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何修身放在第一位?
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项目中,修身是主体,肯定要放在第一位。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有个主体,谁齐家?谁治国?谁平天下?肯定要有人,有个主体。主体就是这个“身”。所以,它放在第一位是理所当然的。
修齐治平,是做为主体的人在社会上立身发展的途径。修身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学本事。有了本事,才能齐家,才能治国,才能平天下。
修齐治平,是《四书》之一的《大学》提出来的。人是要学习,才能立足于社会的。大学讲得就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大道理,大学问。
大学提出的立身处世的条目是八项,分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此做为君子从学习到立足于社会的途径。北宋大儒程颐说,《大学》是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也。整个一本《大学》,也就是对上面八个方面的解释。
《大学》一开始,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明德,止于至善,被称为《大学》三纲。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的话,就是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以德修身,达到人格的完善”。
个人理解,德不仅仅是所谓的道德高尚。还有一个方面,指的是能力出众。儒家所推崇的所谓圣人中,大多都是这样,不但道德高尚,而且具有超人的能力。比如大禹治水,主要体现的是他的能力,能力本身就是德的一部分。
我们今天在谈到儒家经典的时候,一般都把它看成政治哲学,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非常明显的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的途径。和普通小民没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想治国,平天下,这和我似乎没有关系。其实不然。把修齐治平,放在人生的现实中,也是成立的。
比如修身,就是以道德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道德高尚,能力出众。身修之后,才能家齐。也就是说,你的道德水平,和个人能力都提高了,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家打理好。如果你被看成一个无德无能之人,连个媳妇都娶不到,还谈什么齐家。
假如我不是一个政治人物,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农民,小小的工人,可是,我在自己的领域内做的最好。比如成了全国种粮大户,成了大国工匠的代表。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和喜爱。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也相当于政治家的“平天下”,使太下太平。从这儿也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一些思想,在今天的情势下,虽然不能完全适用,但也有很多合理的成分。这些合理成分,应该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何修身放在第一位?
用《大学》的原文来回答就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说简单点就是先做自己的主人,把自己治理好了,才能治家,治国,治天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