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的时候,爹妈需要去瞅一眼吗?

孩子去相亲,做爹妈的要不要去相相面?总不能孩子们王八看绿豆看对眼了,结果双方父母有意见吧?以前也曾经陪曾经的闺蜜相过几次亲,都是男女方家长都在的,总要先过家长这一关,觉得家庭可以、婆家好吃饭的,才能放心让女儿谈吧?要是啥也不知道,万一两个人情投意合到了谈婚论嫁,然后发现婆家太凶了不好吃饭,岂不是生气?🥀🥀🥀

相亲的时候,爹妈不需要去瞅一眼,因为不是爹妈相亲,爹妈喜欢不喜欢不是主要的,子女喜欢就行,子女才是主角。

有些女孩去相亲,要么带着闺蜜去、要么带着爹妈去的,更有甚者带着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去。这样的相亲方式,大多数都会不成功,以失败告终:

一、原因就是男生在那么多的陌生人面前,都会紧张,不知所措,好像自己被展览了一样,被那么多人指指点点,很不舒服,失去了尊严;

二、带那么多人来相亲,吃饭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点的菜差了,被人说扣门,点的菜太贵,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万一又是不成功,就做了冤大头,被人坑了一样,不值得;

三、带爹妈相亲,会让对方觉得你不成熟,妈宝男或者妈宝女,对方心里马上就会对影像差去。认为你没有自己的思想,不独立,没有主见,依赖爹妈。相亲时有爹妈在场,那种感觉就没有了,没有了异性之间的那种吸引力。

身边也有这样的大龄剩女例子,每次相亲爹妈都要陪去,结果都是不成功。所以,也有人说是爹妈害了女儿,使得女儿成了大龄剩女。

相亲的时候,爹妈需要去瞅一眼吗?

我是觉得没必要,带他们一起去,只是看他们发挥而已,没有年轻人的事,还让人尴尬。年轻人还是先相处一段时间再说见家长吧

相亲的时候,爹妈需要去瞅一眼吗?

相亲的男女双方,如果遇到对方父母也同来,那就转身离开。这样的对方,不懂得尊重人,是一个不成熟、不能独立、没有主见的人!

相亲的时候,爹妈需要去瞅一眼吗?

中国式婚姻其实质是两个家庭的联姻。只有双方父母见面了、了解了、调查了,最后两个孩子走到一起,才算是完美,才能走的长久。

相亲的时候,爹妈需要去瞅一眼吗?

相亲时,父母没必要去,等俩人恋爱三个月后,父母有必要见一下对方,相信长辈的阅历会识人“入骨”,火眼金睛。

相亲的时候,爹妈需要去瞅一眼吗?

相亲的时候爹妈需要去瞅一眼吗?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趣,我对这个问题很了解,我就说说俺们农村相亲的那些事吧。

相亲一般通过媒人,无媒不成亲嘛。

说媒的人一般是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太多了不行,男方家心疼多出媒人红,也就是劳务费,有的婚事就成不了,不过现在没这事了,姑娘少了男孩多,只要孩子能找到对象,也就不在乎媒人红了。甚至提前给媒人交电话费。

一个媒人也不行,总得有个伴才好,说话不周到之处,有人打圆场。

一般是媒人看哪家的姑娘或是小伙子到了找对象的年龄,就去探探人家的口风:想找什么样的,对年龄,职业,身高,学历有啥要求,有的人家说,我们是一般家庭,不挑,只要人家不嫌弃我们就行。这话的意思就是门当户对就可以了。

有的人家要求很细致:家里多少地,多少农机,父母年龄,脾气怎样,弟兄姊妹几个,结婚了吗,房屋多少,是大厦还是小厦,有没有债务,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问不到的。媒人要如实回答,不能说假话。

媒人会自然而然按照农村的标准给双方匹配合适的相亲对象,替双方把关了,在这点上,相亲比自由恋爱可靠把稳。

通过媒人介绍情况,双方如果有意,接下来的程序就是见面了,见面的地方一般在媒人家,男方一般是自己一个人来,拎着一袋子,里面花生瓜子糖块,不能空手登门,这是礼节。也有姐姐,或是婶子大妈陪着来的,一是有长辈来,显得重视相亲这事,二是替小伙子的父母看看姑娘。

但是小伙子的父母一般不跟着来,相亲还要父母陪着,这得是多窝囊多杀才的男人,在街上能戳住个?能顶门立户?还不让人笑掉大牙?哪个姑娘看得上?

女方父母一般情况也不跟着来,也是有一个长辈陪同,替女方父母看看,这样做表示女方父母开明,不包办婚姻,女方不用带礼物。这是风俗习惯。

大家见了面,客气几句,姑娘小伙单独在一个房间聊几句,见面前,姑娘的家人就嘱咐:如果有意,就多聊几句,但是不能时间长了,姑娘家要矜持。没意就赶紧出来。

小伙子的家人也是嘱咐:要主动点,没用的废话不能说。

我们村至今流传着一个笑话:一个小伙子问姑娘,吃饭了吗?姑娘说,吃了。小伙子说吃的啥,姑娘说,吃的山药粥。小伙子又说,吃了几碗?姑娘一听,就不乐意了,有这样问的吗?,缺心眼啊。

如果见面后,双方都有意,就会给媒人说再打听打听,都是十里八村的,好打听,甚至姑娘小伙子头上几个璇都能打听出来,祖宗五代有啥病都瞒不住。

一句话,农村是熟人社会。所以,通过相亲结婚是可行的,也是可靠的,虽然不是自由恋爱,但是婚姻幸福度甚至比自由恋爱的高。

相亲,姑娘小伙子作为成年人必须展示自己的担当,能力,父母千万不能去瞅一眼,再说,你瞅啥呀?有你啥好瞅的?说不定你还给瞅黄了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