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一种零食,证明你老了?

小时候一分钱都能买到心仪的美味,如今呢都快老了吧?还记得儿时曾让你日夜想吃的美味零食吗?说出来就会暴露年龄额

前些日子看到网上有“九零后老阿姨”出现,才觉得自己真的老了。老了本身是不需要证明的。因为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自然流露出年龄的信息。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时代。喜欢装嫩的,要尽量掩盖老去的事实;喜欢装老的,又要证明自己资历。好吧,我也来凑个热闹。还是先上图片吧。

这是槐花和榆钱。是我们小时候的零食。

在云南生活三十多年了。云南是植物王国,满山遍野都有可以吃的植物。然而说起吃的,瞬间就能勾起味觉刺激的,还是小时候在莱西的乡下常吃的这两种东西,榆钱和槐花。现在回想起来,嘴里还能回味到槐花清香之下,略略显出的涩感,以及榆钱粘粘的清香。

当八零后九零后拿着零钱去买零食吃的时候,我们已经告别了少年时代了。所以,他们的零食都是买的,而我们六零后的乡下人,关于零食的记忆,大多是大自然的馈赠。少时候,我们没到饭时就饭了的时候,零食就是在自己的饭灶里拿一块玉米饼子,就一口咸菜就解决了。那个时候,主食和零食之间,是没有分别的。偶尔有个饼干桃酥吃的时候,就会产生幸福的感觉。但每到过节的时候,就会有按节令制作的食品。比如,二月二,会炒豆子。清明节,会做小燕子,小孩子们会得到一个煮鸡蛋。但过节非常态,零食也非常有。只有槐花吐艳,榆钱绽放的时节,自己想吃的时候,就可以从树上捋下来吃。因此,童年的零食中,只有这两种,给我留下永远难忘的印象。

傍晚放学的时候,没有走到家,肚子已经咕咕叫了。如果道路两旁的槐花开了,伸手撸下一把来,塞到嘴里,立刻满嘴清香。如果够不着,还可以爬到树上去,趴在树上,捡着好的吃。直到吃饱了,才爬下来。不过爬的时候要注意一点,洋槐树是有刺的,因此也叫刺槐。爬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被针刺扎着。

槐花吃起来,清香之中,有点涩味。而榆钱的味道是甜甜之中,又有粘粘的感觉。这种幼年时的味觉经验一直保留在我的印象中。然而多年前回故乡的时候,记忆中的洋槐树和老榆树都已经不在了。看来,我们大约真的已经老了。

说出一种零食,证明你老了?

我是八零后,西北农村孩子,小时候零食还真不多,能记住的基本都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东西了。

(我只是想回忆童年,拒绝承认我老了……[呲牙])

1,泡泡糖,条装的,咬嘴里除了甜味儿还有一股面粉味儿,一毛钱两个。后来才出现了大大、比巴卜、西瓜泡泡糖。

2,冰棍:红色绿色黄色白色四种颜色,吃完了嘴巴牙齿都是彩色的,一根五分钱。还有红豆、绿豆冰棍,一半豆子一半冰,一根一毛钱。雪糕,两毛钱一根。都是装在白色的木箱子里卖。

3,酸梅粉:一袋五分钱,后面涨到一毛钱,里面有红色或者绿色的塑料小勺,味道酸酸甜甜。

4,鱼皮花生:硬邦邦的壳儿,甜甜咸咸的,小时候不喜欢吃,但不吃就没别的零食。

5,方便面:必须是华丰三鲜伊面啊,油炸的面饼,配上味精咸盐的料包……七毛钱一袋,那是奢侈品。现在的华丰和原来的完全是两个味儿了。

6,粘牙糖:五颜六色很好看,但也真的是粘牙,一毛钱五根。

7,老式水果糖:外包装是彩色的油纸,一不小心就化了,黏糊糊的,一毛钱两个。

8,杏肉:也有甘草杏,老爸出差带回来满满一书包,放开了吃,爽歪歪!好像是两毛钱一小袋。

9,果丹皮:一根一毛钱,酸酸甜甜好味道!

10,麦乳精:陪伴了一代人成长的营养品,十块钱一罐,一般送礼才会买的东西。

11,罐头:必须要提的就是橘子罐头,送礼必备!记忆中小瓶两块五,大瓶四块钱。

12,桃酥:老人压箱底哄小孩的零食,两块钱一提,可能是十个吧,牛皮纸包的。

13,江米条:脆脆的甜甜的,小孩子几乎没人不喜欢,一袋一块二。

14,爆米花:全村小孩的礼物,拿玉米去蹦就好,老板会收走一些玉米作为报酬。

能想到的目前就这些了,欢迎大家补充!

说出一种零食,证明你老了?

记得小的时候,将一些废旧牙膏袋,旧塑料鞋底收起,专等挑货郎的到来,等他来干什么呢?因为他的担子上有一种茴糖,听说是红薯熬制而成,(我们这红薯叫茴)货郎来了以候,我将废旧牙膏袋和旧鞋底给他,就瞪着双眼望着那块茴糖,货郎就用一把小锤子和锉子,敲下一小块茴给我,那茴糖真甜,但又粘牙,吃多了还牙痛呢。

说出一种零食,证明你老了?

我小时候吃过的拐棍爆米花糖,还有谁吃过?😁😜

说出一种零食,证明你老了?

烧焦豆😁😁

知道的人真的不多。

在田间劳动的时候(秋天)拔几棵已经成熟了的大豆用火一烧,秸秆着没有了,地上全是草木灰,草木灰中有已经烧焦了的大豆(青豆,当时没有黄豆),用手捏起来直接扔到嘴里。

吃完手上,嘴巴上全部都是黑灰,有的脸上也是。

说出一种零食,证明你老了?

我最难忘的是大列巴,还有3分钱了饼棍,大家知道大列巴是什么吗?

大列巴是由俄罗斯传来的,列巴是俄语面包的意思,微酸,甜甜的和现在的老式面包味道差不多,也是东北哈尔滨特产,其外形像锅盖那么大,也有小的像铁饼一样大。

  • 在那个年代,由于计划经济,人们生活普遍不高,像我们小孩子一年都吃不上一回。记得有一年我陪婶婶去城里的猪市卖猪,大约10里路,我帮忙赶猪,半夜两点出发4个小时才到猪市场,为了增加猪的重量在一旁偷偷的给猪喂玉米,然后再出售,这样一头猪才能卖个好价钱,那时毛猪一斤不到四毛钱,200多斤猪才卖100来块钱。到了中午婶婶一高兴给我买了两个大列巴,小的那种八分一个,两个3分钱冰棍,可把我高兴完了,吃着列巴就着冰棍真是人间美味,舍不得吃完,还留了半个慢慢品尝,冰棍也慢慢的嗦了,其实那时候5个列巴我都能吃进去,此时就想如果我一辈子总吃列巴就着冰棍该有多好,那样有多幸福啊!

就这样一路高高兴兴的回家了,这就是那个年代我们的生活,虽然老了,但还是挺怀念那个年代的人们的生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