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任性,小人任情”是什么意思?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不好理解,是因为中国人相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概念,都没有统一不变的定义。之所以不定义,就是因为相信,道是无法定义的。
君子是一个概念,但什么样的人是君子?中国文化中没有一个不变的答案,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之下,君子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小人”也是如此。“性”如“情”也是一样。
“君子任性”的说法,与我们的现在正常的认识有些不同。首先说“任性”,基本的下解释应该是放任自己自然本性行事。但任性在今天的语境下,却并不是好话。比如不顾别人感受,我行我素,可以称之为任性,而任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体现出的是一种不文明,素质低下的格调。怎么又和君子扯在一起了呢?
情,应该是情绪,任情的意思,大概指让情绪情感支配自己的行为。一个任情的人,对自己情感上亲近的人,会表现的特别好,对自己情感上厌恶的人,好表现出反感,这不是我们常说的至情至性之人吗?怎么又变成“小人”了?
这句话出自北宋邵雍的《性情吟》:君子任性,小人任情。任性则近,任情则远。按我个人理解,邵雍是宋儒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这里所说的“性”,指的是孟子的性,这个性,不是人性的全部,而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比如在公交车上抢夺司机方向盘的任性,马路上碰瓷的任性等等都不能算是君子,这里的任性,是指与那些循规蹈矩小奕奕体现文明的人相对出现的。意思类似于,唯大英雄能本色之意。这里的任性与本色有“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味道。君子任性而为,却能够把周围的人都团结在一起,任性则近,就是因为君子的自然人格中,体现了道。人人都可以立志做君子,但君子人格,是有很高标准的。要是具备了君子人格,任性而为,就可以使社会和谐。
小人任情,说的是小人一般按情感的好恶处事。和我关系近的,我就对他好,关系远的,我就对他不好。这样达不到聚集人心的目的。人心就离散了。
我们说到儒家的时候,常常会觉得他们空谈道德,其实儒家的最终目的,是为政治服务的。君子人格,在本质上就是做为领导者的人格。明白了这一点,这句话就好理解了。
“君子任性,小人任情”是什么意思?
我们现在说一个人任性,大概就是说他执拗,无所顾忌,做事仅凭自身喜好,带一点点责怪的意味。但宋代邵雍却在《性情吟》里说:“君子任性,小人任情。 任性则近,任情则远。“
01君子任性
难道君子也恣意妄为?非也。这里的“任性”,指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但率真并不代表直言直语,说话不经过大脑,而是以彼此都可接受的方式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大文豪苏轼,对好友张先在耄耋之年仍娶芳华少女为妾之事多有调侃,若直接笑话人家“老牛吃嫩草”难免伤感情,便作诗云:“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风趣幽默地调笑好友。既不改变自己的想法,也不伤害他人,才是率真,就像现在说的情商。这样的人,易于交往,自然容易亲近,好友众多。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想劝诫自己的好友,就直接插刀说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要轻易尝试,结果她更加消沉,甚至疏远我们。我们以为,真朋友之间就是直来直去,不加修饰,却忽略了对方的承受能力。秉承本心,我们该劝得劝,但方法要适当。
“君子任性”,君子保持自己的本心,待人真诚,直抒胸臆,绝不阿谀奉承,两面三刀。以真心换真心,他们很容易亲近,即“任性则近”。
02小人任情
“小人任情”中的“任情”可理解为世故圆滑。
小人,从古至今都是指那些卑鄙无耻、阴险狡诈、诡计多端、老谋深算、口是心非、人面兽心……的坏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宁己负人,勿人负己”。
这些人,追名逐利,为此不择手段。他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攀高踩底,在社会中混得风生水起。但世人打心眼里都不喜他们,因为他们带着面具,让人捉摸不透,看不清内心,交往起来甚为费心。
现代职场中,有许多人看起来和蔼可亲,善解人意,跟谁都很熟的样子。实际上,谁都没把他当真朋友。试想,谁愿意时时刻刻去揣摩他是否话中有话?谁不害怕被人从背后捅一刀?他们情商很高,在为人处世上很有一套,简直如鱼得水,但无法亲近,因为越亲近,越危险。
“小人任情”,小人处事圆滑,看人说话做事,把天性隐藏,让人无法亲近,自然疏远,即“任情则远”。
一首《性情吟》,把人性说得通透。有书君以为,待人处事,最重要的就是以真心换真心,所谓坦诚相待,就算不是君子,我们也能收获长久的友情与人脉。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君子任性,小人任情”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绝无褒贬之意:
日常生活中,君子凭本性干事。
小人在生活中,存在感情用事。
故云:“君孑任性,小人任情”
“君子任性,小人任情”是什么意思?
“君子任性,小人任情”,这句话出自《伊川击壤集》,全句是“君子任性,小人任情;任性则近,任情则远”。
“性”即率真的个性、特色;“情”即圆滑的人情世故这里最难理解的是“性情”两个字,这俩字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是没有区别的,然而实际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何谓“性”呢?就是主体上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信念,不会被旁人、世故所左右,拥有个性的、具有差异的特色。君子有自己的鲜明的个性,不会因为世俗而对这种个性有所折损,所谓的“君子周而不比”,君子是和蔼的、亲近人的,但却从来不朋比党争。相反的,“情”的意思是满足于其本能的、自私的动机,信念不坚定,会顾及人情世故,说些、做些违拗本真性情的事。小人最擅长的就是这个,他们会藏匿自己的真情实意,拉帮结派。任情者因为各怀鬼胎,所以总给人疏远的,无法掏心掏肺的感觉。
君子任性中的“任性”,不是“恣意放纵”的意思,而是“率真”的意思那么,君子既然是“任性”的,有一说一的,那是不是我们有什么说什么,甚至任性伤人也是对的呢?这就是完全误解了邵雍的本意。“君子任性”中的“任性”,任的是“率真”之性,和嘴毒伤人的“率性”是两码事。不要忘了,“君子任性”,前头钉着“君子”两个字,后头还跟着“任性则近”四个字。别人因为你的坦诚率真而愿意和你说话、交往,却绝不会因为你率性伤人而和你亲近。“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必然是和善、让人愿意和他并肩作伴的(“周”),却并不结交朋党、营私舞弊(“比”)。一旦这人因为说话、做事率性伤人而导致没什么朋友,那就不叫君子了,而是叫恶人。
“君子任性,小人任情”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北宋邵雍《性情吟》,全诗如下:
君子任性,小人任情。 任性则近,任情则远。
在这里有必要对邵雍做一下介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下面重点来了,是宋代理学初创阶段的重要人物。朱熹也把邵雍同周、张、二程和司马光并称为道学的“六先生”。
(邵雍画像)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来解读这句话了。邵雍是理学初创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成熟阶段的理学,将儒家的伦理纲常与不变的天理结合起来,以此来说明纲常伦理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其中就必然涉及到对“性”这个重要概念的处理。成熟阶段的宋明理学将孟子之性善学说呈现出来,认为人天生性善,人心中自有本然之性,强调了人之性的先天的属性与善的属性。
在理学初创阶段,已经暗含了要将人之性进行抬高的意思。邵雍这句诗就是明显的见证,儒家传统认为,正人君子天生具有本然之性,这种性可以任由它扩充,因为它本来就是善的,而且是稳定的。所以说君子任性。
那么小人任情是什么意思?
这里就涉及到宋明理学认为的性与情之间的关系。宋明理学主流观点认为性虽然是善的,但是由于后天的受到了七情六欲的污染,这种七情六欲是不恒定的污浊的东西,而使纯然之性不再纯然,所以宋明理学一向强调君子要任其性,同时要避免被后天的七情六欲所污染。
(想变成孙悟空,就必须忘记七情六欲)
在理学初创阶段,邵雍的这句话,显然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将情与性的关系体现了出来。
“君子任性,小人任情”是什么意思?
我活到四十多了,还没见到过君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