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搭载几枚导弹的隐身战机,真的能够实战的需要吗?
我们都知道人类在1903年发明了第1架飞机,自从那时开始,人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翱翔蓝天”,随之飞机也被人类用于在战争中作战,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束,战斗机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高科技信息化。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空战模式随着隐身技术的发展走向了隐身作战时代,典型代表当属于美国空军服役的F22!现代隐身战机被质疑搭载的导弹真够实战需要吗? 不只是我国的第4代战斗机歼20存在着载弹量远远少于三代机的“毛病”,我国的歼20隐身战机的载弹量只有6枚,F22最多也只能搭载八枚空战导弹,而美国的F35战斗机在保证隐身效果的情况下只能搭载少得可怜的是没空战导弹。
由此可以看出隐身第4代战斗机载弹量少是各国共同存在的“毛病”,第4代隐身战机不同于三代机能把导弹挂载于机翼、机腹上。隐身战机为了保证更大程度的隐身能力,只能把导弹挂点设计于战机内部,也就是俗称的“内置弹仓”。
因战机内部空间非常的紧凑,所以留给导弹挂点的空间少的可怜,所以才导致了隐身战机的载弹量远远少于第3代战斗机! 不过隐身战机真正侧重的是:超音速巡航、隐身能力、超视距打击与超机动性,并且各国赋予隐身战机这是“踹门”任务。
意思就是首先由隐身战机先瘫痪敌方的防空体系(俗称就是踹门任务),再由第3代战斗机配合尽可能的消灭敌方空中作战力量,而后再派遣轰炸机进行一系列的“地面收割”。 所以说隐身战机载弹量少的原因有很多,赋予的使命不同,还有因为隐身能力限制实在是装不了那么多空战导弹,这些都是影响隐身战机载弹量的重要原因。
不过真要让载弹量大出几倍的三代机与隐身战机空战的话,那么一般情况下三代机必败无疑,因为隐身战机的隐身能力与超视距打击根本不给三代机出手的机会,在三代机没有发现它的情况下就可能已被击落!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仅仅搭载几枚导弹的隐身战机,真的能够实战的需要吗?
这问题得从隐身战机的作战定位来看,在四代隐身战机出现之前,一代机以近距格斗为主。等到二三代之后,空空导弹逐步取代机炮主力地位,成为战斗机最重要的空中火力。问题是,战斗机执行的任务根据型号不同,以及分类不同所需要搭载的武器也不相同。
大家还记得第一次海湾战争,就是由F-117A“夜鹰”隐形攻击机打响,这家伙的定位是以其隐身性能突破敌方火力网(而且一次仅能携带两枚炸弹)。同时压制防空系统,摧毁指挥所、战略要地、工业目标等,海湾战争次出击一枚激光制导GBU-27投在巴格达市中心电信电报大楼的屋顶上,精确打击让对方重要价值目标瞬间覆没。攻击电信电报大楼这种高价值目标,这种操作对于普通战斗机来说可能要耗费更多弹药,以及出动波次甚至付出损失。
回到现代隐形战斗机,由于需要考虑隐身特性采用内置弹舱,很正常的携弹量直线下降。F-22、歼-20、苏-57等几款主力机型,内部主弹舱都只能携带4-6枚空空导弹,侧面弹舱可以携带2枚近距格斗弹。4+2或6+2的配置主要针对制空战斗,由于弹舱容易限制对地或反舰基本不可能实现,当然也有更变态的野兽外挂模式。
F-35曾经展出一款野兽外挂模式,不考虑隐身要求,可以应对低烈度冲突,携带弹药非常丰富。空对面可以执行多种任务,不仅限于内置弹舱的空优模式,因此目前隐身战斗机携带弹药数量基本够用。毕竟这是隐身战斗机,突出的性能优势是隐身接近、远程打击,当然未来可以携带更多弹药当然战斗力相对更强一些。
仅仅搭载几枚导弹的隐身战机,真的能够实战的需要吗?
隐身战机没有诞生之前,世界各国不遗余力的发展隐形战机,飞机搞出来后,有掀起一场有关隐身战机内置弹舱携带导弹数量和实战够不够用的争论,这是为什么?这是人类追求完美的一种错误的思维逻辑,也是一部分补脑的群体的非专业认知导致的一个现象。
从战斗机战后发展的历程来看,第一代战斗机还是以机炮作战为主,到了第二代终于上了导弹,实现导弹取代机炮;到了第三代相较第二代导弹的数量越来越多,美国曾经在F-15上搞了一个野兽挂载模式,通过复合挂架可以挂载16枚以上的导弹,这算是代表一种发展方向吧。
到了第四代,以F-117为起点,战斗机发展开始进入隐身时代,美国人随后又发展了F-22、F-35两款隐形战机,其中F-22早在2005年就开始量产,领先国际发展12年,也就确立了12年的空中不对称优势。F-22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优异的隐身性能,一般的飞机雷达反射截面在5平米以上,F-22仅有0.01平米,极大的缩短了被雷达发现的概率。
美国人在发展隐形战机时提出了四代机的核心“4S指标”,不仅仅是隐身性能,同时还特别强调战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超机动性。在缩短雷达发现距离的同时,自身的雷达探测距离更远,多目标处理能力更强,以及探测手段更加多样化;这就在超视距空战中确立了很大的技术优势。也就是说F-22雷达在百公里外就可以发现三代机,进入70公里就可以先发制人,发射中距弹进行攻击,而三代机则需要首先等到发现目标的距离才能发射导弹。
在近距格斗中,三代机对于超机动性优异的四代机并不占优势。在空战格斗的基本指标,比如爬升率、转弯半径以及大仰角攻击等指标上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以F-22创造的杀回马枪又能保证速度的超机动搭动作赫布斯特蹬壁机动为例,F-22的转弯半径只有140米,常规战斗机盘旋半径超过七八百米,甚至速度大、高度高的情况下可增至一两千米。优势对比之后优势一目了然,近距狗斗中,三代机不一定有四代机灵活。
目前对内置弹舱展示过的隐形机只有中美的歼-20和F-22,歼-20一般挂载两枚霹雳-20近距格斗弹和4枚霹雳-15远程弹,也有挂载6枚远距弹的方案披露出来;F-22也大致相同,通常挂载两枚AIM-9近距格斗弹和6枚AIM-120中距弹。基本上在全隐身挂载模式下,对空导弹的携带量大致也就是8枚左右,当然F-22在非隐身状态下,还可以加挂两个副油箱或者四枚中距弹。
其实,三代机的对空模式挂载数量也多不到那去,中型机11个外挂点,除去挂载副油箱和吊舱,在不使用复合挂架的情况下,能够挂载对空导弹的挂架数量也就6-7个,重型战斗机挂架14个,上述同等条件下,对空导弹的挂载挂点也就是10个左右。当然使用复合挂架后就不好说了,尤其是搞个类似美国的野兽模式,那就另当别论了。
由此可见,受制于内置弹舱尺寸限制,隐形战机的挂载能力有限,很难进行更大的突破,这是一个最大的缺陷。但是以现有的2+6模式,基本也能满足当前的空战需求,毕竟隐形战机占据主动地位,有先发制人的优点所在,拿隐形战机当作传统战机使用,那是战术落后,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此外,隐形战机大都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就是说在导弹打完后,可以快速脱离战场,毕竟能够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保持1.5马赫的巡航速度,这是三代机比不了的。能够快速脱离战场,也就意味着能够更短的时间重返战场,这个时间周期要小的多,只要地面后勤保障到位,载弹量少的劣势并不明显。
因此,既要保证隐身优势,那就不要在纠结在导弹的数量上了,着没有什么实际含义,为什么呢?载弹量和隐身本来就是一对技术矛盾体,鱼和熊掌二者难以兼得,这是自然法则。因此对于武器装备不要太过于苛刻,追求完美是不现实的。
仅仅搭载几枚导弹的隐身战机,真的能够实战的需要吗?
小规模的称战斗,大规模的称战役。一架战机固然战力有限,指挥官会根据交战规模大小,派出少量战机或大规模集群协同作战。现代战争是信息化立体战争,会有多兵种参战协同,从这种意义上讲,单架战机挂弹数量少并不妨事。
仅仅搭载几枚导弹的隐身战机,真的能够实战的需要吗?
严格意义的来说,四代隐身机战斗搭载导弹并不算少,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比较
上图是空优型三代机的标准挂载,也就4中+2近+2个电子干扰设备,当然也可以是4中+4近的组合,这就是重型三代机实战争夺制空权时的标准挂载模式!
而同样作为四代机的F22的挂载确实6中+2近的组合,目前歼20的挂载是4中+2近组合,而且歼20的内置弹仓比之F22的更大,未来必然会改进至6中+2近的组合,这样算来其实四代重型战机的挂载也不少了。
再来比比中型战机,美国的F35是如今唯一服役的中型隐身战机,先不去讲那种没有实际作战意义的“野兽挂载”模式,就说内置弹仓里面,目前美国可以在F35内置弹仓内加一个复合挂架,这样就可以一次出动挂载6枚AIM-120D中程导弹,作为攻击舰模式时,可以挂2枚2000榜精确制导炸弹+2枚AIM-120D中程导弹,或者4枚小一些的精确制导炸弹+2枚AIM-120D中程导弹,这样的挂载比之我国的歼10C要强悍很多,比之F16稍差一些,但也差不到哪里去,你能说F35的挂载能力不行?
当然如果和三代机比最大挂载能力,四代机牺牲隐身性恐怕也差不到哪里去,可是我们要知道,像F15那样设计的极限挂载能力,也就是一次性挂载12吨的武器出去?那种模式恐怕仅仅只适用于炫耀推销的时候,真要作战这么挂载就是找死。
而且这种挂载四代机也可以有,比如F35的野兽挂载模式,完全就是在和平时期的暴力炫酷,没有实际意义!
仅仅搭载几枚导弹的隐身战机,真的能够实战的需要吗?
就看导弹打击的是什么目标,如果打击的是动物园或鱼塘什么的,哪么就毫无意义,但打击的是国家决策机构或指挥中心,或预警系统,哪意义就重大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