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网友崇拜科学家,反对宣扬戏子,这是什么心态?
在正式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所谓的戏子?简单来说,戏子应该就是那些靠演戏吃饭,养家糊口的人。在古代的社会行当与分工中,戏子的地位是很低的,属于下九流。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自己受了宫刑之后,汉武帝“以倡尤畜之”。其中的倡尤即为较早的戏子之类。故戏子虽然社会地位很低,但戏子的称呼却是一种身份的自然描述,不带有鄙视与贬损之意。
清末时期,中国戏曲发展达到高峰,产生了很多著名艺人,比如谭鑫培成了宫庭供奉,为慈禧老佛爷唱戏,赏四品顶戴,与戊戌变法时的梁启超一个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厅级了。但在社会的序列中,他们仍然是戏子。
新中国建立后,戏子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他们不再被称做身份歧视意味的“戏子”。他们被称为演员,或是艺术家。称呼的改变,体现了这一群体社会地位的变化。他们成为这个社会中平等的一员。
从戏子到演员的身份变化,体现在名演员的收入减少了,演员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梅兰芳最火的时候,为达官贵人演个堂会,可以挣到成箩筐的大洋。但他还是戏子。谭鑫培的四品顶戴不能证明戏子的地位。仅仅反映了戏子地位的低下,因老佛爷喜欢,只有给他一个官职,才能得到主流社会的尊重。
戏子和演员的不同是,戏子的责任是娱乐社会大众的,而演员是背负社会道德责任的。演员必须为社会传播正能量,而人们对戏子,却没有这种期待,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下九流。
戏子没有变成演员之前,有些也是道德高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比如梅兰芳,程砚秋等,在日本侵华时期,宁可忍受贫困,也不为鬼子唱戏。体现了民族气节。所以解放后,人们很自然的把这些人称为人民艺术家,艺术大师,演员。而对那些没有道德的人,还一样称他们为“戏子”。这时的戏子,便不是对文艺工作者的篾称,而是对某些无德演员和无德现象的鄙视。
演艺圈也不是没有正能量,也有许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们的故事都是充满正能量的。可是,现在我们在媒体上往往看到很多明星的负面新闻,XX人离婚了,XX人出规了,接着是连篇影牍的跟踪报道。有人睡了嫂子,又是一阵热炒,让人们看到这个圈子里没有最黑,只有更黑;没有底线,只有无耻。最可怕的是无耻之徒有可能还会成为最后的得利者。这种情况,对社会产生的付面影响是巨大的。可喜的是,看到国家己着手解决此问题了。
我觉得,相此与演员,为了挣钱,无道德,无底线的,就是戏子。戏子的事迹,当然不应该被宣传。因为那是与人无益的。
崇拜科学家,当然是无可厚非的。科学在生活中的重更作用也是不言自明的。中国那么多的两院院士,那一位的故事不是动人的?那一位的经历都会给人以鼓励,以启迪。可是今天,人们对这些对国家与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们的关注,可能远远不如一个戏子!
不只是科学家须要宣传,那些有道德有良知的文学家艺术家,以及那些存在于生活中的道德高尚的普通人,都值得宣传,值得关注,因为我们可能从他们身上获得的正能量,远远高于从戏子那儿获得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