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这句话说错了吗?
关于孔子的这句话,我已经回答过一遍了。既然悟空小秘书又来相邀,便再逻索几句。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孔子轻视妇女和劳动人民的最大罪证。也是老先生从孔子变成孔老二为人诟病和谩骂的原因之一。对此,我可以和大家一样说一句“骂的对”。可是,就孔子这句话来说,难道他说错了吗?
对一个问题或是观点的评价,是受时代的意识形态所影响的。时代变了,思想观念变了,对一些问题的评价可能也就变了。孔子的这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直到民国之前的两千多年时间里,是被大多数人,也就是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可的。也就是说,他对了最低两千三百年。五四时期,西方现代思想传入中国,封建意识形态被抛弃,被打破之后,这句话就变的不对了。到现在为止,错了大约一百年了。因此,评价一句话的对错,没有一个绝对客观的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为什么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这句话是对的?难道古人都是脑残吗?这显然不是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从现在的观念入手,来分析一下。在这里,我把197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工农兵学员对这段话的批判,抄给大家:
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没有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包括广大劳动女在内的劳动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但是孔丘却颠倒历史,混淆是非,把这种情况说成是奴隶主养活了奴隶、妇女和其它劳动人民,这是极端荒谬的。鲁迅曾指出:“我们看看孔夫子的唠叨,就知道他是为了要“养”而“难”,“近之”“远之”都不十分妥贴的缘故。(《南腔北调集 关于妇女解放》)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妇女和奴隶们的“不孙”和“怨恨”,是阶级对立的必然现象,是反抗奴隶主贵族压迫剥削的表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国妇女和劳动人民是富于革命斗争传统的,是不能忍受黑暗势力的统治的。孔丘的唠叨,正是奴隶主阶级和一切反动阶级对劳动人民的仇视。
孔丘对妇女极端歧视,把妇女和奴隶同等看待,拼命鼓吹“男尊女卑”的谬论,其目的正是为了挽救和恢复当时遭到严重破坏的奴隶制宗法等级制度。孔老二的这种歧视妇女的反动观点,为历代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继承,他们加以发挥,提出“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剥夺了广大妇女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使她们沦为奴隶和附庸,给妇女捆上了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极大的绳索,使她们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生活上受虐待,被压在了社会的最底层。
凭心而论,工农兵学员的水平还是很高的。他们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是很到位的,也正因此批判的时候,才能一针见血。这句话的关键点有两处,一是“养”二是“女子小人。”在古代,劳动人民和女子,与奴隶主之间,是一种“养”与“被养”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今天的平等关系之下的相处交往是不一样的。它是不平等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到底是谁养了谁。上面的解析有一点很准确,就是所谓的“小人”不是指的道德方面,而是社会地位,具体在孔子的时代,就是奴隶主,也就是国君大夫等有国有家者治理下的人民。
上面这个意思弄明白了。这个事情主好办了。“养”与“被养”的关系在今天依然存在。比如,你是阿里巴巴的员工,你认为是老板马去养活了你,那么,证明你的票投给了孔子。如果你认为,是千千万万阿里巴巴的员工们养活了老板马云。那么,你就把票投给了工农兵大学生。
我个人觉得,这种养与被养的关系,不是可以完全割列开来,不是A养了B,就是B养了A。实际情况是,A在养了B的同时,又被B所养。他们是互相依存的。工农兵大学生们说的虽然很有道理,但不是辩证的历史观。
就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没有特别的能力和水平,是单位养活了我。所以,我在单位里,能勤勤恳恳的干工作,就算受点委屈,觉得也是正常。假如单位要养活员工,那种只要好处,不想奉献的人,对单位来说,肯定是最难养的。这样的人多了,单位迟早要倒闭。如果单位的老板要变着法儿压榨员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工农兵学员们批判的,就是这种情况。
孔子的话到底错了没有呢?各位还是自己给答案吧!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这句话说错了吗?
说的太对了,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这句话说错了吗?
没错!尤其现在更是那样。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这句话说错了吗?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有人说这句话是孔子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表现,其实不然。
人家孔老夫子只是想说明"女子与小人"不易相处,后面还有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嘛。
宋代诗人吕本中有首《采桑子》,很好地表现了闺怨的心理: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东西南北,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喜欢与厌恶都是那一轮月,难怪乎"女人心海底针"心思难猜呵。
换作今日的话来讲呢,女人既希望男人天天陪在身边,可是又抱怨他胸无大志,不会挣钱;倘若男人风光或忙于事业,便又"悔叫夫婿觅封侯",怀念贫寒时的相濡以沫了。
当然也说距离产生美,比如两地分居,独守空房长怀怨,朝思暮想恨不能肋生双翼;真长相厮守了,毛病缺点暴露无遗,又嫌脚臭,鼾声如雷厌恶不已了。
这种与女人相处时,距离分寸感不好把握,总多抱怨的情况,与同"小人"交往相仿。
"小人"指奴仆下人,与"大人"相对,是讲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和群众打成一片吧,说你嘻嘻哈哈少权威,免不了出言不逊;高高在上呢,讲你一本正经不讲人情,难以亲近。上下行级之间远不好,近了也不好,难得满意。
总之呢,这句话主要足打比方说明,君王和群臣下属要保持恰当的距离。
不过"子见南子"的孔夫子,也许受过美女的鄙视和叨叨,与小人的抱怨与责怪,才有这番流传千年的感叹吧!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这句话说错了吗?
按《论语·阳货》。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孔子说:“只有妇女和小人难以对付:太亲近了,对你不尊重,为所欲为,太随便而不知谦逊;若是疏远了,又怨恨你不够亲近。”
我同意学者李泽厚的看法:“我以为这句话相当准确地描述了妇女性格的某些特征。对她们亲密,她们有时就过分随便,任意笑骂打闹。而稍一疏远,便埋怨不已。这种心理性格特征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只是由性别差异产生的不同而已;应说它是心理学的某种事实。至于把“小人”与妇女连在一起,这很难说有什么道理。但此“小人”作一般人解,或作修养较差的知识分子解,亦可说通。”
李泽厚的观点,华年不敢掠美。我所强调的是,我们在认清事实之后该有的反思和与之相应的改变方为关键所在、意义所在!我们不能整天活在一个自造的或被他造的“受害者”的情景之中,深陷其间,不能自拔,也不愿自拔,从而进一步以豢养自己受害者的身份,以此来赚取认同、获取同情,我以为大可不必,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最后总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至于孔子所说的错与不错已经不重要了。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这句话说错了吗?
正在真一次印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