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只有做到三不朽才可以不朽吗?
所谓的不朽,大概就是青史留名之意。不过青史所留之名,有的是流芳百世,有的是遗臭万年。不朽所指的肯定是前者。
“三不朽”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既所谓的“三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是说,三者居其一便可不朽。若居其二,更了不起,如果三者全立,在儒家看来,就近乎“圣人”之境了。
大禹治水,所立者功。为民辛劳,当然有德。但其所重,主要立功。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般,所重在德。孔子删定六经,为文化传承做出贡献。重在立言。这几位是儒家公认的圣人。若说“三立”,也能言之成理。各自所重,不过其一。可见,这三项之中,若有一项可立,便足以不朽。
中国历史上,以政治家名世者,其不朽或青史留名之因,类于大禹文王。或立功,或立德。而以思想家或文学家名世者,则类于孔子,以立言为言,立德,立功次之。
三立之中,立功与立言是实的。立功与创造物质财富,保卫家国安全,开疆拓土,利于生存相关联。立言与精神与文化相关联。立德与人格的完善相关联。历代封建王朝的帝王中,被称为“祖”的,比如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组。他们立于青史的原因是有“功“,所谓祖有功。而后代帝王称为宗的,是因“有德“所谓“宗有德”。这里许多所谓的有德,是经不起推敲的。
帝王之外的政治家青史留名的原因,大多与立功有关,也有立言的,比如商鞅,既有政治上的事功,也有立言的作品《商君书》传世。卫青、霍去病以功劳立身。张居正改革敝政,青史流名,个人私德,稍有瑕疵。
文学家与思想家青史留名的多在立言。这种例子,不必多举。所以,立功,立德,立言三个方面,能做到一方面就可以不朽了。而三方面全部做到真是太难了。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三不朽的人物,也不过寥寥二三人而己。
追求不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今天依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为国奉献,为民牺牲是立功;洁身自好,品德高尚是立德;创造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流传后世,造福子孙是立言。做到其一,便可不朽。既能为创造物质财富做出巨大贡献,又有优秀的精神文化作品传世,同时又道德高尚行为世范,差不多就可以三不朽了。这大概太难了,但勇于追求,还是能体现人格的高尚!
最后说两句,所谓的“三立",是要经过历史的检验的。经受了历史的检验,立的住了,才能成为不朽。立不住的,只能经过短暂的宣嚣之后,迅速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