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最高境界是什么?

谢邀。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恐怕很难有个统一的标准。个人觉得,艺术的境界大约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一是创作上的返朴归真,二是欣赏上的雅俗共赏。

在讨论艺术的最高境界之前,先说一下什么是艺术。艺术大约很难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艺术是和人的精神生活相关联,与审美相关联,这一点大约是没有异义的。因此,艺术品是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所谓意象,就是有意有象,通过艺术品,可以把主客体之间联系起来。意象的进一步升华,达到一定的境界,就是意境。如果我们说一个艺术作品达到了某种意境,是说它通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也就是说,在艺术品的评判上,“有境界”本身就已经代表高水平了。当然,境界也有高下之分,这里的境界,仅是“水准”之义了。举个简单的例子,顾景洲做的一把紫砂壶,是艺术品。而一个普通工匠做的就是一般的日用品。其间的差别,就在意境二字。

当我们讨论意境或是境界的时候,讨论的其实是艺术家之间风格的差异。这种差异大多情况下有境界的不同,但无高下之别。王国维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所谓的造境,大约就是浪漫主义的想象,而写境,大约是现实主义的如实摹写。王国维说:“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境界有别,亦无高下之分。

境界的欣赏,是对艺术深层次的欣赏和理解。所以,它包含主客体两个方面。艺术作品的水准有高下之分,人的欣赏水平也有高下之分。只有高水平的艺术品和高水平的欣赏者相遇,才能引起共鸣,才能欣赏到境界之美。大多数情况下,境界高的,未必会有人欣赏,这就是所谓的曲高和寡。你呤的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若是“下里巴人”,和者必众。二者各有境界,谁高谁低,不同之人有不同的评判。

《红楼梦》和《金瓶梅》都是明清优秀古典小说,而且都是世情小说。两性关系,是二者共同的着眼点。《红楼梦》侧重点在于人的精神,因此,它关于性的描写都是用曲笔,遵循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金瓶梅》侧重于肉欲的描写,遵循的是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二者谁的境界高,谁的境界低呢?大家各说各话。正统的文学史观点,自然认为《红楼梦》的境界更高一筹。毕竟,精神追求,更具形而上的意味。可是,我在网上看到大学者高晓松先生就认为《金瓶梅》的境界远高于《红楼梦》。这让我很是困惑。我承认,《金瓶梅》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对明朝中后期社会世象的描写,可以极大的补充正史的不足,而且它对人情人物的描写刻画达到传神入骨的程度,这当然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但文学价值和境界高下,未必是完全对应的。我个人觉得,境界高的,对人生必定是有益的,而境界低的,未必却未必有益。《红楼梦》无论哪个阶层,那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读。如果你是一个家长,你愿意让自己上初中或高中的孩子阅读《金瓶梅》吗?

说过上边这些闲话之后,现在可以谈谈返朴归真和雅俗共赏了。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不是艺术对象的简单复制,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艺术的高低就决定于艺术家匠心和境界。所谓的匠心,就是在一定的艺术规则之下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简单的说,就是法。书法有法,绘画有法,戏剧小说,电视剧,都有法。掌握了方法之后,才能明白本门艺术的规律,通晓艺术规律之后,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而境界只存在于高水平的作品中。只有对艺术规律的掌握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之后,所创造的艺术品,才能有境界。创作中从有法到无法的过程,就是返朴归真的过程。一切返朴归真的艺术品体现的都是一种境界。

境界的高下,没有绝对的标准,它是个体的审美趋向以及价值趋向有关。以书法为例,书法史上,有“十大行书”的说法。排在第一位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第二名是严真卿的《祭侄文稿》。

网上人说,《祭侄文稿》在好多方面超过《兰亭序》,既是行家之论,必有许多理由。是从书法的角度上来论的。可是,中国人对艺术品的评判,是超越于法的。最终的决定,还在于境界上。二者的差别在于,《兰亭序》表达的是人的情绪上的中和状态,而《癸侄稿》作品表达的是一种悲痛欲绝之情。《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兰亭》表达的正是这种状态。而这种状态是与人生有益的。悲痛欲绝,总是要伤人的。这就是境界之别。一是中和之境,一是悲痛之境。

艺术境界从欣赏的角度来看,最高的标准是雅俗共赏。好的艺术品,必然是雅俗共赏的。前面提到的高山流水,虽然和者盖寡,但和不上者也不能否认他的美。中外艺术精品都是这样,外国人听不懂中国话,却可以看得懂中国戏曲表达的意思,中国人听不懂外国话,却并不影响他们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意大利歌剧。艺术是无国界的,是相通的。无论你懂不懂其中的规律,当它展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这是梅兰芳等艺术家能形成世界影响的原因。

一件艺术品,只有少数人说它好,而一般人觉得它不好不坏的时候,它可能是好的,而没有被大众审美所接受,也可能是坏的,只是伪专家伪大师编钱的幌子。一件所谓的艺术品,只有少数专家说好,大多数人都觉得很恶心的时候,那一定是骗局。因为艺术本质是追求美的。

艺术最高境界是什么?

谢谢邀请!

艺术,

是在相对有限事物中,

去表达心灵对相对无限的思索。

表达方式、手法虽有不同,

但称得上最高境界,

却不外乎展现生命的力量,

和甘心的爱所成就的无私奉献。

这个世界不就是完美的艺术品吗?

看得见的……

看不见的……

感知的……

领悟的……

未知的………………

最高境界,

不就是在这短暂的旅途中,

去追随想望的完美,无限的永恒吗?

艺术最高境界是什么?

@东庭雨竹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原创]中国艺术之中,诗歌具有很高的地位,也具有最广泛的扩散力。而诗歌之中尤以唐诗为最,故今以唐诗举例来阑述一下。

唐诗最强的指向就是禅道境界,尤以山水诗为最。

禅道境界不是佛教、道教作用于民众的宗教境界,而是佛教思想作用于士人产生的一种思想和艺术境界。

中国士人的独立意识是靠综合儒道而获得的。儒道两种成分的互渗,两条轨道的循环,使

士人在进退出处通塞穷达之间保持着作为社会整合力量的性质。

士人偏于儒,就是杜甫、韩愈、颜真卿的境界。偏于禅道,就是王维的境界。不偏不倚,就是白居易的境界。五彩缤纷的唐代艺术把每种境界都发挥到了极致。禅道境界就是,禅道契合于士人从现实的礼法中抽身超离出来而且还能自得其乐的境界。王维的诗“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最能从社会学角度解释士人禅道境界的引发根源。在唐代,禅道境界开放出了三朵艺术奇葩:山水诗、水墨画和园林。

唐代山水诗中最强的指向就是禅道境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一路经行处,莓若见履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刘长卿《寻南溪道士》)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刘虛《阙题》)

我是东庭雨竹,欢迎互相关注,共求进步❤❤❤👍👍👍🌴🌴🌴

艺术最高境界是什么?

艺术与品德相辅相成,往往被称为大师的艺术家,都是德艺双馨得翘楚!

艺术最高境界是什么?

艺术的最高境界为"自然的艺朮之美!

艺术最高境界是什么?

艺术的最高境界有许多种,个人认为最高艺术境界是神韵。神韵是什么?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是一种感悟。如图这是一件汉代玉雕马踏飞雁,马有千百种为什么唯独这一件流传千古直至今天依然令人拍案称绝,这是因为它独具神韵。

这种神韵是建立在历史基础之上的。西汉初年匈奴入侵对大汉政权产生了极大危胁,在历经汉文帝.汉景帝和亲政策失效的情况下,历史把汉武帝推到了前台,尽管后世对汉武帝多有怨言说他穷黩武也好,骂他劳民伤财也罢,正是汉武帝击败了匈奴稳定巩固了大汉帝国,我们今天的国家是大汉的延续,我们每一个汉民族都是大汉的子孙。卫青.霍去病战胜匈奴的法宝是什么?是马。是比匈奴这个游牧民族还要好的马。汉代对马的热爱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马是战士生命的一部分,祟尚烈马也是汉代尚武精神的写照。这件玉雕表现马的神骏在在于它踏着一只雁,而在于马头的面部和飘逸的尾巴。仔细观察马的头部,因全力暴发马的嘴唇翘着,脸部肌肉隆起,马嘴微张象是在嘶吼,飘逸的尾巴告诉我们这不是在跑而是在飞。这件玉雕不仅表现出工匠出色的技法,同时也表现出帝王的情怀以及强悍的大汉国力。只有在强盛的汉代才能创作出这样一件激情四溢神彩飞扬的神马。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可见神韵理解之不易,它与每个人的学识.经历.职业.兴趣息息相关。如今的艺术.收藏大家品鉴作品看神韵是不二法宝。神韵——多少人不得其门而入,又有多少人却在神韵的天空中遨翔。(釆用图片为个人收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