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可能找到《红楼梦》后四十回吗?如果找到了会是那一年最伟大的考古发现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一个故事。才女林徽因原来的名字叫林徽音。后来改了一个字,变成现在的名字。改名的原因,是因为有人同名。林徽因说,别人把我当成她到没什么,要是把把她当成我,可就惨了。林徽因的文学水平很高。如果读者把另一个水平不高的人写的东西,误认为是林徽因写的。无疑会降低对她的评价。所以,林徽因改了名。
之所以想起这个故事,是看到题主在描述问题时说:“《红楼梦》是堪比《金瓶梅》的巨著。”这话让人看了很不爽。似乎《金瓶梅》的文学价值超过《红楼梦》。《红楼梦》要凭附增价似的。这个问题的出现,大概是有原因的,前段时间看到有网络大V,所谓的文化名人,折扇轻摇,随口就说出了《金瓶梅》的价值高于《红楼梦》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如果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就是媚俗欺世。我们且不说文学史上的说法,就算稍有点文学鉴赏的能力,恐怕都得不出这样的结论:自然主义的赤裸裸的性描写比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爱情描写更具文学性。
《金瓶梅》确实是伟大的小说,现实主义的杰作。《红楼梦》与《金瓶梅》前后相继的关系,在文学史上,也是承认的。也就是说,没有《金瓶梅》可能就不会有《红楼梦》,但说《金瓶梅》比《红楼梦》的价值高,确实是令人无法接受。《金瓶梅》可以因《红楼梦》而增价,《红楼梦》会因《金瓶梅》而蒙羞。这才是他们关系的正确理解。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不可能找到了。因为曹雪芹没写完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不但脂批上有:“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话。”现实的流传情况也是一样,目前为止,没有看到令人信服的八十回后的内容。目前通行本后四十回的内容,是程伟元高鄂在刻印出版的时候补写的。
小说做为一个明清时期一个代表性的文学门类,与诗词歌赋等有很大不同。与之前的文学门类不同,小说是带着歧视的眼光成长壮大起来的。在文人学士被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小说家被歧视,确实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但这也是事实。如果当初写小说的人知道在几百年后,他们的地位可以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相提并论,他们是绝不会隐姓埋名的。我们今天也就用不着去花大力气查找《金瓶梅》与《红楼梦》作者的相关信息了。
《红楼梦》后半部分虽然是补写的。但还是保留了悲剧的结局。由于中国人不太接受悲剧,《红楼梦》出版之后,出现了大量的续书。比如《红楼解梦》《红楼圆梦》等等很多,这些书在出版的时候,无一例外的都说是得到了作者的原稿。但原作者的文学功力,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摹仿的了的。所以,目前为至,所有《红楼梦》版本与续书中,八十回后的部分,都不是作者的原作。这一点,只要有点文学鉴赏能力,是不难看出的。
这些年,特别是刘心武在《百家讲坛》讲《红楼梦》之后,又引起了红学的大热。这些年,又出现了一个所谓的癸酉本。也就是所谓的吴氏本。其本质上,与之前所有的续书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因为国学的被打倒,造成文化传承的断层,今人以半文言的清初白话写作,让人读起来,更加不像。
最后再说几句。无论曹雪芹的书写完了没有。假如写完了。将来被发现了。也和考古学没有一分钱的关系。原因很简单,考古学关注的是历史。考据发掘,可以证明历史的真象。《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它的内容不牵扯历史的真实,只关系是不是作者的原作。而这一点,可能永远无法用考古的办法证明,而只能以文学规律来评判。但有一点是可以断定,如果有一天真的发现了曹雪芹的原作后半部分。而且被专家和普通读者所认同。那定然是一件不亚于重大考古发现的事件。但我觉得,这一天永远不会有。因为甲戊本上有脂批明确的写着:“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我觉得,这句话应该是可信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