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刚与梅葆玖之间的不愉快经历是怎样发生的?

梅葆玖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梅派传人。李玉则是流行歌手,以男人演女人,唱女声的形式,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本来,他们是不同的艺术领域,井水不犯河水的。可是,人活世上,两山不碰头,两个人,都算是艺术界的人士吧,总会有所交接。李玉刚与梅葆玖的交集,与他们所从事的艺术形式有某些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引起的。

男人演女人,是京剧界的传统方式。梅派艺术是以男人演女人的。李玉刚也是以男人扮女人唱女声为人所知的。他们看起来很像,但是却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我这里说男人演女人,而不说“反串”就是因为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中,他们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通俗歌曲中,男人扮女人被称为“反串”,是借鉴了戏曲的术语。但是,戏曲中“反串”的定义却与之不同。以京剧为例,它分“生”“旦”“净”“丑”是个大的行当。一个演员无论男女,如果学旦角(演女人)的,那么旦角,就成为“本工”,如果一时兴起,演一下其它行当的角色,称之为反串。我们以梅葆玖为例,他学的是旦角,所以,他演女人不叫反串,而是本工。如果他偶尔唱一下诸葛亮,演老生,那才叫“反串”。同样,王佩瑜是女人,但她学的是老生,他演诸葛亮是本工,如果她有一天演一下杨贵妃(旦角),也叫反串。

京剧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点。它有一个庞大的科学的体系。没有进入其中的,往往对其了解很浮浅。通俗歌曲,也是一个艺术门类,它也有自己的艺术规律。不同门类的艺术家,难免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

李玉刚与梅葆玖之间的不愉快,就是因为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不理解产生的。其主要责任应该在李玉则的身上。

李玉则以男人扮女人的形式出名之后,便产生了一个错觉,觉得自己和京剧很像,和梅兰芳演的女人差不多。渐渐的大概也觉得自己似乎是京剧行里的人了。所以,在演出的时候,粉丝,或是亲友团才打出了一个标语,“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这对李玉刚来说,以梅兰芳做噱头提高影响力,应该否认不掉的。但你说他的内心对梅派艺术,对京剧有什么恶意,肯定不是。但是,这种做法,引起了梅葆玖先生的不满。有人把这种不满看成是梅先生的保守与门户之见,显然是小看梅先生了。我觉得,他的不满主要因为对京剧发自内心的爱护。以及对传统道德和艺术规律的尊重。

李玉刚的水平,在通俗音乐界当然属于矫矫者。但他的演唱在梅葆玖看来,是和京剧不粘边的,顶多算个戏歌。连京剧的门都没看见呢?这一点,不用梅先生说,真正的戏迷,都能感觉到,所以,无论李玉刚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把自己和京剧相联系,在梅先生看来,都是对京剧名声的败坏。对于外行来说,李玉刚唱的固然不错,对于行家来说,唱的这样,就敢说是京剧吗?当然是丢人的。

京剧的行业里,特别是名家,对艺术的要求是很高的。孟小冬跟余叔岩学了七八年,在没有得到余叔岩同意的时候,是不准她演出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艺术名声的爱护,如果唱的那怕有一点瑕疵,都认为是对观众的不尊重,对艺术的不尊重。孟小冬后来带徒弟也是这个原则。如果你不拜我为师,爱咋唱咋唱,如果拜了我,必须我认可了才能唱。这种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是京剧能够成为国粹的原因之一。

梅葆玖做为京剧艺术梅派的传承人,对京剧的感情,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就算是大部分观众并不在乎,他与不允许达不到艺术水准冒充京剧。这是梅葆玖生气的主要原因。这个原因,与这两天闹的动静很大的崔永元怼冯小刚有点相似之处。你想挣钱可以,但不能以损害我的名义为代价。

有人说,梅葆玖先生太保守了。还有的说,梅先生想守伏李玉刚,收伏不了,便打击压制。这简直是相由心生。三十年前,胡文阁走得路子与今天的李玉刚是一样的。梅葆玖在电视上看到胡文阁之后,非常喜欢,便收胡文阁为徒。胡文阁入梅门潜心学习了很多年之后,才独立演出梅派名剧。从胡文阁的经历中,就可以看出上面这些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说法,是多么的没有道理。

李玉刚的演艺生涯中,还是得到过胡文阁帮助的。总之,李玉刚与梅葆玖之间的不愉快,既不是门户之争,也不是利益之争。是出于梅葆玖对京剧艺术的爱。京剧和通俗歌曲之间,应该不是直接竞争与对抗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与借鉴的关系。

希望京剧在新时代能够有所发展。也希望李玉刚的演艺道路能走得越来越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