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从北京辞职卖房去大理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自驾车从昆明去到大理,4个多小时,挺累的,玩了几天,也就那样,闲了四天,闲不住了,又回昆明了

那些从北京辞职卖房去大理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从北京辞职卖房去大理,我们家算是一个。我来告诉你我所经历的事情。人们有各种原因去大理,有的一直待在那边,有的待过一段时间又走了。我们是后者。不论属于什么情况,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同,在价值观上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人生的时候去不断的适应。

我们两口子15年的时候,在北京已经待了十多年,对忙碌的工作和北京的大城市病都已感到厌倦,而且算了笔账,觉得就算不工作,靠现有的被动收入,也可以过得下去,所以二话没说,就下了决心搬到了大理。

我们在北京通州有一套房,燕郊有一套房,手里没有太多闲钱,所以把燕郊的房子卖掉了。那时燕郊的房子刚有一波涨势,所以房子卖的结果我们还算挺满意,准备拿着这笔钱在大理买房子。来到大理之后,发现这里的房价还挺低的,许多年没有什么大的波动,结果用燕郊一套单元房的钱买下了一栋大理古城附近的联排别墅。

在大理待久了还是要找点事情做。在大理做事和大城市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是旅游城市,机会大多集中在旅游方面:开客栈、开商铺、搞装修等等。我在北京时做景观规划设计,这个在大理也有不少工作机会。我先设计装修了自己的房子,没想到成了一个宣传我的设计的样本,原来设计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很多到了大理才认识的朋友,在参观完我们的房子以后,纷纷找我给他们做设计。

接下来我就在庭院设计、室内装修方面接了不少活,有客栈的,有个人家庭的,还有那边一个叫柴米多的农场。云南是比较偏远的地方,比较缺设计人才,所以找我的人还挺多,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是否接活。

在生活稳定下来的同时,孩子教育上面,我们两口子当时都比较认同私塾教育,重视孩子的个性培养。大理是一个私塾遍地的地方,各种理念的私人学校都有。这种学校到底如何,只有让自己的孩子去上过才知道。我不想给这些学校以好坏的评价,因为不同的人理念不一样。但这些学校总体来说,实验性质比较强,我想这会是一句比较客观的话。

由于我们刚到大理时,孩子才5岁,上一下私塾,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可是过了几年,和上体制内的小学生相比,我们孩子的基础知识这一块感觉差距越来越大,这让我们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孩子教育这一块,大概是在大理的外地人当中选择离开大理的最大原因。因为私塾教育普遍都不成熟,有一点规模的私塾又大多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种种限制,办学不稳定。而公立学校的环境和教学氛围又不能接受。有一些在大理待了很多年头的朋友,他们的孩子在这边上了私塾的小学后,转而去上当地的公立中学,基本上都跟不上课程,而且普遍厌学。

这种情况促使我们开始认真考虑是否离开大理。就像当初很快就决定来大理一样,这次我们又是很快就做出决定离开大理,选择了成都去让孩子回到体制内的小学上学。

现在来到成都已经快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5月份才开学。孩子在几个月前的入学考试中语文和数学都只考了40多分,我们带着紧迫感,两口子每天在家轮流给孩子补课。好在孩子比较聪明,也有上进心,这学期进步很快,一天一个样,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

我不知道如果以前在北京按部就班,到现在会怎么样。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人生也许要多一些变化才会更精彩。

北京的房价在我们走后的两年涨了一大截,在18年的时候,我们把北京通州的房子卖掉了,而在大理买的房子现在也涨了不止一倍。由于至少未来几年都定居在成都,所以大理的房子我们也打算卖掉。

这些年不断的折腾,也算物有所值,两口子没有固定工作,但钱也没少挣。孩子在最珍贵的童年里,生活在风光优美,充满田园气息的大理,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包括我们,其实也挺喜欢大理的生活,邻里关系非常融洽,孩子们在不同的家庭里串来串去,大人们也经常组织聚餐和旅游,还经常见到一些异人,给生活增添了许多滋味。

不过这种美好的生活却是那么短暂,我们关系好的几家人,有一家去年去了美国,随后我们家来了成都,圈子一下就散了。美好的东西就是这样,恒久的东西,一定没有短暂的东西美好。

那些从北京辞职卖房去大理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谢邀。

曾经看过《舌尖2》,第七集里有一对小夫妻逃离了北京定居大理,一日三餐,两人一狗,这也是我对于以后生活最好的想象了。但是一年半之后,这对小夫妻回北京了。

作为一个有志青年,我想有机会想要走遍世界,能用我的镜头记录这一切,把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我想在而立之年,能有一个自己的户外俱乐部,我想在不惑之年,能开一间青旅,招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喝酒扯皮肆无忌惮的哭泣。所以,我想在不惑之年,离开大城市,去大理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青旅。

我曾在大理和丽江居住过一段时间,这里的生活确实会让人想要逃离北上广,让人不顾一切地爱上这里。居住在大理和丽江的那段时间,遇见了不少从大城市辞职来这里的人。

他们来大理之后过得怎么样,他们首先在这里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逃离了大城市的生活。其实,经济上,如果是开了一间青旅客栈,赚的钱未必会少。比起在大城市打工,在这样的旅游城市开客栈赚的必定会多。但是高度有限,想要赚几千万不太现实。

在大理丽江这些城市,你遇见的青旅客栈老板可能就是从北京辞职来这里的,他们在这里首先花了一些钱租下了一个院子,开了一家客栈,就这样住在了这里。每天会遇到很多来自各地的旅客,和这些旅客聊聊天,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都会告诉你,这里的生活是惬意自由。

但是他们是否决定未来就这样过下去了,是否未来的某一天会厌倦了,是否会想回大城市了,这都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出于自己的本心。但是像《舌尖2》那对小夫妻那样的旅行式生活,在大理居住个一两年绝对是一种享受。如果是居住一两年,北京的房可以不用卖掉,只要租出去,收到的房租可以用来应付一下日常开支了。

说到这里的生活,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大理这一座性格沉静的城市,就像一条涓涓而流的小溪,任凭两岸喧嚣,它仍清净自在。在这里遛狗做饭,看海吹风。海边的阳光照进房间内,海吹也跟着吹了进来,而我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这里的生活太舒服了。

但是,想要从北京辞职定居大理,有很多困难。

第一,钱。从北京辞职定居大理,最好的方式是开一家客栈或者咖啡店之类,首先需要一笔启动资金。这笔资金很重要,可以先维持初到大理的开销。

第二,家人的反对。需要辞掉大城市的工作,家里人就会觉得很不靠谱,离开大城市,去往大理或者丽江,家里人一定会反对。这就需要先说服家里人,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服家人。

第三,心理方面。做出辞职离开这个决定需要勇气,最好还是先在大理短期居住一段时间,先了解一下大理的风土人情,看自己是否适应,大理毕竟没有北京的快捷便利,淘宝快递估计也需要多花一点时间。

望着大理繁星密布的夜空,总觉得生活缺了些什么,尽管呼吸着世界上最沉静的空气,也怕在这份宁静中失去自我。所以啊,在我这个二十多岁的年纪,我更愿意在北京过着“北漂”生活,在大城市中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或许在十年之后,二十年,我会离开大城市,去过上安定的生活,两人一狗,做饭吹风。

以上。

那些从北京辞职卖房去大理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成都辞职,在大理三年多了,楼主问的问题我没办法正面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在北上广深只有一套房卖了来大理的人,我还真是一个都没见过,在我所知范围真的一个都没见过。

把外地连锁生意卖掉的有,在大理投资几地跑的有,大城市有房带着现金来创业的有,家里没有房把买房的钱用来开客栈的有。可真的毅然决然卖掉房的真的不认识(仅限个人朋友圈)。

来了大理不等于不给自己退路的,没事卖什么房子,那除非不止一套房子,确实很多人退回去了。也有很多人留下来了,就这样而已。

那些从北京辞职卖房去大理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身边有些朋友确实有辞职或卖房去大理的,到无论是经商开客栈、旅馆、酒吧基本不挣钱,一些还赔钱,选择在当地就业的,因各种原因也都又回到了北京,所以我觉得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还挺大。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那些从北京辞职卖房去大理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1. 搬来大理后,所有自己喜欢的一切又回来了

“大理和北上广一样,需要的不是逃离,而是认真生活,没想清楚脑子一热来了,最后骂大理的也是这样的人。”

涂涂是新京报书评前主编,2016年的这时候,他卖掉了北京的房子,辞掉了主编的工作,举家搬家来了大理。

“我很爱北京,只是自从买了一套东南五环之外的房子后,就再没有在北京胡同悠闲散、坐电车晃晃悠悠去逛三联书店的日子了,在北京反而不那么容易找到北京的感觉了。”涂涂说没想到自己在搬来大理后,所有自己喜欢的一切又回来了。

“大理变成了北京的一个延伸,在这里遇见有意思的人、各种各样的写作者,甚至比在北京遇到的都多,我对他们说,一起做有趣的书吧,每隔几个月回一次北京,以前在北京三番五次约不到一起的朋友,反而一呼即应。”涂涂说,自己现在是个忙碌的大理人,与在北京的不同,无非是早晨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苍山,“说大理好与不好的人,都对,只是你搬来之前想清楚,你在这里要怎么生活。”

2.大理让我的手术刀变成了雕刻刀

“我以后会离开大理,毕竟这是个小地方。还会让你很容易自满,没有向前看的劲儿,优秀的人还是大城市比较多。”

任哲之前在首都医科大学学了 5 年医,成绩很好,出来就能当医生了。学医很累,每天出了实验室就是睡觉,而他本人则更喜欢画漫画。于是,2013年毕业后,在预想过“北漂”生活后,他果断的离开北京定居大理。

“相比 IT、金融这些行业,医生熬出头要很久,车子、房子可能很晚才有,而且北京房价也会把我压死。”于是他跟父母说,“我想休息一年,回来继续读硕士。”但一去就是 4 年。

刚到大理,任哲跟着一对外国夫妇卖艺,偶尔摆地摊,喝个小酒,一天 50 块就能活下去了。他感觉特别好,“没有生活成本、不用攀比,活得特自在。”

但时间久了,他就开始焦虑了。“我认识了很多曾经仰慕的人,发现他们也不牛。”大理 “混日子 ”的人很多。“很多人下午三点起床,烤烤太阳,一天就过去了。”他觉得那是别人的选择,但他不愿意了,“人还是要有一技之长。”

他便开始跟师傅学皮雕,很快就上手了。在大理也有知名度了,有时候一个包甚至能卖 6000 块。他还跑去学纹身。“因为纹身是个纯技术活,做好了月薪会有 5 万。”

“我以后会离开大理,毕竟这是个小地方。还会让你很容易自满,没有向前看的劲儿,优秀的人还是大城市比较多。”任哲也会害怕,毕竟同龄人一直在大平台积累工作经验。“我想让自己更优秀,白天工作,晚上花 3 个小时读书,夜跑 10 公里。”

3.大理也不是世外桃源

“想要完全避世是不可能的,大理也是有身份等级的。”

2015 年,文大辞了广告设计工作,离开重庆去大理了。他受不了自己的工作状态。“有时候一天的睡眠连 6 小时都不到,下班都 2 点了。这边上司催,那头客户说要修改。要么换个行业继续当上班族,要么创业”,文大纠结了半年。直到有一天,朋友问他,“你这辈子的目标是什么?”文大突然想明白,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想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客栈。

在这之前,他去过大理两次。当时觉得,“大理真的像诗里说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就辞了工作,一边在大理的客栈当店长,一边谋划开店计划。“我不用挤地铁了,可以自然醒、睡午觉,晚上再逛一圈古城“。

但一个月后,他感到无趣了,就把开店提上了进程。他却刚好碰上了政府整治客栈。15 年底,他着手办各种手续,本以为 16 年底开业。结果施工过程中不断被喊停,这让他很没安全感。

“也不能说后悔,但是有些细节没处理好,现在挺害怕的。”

但说起大理,他还是很喜欢。“以前觉得大理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好地方,后来发现很多文艺青年、城市精英也住在大理,文化很丰富。”

只有一个遗憾,原来大理也不完全是个世外桃源。“大理有几类人,一是过来偷懒的,二是过来赚钱的,再有就是社会精英过来避世的,都有自己的圈子以及意见领袖,等级分明。”

他还会继续留在大理,因为很舒服,而且还想等待客栈开张。

4.大理双廊没有灯火了,又大又可怕

“我不是凭情怀来大理的,我把开民宿当成我的事业。”

2013 年,还在读大学的她来大理玩了一个月,这里的风景吸引了她。而后几年大理旅游业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当时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秦树觉得,这是个成熟的好机会。她来到了大理管理山居民宿,而后与当时的老板在大理连开了山居、云居、静居 3 所民宿。

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的,然而她却说:“我每天都胆战心惊的。政府一直让我们搞不清楚怎么办”。这次因为洱海污染,所有的大理民宿都被关停。就算秦树手里拿着排污证也无可奈何。很多时候,政府的决定是没有原因和理由的。

她提起,有些后来的民宿也想办排污证时,还被告知渠道被关闭了。然而政府还是会查,却无证可办,查了又罚款又关停。从来大理的第一天,开民宿的老板没一天心里是安的。

她原以为的成熟的旅游机制在这里还有很多欠缺。很多在城市走规范就能解决的事,在这里一不是一,二不是二。很多时候她们只能和当地的村民签约,反悔的、加房租,太多了,可是也没办法。

但我问她,现在民宿关了,你还会回来吗?

她说:“你知道吗?民宿还开着的时候,没几天都会有客人给我寄家乡的礼物,有个阿姨每年都在我这儿度假,她给我们做饭,让我们喊她妈妈,我很幸福。”

她说:“现在的大理双廊已经没有灯火了,又大又可怕。”

4 月 11 日起,云南大理洱海多数千家餐饮客栈停业待查,包括舞蹈演员杨丽萍的太阳宫。而只有通过了污水处理核查的店家,才能在 5 月 10 日后恢复营业,目前仅有杂货店在营业。客栈开张和关停在于:证照是否齐全。根据规定,包括营业执照、排污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 5 个证照。

走在大理路上,“抢救洱海 ”的宣传广告随处可见

原本大理双廊只是一个小渔村,短短几年间成了旅游热门景点。每年前往旅游的人数以超过 30% 的速度增长。

据统计,光是双廊的客栈数量,就从 2012 年的 100 多家发展到 2016 年的 380 多家。洱海周边人类活动已经超过其环境承载量了。

有不少网友说,“当时定居大理双廊,觉得环境太美好了,希望能抢救回来”。

来源,:北京自驾E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