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唐睿宗时期的宰相魏知古?

魏知古这人,还真不算什么名人。看到这个问题后,从《旧唐书》里查了一下。这里仅据《旧唐书》的内容,做个简单的介绍。有理解不正确的地方,希望朋友们批评指出。

魏知古的传记在旧唐书九十八卷,列传第四十八篇之中。

魏知古是深州陆泽人,唐睿宗时的宰相,他生活的时间在唐高宗到唐玄宗统治期间。他是唐玄宗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去世的,享年六十九岁。

以此时间推一下,他出生的年份应该是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史书说他性方直,早有才名,二十左右,就考中进士,这样算来,他的一生在官场跋涉近五十年。他的官当的不少。当过著作郎,兼修国史。武则天时期当过凤阁舍人,卫尉少卿。在唐睿宗当太子相王的时候,他当过相王府司马。这是他在睿宗朝能当宰相的一个重要原因。

史书所记魏知古的事迹,大概也就是十五左右,既从武则天后期到唐玄宗初期这段时间。他的主要事迹,一是直言进谏,这有好几次。二是告发窦怀贞谋逆,魏知古也因此被封为梁国公。

直言进谏的事,最著名的是劝谏唐睿宗为两个女儿修道,建立道观的事。唐朝的时候,大概儒释道三家都很兴盛。儒是主流,自不必说。李家因为道家的老子姓李,便攀亲戚认老子为祖宗,道教在唐代也很兴盛。武则天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利用佛教说事,佛教在唐代也很兴盛。当时,睿宗李旦的两个女儿金仙和玉真公主二人要修道。身为父亲的皇帝,便要为女儿们每人修一座道观。劳民伤财,自不必说,不少百姓被赶的流离失所。魏知古便上疏劝阻执皇帝,停止修建。虽然他的建议没有被皇帝采纳,他的奏章被记在史书中,可证他是直言进谏的忠正之士。

说起告发窦怀贞谋逆而自己受封。似乎觉得人格很不伟大。可是如果明白了窦怀贞的为人。就会觉得魏知古的告发是很正常的。窦怀贞的人格是非常卑劣的。他的一生大概是卖身投靠,毫无人格的一生。我们知道,唐朝在武则天退位之后,先是中宗李显继位。中宗的皇后韦氏,更是野心勃勃的人物。窦怀贞为了讨好韦氏,竟娶了韦后的奶妈为妻。当然,这本不算什么。可是,在韦氏被灭之后,他居然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向睿宗李旦请罪。在过了关之后,他又卖身投靠太平公主。魏知古与他在很多事情上意见都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大概体现了两个不同人处世态度。比如在魏知古劝谏睿宗停修道观的事情上。窦怀贞就是修道观的积极参与者。

在窦怀贞与太平公主他们预备谋逆之前,魏知古上书密奏其事。我们不去评价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政治斗争谁是谁非。魏知古提前奏请李隆基铲除投靠太平公主的异己,不能不说,正治眼光还是很敏锐的。在人格上,和皇帝站在同一战线上,比投靠太平公主,谋除利益恐怕要高尚的多。

魏知古的另一为人所知的经历是因为李隆基对他恩意甚厚。引起了姚崇的忌惮,阴加谗毁,把他从参知政事,也就是宰相的位置上弄了下来去干工部尚书。这事的细节,史书上没说,能成为姚崇的对手,为其忌惮,魏知古定有不凡之处。

做为一个做到高位的官员,史书认为魏知古很有知人之明。他所提拔的许多官员,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干出了成绩。

魏知古有个人文集二十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