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什么项羽称为霸王?
为什么称项羽为霸王?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这个称号是项羽自己封的。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天下大乱,形成群雄逐鹿之势。最后项羽在各路英雄之中异军突起,打败秦军主力,章邯投降,子婴被杀,宣告了大秦王朝的灭亡。
秦朝灭亡之后,中国末来的发展将走向何方?历史把这个选择的机会交给了项羽。但项羽由于自身的眼光水平以及格局的限制,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而是把这个它拱手让给了刘邦。霸王这个称号,正是这种历史现实的真实反应。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转折时期。秦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天子诸候分封制。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诸候国各自为政。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秦之前的几百的战国时期,其实就是诸候混战,统一天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到战国后期,曾经几十上百的诸候国合并七个大国,成为“战国七雄”。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天下合而为一,成为大一统的天下。
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对天下的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国家统一了,原来诸候之间的争夺和征战也就减少了,人民可以享受和平安宁的生活。因此,在秦汉之即,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向着中央集权的帝国这一方向走的。这是历史的大势。
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常常只关注个人能力的如何,很少从历史大势着眼的。秦末的楚汉相争,最终的结局,虽然与个人能力相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看谁的选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势。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刘邦成为最终的胜利者。项羽以失败自杀告终。
陈胜、吴广起事之后,群雄并起。项羽和他叔叔项梁起兵之时,是打着楚国的旗号,当时楚国被秦灭没有多久,人们的心里还有一些故国之思,而项家的祖上项燕是楚国的大将。于是,项家就以楚国为号召,并拥立楚国后裔一个小牧童为楚怀王,原楚国的兵将,都奉楚怀王的号令行事。
项羽自己也在灭秦的战争中体现卓越的军事才能,从而在战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取得胜利,最终在巨鹿之战中,彻底击败秦军主力,并最终灭了秦朝。这时,历史进入一个改朝换代的关键期。是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项家王朝,还是恢复战国时期的政治体制?如果建立一个中央王朝,项羽就不应该把秦宫给焚了,而应该立足秦朝原有的基础,建立新的政权。如果恢复战国时的政治体制,那就要大封诸候。项羽的体现历史倒退的后者,而非体现社会发展的前者。
也有人劝项羽说,应该在咸阳称帝,不应该回老家去。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也就是说,有钱了,没显摆一下,有什么用处呢?这也显出项羽的格局。劝说的人很失望,于是发牢难骚说:人们常说楚国人好象“沐猴而冠”,看来是真的。这话被项羽知道后,就把这个人给活烹了。
于是,项羽就大封诸候。把参加灭秦战争的各路英雄通通封为诸候。刘邦为汉王,都城在南郑;立秦朝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城在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城在栎阳;立董翳为翟王,都高奴;立魏豹为西魏王,都平阳;立黥布为九江王等等,把诸候全部封完之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这就是霸王的由来。
“霸王”这个称号,现在看来,稍有贬损之意。这是中国人长期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结果,人人都推崇王道,讲究以理服人。而霸道是以力服人。而在秦汉之既,“霸”这个词大概还没有后世的贬意。所以,项羽才自封霸王。霸王的潜台词是,我是力量最强的。
“霸王”封诸候,看似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其实是有一个巨大的道德与伦理缺陷。既周代有权分封诸候的,是天子。项羽以楚国臣子自居,本身是不具备封诸候资格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这是后来,诸候不断造反的一个原因。如果项羽灭了秦之后,自己先登天子之位,分封诸候就顺理成章了。同时,项羽在分封诸候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复立六国之后。比如魏、燕、齐等,都是原六国之后。项羽复立六国之后的做法,也有人劝刘邦干过。被张良制止了。张良的最主要的观点是说,一群哥们出来帮你打天下,就像成功之后得点好处,可是,你把天下都分给六国后人了,还有谁为你卖命?刘邦没有犯的错误,项羽全犯了。所以,最后的胜利者不是他,而是刘邦。他自己最终落得个别姬的下场。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什么项羽称为霸王?
雨在云下,月亮雨下。
披革威慑天下,拥姬显著暗夜。
此格局难容天下,独力大兮,不霸何称?
孑迤江东,如娇猎围入靶心,难逃其手。
风光与市,不如呼啸山林,
与庙堂交而远之,涉江湖立而染甚。
盛时胜于人而仗力,败是败于己而轻微。
天下之位,皆有资格。缺力少智小德也。
天时地利人和,古人诚而不不欺也,反而其道,南辕北辙,事无大小,能成否?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什么项羽称为霸王?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为王时,自己自封为“西楚霸王”。项羽勇猛异常,目空一切,他领导了各路诸侯大军,一路杀到咸阳,足可见他的权威。他自封“西楚霸王”,是彰显自己的能力和权威,在各路诸侯里称霸的意思,有点自己夸自己的意思。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什么项羽称为霸王?
项羽也被称为盖世英雄,能挑战强大的秦王朝的确威名盖世!
项羽随叔父起义,逐渐展露出勇猛的才能,那么他最霸气的行为在哪些方面呢?
1)臂力无比、胆气冲天,历史上力气大的有李元霸,武松,但是与项羽比起来都是略逊一筹,当时项羽遇联合恒楚造反,恒楚出难题让他举鼎,在常人看这是不可能的,当着众将士的面项羽举大鼎并放下又举起,恒楚只好答应出兵!
2)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千古留名。项羽帅数万军队面对秦朝名将章邯和王离的四十万大军在巨鹿展开大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事之一,当时粮草中断,退后必被消灭,遂用“破釜沉舟”全歼王离部队,章邯被迫投降!
3)彭城之战勇无敌,刘邦趁项羽功齐国之时,率56万大军从后面功打彭城,项羽领三万人回救,硬是杀掉刘邦十几万人,刘邦被迫撤退。
但是也就是因为三万杀退五十万,让楚霸王项羽觉得自己更加不可一世,为垓下之战的失败埋下祸根,勇可以胜,但没有谋的柔合也会成匹夫之勇!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什么项羽称为霸王?
霸与伯在古文里是通假字,读音和意思一样,古时是通用的。伯仲叔季指兄弟排行,伯是老大,是长,霸王的意思就是诸王之长。“西楚霸王”的名号既显示了项羽的志向,也表明了项羽的无奈。
无奈是指项羽有了执掌天下的实力,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却只是诸王之长的“霸王”,无法称帝或者说像周王室一样的天下共主的地位。因为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义帝”楚怀王熊心,楚国大体分成西楚、东楚和南楚三个地区。整个楚国虽然都控制在项羽手里,但是他还得在名号上称西楚,也就是项羽老家彭城一带地区。最广阔的南楚地区名义上是楚怀王的。
秦国二世而亡,当时世人的反思认为秦国全面实行郡县制,没有诸侯国的拱卫是他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说明贵族世袭制在当时还是深入人心的,楚国贵族出身的项羽对分封制也不会特别排斥,称“西楚霸王”,做春秋五霸一样的霸主也是当时项羽实力的反应。
项羽手里有几十万大军,那是巨鹿之战各路诸侯摄于项羽的威名,临时集结在他手下一起反秦。秦国灭亡,六国都由原来的贵族统治,秦国暴政,百姓也怀念原来的统治者。真要动了六国贵族的利益,人家是要拼命的,大家联手项羽也吃不消,毕竟项羽真正核心的人马,只有几万江东子弟。所以称“西楚霸王”,分封诸侯是当时现实的选择。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什么项羽称为霸王?
因为项羽想回到从前。
作为楚国贵族之后,他的理想就是让这个世界回到秦以前的封建贵族时代,也就说说他反对秦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他认为这玩意玩不转,你看,很快就亡在我手里了。
那么假如回到封国邻立,诸侯为政的年代,什么人最牛叉呢,当然是像齐桓公、楚庄王这样的霸主,听话了就各自为政,要是哪个敢乱来,我就领着其他诸侯去削你,当然了,要是有蛮夷入侵,带头大哥也义不容辞的“尊王攘夷”
基于以上的理想,项羽在打入咸阳后,封十八路诸侯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志得意满的富贵还乡了。
可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