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个问题用一个字就可以回答了,是。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除了苏轼之外,“唐宋八大家”还有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再加上苏家三父子,苏洵、苏辙、苏轼。
不了解的人听到这八个人之后,而有些诧异,唐宋时期的文人那么多,为什么这八个人取得了这一称号?这是因为对古代文学史不解的原因。“唐宋八大家”其实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简称。
这里的古文与我们现代所说的古文含义不是完全重合的。古代的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两个类别,表达情感的叫诗,除此之外,其它功能的文章,大概都可以称做文了。简单的说,除了诗之外的其它文学形式,才是所谓的文。所以,李白杜甫等诗仙诗圣级的文豪,就不在参与评选之列。
文章在秦汉到魏之前,都是用当时的白话写成,比如汉代的司马迁的文章,以及战国诸子的文章,都是白话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受诗歌发展的影响,文章的形式,越来越注重形式的华美,这种具有华美外在形式的文章,就是骈文。骈文在六朝(魏晋宋齐梁陈)达到了高度发展。初唐时期,四杰的文章,能看出骈文的风格。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就是骈文的代表作品。
到唐之后,骈文过度注重形式的特点,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文章内容的表达。中唐时期,韩愈举起了诗文改革的大旗,提倡“古文运动”,这里的“古文”就是指秦汉时期散文风格的文章,韩愈的改革,对后世产生了世大的影响,到明清时期,还有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韩愈当初提出的口号,叫“文以载道”。他的号召得到了柳宗元的响影,二人一起扛起了古文运动的大旗,一举打破了六朝以来绮靡的文风,所以,韩愈被称为“文起八代之衰”。从此之后,古文又回到了认真说话,不一味注重形式的正确道路上。
宋代的欧阳修,被称为一代文宗,王安石与曾巩,古文成就也是很了得,又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也入选。
苏家父子三人一家入选,从古文成就上来说,也是当之无愧的。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是从明初开始有的。明初有人在编辑前代文章的时候,把八家的文章放在一起,称为“唐宋八家”,后来人们沿用了下来。它之所以能够被沿用,说明后来的编辑者承认这种编排方式。也说明唐宋时期的古文,这八家是具有代表性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