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为什么会被近现代人所抛弃?

儒家是不是封建皇权的护身符?

儒家被现代人所抛弃这个说法是不准确。如果说,儒家思想,做为政治统治思想被近现代政治所抛弃,大概是没有问题的。但儒家文化没有被完全抛弃,它的优秀部分依然保持在我们的生活中,日常行为中。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问题来验证一下。你认为人生在世应该孝敬父母,爱育子女吗?你认为一个人活着,应该爱国爱家必要的时候可以为它们付出一切吗?你认为朋友相交应该道义为先们?你认为夫妻之道应该互敬互爱共同使自己的家庭兴旺吗?你认为知心的朋友从远方来访,应该热情招待吗?你认为人应该不断的向别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吗?……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说明儒家的思想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因为我们上述问题都是儒家最基本的观点。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说明儒家确实被抛弃了。

现实应该是比较复杂的。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说明儒家思想做为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并没有被完全抛弃,它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儒家的被抛弃,是做为一种政治思想被抛弃了。这是毫无疑问的。

政治思想,是国家和政府依据一定的社会观念,对社会进行管理。这种在现实政治中被普遍遵循的观念,就是政治思想。我们常说,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想。但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并非儒家一派,而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家是最主要的部分,但不是唯一的。

政治思想和社会管理方法,是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相联系的。儒学做为主流的政治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也是生产力和社会现实的发展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汉代儒家成为独尊,汉代的儒学,在孔孟的基础上,就有所发展。董仲舒创立的天人感应的思想,就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到宋代,理学的形成,也是为了现实政治服务的。

儒学发展到近代,本身已经失去了与时俱进的能力。我们可以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以及理学的存天理两个方面,看看他们的问题。天人感应,是思想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做为一种哲学思想,是没有问题的。但到天人感应,就成为迷信。老天爷下不下雨与皇帝的德性,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能因此否定“天人合一”。

理学家讲“存天理,灭人欲”把人欲与天理对立起来,也是走偏了。但这样说的目的,在于政治上建立统治者的绝对话语权。

近代生产力的发展,原来的统治思想已经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了。政治思想,必须要与生产力的要求相适应。生产关系的改变,必然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于是,旧制度受益者必然要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样,以儒学为代表的政治思想自身失去与时俱进的能力。旧的利益获得者又要尽力维护旧有格局。于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只能在旧有的思想之外寻找新的思想。因此,国民党找到了三民主义。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包含着中国的历史,中国文化中一切优秀的部分。因此,儒家做为一种统治思想是被抛弃了。但是,儒家思想的优秀部分依旧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这也是我们提倡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

儒家为什么会被近现代人所抛弃?

反对各位回答者。

谁说儒家被现代人抛弃了?谁说儒家是封建皇权的护身符了?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的很清楚啊,民为贵啊,民比江山社稷都大,怎么封建皇权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你不能去超越时代去要求孔子孟子如何如何。

在孔子孟子的时代,整个世界都是这种模式,这种制度,所以孔子孟子在当时能够提出这种思想已经很了不起了。

所谓的超越时代是什么?比如说李世民,李世民伟大不伟大?很伟大,唐朝是中国鼎盛的辉煌时代,但是你能不能指责李世民:你那么伟大,为啥不搞工业革命?

不行啊,你怎么可以脱离时代去评价李世民?这不是故意找茬吗?

我们的国家,今天的社会是什么国家,是什么社会?是工业化的国家,是现代社会,所以你说儒家这一套不适合今天的生活,需要改良,这我赞同的,但是你非要说儒家是封建皇权的护身符,我是不同意的,儒家思想不但是在中国,在韩国,在越南,在日本都有,怎么就封建皇权的护身符了?

还有一些人更奇怪,把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的罪过推到儒家身上,孔子都什么年代的人?孟子都什么年代的人?2000多年前的人,难道你让孔子在2000多年以前就要预测到以后会有英国舰队打过来,日本人打过来?那会还没英国日本呢!这不是故意为难人是什么?

还有些人把后来中国武力不彰的问题贴在儒家身上,我想请问一下:儒家什么时候成为中国主流思想的?就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对不对?

什么时候开始推行这个主张的?汉武帝啊,汉武帝那叫“武力不彰”?汉武帝武力都爆棚了好不好,匈奴都被打成那样了。

近代历史中国确实遭了罪,没错,但是这是近代人造成的,不是孔子孟子造成的,责任要分清楚,别自己不行,就把罪过推到老祖宗身上。

儒家为什么会被近现代人所抛弃?

套用“让子弹飞”中,张麻子说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已没有皇帝,你们还要跪谁”?

儒家是需要依靠皇权,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才能高高在上的,“读书就为了当官,当官就能衣锦还乡,光宗耀主”,这是儒家给考生灌输的思想,也才能因此一代一代把握住朝堂。

现在年青人已不是过去的年轻人,移动互联让他们看到外面年轻人是怎么活着,开始推开儒家四书五经对年青人的洗脑,开始为自己理想而活。

过去统治者需要儒家愚民,将中国人奴化,不能有血性,害怕年青人造反,才用当官诱惑,让年青人去服从统治者管教。

现在中国没有君王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用不着再看统治者脸色,可以自由自在生活,儒家学说,也可以取精华弃糟粕了。

儒家学说有一些东西真不敢恭维,总强调个人服从君王权威,什么君叫臣死,君不得不死,君辱臣死,忠君才是爱国。

总想为君王开脱,错了也对,君王打了败仗,对外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也不能造反,还是要给君王改过的机会,可就是不给民众换个君王的机会。

儒家为什么会被近现代人所抛弃?

就此问题,答“沧桑短笛”先生

看了不少批评儒家的回答,您的批评或者说怒骂可谓淋漓尽致,您的知识很丰富,对历史也很了解,但在此我还是想和您说说理。

您的首句就说“儒家并非近现代被抛弃,而是一直被抛弃”,可是看完您全文历数儒家的罪恶,反而是儒家一直得到统治者的青睐,何来“一直被抛弃”之说?

您说的第一个原因,其实把儒家和儒教说反了,儒教是国家层面上的事,儒学则是学者个人的事,这个区分很重要,因为您之后一直提的是儒家,却没有提儒教,容易产生误导。您说的恢复周礼,从历史的儒家看来,也只有孔子才热衷于此,之后的儒家还有谁提过恢复周礼?再说,在孔子的年代,这只是百家争鸣的主张之一,礼崩乐坏,攻伐不断,恢复社会秩序不也是一个好的主张吗?至于仁政,封建君主专制下,您能提出什么更好的主张?仁政学说,不是希望君王多一些仁心,百姓少受一些苦难吗?这也有错?您说仁政没有实际的标准,确实没有,那么人心能用标准来衡量吗?

您说的第二个问题,是在控诉儒家的“克己”无视人的正常诉求,难道儒家不让人吃饭?不让人结婚?只让人受苦?这是苦行僧,不是儒家的主张。克己,就是在现代还是一个要求,各种法律制定得越来越细,无非就是以外在力量来使人“克己”,儒家则要求个人自觉“克己”,有冲突吗?难道一个私欲泛滥的社会是个理想社会吗?至于说儒家“愚民”,如果历史上没有私塾,您认为中国历史什么时候才会有面向平民的学校?识文断字难道拉低了整个社会知识水平?

其三,关于董仲舒“君权神授”的问题,其实是汉代的历史总结,也是历史大势,周天子的没落、周王朝的覆灭,一定程度上是其“神圣性”没有得到承认,此外,古埃及法老是“太阳的儿子”,巴比伦的汉穆拉比王自称为“月神的后裔”,这在认识水平不高的古代,并不是一件值得骂的事情。再说商鞅,我很佩服,但其在当世就被骂为“酷吏”,后世骂骂他有什么奇怪?你这不也是在骂儒家吗?难道就无耻了?

第四,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时代在发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思想流派就会被历史抛弃,这是历史规律。但您对儒家的了解显然不够,固然,儒家经典的解读采用“注疏”的方式,但并不是说只是抱着经典解释,注疏中也能注入个人思想,各种语录体的集子更能体现个人思想,更何况,汉代的“谶纬之学”、宋代开始的“宋明理学”,不也是表明儒家适应时代在发展吗? 至于您说的“举孝廉”,其实是一种官职任命的有益补充,只不过后来逐渐变味了,才有了科举取士的出现。至于“贞节牌坊”、“裹小脚”、“奇淫技巧”这些,是儒家的哪个人提出的?在哪本著作?而您最后也把“琴棋书画”列为儒家的罪过,这更是不可思议了。其实不是儒家在甩锅,而是您把统治者、社会恶俗的锅甩给了儒家。

您说“儒家远赴大漠,向满清宣誓效忠”,首先满族可不在大漠,其次,吴三桂可是将门世家,出身将门,怎么如此牵强地和儒家扯上关系?

最后,儒家真的被抛弃了吗?仔细看看周围的标语和媒体,果真如此吗?

写完了,有不对之处,敬请指正,不有益于您,必有益于我!

儒家为什么会被近现代人所抛弃?

儒家思想是什么?

核心就两条:

一、礼,现在叫等级观念。君有君礼,臣有臣礼,民有民礼,权力大的居上层,是上等人,层层压迫,统治下等人,不可逾越,国如是,家亦如是,这样就天下太平了。但这只是个口号,不可能实现,因为社会是必然变化的,不可能固化。人类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不可能完全消灭,没有权的或权力小的始终要争取权利,天资优秀的下等人会挑战天资平庸的上等人,希望上一台阶,这就会不守礼,权力大的上等人必然镇压。统治者不守礼是必然的,因为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礼并不能解决当权者滥用权力的问题,国如是,家亦如是。由此衍生出儒家的第二个核心。

二、仁,上等人要自律,要对下等人待之以仁爱,这样下等人就得到满足,不会反抗失礼了。这个也只是一个口号,在等级观念专制的社会中,寄希望于上等人的自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欲望是跟权力成正比的,一方面要保持对比自己等级低的人的优势,另一方面又想超越比自己等级高的上等人。

因此,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些自欺欺人又自相矛盾的动听口号。

现代文明社会不断进步,早有了自由、博爱、民主、平等的普世核心价值,又何需去旧纸堆中翻那些早被抛弃的陈词滥调?

儒家为什么会被近现代人所抛弃?

儒学被现代人抛弃?这个评价小编不敢苟同儒学在近代确实被中国人选择性的遗忘

大清末年,天下崩乱,为了挽救国家,革命党组织了辛亥革命,南方十八省同时响应,于是大清灭亡,民国建立,为了推进国家的现代化,消除封建思想的残留,民国过多的强调了科学的重要性,中山先生甚至于想“全盘西化”,但是对于儒学,民国不提倡,也不反对,“选择性”的对他遗忘。这是因为儒学在过去2000多年的时间里过多的和皇权封建扯到一起,这是儒学得以兴盛的原因,同时也是他被近代抵制的最大因素。

但儒学的本身并不是封建皇权

孔子提倡百姓依附国君,但这是建立在国君仁义的情况下。儒学的伦理道德和三纲五常维系了封建等级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禁闭人们思想的,说白了统治者就是想巩固住国家 确保自己的统治不想被农人推倒。但是儒学也有“民贵君轻”这样的说法,而且“仁义礼智信”确实是人类最好的品质,所以现在有着发扬儒学优良文化的趋势,国外重多的孔子学院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