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曹奂是曹操最“窝囊”的子孙后代,他到底有多窝囊?
有人说曹奂窝囊,那是相对他的前一任曹髦而言,对于曹奂来说,窝不窝囊又能怎么样?好歹他的前任曹髦麾下还有数百个奴仆,轮到他的时候,连几个贴心的奴仆都没有,如何不窝囊呢?
我们来一起仔细的分析一下,曹奂为何是曹操最窝囊的后代。
曹奂的前任曹髦说曹奂需要先说曹髦,毕竟有因才有果。曹髦才是曹奂的因,后来才有曹奂这个果。
曹髦的前一任是曹芳,而曹芳是魏明帝曹睿的儿子,这个儿子也不是曹睿的亲儿子,曹睿本人没有儿子,是从其他宗室中抱养过来的。
曹芳即位不到十年,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的斗争中失败后,曹芳也被废掉,封为齐王,死后被谥为厉,这个谥号很不好,可见晋朝对他是不认可的。
曹芳被废之后,司马师就拥立曹髦为皇帝。曹髦是曹丕的孙子,东海王曹霖之子,算来还是曹丕这一宗的直系后代,继承顺序还是没有错。
曹髦即位的时候已经14岁了,不是不懂事的年纪,而且曹髦这人非常有血性,喜欢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文武全才,并且从血统上来看,和曹丕一脉比较近,因此对于司马昭企图篡夺曹魏江山,那是如鲠在喉,时常怀着反击之心。
对于曹髦来说,曹魏江山是祖父曹操率领曹氏宗族和夏侯宗族一刀一枪,耗费了无数人生命才夺取的,一定不能够让外人染指。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从司马师到司马昭,司马家对曹魏江山的染指日日俱进,年年紧逼,已经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地步了。
曹髦终于无法忍受,与其坐以待毙,老死深宫成为禅让之君,还不如拼死一搏,流传千古。
因此曹髦不顾众人的反对,在无兵无卒的情况下,带着自家奴仆驾着车向司马家杀去。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曹髦不敌,当场被诛杀。
曹髦一死,司马昭企图让曹髦顺利禅让的计划泡汤了,只得寻他人,这样导致司马氏夺权的企图落空。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曹髦之死也不是没有进步意义,至少极大的延缓了司马昭夺权的野心,迫使他不得不采取措施安抚人心,导致他迫使曹髦禅让的企图破灭,一直到他死,也没有机会坐上皇帝之位。
曹奂为何那么窝囊呢?曹髦之死打乱了司马昭的计划,按照原先的估计,曹髦当了一段时间皇帝之后,应该主动将皇位让给司马昭,然后司马昭再三推辞后即位,可是曹髦不按照套路来,反而起兵反抗。
曹髦被杀后,弑君的名声非常不好听,记载在历史上也是遗臭万年,司马家不得不顾忌这一反应,于是司马昭放弃了蛮干,不得不另立他人来继承死去的曹髦以便过渡一下。
司马昭已经吃过一次亏了,这次选择皇帝继承人的时候,就变得非常小心,最后选来选去,决定让曹奂来当。
世人认为的最为窝囊的皇帝曹奂登场了,曹奂为何那么窝囊呢?
首选,曹奂血脉疏远,没有誓死保卫曹魏的意愿。
曹奂本来的名字叫曹璜,他是曹操的儿子曹宇之子。这个继承顺序就完全变了,按照礼法来看,应该从曹丕那一脉继承,这样血统更加近一些,只有曹丕一脉完全断绝了后,才能够从其他宗族找人继承。
可是现在,司马昭直接剔除曹丕一脉,从曹操其他的儿子中找。如果再按照礼法来看,应该从曹丕的弟弟,比如曹植一脉找,这样更近一些,可是司马昭还是没有,而是从曹宇这一脉中找。
曹宇是环夫人和曹操生的第三个儿子,前两个是曹冲和曹据。算来算去,曹宇的地位远不如曹丕和曹植一脉高,轮到他的儿子曹璜的时候,血脉就更加疏远。
让曹璜来当皇帝,对于他来说完全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根本就意想不到事情。等到他即位之后,对于维护曹魏江上也远远没有曹髦那么热心。对于曹璜来说,这个江山本来就不是自己,现在被人拿去,又有什么心疼的呢?
因此,自始至终,曹璜非常配合,全力完成曹魏政权交接,从而得以善终,说他窝囊也不为过吧。
其次,曹奂本人无才无德。
曹髦文才武略颇有其祖父曹操的风范,但是到了曹璜的时候,完全不具备曹操影子,既没有特别的才干,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武艺。文也不行,武也不行,这就导致曹璜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去挑战司马氏的夺权。
才干是挑战对手的本钱,曹璜完全没有这个基础,只能躺下来,任司马氏掠夺。
在被司马昭选中之后,曹璜的名字也被更改为曹奂,从“璜”变为“奂”,其用意再明白不过了,如果曹奂还是执迷不悟,恐怕面临的将是灭族之祸了。
一个连自己的名字也保不住的人怎么能够保住曹魏江山呢?
因此说曹奂窝囊确实不为过。
最后,曹魏已经被司马家掏空,完全无力反抗。
在经历淮南三叛之后,忠于曹魏,甚至怀有对曹魏一点同情心的人都被司马师给清除了,导致朝野上下,全部成了忠于司马家的人。
如果说以前曹髦还能够从自己的府邸拉起数百奴仆来反抗司马家的压迫,到了曹奂即位的时候,连身边服侍的人都换成了司马家的人,这样曹奂的一举一动,甚至吃饭都在司马家的监视之中,曹奂彻底成了笼中之鸟。
如果以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么现在,所有的人就等着迎立新朝,然后大家一拥而上,拥立司马家为帝。
曹魏已经只是一个空壳,里面的东西完全被司马家掏空了,即使曹奂再英明圣武,曹操再生也无力反抗,更是没法改变这一局面,既然如此为什么好好的顺着时代潮流呢?
总而言之,等到曹奂即位的时候,曹魏已经不再是原先那个曹魏,而是完全处于司马家控制之下,窝囊只是他的表面,无奈才是他内心最为真实的表白吧。
其实这个窝囊的锅不应该让曹奂来背,而是应该让曹魏的第二代皇帝曹丕来背,正是他一系列的操作才让曹魏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于曹魏来说,应该是曹丕挖坑,曹奂来埋比较恰当吧。
为何有人说曹奂是曹操最“窝囊”的子孙后代,他到底有多窝囊?
你拿着0.001%的股份,你会在董事会里和大股东吵架吗?
董事会
我们把曹魏想象成一家集团公司。
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叫做“汉”的公司。
曹操本来是汉公司的高管,后来功劳越来越大,股份越来越多,权力如日中天。
名义上的董事长汉献帝就顺着曹操的想法,成立一家子公司,叫魏。
所以曹操是汉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兼任汉公司的子公司魏的董事长。
曹操
后来魏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大,占据了整个汉集团的90%以上。
到了曹操儿子曹丕做魏公司董事长时,手下有个叫陈群的人力资源(HR)总监,搞了一个“高管内部推荐入职计划”,主要内容就是给汉集团的高管们投票权,由高管们投票决定招聘谁进公司、谁当高管、谁进董事会,实际上等于让所有高管都从高级打工仔变成大大小小的股东,曹丕支持这个计划,与全体高管分享公司的权力和收入。对了,这个计划,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九品中正制”。
曹丕
汉集团的高管因此非常支持曹丕,明里暗里地逼迫傀儡董事长汉献帝把位子让给曹丕。汉献帝无可奈何地把整个集团董事长的位子让给了曹丕,没办法,汉集团公司的业务实际上都是魏公司在做,汉集团只是一个空壳子,而且绝大部分高管都支持曹丕,不让位,等着被别人赶下台吗?
曹丕做了集团董事长之后,就把汉集团改名为魏集团。
曹魏董事会
后来曹丕死了,曹丕的儿子曹睿做集团董事长,一切正常。
等到曹睿死后,曹芳做了董事长,出问题了!
因为曹芳想把当时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司马师的团队赶出董事会!
这就捅了马蜂窝了,因为高管团队持股是曹丕同意的,现在曹芳翻脸不认人。
这还得了?
实际上,经过几代人的发展,现在高管团队的股份加起来比董事长曹芳还多。
首席执行官司马师怒气冲冲地召开董事会,投票让董事长曹芳下台,并任命曹丕的长孙曹髦为新董事长。
司马师
这下问题更大了!
曹髦作为曹丕的长孙,有天生的家族使命感,非常看不惯高管团队控制董事会,他认为高管团队就应该恢复成高级打工仔,不应该再在董事会里指手画脚,所以他带着几个保镖,就去刺杀当时的首席执行官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反杀。
司马昭
从此以后,以司马家族为首的高管团队持股越来越多。
经过这件事,司马昭学聪明了,他找了曹奂来当新任董事长,这个曹奂是曹宇的儿子,而曹宇是曹操众多小老婆当中很不出名的一个生的,而且还不是长子,是老三。
这关系,远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曹奂谈不上有什么家族使命感,董事会里也没熟人,没人支持他,且手里的股份可以忽略不计,投票权几乎为0。
曹奂
所以,曹奂当了这个傀儡董事长后,非常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前任董事长曹髦的结局还历历在目,所以他就100%配合司马家族,假模假样当了几年董事长后,就把位子让给了司马家族,司马家族也对他不错,双方配合得很愉快。
曹奂与司马炎
曹操占股80%,大股东
曹丕占股60%,高管团队占股40%
曹睿占股50%,高管团队占股50%
曹芳占股20%,高管团队占股80%
曹髦占股10%,高管团队占股90%
曹奂占股0.001%,高管团队占股99.999%
你说,如果你是他,你能怎么办?
这又不是他的错。
是啊,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为何有人说曹奂是曹操最“窝囊”的子孙后代,他到底有多窝囊?
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成为新的魏王。不到半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效仿上古时期的尧舜禹,将皇位禅让给他。曹丕以魏代汉,成为新的皇帝,建立魏国,称为曹魏。曹魏从公元220年建国,到公元265年被司马炎篡夺,一共45年,历经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五个皇帝。
有人说,这五个皇帝中,最后一个皇帝曹奂曹操最窝囊的子孙,一点也没有魏武帝曹操征战沙场,笑傲天下的英雄气概。曹奂和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曹髦相比较,确实够窝囊的,分析如下。
首先,曹奂没有他的爷爷魏武帝曹操的杀伐果断,没有他的叔叔魏文帝曹丕的稳重,也没有他的堂兄曹叡的睿智。总之,曹奂远远无法和他的这几个前辈相提并论。
其次,曹奂连前两任小皇帝曹芳和曹髦也比不上,他缺少拼死一搏的血性。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任命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辅佐七岁的小皇帝曹芳。曹芳即位后,先是被大将军曹爽架空,连郭太后也被幽闭。后来,“忠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除掉“权臣”曹爽。如果司马懿还政于17岁的魏帝曹芳,那么他就是曹魏的“真忠臣”了。
没想到,司马懿“狼子野心”,不但没有还政于曹芳,还比曹爽变本加厉,诛灭政敌曹爽及其亲信三族。随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先后掌握曹魏大权,比曹爽还做得过分。真的是除掉了一头狼,来了一个更厉害的老虎。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两年后,便去世了,他的长子司马师继承了权力,成为新的权臣。魏帝曹芳看到司马师权势滔天,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他时刻想着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效仿汉献帝刘协衣带诏之举,联合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运气不好,事情败露,李丰及张缉、夏侯玄等人被司马师灭族。曹芳也因领导了李丰等人的图谋,被司马师废黜为齐王。虽然曹芳夺权失败,可是他也经过了努力,尝试,此生无悔。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夺权的,当时大部分朝臣都是司马师的死党,曹芳势单力孤,境遇还不如当年的汉献帝。当年汉献帝还有国舅董承,各地还有刘表、刘璋、刘备等汉室宗亲,而曹髦没有掌权的曹魏宗亲可以依赖,他能奋力一搏,和司马师叫板,已经很厉害了。
曹芳被废,曹髦入继大统时,曹魏皇室地位更加岌岌可危。他是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是正宗的皇子皇孙。然而,此时的曹魏朝堂,大都是司马家族的党羽,真正忠于曹魏的大臣,凤毛麟角。曹髦的境遇还不如曹芳,曹芳好歹还有中书令李丰和光禄大夫张缉、夏侯玄,而曹髦却连一个能够靠得住的亲信也没。他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这三人,其中两人回头就向司马昭告密。因此,曹髦没办法,他不得不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向司马家族发起最后的冲锋,赌上自己的性命,博一线生机。曹髦讨伐司马昭,被杀是超大概率的,只有微乎其微的概率成功。可是,曹髦没办法去,他要想摆脱司马昭的控制,只有发起死亡冲锋,用生命来战斗。
而最后一任皇帝曹奂,就比较温顺多了。他的前任被杀去,前两任被废,曹奂被杀怕了,只能夹起尾巴,坐以待毙。曹奂的这种做法,是懦夫,窝囊废的做法,狡兔三窟,何况人呢。曹奂如此软弱,固然是因为司马昭权势滔天,他只是一个傀儡,更重要的是,曹奂的父亲燕王曹宇就是一个没有担当的曹魏宗亲。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冬十二月,魏明帝曹叡病重,拜曹宇为大将军,让他和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共同辅政,将来辅佐小皇帝曹芳。没想到曹宇多次推辞,没有担当,不敢担重任,只想享受荣华富贵,当个富家翁。
曹宇是曹操最长寿的儿子,却是一个胆小怕事之辈,他或多或少影响了儿子曹奂,导致了曹奂在成为一个没有担当,没有血性的亡国之君。他没有曹芳、曹髦的血性,没有敢于反抗的精神,逆来顺受,成为了曹操最窝囊的后代子孙。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司马炎迫不及待地逼迫曹奂禅让。司马炎建立晋后,封曹奂为陈留王。《三国志》中记载: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为何有人说曹奂是曹操最“窝囊”的子孙后代,他到底有多窝囊?
他也不是窝囊,只是无能为力吧了。到他的时代,曹氏政权已“无可奈何花落去”,再也无力维持皇权,对付司马氏了。
在曹奂之前的皇帝曹髦,面临司马昭的废立,说出了形容狼子野心的名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后曹髦奋然一搏,带领身边的侍卫向司马昭发起进攻,结果被杀身亡。
司马昭那时感到篡位还未到时机,就又迎立曹奂为皇帝。曹奂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皇位就是傀儡,要战战兢兢地服从于司马氏,还可能有废立和杀身之祸。所以,他登基后,不但窝囊,还可能度日如年。他进一步恭维司马昭,封司马昭为晋王。司马昭立他儿子司马炎为世子,这明摆着是要司马炎继位啊。
果然,在司马昭去世,曹奂当了六年皇帝后。朝廷内外全是司马氏的附属,再无阻拦司马氏上位的障碍了。于是,曹奂禅位于司马炎,被废为陈留王,和蜀国的刘婵差不多了。司马炎登基,建立了晋国,并消灭了吴国,三国时代就此结束。
为何有人说曹奂是曹操最“窝囊”的子孙后代,他到底有多窝囊?
要说曹奂有多窝囊,倒也不见得,他只是无力抗衡大势已成的司马家而已。而在当时的情形下,就是曹操附体,也得费一番手脚才能保住曹魏基业。
公元260年,已被立为魏帝的曹髦认识到了司马家的野心,知道再不采取行动就等着被篡位吧。于是说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千古名言,决定亲自征讨司马家。
可这孩子想得太天真了,他没有兵权,能够调动的人马也就是宫中宿卫和奴仆们,这怎么能够成功呢?
(曹髦准备去讨伐司马昭)
一群人在曹髦的带领下呼喊着冲出宫,还没杀到司马家呢,在东止车门就遭遇了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部众,在曹髦左右侍从的怒喝之下,司马伷手下的兵士逃跑了。
但司马家的忠臣贾充还在,指使太子舍人成济弑杀了不到20岁的曹髦。这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后来当了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成济的家族则被司马昭灭了,因为要平息魏国遗臣的怒火,他就被推出来了。
从中可以看出贾充的老奸巨猾,明明是他指使的,他却一点事都没有。
曹髦很倒霉,死了还被褫夺皇帝封号,复其爵高贵乡公。
国不可一日无君,司马昭还不敢明目张胆的篡位,就立了曹奂为帝,他是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当时14岁,可想而知,他只能成为司马昭的傀儡。
(曹髦讨伐司马昭)
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他的儿子司马炎觉得时机已经成熟,直接篡夺魏国政权建立了西晋,史上称为“晋武帝”。
魏国正式宣告灭亡,曹奂被迁居到金墉城。金墉城是当时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西北角上的一个小城,魏明帝曹叡时期修建,后来成为魏晋两朝被废的帝、后安置地。
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让他依然可以使用天子旌旗,享受天子的待遇,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活到58岁时去世,其结局可以说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历史真的是一个轮回,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孙子也被臣子挟持。他的儿子篡了别人的帝位,他孙子的帝位也被别人篡夺。
不能说曹奂窝囊,他只是和刘禅一样,生在了错误的年代,又没有力挽狂澜的本事,索性把头一缩,关起门来当个富家翁。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为何有人说曹奂是曹操最“窝囊”的子孙后代,他到底有多窝囊?
也不是说曹奂是很窝囊,只是在当司马家掌握朝政的情况下,曹奂只能认命,他没有任何帮手,自己也宁愿当做一个傀儡皇帝,这样还能享一时的富贵,如果反抗司马家,说不定也会像曹髦一样杀不成司马昭反被杀害。
公元前220年,自从曹丕建立曹魏之后,先后经历了魏明帝曹叡,魏邵陵厉公曹芳,魏高贵乡公曹髦,最后是魏元帝曹奂,于公元前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逼迫曹奂让位于自己,建立晋国。
司马懿在魏明帝曹叡时期颇受重用,是诸葛亮在世时唯一被视为对手的人,在和诸葛亮的几次对打中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所以曹叡临终托孤于司马懿和曹爽,任他俩为辅政大臣,这个下一任皇帝就是曹芳。
司马懿和曹爽一直不对付,曹爽也一直在打压司马懿。于是司马懿装病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奋起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因得朝中老臣的支持,司马懿在这一战中杀掉了曹爽,正式夺得了曹魏政权。
至于为什么说曹奂窝囊?因为对比之下,曹叡起码前期睿智,有政治作为,曹芳呢虽说也是个傀儡皇帝,但他起码有胆量反抗司马家,为此做出过努力,他和夏侯玄曾密谋除掉司马师,但被司马师发现,最后灭夏侯玄一族,也因此废掉曹芳。
至于曹髦更是愤青了,公开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然后带着手下的几百仆人要去讨伐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的党羽杀死,所以曹奂的毫无作为,或者说毫无反抗让大家认为他是一个窝囊的人。
其实怪不得曹奂,曹髦被杀后,他就是作为下一个傀儡皇帝的存在,他本名曹璜,后被改为曹奂,于公元260登基为帝,大赦天下后,改年号为景元。因为曹奂的听话,所以司马炎篡夺魏国政权建立晋国后,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待遇几乎和当皇帝时一样好,这些都是因为他窝囊才能得到的。
曹奂虽说窝囊,但还是在他当政时期派兵进宫蜀汉,自此蜀汉灭亡。但我认为无政权无军权的曹奂,也许窝囊些才能活得长久和肆意。
喜欢请点赞留言和关注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