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还没结束,如何看待普京扩军13万人的决定?

从年初打到年中,这是俄乌冲突的真实写照,整整6个月的时间了。

进入21世纪后,欧洲地区还从来没有爆发过如此大规模的战事,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斯拉夫民族之间的枪林弹雨,彻底打破了世界最发达地区久违的宁静。

欧洲主要大国担心俄乌冲突外溢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支持乌克兰的同时,又表达了希望乌俄停火的态度。

可是俄罗斯又怎么会听从西方人的建议,说停火就停火呢?

要知道,普京曾向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道出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四大目的,目前只实现了一个,即:消灭了乌克兰境内具有纳粹性质的武装——亚速营,推动乌克兰完成了“去纳粹化”的任务,但是还有保持中立、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去军事化三大目标,仍然遥遥无期,俄罗斯要全部收工,任重道远。

正所谓:说出去的话,如覆水难收。

普京大帝领导下的俄罗斯必然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关系到普京的权威、关系到俄罗斯的国际声誉问题,即使面临困难,俄罗斯也一定会硬着头皮打到底。

这就意味着俄乌冲突在短时间内不会结束,俄军仍将继续待在乌克兰境内执行军事打击任务。

我们看看俄罗斯的最新动作就知道了,在俄乌战争还没结束的情况下,作为俄军最高统帅的普京总统,又下令扩军13.7万人,使得俄罗斯的正规军从原先的1013628人增加到现在的1150628人,如果再加上那些现役的非海陆空正规军编制部队,俄罗斯的武装力量规模达到2039758人。

显然,俄罗斯此时扩军肯定会有特殊的考量。

第一:弥补俄军在对乌军事作战中的损失;

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俄罗斯和乌克兰作战,俄军肯定占据上风,但现实是乌克兰受到美欧西方的强力支持,就连二战战败国德国都打破过去几十年的传统,向交战国之一的乌克兰输送重武器,美国更不用说,早已成为乌克兰武装部队最大的军事援助国。

包括“海马斯”多管火箭炮、战术无人机、苏式坦克等等重武器源源不断地从美欧各地送往乌克兰,使得乌克兰在西方高尖端武器的辅助下,给进攻的俄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根据乌克兰总参谋部发布的报告显示,俄军前6个月的行动所损失的兵力超过4.54万人。

虽然不能确定乌克兰发布的俄军伤亡信息是否真实,但从俄军牺牲多位将领和报废众多武器装备的事实来看,乌克兰抵御俄军的进攻确实有一套,损失了相当一部分兵力也是事实。

这个时候,俄罗斯必须要大量征召兵员,要么被派到乌克兰战争前线,补充到兵力受损的部队,保持原有的作战兵力规模;要么从俄内部调驻防部队补充到乌克兰战场,然后再由新扩充的新兵部队承接调防部队原来的防务。

第二:强化在乌夺取战略目标的作战力量

上面已经说了,俄罗斯在乌克兰还有三大目标还没有完成,这其中最复杂的目标任务就是推动乌克兰去军事化,在乌克兰拥有顽强的抵抗意志和美欧西方频频向乌克兰输送武器的情况下,俄罗斯要想打掉乌克兰的作战能力,绝非易事。

如果没有完成对乌克兰的去军事化目标,那么想让乌克兰保持中立地位或让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领土主权就无从谈起,乌克兰随时能借武装力量来跟俄罗斯硬刚、拒绝俄罗斯的要求。

因此,俄罗斯要想让乌克兰折服怎么办呢?唯一的手段就是整合俄军,强化对乌克兰的军事目标打击,不仅要拔掉西方对乌克兰的军火运输线,更要打掉乌克兰顽强抵抗的武装力量;

随着在乌克兰战线的拉长、作战目标的增多,所需的兵力肯定要增加,那么普京扩军的决定正合俄军的军事战略意图,保持在乌战场的军事定力。

第三:做好与北约或多线战场打仗的准备

现在北约已经把俄罗斯列为唯一的军事威胁,前有美国、后有英国,对俄罗斯简直是咬牙切齿的恨。美国是忌惮俄罗斯的军事实力,通过不断渲染俄罗斯安全威胁的方式,把欧洲拉上美国的战车,站在对抗俄罗斯的前沿。

至于说英国,则是美国的跟班,主动选择走上对抗俄罗斯的道路;另一方面,英国出于维护霸权的需要,谁在军事上碾压欧洲,就跟谁急,这个传统持续了几百年的时间,曾经的法国拿破仑、沙俄帝国、德国等都是典型的例子。比如英国首相热门候选人特拉斯就曾发表过惊人论调,声称当首相后,必要时会摁下核按钮,毁灭全世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特拉斯针对的是俄罗斯。

纵观美英法德等主要北约国家对俄罗斯撂下的狠话、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俄罗斯肯定不会掉以轻心,他必须要做好军事准备,以应对未来某一天与北约之间的交火冲突。

那么普京趁俄罗斯与北约还没有到彻底摊牌的时候,抓紧扩军备战,就是未雨绸缪之举,一旦开打再临时征兵可就来不及了,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兵员即使到了战场上也会沦为炮灰。

所以,普京大帝扩军13万多人,既有乌克兰战事的考量,也有未来准备打大仗的不时之需,考验俄熊的时候已经提前到来了。

俄乌冲突还没结束,如何看待普京扩军13万人的决定?

俄罗斯扩军,是迫不得已,也是现实的需要!

因为,俄罗斯需要士兵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在叙利亚,土耳其一直想利用俄罗斯在乌克兰纠缠分身乏术的时候,想在叙利亚和土耳其边界继续占领,美其名曰是打击“库尔德武装”,据说,俄罗斯从叙利亚抽调了许多军人,假设是调防或者论战,那无话可说,可一旦军人调走了并未派其他军人补充,就说明“人员短缺”,无兵可用。

比如纳卡地区,俄罗斯在那里维和,土耳其一直想插手,都被俄罗斯干脆拒绝,如今,乌克兰那块兵力吃紧,一旦抽调兵力,阿塞拜疆土耳其趁虚而入,事态立即发生逆转,事后还无法补救。

如今,芬兰、瑞典加入北约,而芬兰与俄罗斯的边界线长达一千多公里,以前彼此相安无事,即使双方互不信任,但也知道双方不会发生冲突或者战争;如今,芬兰加入北约,北约的军事部署就有可能到了俄罗斯边界,俄罗斯与芬兰之间的压力就会增加,俄罗斯不增兵不行!

比如,昨天报道,北约秘书长到访加拿大,直言加拿大在北极的重要性,北约在北极要继续与俄罗斯争斗,北极8个相关国家有7个都是北约成员国,这一下,北约“人强马儿壮”,俄罗斯以前一家独大的状态要彻底改变,俄罗斯面对未来极其严峻的形势,不扩军能行吗?

更不用说,俄乌冲突。烈度虽然不大不强,但点多面广,都需要“人”去执行,而且,这场军事冲突短时间内还无法结束,俄罗斯对兵力的需求一直会存在下去。

为了国家的安全,不增兵不扩军就会出大问题。

国家有需求,该扩家就扩军,没有多少“为什么”。

2022年8月27日 23.30

俄乌冲突还没结束,如何看待普京扩军13万人的决定?

新占领的地方需要武装力量,这个武装力量的是按照国土面积来配备的,乌克兰赠送了这么大面积的土地,是需要配备一定的人员来保护的。

俄乌冲突还没结束,如何看待普京扩军13万人的决定?

佐计是13万人的突击营集群,已经/即将退出乌克兰战场,一个就是轮换/补充,65%的首战部队失去战斗力?才半年,没这么多吧,

俄乌冲突还没结束,如何看待普京扩军13万人的决定?

扩军当然是要在战争还没结束的时候,战争进行时兵员不断损耗,需要的兵力总数也会增加,因此急需招募新兵和增加士兵员额,等到战争结束时就需要裁军,否则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大负担,战事的军队编制一直保持不变几年就可以拖垮一个国家的经济。

俄罗斯的这次增加士兵员额一方面是由于俄乌前线俄军的兵力损失过大,并且总兵力不足,前线俄军的总损失包括死亡、负伤和逃跑可能已高大8万人,这对于俄军前线约40万的总兵力是一个很大的比例,俄军前线的四十万兵力包括正规军约20万,卢甘斯克、顿涅茨克的“伪军”,瓦格纳雇佣军和开战后应付兵力不足组建的志愿营。

布丁增兵的另一个原因是奖赏自己的圈子内的成员,前面说到的俄罗斯组建的志愿营,由于不属于正规军,这些志愿营从组建开始就需要消耗布丁圈内人掌握的资源,现在正好可以通过扩军将这部分志愿营划入正规军,减轻普京圈子内部人的负担,甚至有可能让这些人的触手深入军队体系(普京并不信任军队,普京信任的是安全部门成员)。

俄乌冲突还没结束,如何看待普京扩军13万人的决定?

这个很正常,由于现在作战的需要,俄扩军13万军队没问题,预防敌人继续下黑手,补充充足兵力必须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