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崇祯换成朱棣,能避免明朝亡国的命运吗?

历史问题中的假设一般都不成立。历史之所以会成为那个样子,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所以,朱棣只能生活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而明朝的末代皇帝也早已注定必是崇祯,而不可能是其他的任何人。在明中后期的政治历史条件下,只能产生崇祯这样的人。而不可能产生朱棣这样的人。英雄可以在历史的重要时刻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英雄同时是时代造就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这个意思。

朱棣和他的父亲朱元璋一起,成为明代的二祖,其它各帝都只能称宗,不能称祖。祖有功,宗有德。“二祖”对明朝的建立,以及后世政治制度的确立,都是有自己的功劳的。这二位被称为“英雄”是没有什么异义的。除此二位之外,明朝其它各帝,都很平淡,或说平庸也可以。但是明朝的皇帝就算是很平庸,照样可以稳坐天下。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二祖”通过政治改革,使得政治体制上保证了皇帝的绝对权利。二是通过对儒家思想特别是程朱理学的强调,使得原来灵活的君臣关系,逐渐僵化成死板的臣对君的愚忠,君对臣的绝对的生杀予夺权。正因为皇帝可以任性,所以,在位的往往水平很差。崇祯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他自己的能力很差,却以为自己的水平很强。大臣们办事不合他心意的,轻则免官,重则杀戮。许多时候,未必是臣子们错了,更可能是崇祯自己错了。但是,明末时期,没有任何可以制约皇帝任性的制度和思想。皇帝就可以任性胡为了。这一切,与儒家思想的强化和僵化都有关系。所以,明末之时,只能出崇祯这样的皇帝。这与崇祯盲目的相信儒家之学是有关系的。

儒家是治世之道。不是乱世之法。乱世之中,是不能用儒家的。因为崇祯身上,儒家是他的唯一学术思想。以此处乱世,焉得不败。

历史上开国的帝王,他们的学术思想都不是儒家。但在打下天下之后,他们无一例外的都用儒家来治理天下。而不是打天下。朱棣与朱由检的不同在于,朱棣生于乱世,与自己的父亲一起打过天下。虽然他的嘴上也尊崇儒家,但是,内心却并不完全按儒家的规则来。他手下的最重要的谋士姚广孝就是一个权谋家。若按儒家的思想,建文帝登基,朱棣与朱允文的君臣名份已定。造反是大逆不道之事,按方孝孺这种大儒的观点,是决不能干的。但朱棣毫不犹豫的干了,就是证明。

燕王朱棣是能够亲自领兵打仗的。在靖难之役中,燕王的军队无论是数量还是装备大约都不是朝廷的对手。但燕王的军事指挥和战略上显然比建文帝更高一些。别的不说,建文帝囿于儒家的观念,告诉他的手下,不能打死燕王,使的他自己背上杀叔的罪名。朱棣知道了这些之后,每当在战场上处于不利态势之时,常常自己亲自断后。以保护部队。而朝廷的军队因为皇帝的命令也投鼠忌器,常常失去有利的机会。

战争有战争的法则,这就是兵家。治理国家有治理国家的法则,这就是儒家。明中后期的政治中,无论是军事和政治中,都体现着儒家的观念。这就难免会闹出笑话,也难免无论是谁领兵打仗,都很难有所建树。

因此,明中期之后,不可能再出朱棣这样的人物。因为此后的皇帝都是所谓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只会儒家治世理论,而没有其它更全面的政治才能。一个真正有政治才能的人,必然是各家都为已所用才行。有战争时,用兵家打仗。和平时期用儒家。以正治家,以奇用兵。奇正相生,灵活运用,国家才能兴旺。而崇祯等在位的皇帝,既不会用奇,也不知守正。只能根据自己平庸的脑子任性而为,国家败亡。也就很正常了。

如果把崇祯换成朱棣,能避免明朝亡国的命运吗?

灭亡已成必然,气数已尽,非人力所能阻止,张献忠,李自成,大清都是新兴崛起的势力,对大明已成围攻之势,而且他们的集中目标都是大明,三股势力无论是合而攻之,还是分而轮攻,最终都会导致大明灭亡。

如果把崇祯换成朱棣,能避免明朝亡国的命运吗?

谢谢邀请:

明朝灭亡板上定钉:

⊙北方游牧民族,各朝各代都是羡慕农耕民族稳定的生活方式。逐水草而迁徙不稳定的生活,也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为求生,不得不寻找既能放牧又能农耕的区域,所以东北黑士地是少数民族的发详地。北方游牧民族人口逐渐增加,畜牧数量随着增加,虽然面积大,资源有限,森林砍伐,用于烧盐,建宫殿,用于战争,生存环境逐渐恶化,牧民无以为计,只有掠夺一条路,小范围掠夺来源有限,不如战争大胆抢劫。五胡乱华,蒙元入住中原,都是到汉人居住地抢夺生存空间,这是游牧民族的一种惯例,也是一种趋势。

②洪承畴的投降,也给大明带来了不可诂量的损失,国防形同虚设。他是带兵将军,深知大明军事防务等情况,努尔哈赤攻打大明,简直易如反掌,在冷兵器时代,虽然也有大炮、火铳的运用,要想极短时间内改变军事设施布置很难做到。

③清军的货币战争,大明百姓己偿到一点甜头,至少在民心向背问题上己经前进了一大步。

③错杀原祟焕,使崇祯处于众叛亲离。忠诚心里有数,不敢尽忠,臣奸没有悔改之意,不奸不忠之辈,避而远之。所以祟祯上吊,只有一个不人不鬼的大太监相陪。

④李自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虽然农民起义撼动了大明封建统冶,可是正当明军与清兵熬战正酣之时,李自成推翻大明的战争也如火如荼。内忧外患,大明亡国又添一把火。假设李自成进京颁布法令,爱民如子,不掠夺抢劫,与大明抗清不谋而合,明朝江山还可以维持时日。

⑤努尔哈赤学习汉文化,用汉人,早就窥视大明江山己久。他用的第一个汉人是明朝落榜举人范文成(臣),协助努尔哈赤管理日常事务,教会女真使用先进耕作技术,发展生产,改革施政,提高作战理念。也相当于维新变法,努尔哈赤变的更加强大起来。努尔哈赤每年都用牛羊,马匹向大明换铁器和生活必需品,明军早有所防备,当颁布禁令时,女真己用各种渠道挽够用于制作兵器的铁器。

⑤清兵天时,地利,人和占尽。洪承畴的叛敌,原祟焕冤死,都是天时。北方多为平原,为清兵善于运用骑兵作战提供了先天的地利优势。游牧民族以群居式生活方式围猎,狞猎,己占居北方几千年,所以团结是少数民族繁演生息维生之道。

⑥大明己经有发达的工商业,手工业,生产力很强,还有与世界各地繁华的商业贸易,赚银子的产业有陶瓷、丝绸、茶叶、棉纱、布匹、金银手饰、玉器加工等按理说国家很富强。由于贫富差距悬殊,钱都集中到少数达官贵人手上,黎明百姓仍然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农民起义不断。国库空虚,要想增加税收,一征就惹恕有钱人的利益。所以国内矛盾加剧,国家无钱,没有强大的国防,抵御外敌入侵,就显得有心无力。

⑦北方游牧少数民族包括女真,自古以来就是全民皆兵模式,这种模式为战争人口损耗提供了足够的兵源。还有就是女真长期狩猎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战争提供了很高的积极性。所以清兵配合骑兵能征善战,机动灵活,反应迅速,能打仗、善打仗,确实对于不想做亡国奴的崇祯来说是一个强劲的对手。

大明要是把祟祯换着朱棣,碰上內忧外患,接手又是一个滥推子,灭亡只是时间而己。

如果把崇祯换成朱棣,能避免明朝亡国的命运吗?

朱元璋在世,后金这个称号就不可能存在,女真根本就成不了气候,也就谈不上什么抵抗清了。

后金的崛起,一个是李成梁干孙子、家奴努尔哈赤的手段狡猾,表面接受大明王朝宗主和李成梁部的节制,从而获得朝廷的支持,获得中原的资源,同时借助明廷打压女真、蒙古等分散的小部落政敌;一个是李成梁的大意,对当地各部落没有做到势力均衡。后金乘借中原内乱,在无耻的带路党吴三桂等的引领下,才得以进犯大明朝腹地。

如果朱元璋取代崇祯,那根本就不存在许多后话了。

第一、朱元璋作为大明的开国君主,横扫蒙元,那必定相当厉害。

在军事上,毫无疑问,朱元璋是个完全胜任的可以整合、调度、指挥千军万马能力的人。

朱元璋必定会大力养马,培养数十万能征善战的马背铁骑,同时配备红衣大炮。正面战场,冷兵器为主的东方世界,这,谁能顶得住啊?北方游牧部落,听到老朱的名字,心里都有阴影,哪里敢放肆?

第二、朱元璋是个狠人,精通帝王术,什么阉党、东林党,不存在的,成不了气候。

文如李善长、刘伯温这样的大牛,在老朱面前大气都不敢喘一声,个个服服帖帖。那可真是,朱元璋提起来就是一根面条,放下去就是一堆泥巴,整治些文臣,小菜一碟;几首辅大臣,徐达、胡惟庸等,铁案啊,什么下场?

所以,东林党这些人,最好自己乖乖的,想结党?胁迫朝廷?自己空喊些什么忠君啊爱国啊这些虚假的口号,自己私下里结党隐私,大片兼并土地,不顾基层民生,一群伪君子,寄生虫,没节操的货色。朱元璋太会处理这些事情了,项上脑袋有几颗?敢一试否?干点事实,不要搞些花里胡哨的表面东西,老朱精明着呢!

科举考试,全国第一大考,想作弊?要掉脑袋的。哪个是九命猫?敢试试?

阉党?宦官还想发威?想什么呢!魏忠贤,魏公公,就一个被阉割了的太监,该干嘛干嘛,一边凉快去。宦官干政,死罪。

第三、朱元璋出身贫寒,政策上一定会重视低层人士,关心民生疾苦。

朱元璋是唯一一个彻彻底底的赤贫出身的皇帝,嗯,朱重八,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父母兄弟饿死,自己做过和尚,参加过“丐帮”;老朱知道,吃个馒头那是真的香,老百姓饿肚皮了,那是真难受,是要骂娘的,是要反抗的。他可不想在他眼皮底下还有乔峰大侠的丐帮存在,前车之鉴。

所以,朱元璋不会对大量土地兼并现象不动于衷,一定会想方设法还田于民,耕者有其田,稳定社会。

这样,那李自成、张献忠等反对朝廷的逆军就不存在了,没有怎么大的内忧、后患。

第四、我们来看一下朱元璋对努尔哈赤部落的一番骚操作,调戏。

努尔哈赤部落,起源于蒙古的一支远亲分支,又与女真部族有一定的关联。这个部族当时呢,蒙古诸部落和女真其实都不喜欢他;戏称之为“马匪”流寇。他也养些牛马羊,但,主要靠的是流寇式的抢劫、掳掠,或是河里摸鱼。

所以,努尔哈赤部族,祖上几代起,他就四处树敌,处境不妙,需要大明王朝这个大靠山,努尔哈赤往上数几代,历来都是大明朝的藩属、部属,朝廷和部族,相互需要,怎么一种关系。奴儿干都司,他属于怎么一块大明地域上的属臣,当然,这里也不仅仅努尔哈赤一部,很多个小的松散的女真部族存在。

对朱元璋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来说,处理这种小部落间的纠纷,这样的事情就太简单了,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当然,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对朱元璋来说,努尔哈赤女真部,有李成梁代表的朱明中央皇权在节制、调控。北伐元庭,北元,然后就是各自为政的蒙古诸部落松散势力,他们对朱元璋自然既是戒备,害怕,又希望能被接受。朱元璋必然轻松笼络他们。然后对女真等各个部落,也同样恩威并施,在奴儿干都司加强控制,多些恩惠,安定民心,分块地管理,地方上既有自治性质,各个部族各自为政,互不干涉,互相牵制,又有大明中央派遣地方官吏的双重管理。

努尔哈赤部落,不过也就是其中的一支而已,朱元璋可以用你,也可以随时换人,能起什么幺蛾子?棒棒糖有的是,谁乖就给谁,就怎么简单。搞事情?分分钟有人群殴你!

我们即便假设,努尔哈赤部到朱元璋这里已经成气候了,到多尔衮这一代了。他想叩关,翻越山海关?那是痴心妄想,春秋大梦。

朱元璋一定会主动出击,灭敌人于国门之外。关东铁骑,辽东精锐,万箭齐发,枪炮齐鸣,对面要么是马蜂窝,要么跪地投降,估计连逃跑去西伯利亚做爱斯基摩人的机会都没有,恨不能爹妈多给生几条腿。

洪承畴?他必须是勇往直前,直捣黄龙;吴三桂?他就更卖力了,为了爱妾陈圆圆,为了乌纱帽,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他必然义无反顾,义不容辞。

那些宦官阉党,那些伪君子假正经误国误民不学无术的东林党,有不服气的,可以呀,老朱直接把他扔前线去,给一把弓弩,一把铁枪,上吧,是时候该表现你对大明朝的忠心的时候了,光说不练?老朱给你机会。

综上,朱元璋真要是穿越成了崇祯,清是绝对不会存在的,后金,即便能够存在,也是分分钟败走西伯利亚、去继续摸鱼的结局。

如果把崇祯换成朱棣,能避免明朝亡国的命运吗?

换成明朱棣最好!

如果把崇祯换成朱棣,能避免明朝亡国的命运吗?

别说朱元璋,正德嘉靖在明都亡不了。

崇祯接手时,天下还有百万听从中央号令的军队。

江南富裕稳定。

中枢命令可以通行天下。

外敌只在关外,还无法入关威胁京师。

没有足够独立的藩镇。有一大批忠诚并具有战力的帅臣武将。比如二孙,卢象升,曹变蛟。

除了把天下玩死的秦二世和隋炀帝,历代亡国之君,谁有他这么好的条件。

文官独大,是他自己废掉了厂卫。

税收崩盘,收税太监是他砍掉了。

宰执无力,他换宰执跟走马灯一样。

臣子无担当,有担当的臣子被他甩锅杀了。

一个存在就是破坏的皇帝,有什么资格去和白手起家,驱逐鞑虏的朱元璋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