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体一苞元”匾是什么意思?
“体一苞元”是什么意思?许多人都是根据《淮南子》的“帝者体太一”来解释的。或者不失其意。但我觉得,中国文化的根,应该在《易经》,老子的道家与儒家的思想都体现了易的精神,二者同源殊途。要解释“体一苞元”,从《易经》与《道德经》中,找到“一”与“元”的意思。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
先看“一”。《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道生一,一生二的思想很明显来源于《易》,道生一,道也就是一,也就是太极。“道”“一”“太极”这几个概念,既相似,又有不同。要讲明白,不是很简单的事情。《道德经》第一章就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里不去做无益的解释。明其大概,也就可以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既然万物都是“一”所生,那么,做为天下统治者的帝王,就要体会天地生生不息的大德。这就是所谓的“体一”。 “元”,《新华字典》的解释有头、首、始、大的意思。很明白,元,就是事物最重要的部分。
我觉得,“元”这个字在中国文化中之所以重要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它出现在《周易》乾卦的卦辞中。乾:元、亨、利、贞。孔子在《周易文言》中解释说:“元者,善之长也。”换成白话是说,元,是事物一切好的方面中,最好的那一个。所以,元,是有本初的意思,他说明了事物是从那里来的。当然,也是事物最重要的部分。我们现在在研究事物的时候还说追本溯源,其实就是找这个“元”。
“元”字叠用的时候,“元元”,就成了百姓。古文中有“子元元”的说法,就是说当官的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老百姓。在政治上,老百姓对统治者来说,也是最重要的。这里的元,可解释为根本之意,理解为老百姓,应该也不错。 苞,《尔雅》的解释是,丰也。如“竹苞松茂”。同时,苞和“包”可以通假。这样,就可以理解“苞元”的意思,就是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生活美好,人口繁盛。 所以,“体一苞元”的意思是,做为统治者,应该体会天地生生不息的大德,使的老百姓能够自然正常的生活,繁衍。
从这个匾额的内容可以看出。这里的主人应该是天下的统治者,也就是皇帝,才配得上这样的胸襟与气度。可是,我们知道,这块匾的主人,不是皇帝,而是慈禧太后。这是慈禧所居储秀宫体元殿的一块匾。明白人只要看到这块匾,就会明白,大清国的实际当家人不是皇帝,而是居住在这个地方的皇太后。
故宫里,有很多匾额。每一块匾额所题的内容,都是与宫殿的地位和作用相关联的。比如三大殿,是处理行政事务的地方。而之后的,乾清宫、交泰殿、与坤宁宫,相当于皇帝的住处。这几处在紫禁城的中心线上,地位是最高的。坤宁宫的东西两边,各有六宫,是妃嫔的住所。
按正规的礼法要求,乾清宫,是皇帝的住处。这个地方,皇后可以在这里长住。也可以不在这里常住。因为皇后有自己的专属住处,这就是坤宁宫。其它妃嫔,可以到乾清宫陪皇帝,但不能住在那儿。
但清朝的实际情况与正常做法不一样。从雍正开始,皇帝便不在乾清宫住,而是住到了养心殿。 慈禧所住的储秀宫,宫中的地位不算太高,除了不能和皇帝皇后所住的乾清宫、坤宁宫相比之外。东六宫的承乾宫,西边翊坤宫的地位,都比她所住的储秀宫高。可是,雍正皇帝搬到养心殿之后。大清朝现实政治的中轴线,便向西移了。慈禧所处的储秀宫,便处在中轴线偏东的位置上了。以传统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一下,还是挺有意思的。
故宫的匾额,都和宫殿的地位相关。比如太和殿的是“建极绥猷”。是说,建立国家机器,要遵守天道,治理百姓。 中和殿是“允执厥中”,也就是说,治理国家的时候要抓住,不偏不倚这个最大的原则。中和殿在三大殿中,也处在中间的位置。
三大殿与之后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六处的布局,恰恰正如易经乾卦的六爻。三大殿是外卦,内三宫,是内卦。所以,三大殿的匾额,与治理国家相关。内二宫一殿,与个人内德相关。比如乾清宫,正大光明,既表示皇帝配天的阳刚之气,也是做人的气象。而交泰殿,是册封皇后的地方。写的是“无为”,表示的女性之德。也就是“坤”德。道常无为无不为。
介绍了这些,就是说明,慈禧所居的储秀宫,按正统的做法,应该写一些女德内容的匾额。诸如,温良娴淑之类。可是,慈禧是当时实际的掌权者。他虽然是太后,可是,也没有办法让自己住到乾清宫里去。所以,她只能把自己住的地方变得比乾清宫还高。差不多等同于太和殿的规格。“体一苞元”,就是这方面的体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