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养儿防老已过时,自己存养老钱,老了去养老院,不给子女添麻烦”对此你怎么看?
现在的老人,无论是否愿意都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这就是现实!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一个孩子又都是正养家的年龄,工作上应该也都是单位的主力。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老人,我们只有“自谋生路”!
有人说“养儿防老已过时,自己存养老钱,老了去养老院,不给子女添麻烦”对此你怎么看?
养儿防老这个观念,已经在当下不流行。有人说“养儿防老已过时,自己存养老钱,老了去养老院,不给子女添麻烦”。对于这种说法,提神认为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不能全部否定。
“养儿防老”可能过时,甚至是一个最大的谎言①养老的基础是经济,而经济的支撑全靠儿女挣钱的本领。殊不知,经济上并不富裕的家庭,特别是很多农村家庭,寄自己养老的厚望于子女,还真的是给儿女制造困难。现在人口开始进入老年化,很多年轻人晚婚晚育,农村的还面临“娶媳难”的困惑。他们这些人有车贷、房贷、有的还“超前消费”(刷起信用卡),挣的钱怎么都不够用,实际上已经是“负”二三代的角色。养自己的小家庭都难,哪还有养活父母的能力?这实在太不现实了。
儿女是父母生的,养育之恩大于天。如果以此为“殊荣”和理由,执意要和孩子们一起住,儿女能说什么?还不是坚持“报恩”的态度。但是家庭开支的增大,经济拮据不必说,也会引起儿媳、女婿的反感,家庭矛盾日益增大。在这种得过且过的居家养老模式渗透下,父母只能平添怨气,还要搭进自己的“老本钱”。一定会扪心自问,这样的老年生活如何继续下去?
②穷人和富人的数量大都遵循“二八定律”,也就是说,穷人永远是大多数,而且穷人只会多不会少。因为富人有败家的,也会成为穷人,而穷人翻身的几率还是太小了;“寒门出贵子”,而寒门子弟,要想改变命运,在社会竞争的大环境下,也会显得苍白无力。“翻身”的机会很小,也有可能延续几代,那么养老防老更加不现实了。
③还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白眼狼”孩子的存在,养儿防老不反起不到防老,还要防着自己的亲生儿女“啃老”。孩子的过度索取,让自己连养老本钱都没有,还靠儿女养老,就很不靠谱了。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攒钱了也未必能安享晚年生活老年生活幸福的前提和基础是有存款,就算农村老人也攒下了养老钱,也不一定会达到你养老生活的标准。
有钱未必可以去“养老院”养老。现在大多数乡镇都建有敬老院,有些村子也有,但是,入驻敬老院的前提条件是孤寡老人,有儿有女敬老院一定不接收。进敬老院是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事实上,打从你打算想进敬老院的那一刻起,儿女已经背上了“不孝”之名。
养老是个赚钱的行业,在县城一级都会有多家私人创办的养老机构。这个机构入驻的前提条件是有钱,但是还有最后一道手续,委托人签字,此人也包括自己的儿子。儿子不签字的养老协议也是无效的,甚至会有悲剧的发生。我们这里有一暴发户已深知自己身患绝症,便给老婆办理入驻县级养老中心的手续,只差儿子签字。儿子死活不敢签,也不能签。这位父亲竟然一边打电话给儿子说,不签字他跳河自尽,一边报警。谁知,接警的警察走错了地方,待赶来时,这位父亲尸体已漂在水面了,倒是儿子成了大逆不道的人。这有钱了,给儿子添了麻烦,也让儿子一辈子活在内疚中,寻短见的父亲于心何忍?
养儿防老本是一个充满争议,又很难绕过去的话题。在如今的中国,家庭养老仍是主流,也就不能一味否定“养儿防老”;养老机构的入驻,也不是有钱就可以解决的。只要有儿女,儿女不同意,也不会接纳。因此,存钱养老,给子女不添麻烦,是一厢情愿,也不现实。
有人说“养儿防老已过时,自己存养老钱,老了去养老院,不给子女添麻烦”对此你怎么看?
不是养儿防老已过时,而是到养老时儿无时间来陪伴,这才是绝大多数老人和儿女们所遇到的最大难题。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不就是靠养儿防老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为什么会过时了?古代人官至相爷退休以后还告老还乡,尽管说有所雇的丫鬟仆女来伺候,但总得有一儿主事吧。
现在的问题症结就出在独生子女方面,这种家庭人口模式大家都心知肚明可以养儿,但不能防老。作儿女就是有孝心也无时间来陪伴。因为Te们也有家庭也有养儿的任务,也有工作要干,哪有时间来侍奉老人。
所谓的养儿防老已过时的观点只不过是无奈的呻吟罢了。什么过时不过时,只不过是没有其他任何可供选择的余地。时下的人到了老境,也就是并且必须去养老院,这是唯一的途径,现实情况就是这样。作为普通百姓不论谁,不管你愿意于否, 这条道都是要走的。(2019/09/19)
有人说“养儿防老已过时,自己存养老钱,老了去养老院,不给子女添麻烦”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养儿防老的确不可靠,但是去养老院养老更不可靠,还是顺其自然,自己在家终老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国家的退休年龄要调整到男性六十五岁,女性要调到六十岁。可想而知,这个时候的老人们即使活着,也有八十多岁了,孩子也都老了,他们还要带自己的孙子女,哪有时间来顾及自己的父母。这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事实。因此,靠儿女养老,已经是一个不可靠,而必须要直面的问题。
那么去养老院养老,条件好的养老院,绝大多数老人的经济能力达不到。去一个条件差的养老院,那么老人有可能花上钱,还吃不好,住不好,得不到顺心的服务,还有可能闷闷不乐,气坏了身体,反而死的更快。
我认为在家养老最好,最起码老人生活自在,能够吃上一口可口的饭,还不受气,不受白眼。相比活得更顺心一些。
当然在家养老,如果有政府社区的配合,更好一些。比如,有个小病,社区能及时让社区医护人员免费上门服务,测量血压,送药上门,小病不出门就能得到控制。这样在家养老,老人身心愉悦,也许老人们还能多活几年。
另外,希望老人的养老问题,由政府制定政策,社区成立义工服务站,专门对辖区的老人实行免费服务,所受免费服务的老人,给社区缴纳在能够承受的合理范围内的费用,做到政府出大头,老人出小头的资金来维持义工服务的工资。社区还可以搞一个洗衣店,对于有需求的老人洗衣、被褥等价格亲民的有偿服务。社区还最好有便民的食堂,有老人需要的提供免费送餐。这样在家养老方式,就是最好的一种养老形式。
有人说“养儿防老已过时,自己存养老钱,老了去养老院,不给子女添麻烦”对此你怎么看?
生育传代是真谛,
养老也是附带意。
时过万年不过时,
钱多钱少在自己。
孤寡世代都会有,
末见金山能堆起。
多是五保国民力,
化灰化土自伤泣。
生女都有失落感,
事实明摆在眼前。
虽説儿女忙无限,
生活重压有同感。
种下菩提修正果,
血缘亲情没得说。
幼小添乐中有望,
力道不足子女邦。
老来无人来护养,
有钱也是无保障。
敬老院里繁锁事,
按规守据心都凉。
有人说“养儿防老已过时,自己存养老钱,老了去养老院,不给子女添麻烦”对此你怎么看?
养儿防老是中华传统美德,永不过时。近些年受西方文化影响,才有一些不养老人的缺德鬼。我们应提倡养儿防老,砍掉所有人员退休金。既减轻了国家负担,也能促进人口增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