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女乱三曹”?

“三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由于他们都有卓越的文学才能,所以,在文学史上,他们被称为“三曹”。与他们同样有名的还有一家,被称为“三苏”的是苏东坡父子。

“一女乱三曹”,是说一个女人把曹家搞乱了,“三曹”都陷入这样的乱局之中。这个女人,就是甄宓。

二十四史列入《后妃传》的女人有很多,每个人都是不平凡的女性。甄宓之所以为人所知,一不是因为她比别人更漂亮,二不是因为她的德性比别人更好,三不是因为她与别人搞婚外恋。她之所以有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曹植的一个文学名篇《洛神赋》。她之所以千年以来一直有关注度,也是因为《洛神赋》,这就是文学的力量。现在,大家在头条上讨论这个问题,恐怕也与这个人物出现在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中有关。因此,她现在所受的关注度,也是与文学相关,而与历史无关。

文学的解读大体是这样的。甄宓原本是袁绍的儿媳妇,是有名的美女,曹操很想纳为己有。在打败袁绍之后,曹操的儿子曹丕抢先来到袁绍家中,把家里的人员保护起来。在看到甄宓的时候,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于是征得曹操的同意,把甄宓纳为己有。曹操虽然自己有心,可以又不好与儿子争,只好免为其难的同意了儿子。

甄宓到曹家之后,由于曹丕经常随父亲曹操外出征战,曹操的小儿子曹植与甄宓相处,相互之间产生了感情。此事被曹丕知道后,对甄宓进行了报复,直至把她迫害至死。此时,曹植在自己的封地鄄城。甄宓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黄初三年,曹植到京城拜见他的哥哥。甄宓所生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曹睿陪叔叔曹植吃饭。曹植触情生情,想到甄宓心中不免伤情。吃过饭,曹丕把甄宓留下的一个玉缕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拿到甄宓的遗物,更是睹物思人,在返回自己地的时候,路过洛水,看到甄宓前来相会。曹植据此,写了《感甄赋》。

这个故事里,甄宓一个女人,搞得曹家三个男人神魂颠倒,他们的行为是明显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混乱,所以,称之而“一女乱三曹。”

但这一说法本身是存在争议的。曹植与甄宓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唐代李善的《文选注》中,《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的一部著作,它是南朝之前经典文学作品的汇编。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典创作时期的一些社会现实已经发生改变,后代人阅读起来,就会有困难,于是,对经典的注释,是中国文化传承方面的一个重要部分。历史所有文化经典,都是有多人注释,比如《四库全书》本的《孙子兵法》就有十家注释。李善是唐代注《文选》的名家。曹植与甄宓的事情,就是李善的《注》中出现的。

李善是唐代人,出生于630年,历史上的甄宓死于黄初二年六月,公元221年,中间隔了四百多年。而在李善之前,没有类似的记载,所以,李善的说法,一直是有人质疑的。有人评论曹丕把甄氏的遗物玉缕金带枕赐给曹植的作法说“里老所不为”。也就是说,自己的妻子死了,自己亲手把老婆的遗物交给其情人,这不要说是一代帝王了,就是普通老百姓家里,也不可能这样。

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是有不同的说法,他们之间各说各话。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查了一下《三国志 魏书 文昭甄皇后传》。单从正史的描写上来看,我不觉得甄宓与曹植曾有过爱情。

甄妃的传记中,对她本人生前事迹的记录很短,大概只有两三百字。后边绝大部分的篇幅是记录她的儿子魏明帝曹睿登基之后,对她家人的封赏。

甄妃的家庭,是所谓的世家,祖上是汉朝的太保甄邯。他家世代为二千石。她的父母生了八个孩子,三男五女,她是最少的女儿,父亲甄逸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建安年间,她被袁绍选为儿媳妇,成了袁熙的妻子。曹操破袁绍平定河北,她为曹丕所得,成为曹丕的夫人。关于她的死,《三国志》是这样写的:“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俞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

我查了一下历史,官渡之战是在建安七年,曹操平定河北,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也就是说,曹丕纳甄氏大既在203年,或是204年,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因为魏明帝曹睿大概生于建安九年(204年)。遇到甄宓的时候,曹丕大约17岁,甄宓22岁,而曹植此时12岁。按年龄来看,曹植这时与甄氏产生感情的可能性不大。他还是个孩子。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甄氏嫁了曹丕之后,应该是很快就生了孩子。一个哺乳的母亲,和丈夫之外的人谈情说爱,也不太现实。魏明帝的年龄,现在不确定,只是大体推断在204年。也正因此,也有历史学家认为,他有可能是袁熙的骨血。当然这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

关于甄宓的死,三国志的观点大概是因争宠被谗言所害。后妃传有关郭皇后的注中,说得很明白:

《魏略》曰: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甍,故太后以忧暴崩。甄后临没,以帝属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

这里的故太后指的是曹丕的另一个妻子郭皇后。甄后死的时候,把自己的儿子曹睿托给李夫人照顾。等到曹睿做了皇帝之后,追究起自己母亲的死因时,郭皇后因此而死。等郭皇后死了之后,李夫人告诉了明帝,郭皇后谄害甄后的事。

三国志还引用了《汉晋春秋》的说法: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仇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也?”明帝怒,遂逼杀之。

可见,甄后的死,是由于郭后进谗引起的。曹丕死后,明帝向郭后问起此事。郭后说,那是你爹杀的她,不管我的事。况且,你一个当儿子的,难道能为了你的亲妈杀后妈吗?

从这些史料上可以看出,甄宓的死,是与后宫争宠有关,既然后宫争宠,说明她的情感应该还是在曹丕的身上。与曹子建产生感情的可能不大。

现在流传最广的,当然是文学的说法,它虽然不是历史事实,但它反应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寄托。也是对人生缺憾的弥补。

问题基本上问题了,再回到“一女乱三曹”这个题目上,这个题目本身包含着宋明之后的道德观。汉唐之时,在男女关系上,没有宋明之后那么多道德束缚。战争中获得的女人,有权者本来就可以随意支配的。以一个女人来证明曹家道德上的混乱,也是明清后尊刘抑曹思想的体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