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发生时班主任被立案审查,老师冤吗?

我们都反对校园暴力,对学校发生的欺凌行为非常愤慨。但是为什么一出现事情,受责罚的永远是班主任。对于这个事件,班主任不能说没有责任,但应该被立案审查吗?16:50已经是放学时间,再说该学生有暴力倾向、嚣张跋扈,是班主任教的?是进入初中以后才有的?和家长以及成长环境没有关系?班主任管了、骂了是侮辱学生人格,打了、罚了是体罚,讲多了是刀剑相向。

又是一种校园霸凌事件。女学生们在学校里被打了,而且这一事件被传到了网络之中。于是事件被迅速处理了。当地政府部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确实很强。校长被免职,女工处主任被免职,班主任和女生寝室管理员由教育局纪检组立案审查。责成学校加强全校师生教育,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县教育局迅速开展“反校园欺凌”专项整治活动。可是,看了这个报道之后,怎么感觉这么别扭?

校园欺凌事件,顾名思义,在这个事件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是欺凌者,一是被欺凌者。事情发生之后,最需要受到处理的人,是那个欺凌人的人。她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那么多人被处理,为此事付出了代价。而这个最该处理的人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教育局的危机处理方式,不可谓不迅速。可是这样的处理,真的就解决问题了吗?我对些表示深深的怀疑。对这种处理方式,也无法理解。

也就是在刚刚26天前的11月12日,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47岁的老师鲍方,在办公室遇刺。而杀死他的正是他像慈父一样关心和爱护着的学生。

在此之前11月2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了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有期徒刑。当我们为了这些未成年就犯罪身陷囹圄孩子们感到惋惜的时候,也不禁要想一想,为什么校园霸凌事件屡禁不止呢?

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老师是主导的。是强势的一方。现在从上述事件中看到,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成了弱势的一方。而校园欺凌的实施者,作恶的一方,却很牛,成了没人敢管的霸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这是需要每个教育者和每个家长深思的。

事情出现了,当社会特别是教育的主管部门一边倒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指责老师的时候,特别是站在有问题学生的立场上指责老师,把教育当成包治百病的万能膏药的时候,老师不但成了弱势群体,也成了高危职业了。当老师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教育出的学生自然也好不到那儿去。当社会舆论把老师和学生放在对立的位置上时,这教育可能真的出问题了。

曾经在网上听到一个著名的教授讲中国教育的传统,在说到师生关系的时候,他说,中国的学生和老师是一种亲情关系,而老师对于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也与西方不同,西方的老师对学生,履行的是有限责任,而中国的老师对学生,履行的是无限责任。不但在学校的时候,教你知识,就算在毕业之后,还会操心你的就业等问题。所以,中国人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

可是,现在的社会变了。学生已经不再把老师当成父执一样的尊敬。而大多数老师,还是像以前一样,自愿为学生承担无限的责任。就如被学生杀死的鲍方老师一样。其实,他可以不对学生那么好的,可以不对学生要求那么严的。但他还是那样做了。付出的结果是,他不但没有得到学生的回报,反而引来了杀身之祸,这里边值得吸取的教训真的太多了。我觉得,做为老师,如果师生关系真的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那么干脆少操点心算了。可是不行,学校是要看升学率的。于是,老师就尴尬的变成了左右为难的角色。管也不行,不管也不行。

传统的老师对于学生,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为人师表,做学生道德行为上的楷模。老师只所以有成为这种道德标准的可能性,是因为传统社会中,有一种主流的,为全体人民,大多数所承认的道德标准的存在。也就是说,老师教给学生的,无论是知识层面上,还是行为层次上的东西,都是会得到家长认同的,家长对学生说的话一般会是,听老师话,尊重老师。于是,家长和老师,在教育上基本上不会发生冲突,孩子在家庭与学校中受到同样的教育与熏陶。培养学生的难度,也算是教育的成本,,就大大的降低了。

现在的社会,和以前的社会不一样了。社会上缺少了公认的道德伦理标准。在价值观上,出现了中西方文化激烈冲突与碰撞的现象,不但家长,连老师也常常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样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了。管也不对,不管也不对。

如果孩子真正做错了事,老师是应该理直气壮的提出批评的。可是,现在这种环境之下,老师还敢管吗?然而不管也不行。现在当个老师,也是挺不容易的。

回到上边说的事情上来,校园欺凌的事情,当然要处理。可我觉得,谁犯的错误就要处理谁。这一点是不能模糊的。假如这个事情再严重一点,欺凌者受到了处理,假如他被判了刑的话,那么追究一下老师失职的责任,未尝不可。假如欺负人的学生倒没怎么处理,老师反而被搞的灰头土脸,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本末倒置的。对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健康成长不会起到一点好作用。

好了,正面回答问题,出了问题后,教育局调查情况当然是无可非议的。可是,如果最后对老师的处理比学生还重,那老师就太冤了。但我相信,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北京西城法院对暴凌学生的判刑,就是传达出这样的一种信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