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惠帝刘盈之后,当时的汉文帝刘恒是如何被推上皇位的?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说不清楚他是汉代的第几个皇帝。因为在他当上皇帝之前,汉朝那段历史挺得杂的。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继位为帝,他是刘恒的异母哥哥,刘邦的嫡子。刘盈虽然是皇帝,可是朝廷中掌握大权的是她的母亲吕太后。刘盈干了七年去世,吕太后立他的儿子为帝,每几年之后,小皇帝因不听话被废并杀掉,吕太后又立了一个所谓惠帝的儿子,刘弘为帝(刘弘初封襄城候名刘山,又封常山王改名刘义,后立为帝改名刘弘。据说这些人都不是惠帝的儿了,是吕太后弄的李代桃僵的把戏。)吕太后在惠帝死后又折腾了八年才去世。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吕后称制”。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吕后除掉了许多刘姓王,封了许多吕姓王。
在吕太后去世之后,刘氏皇族在忠于刘氏的大臣陈平、周勃、灌婴等人的帮助下发动政变,诛杀吕氏一族,把政权夺了回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汉文帝刘恒被推举为皇帝,登上皇位,大汉王朝开始了“文景之治”的发展时期。
这段历史,《史记》上讲的很清楚。现在提起皇位的更迭。就想到了权力的争斗,个人的权谋。我今天之所以对这段许多人都很清楚的历史都来绕舌一番,是因为我在读《史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与现在宫斗戏完全不一样的逻辑。中国有句古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古人的眼里,古来成就大事者,许多情况下,是人事与天命并重的。现在宫斗戏,讲的是人谋,而在真正的历史中,我们或许会看到一点天命的因素。
这个问题最简单的答案是这样。吕太后去世之后,当大臣们诛杀诸吕的时候,刘恒在代地为王,根本就没有参与。吕氏被灭之后,他能当上皇帝,绝不是自己谋划而来,大概相当于天上掉下个陷饼来,刚好砸在了他的头上。而这个天大的陷饼之所以能砸到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有一个好妈妈。这个好妈妈就薄太后,薄太后的好并不在于她是一个多么精于算计,手腕狠辣的政治家,而恰恰因为他是一个澹泊名利,与世无争,清静无为的人。这也是汉初文景时期实行“黄老之治”的思想根源。
《史记》中对于大臣们为什么选刘恒当皇帝是这样说的: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今皆以夷灭诸吕,而置所立,既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嫡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嫡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
这段话是摘自《吕太后本纪》,他基本上回答了题主所问。诸吕被杀之后,汉朝的皇帝其实还在。但他是吕氏立的,假如他当皇帝,长大以后是很有可能为吕家报仇的。所以,惠帝刘盈这一支,可能有吕家血统的人被完全否定了。这支有常山王刘朝,淮阳王刘武等以及少帝刘弘全被清理杀掉,绝了后患,大汉王朝的皇族从此之后,绝了吕家的血统。
惠帝刘盈一支被否定之后,首先被提出来的是刘邦的大儿子齐王刘肥一支,刘肥此时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刘襄继承王位。而在诛灭诸吕的过程中,这一支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刘襄的弟弟是朱虚候刘章是事件的策划与参与者之一。但是,他们不敢立齐王,因为齐王的母亲太厉害。如果他儿子当了皇帝,又是一个吕后。况且齐王是刘邦的孙子。
当时刘邦的儿子在世的,只有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刘恒母亲和善,又是哥哥。刘长的母亲虽然死了,但是娘家人还在,也不是善茬,所以,大家一致通过,推举刘恒当皇帝。
刘恒的母亲薄太后,原来是魏王宫中的宫人,这个魏王叫魏豹,也是秦末乱起之后复立的六国之后。在楚汉相争之际,这些诸候们看到谁的势力大占上风就投靠谁。当时,魏豹已经投靠刘邦了。在刘邦与项羽斗的很激烈,需要魏豹相助的时候,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历史。
当时有个著名的相数家叫许负,他为魏豹宫中的薄姬看相时说,这人可以生天子。魏豹因此会错了意:我的女人能生天子,不是说明我能当皇帝吗?于是,他就产生了坐壁上观的想法,想让楚汉相争两败俱伤后,他可以当皇帝。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刘邦把项羽给收拾了之后,立马就把他给收拾了。这样,薄太后就成了刘邦的战利品。
薄太后这个人,生性澹泊,从来不与人争执什么。在魏王宫里的时候,她有两个好姐妹,曾经一起发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到了汉宫之后,另外两位都爱到了刘邦的宠幸。只有她默默无闻。有一天,她与两个好姐妹一起聊天说起自己做梦有龙上身。刚好刘邦过来,听到了她们的谈话。三姐妹就把当初有福同享的话告诉了刘邦 。刘邦说,那我就邦你把梦圆了。当天就宠幸了薄姬。谁知春风一度之后,居然就怀孕了。生下个儿子,就是刘恒。刘恒长大之后,被封为代王。
刘邦去世之后,吕后对当初抢自己男人的都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最惨的是赵王如意的母亲被生生做成了“人彘”。而赵王如意也被吕后毒死。
薄太后因为生性澹泊,在吕后的印象中大概从没有发现过她勾引自己丈夫的行为。所以在报复的名单中,没有薄姬。在丈夫刘邦去世之后,本着已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原则,薄太后便跟着儿子刘恒去代国做王太后了。
在刘邦去世到文帝上台之前的十五年时间里,是吕太后当政。她要光大吕家,就要压制刘家。刘邦的八个儿子,有好几个都是被他整死的。赵王如意直接毒死。老大齐王刘肥也差点被毒死,为了自保,把自己齐国的一座城献给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才获得吕后的谅解。但还是死在惠帝之前。梁王刘恢和淮阳王刘友都是因为吕后赐一个吕家的闺女给他们当媳妇,然后被自己的媳女给治死了。刘友是被自己的媳妇告状,被吕后幽禁,活活饿死的。刘恢是受不了媳妇的虐待,自己上吊死的。可见,王爷的日子也未必就是幸福的。还有一个燕王刘建,比吕后早一年去世,死的时候,留下一个儿子,吕太后直接派人杀掉。燕国被除掉了。
到诸吕被诛灭的时候。刘邦的儿子还活着的。就只有汉文帝刘恒,以及淮南王刘长了。因为刘恒的母亲善良,所以,他赢了。心狠手辣,精于算计的吕太后,被族灭了,而从来不争的薄太后赢得了天下!这是不是和宫斗戏的路数不太一样?
汉惠帝刘盈之后,当时的汉文帝刘恒是如何被推上皇位的?
汉文帝刘恒做皇帝,是吕后他们争权夺利操作的一个BUG。
说起汉文帝,不得不提他的母亲薄姬。薄姬年幼时父亲就死了,长大后嫁给了魏豹做了姬妾。魏豹投降了刘邦,后又反悔,刘邦于是派人把魏豹势力除了。薄姬在内的这些后宫嫔妃们,自然就充入了刘邦的后宫。
薄姬本来一点都不在刘邦眼里的,但有一天刘邦有两个美人与薄姬有旧,说起三人之间的约定,刘邦对薄姬心生怜悯,于是宠幸了薄姬。薄姬这位女子第一次不凡就体现出来了,她在被刘邦宠幸之前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刘邦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薄姬肚子很争气,这一次同房,就有了身孕。
但是其实刘邦并不喜欢薄姬,这次以后,薄姬也基本见不到刘邦。刘邦对这个排行老四的儿子刘恒,也不是很待见。公元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然后他就一直默默无闻守护着大汉王朝的北部边疆,和母亲薄姬相依为命,长达十六年之久。二十四孝故事里,就有汉文帝为母亲薄姬亲尝汤药的故事。
但,祸兮福之所倚。正因为刘邦不宠爱薄姬,薄姬才在刘邦死后,吕后的虐杀刘邦生前宠妾,放过薄姬,让她随儿子去封地做太后,保了平安。而刘恒,正因为封地够偏僻,安安分分的对权力没有争斗的念头,被吕后忽略了。在吕后死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要迎立他入京为帝。
刘恒听到要迎立自己登基,并没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相反,他心里揣测,这是不是有什么阴谋。细细分析,刘恒的担心,很有道理。但再深入想想各方势力的角逐和立场,就知道,除了刘恒,真没有第二个更合适的皇帝人选了。
1、刘邦的儿子中,除了他,还有一位淮南王刘长。刘长生前更受刘邦宠爱,封地比他富庶,各方面看起来,都比他更适合做皇帝。但刘长有个致命的短板,就是他是吕后抚养长大的!众人刚趁吕后死,平了诸吕叛乱,怎么可能给自己找麻烦呢。2、汉惠帝刘盈有亲儿子。兄终弟及可以,父死子继更好啊。可别忘了,这几位刘邦嫡孙,可都是吕后的孙子啊。万一他们上来,要为祖母报仇怎么办?所以余下的四位子嗣,在刘恒继位时,就被秘密处决了。3、平定诸吕叛乱有大功的刘邦孙子刘章和其兄长刘襄,也是皇位合适的继承人。封地在最富庶的齐国,兵强马壮,但这二人也是倒霉催的,物极必反。众人怕辖制不了二人日后的权力,坚决不同意。导致最后刘章郁郁,三年后就气死了。
而刘恒,离开朝廷的时候还小。又不受待见,朝中又无自己的亲信势力。他要是做皇帝,还不是要倚重这帮老臣们。所以,在臣权和皇权的角逐中,大家找到了刘恒这个平衡点!天上掉下个皇帝的宝座,刘恒什么都没干,就被请了上去!而汉文帝刘恒,他所治下的大汉,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盛世,文景之治!证明了他确实就是那个真命天子!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刘恒,刘长身上简直就此话的注解。所以吧,一个人,不比为艰难苦闷,也不必为顺利沾沾自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鸡汤,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易经讲啊,中正得位,吉利无不胜;不中不正,得位得福贵,都是祸殃,凶!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汉惠帝刘盈之后,当时的汉文帝刘恒是如何被推上皇位的?
问题不够严谨,汉惠帝刘盈死于公元前188年,死后又立他的两个儿子为皇帝,但据说不是亲儿子,是吕后找来的,吕后死后被废。公元前180年才立刘恒为皇帝。
汉惠帝在位时就是吕后独揽大权,后面立的也是傀儡。吕后死后老臣陈平,周勃等联合齐王刘肥的两个儿子刘章和刘兴居铲除诸吕。在继承人上产生分歧。齐王一族功劳很大,齐哀王刘襄又是刘邦长子长孙,呼声很高。但是大臣们说:刘襄的老婆家是恶霸,会出现另一个吕后,给否了。其实真正原因是:大臣怕齐王一族权利太大,会不把他们这些老臣放在眼里。
当时刘邦八个儿子中,还有两人活着,老七刘长是吕后养大的,肯定不行。老四刘恒忠厚老实,刚好和他们心意,就立了刘恒。
刘恒是刘邦第四个儿子,薄姬所生。薄姬刚入宫时,有一起的两个好朋友,当时约定:如果将来发达了不要忘记彼此。后来那两个人得到刘邦的宠幸,有一次她们提到她们的约定,刘邦就把薄姬招来宠幸。估计薄姬相貌平平,也不会讨刘邦欢心,以后没在宠幸。但幸运的是生下了皇子,因为母亲不受宠,儿子老实巴交,刘邦不太喜欢他,就封在了比较偏远贫瘠的代国。因祸得福,也正是不受刘邦喜欢,才没有遭到吕后的毒手,活了下来!
事实证明,刘恒当皇帝是最正确。楚汉战争造成民不聊生,国家需要休养生息。刘恒注重发展农业,不铺张浪费,手下想给他修建的亭子,他看完预算,舍不得住。正是有了文景两代皇帝的休养生息,才使的汉武帝刘彻有了足够的财力征战四方。
汉惠帝刘盈之后,当时的汉文帝刘恒是如何被推上皇位的?
刘恒能当上皇帝,也要拜吕后所赐。刘邦有八子,但吕后只生了汉惠帝刘盈。刘盈死后,吕后为了掌权,对庶出的其余诸子大加迫害,有4人为其所害,只有老大刘肥善终。到吕后逝世时,刘邦的儿子当中只剩下淮南王刘长和代王刘恒。待诸吕叛乱被平定后,大臣们在一番权衡之后,终于把名不经传的刘恒扶上皇位。刘恒同他的父亲刘邦一样,在皇位来历不明时,总要找一个传说来说明皇帝本来就应该他做。于是刘邦临幸刘恒母亲薄夫人时,薄夫人就梦见了巨龙盘身,然后刘恒就出生了。但不管刘恒是怎么当上皇上的,他毕竟是“文景之治”的建设者之一,也是西汉王朝的明君之一。之所以在刘恒和儿子刘启统治时期出现国泰民安的“文景之治”,首先要归功于刘邦和刘盈的苦心经营,但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在于刘恒“贤智温良”的性格。正是他这种性格,才使得大汉王朝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得以贯彻和延续,更进一步把老百姓从战乱中解放出来,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他和他的儿子刘启不遗余力的积累,为后来汉武帝建立伟大的功勋奠好了根基
汉惠帝刘盈之后,当时的汉文帝刘恒是如何被推上皇位的?
刘恒能被推上皇位,原因就是没有根基,容易控制,能让朝中大臣的利益最大化。
刘盈登基之后,一直由吕太后掌权,期间大力打击刘氏家族的人,提拔吕氏族人,险些取代了刘姓的皇帝之位。吕后去世之后,新的皇帝人选,朝廷大臣认为要找一个母亲娘家弱势的人,避免太后专权的事情再次发生,刘恒就符合这个条件。刘恒在汉高祖和吕太后时期,都是一个边缘化的皇子,在朝中没有自己的势力,母亲薄太后的家族也弱小,这样的话,刘恒登基,朝政还是掌握在朝廷大臣的手里,不会落在外人手里,周勃、陈平这些大臣就能保住自己的地位,皇帝感谢大臣的拥立之攻,还会重用这些大臣。
汉惠帝刘盈之后,当时的汉文帝刘恒是如何被推上皇位的?
中国老百姓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所以有时,只要皇帝不捣乱,生产也能上去。象明朝嘉靖、万历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明朝很多大成就就是这个时候被创造出来的。所以所有人从自己利益出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