有交代。那么,贾琏的字是什么?贾珍的字是什么?贾蓉的字又是什么?书中没有交代,是因为这些内容与主题无关。
贾宝玉是有号的,叫“怡红公子”。这与主题有关。所以,人人知道。
《红楼梦》确实是一个文化的宝库,我们认真读它,会有所收获。可是,把精神放在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上,就有点浪费时间了。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他的小名,那他的大名叫什么?为什么?
宝玉的学名就是贾宝玉。
因在大观园元春省亲的集会上,宝玉做的诗"有凤来仪"上有宝玉所写的臣宝玉谨题。
这是皇家的活动,所有的诗、文都是要恭请御览的,这里只能使用学名。如使小名,则对皇帝、贵妃不敬。
所以宝玉的大名就是贾宝玉。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他的小名,那他的大名叫什么?为什么?
按《红楼梦》第一回交待,林黛玉是绛珠仙草,林黛玉为还神瑛侍者浇灌之恩下凡,那宝玉就是神瑛侍者,大名应叫贾瑛。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他的小名,那他的大名叫什么?为什么?
谢谢邀请。
有一种说法认为贾宝玉的真名乃是贾瑛。私以为这种说法还算是比较靠谱的,还有一些论者认为贾宝玉就是大名,但纵观《红楼梦》全书贾府的起名规则,就知道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举个例子吧,比如贾府第三代人:贾赦、贾政、贾敬、贾敷,甚至包括贾敏,他们的名字规律是单字名,而且偏旁一致,都是文字旁,这本身就有一定寓意,贾府最初乃是军功起家,到了第三代,面临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从武职转向文职,因为按照袭爵制度,袭爵是要降级的,在这种情况下,贾府后代只有好好读书,考取科举功名,才能挽回贾府的颓势,也正是因此,我们才会看到贾府对第三代子孙,即贾政这一辈的教育要求极其严格,非打即骂,这一点可从第四十五回赖嬷嬷的话中管中窥豹:
赖嬷嬷因又指着宝玉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里头。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第四十五回最终贾府第三代没有完成转型的任务,贾赦袭爵,好色奢淫,贾政空学了一身经济学问,被内部安排了工部员外郎的工作,贾敬倒是考取了进士,可却看透人生,进入道观修行去了。
而到了贾府第四代,也就是贾宝玉这一代,名字的规律也跟第三代大同小异,比如贾珍、贾琏、贾环等人,名字也都是单字,并且是玉字旁,“玉”字旁也暗示着贾府第四代子孙只知道安逸享乐,无运筹帷幄之能力,预示着贾府大厦将倾的结局。
所以贾宝玉肯定不是大名,大名必定也是玉字旁的一个单字,而贾瑛这个名字的可能性很大,一方面符合玉字旁的标准,其次,贾宝玉与林黛玉,在仙界本就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而这个“瑛”字恰恰暗含了贾宝玉神瑛侍者的真实身份。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说法,谁都不是曹公,不敢百分百确定,但“贾瑛”是贾宝玉的大名,只能说这个可能性很大。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他的小名,那他的大名叫什么?为什么?
《红楼梦》中写到的贾府男子共五代,名字都是严格地按照族谱规定取的,五辈起名依次从:水、代、文、王、草字。同辈人名字是单字的都是单字,是双字的都是双字,一丝不乱。与宝玉同辈的有:珍、珠、琏、环、琮、瑞、璜、琼、瑞等等,均为王字旁、单字。宝玉系双字,显然与族规不合。按照贾府的规矩,宝玉的名字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王字旁和玉有关;单字;最好蕴含有亦真亦假的故事。
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演说荣国府时就曾向读者透露过:“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
第三回,通过林黛玉我们知道了“宝玉”实为小名:“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
那么为什么作者不使用宝玉的大名,却要用他的小名呢?
首先,作者借此来显示宝玉之独特,以区别于贾府的其他成员;《红楼梦》也叫石头记,我们读书,真切地感觉到贾宝玉就是那“无才可去补苍天,妄入红尘若许年”的石兄。全书不出现大名,更见“果然奇异,只怕这人的来历不小。”(贾雨村语)
其次,在第五十二回,麝月向大家说明了叫宝玉小名的原由:“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
第三,宝玉是肯定有大名的,在中国历史上大家族中,尤其是那些官宦世家或者书香之家,给儿孙起名是极其讲究的。我觉得可以是单名“璞”。《新华字典》对“璞”的解释为含玉的石头或没有雕琢过的玉石,所以贾璞可以说与贾宝玉是同义语。您觉得行吗?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他的小名,那他的大名叫什么?为什么?
贾宝玉的真名叫胤礽!
古代玉王同字,而胤礽是皇后所生,且一生下来就被封为太子,所以说胤礽是衔玉而生!
而胤礽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所谓“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