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世界性大帝是谁?
中华最后一个世界大帝是康熙大帝,在他的治国版图是1200万平方公里。现在960万平方公里都是这个版图中。
少了外蒙、西伯利亚两大块和中亚印缅一部分国土。
康熙大帝是与欧洲彼得大帝并列双雄的世界大帝。康熙还完成了集中国文化之大成的康熙大典。中国GDP一直在全球第一,直到列强打进中国的十八世纪鸦片战争,中国割地赔款而开始全面沦亡的黑暗的近代史。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世界性大帝是谁?
首先,大帝是是西方对功绩卓越的帝王上的尊号,中国是没有这样的称呼的。
我们可以看看西方那些被尊为大帝的都是什么人——奥拓大帝,德意志国王,一生都在为德意志王国东征西讨,不断扩张版图,控制罗马教廷,登基为第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当时欧洲最有权势的君主。
查里大帝,这个就不用说了,西罗马灭亡后欧洲最牛逼的的存在,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法国德国意大利。教皇在他面前就像儿子一样听话,为他上尊号——罗马人的皇帝。整个欧洲都踩在他的脚下,他就是欧洲人的爸爸。
君士坦丁大帝,罗马帝国皇帝,军旅出身,从不列颠打到意大利,在到罗马内部的权利战争。他结束了罗马的四帝共制的政体,以武力统一了罗马帝国,权利集于一身。
彼得大帝,俄国沙皇。极力引进欧洲先进文华和科技,尤其重视造船技术。对内实行内政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武力向西扩张,为俄国打开了波罗的海的入海口,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海军,为后来俄国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叶卡捷琳娜大帝,俄国的武则天,但能力,胆识,权术,战略眼光,甚至风流韵事,样样都不在武则天之下,她自称如果能活到200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她的脚下。
从上面几位可以看出,在西方被称为大帝的都是一手创建或对外扩张打造一个强大帝国的强权君主。
很多人认为康熙皇帝有资格被称为大帝。到我到觉得康熙与以上的人有不同。
首先,清王朝入住中原,统一天下,并不是康熙打下来的。他一生都头疼于各方的叛乱,康熙一朝的各种战争掏空了整个国家。康熙盛世只是子孙们的吹捧罢了,有谁听说过康熙年有什么好的政治改革,或者惠民政策?反之,文字狱就是起于康熙朝。至于说他定台湾,平三蕃。一个小岛,凭一国之力要是都拿不下来,皇帝就别干了。再说三藩,整整打了八年,要不是吴三桂没有下决心渡江北进,谁输谁赢真的不好说。当然,历史没有假设,但从中可以看出他平三藩的决定实在是一种年青气盛的冒险,这也证明为什么当时那么多老谋深算的大臣反对削藩。综上所述,康熙怎么看都算不上个大帝,最多是个明君而已。
要说中国最后一个称得上大帝的。我到觉得应该是朱棣。原因简单一点说吧,1能打,而且打了一辈子,实力是军事家级别的。2雄心,老天没给他一个帝王命,却凭借一颗不灭的雄心打出一片帝王基业。3功绩,五征漠北,彻底打服蒙古,开拓航海,使明帝国威加海外。4迁都北京,天子戍边。最后,用明史中的一句话——幅陨之广,远迈汉唐。应该称得上大帝吧。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世界性大帝是谁?
大家好!我是一个90后历史爱好者,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明成祖朱棣。愤青们有句有名的话“崖山之后再无中华”,而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政权,永乐大帝朱棣的统治时期无疑是明朝最强大的时期。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论证我的答案:经济、文化、军事。这三点在当时明成祖朱棣时期,无疑都是世界前沿。
1.经济
经济上,朱棣在位时期前后六次派遣郑和下西洋,当时郑和的船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舰队,南京现在还有明代造船的遗址,那边曾经出土过一根十几米长的木头,据专家考证,这还是船上的船舵的配件,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所坐的船最高的桅杆也才十几米。
这样的船队一次出行有一两万人,这种消耗,如果不是经济繁荣的盛世,无疑是承担不起的。
而且郑和下西洋是怀着和平友好的目的,船队强大但大明懂得克制暴力。郑和曾经去过古里,在那里立下了一块象征和平友好的丰碑:
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这块碑时,现在已经不在了,但郑和的那种和平友好的精神被我们继承,融入了当代伟大“一带一路”战略中。
郑和的船队队到哪里,那里就有大明的光辉,沐浴在光辉下的东南亚小国,纷纷被大明的诚意感动了。国王、使者、商人...他们有感于大明的强大,纷纷到访中国,去看一看朱棣的“天威”,而且一去就是几百人,大明礼仪之邦,使者们连吃带送,往往满载而归...
所以经济上,永乐大帝朱棣是世界的。
2.文化
文化上朱棣在位时修了《永乐大典》,这本书成为了我们民族两千多年沉淀下文化的巅峰,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把它评价为“大典之后,再无它书!”
后来有很多失传的书都是在这本书里面摘录出来的,这本书作为文化宝库也凝聚了我们民族无数的智慧。
百度百科中对这本书不无中肯的评价: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而后来的清朝也修过书,还是《四库全书》,但所谓的全书不能算全,因为名为修书,实为毁书。清朝的统治者,修书的目的无疑是阉割当时文人的思想,把过去典籍中又对少数民族族描写不好的删掉。
而明成祖朱棣修书时不会:
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而清朝修书明显要比明朝修书狭隘。所以这也是我认为清朝没有世界性大帝的原因。
所以文化上,朱棣不能算是中国的大帝,他是全人类的大帝!
3.军事
军事上朱棣也值得一书,他生于战火也死于战火。北征匈奴,南征安南(越南),安南的国内臣子雀占鸠巢,杀死了国君取而代之,是朱棣派遣军队,主持了公道,最后当地国王合法继承人也死了,于是安南国仰慕大明的强大与仁义,自愿成为大明的一个郡。
朱棣北征匈奴,那个时候蒙古已经成不了气候了,最多来边关抢点就跑,还容易把命搭上,而强大的大明再一次成为了强者,“找茬式”的看邻居蒙古不爽,去收拾蒙古,打的蒙古人欲哭无泪,中原大地一扫宋朝的颓势。
自一千年前汉家的征旌在草原消失后,大明的旗帜再一次插满了阴山草原。
除了打仗外朱棣还搞了一次大阅兵,史上最有名的大阅兵,发生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三月,明成祖朱棣把当时明朝最精锐的军队都调了过来,甚至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也不落下。来“观礼”的使节达27个国家之多。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巨大反响。
所以军事上,朱棣无疑是世界性的大帝。
所以从经济、文化、军事三个方面去分析,朱棣无疑都是世界性的大帝,比后来的清朝不知道强大多少。
朱棣统治时期史赞:“卓乎盛乎,远迈汉唐!”
我们包容所以强大,我们强大但又不欺凌弱小,这点比现在的霸主"美国不知道好多少,满世界找石油欺负小国,其实在几百年前朱棣时期的明朝,那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
回答完毕,喜欢的朋友帮忙点个赞哦!求关注,求转发,求讨论QAQ嘻嘻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世界性大帝是谁?
这个个人觉得是明成祖朱棣,中国人也没有“大帝”一说,我们都说是“皇帝”。朱棣是“永乐盛世”的缔造者,时人赞誉“远迈汉唐”。
▲明成祖朱棣既然问题问的是“世界性”的,就肯定就要体现出这个“世界性”了,那么明成祖朱棣时如何体现出了“国际性”?
下面小编就来具体说一说理由
疆域达到了明朝的鼎盛时期明成祖自1402年在南京称帝,年号“永乐”,在位20多年,这20多年,明朝设立交趾布政使司管辖交趾地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东北地区,还在西南地区和缅甸地区设立了许多宣慰司,特别是在之前中原王朝从未染指过的南洋地区设立了“旧港宣慰司”,作为明帝国的海外辖地,虽然这种辖地可能是暂时性的,但是这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总比后来的清王朝闭关自守的好。
明成祖也曾经五次亲征漠北,把蒙古人打的落花流水,暂时解除了蒙古人的威胁,西藏地区也进入了明朝的势力范围,可以说在明成祖时期的疆域达到了明朝的极盛时期。
▲明朝疆域极盛图明朝当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是空前的,明朝通过郑和七次下西洋在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明成祖时明朝的藩属国大约有几十个,数量很多,他们承认明朝是宗主国,经常来中国上贡,所以在明成祖的时候也呈现出了“万邦来朝”的盛况,史称“永乐盛世”。
▲郑和下西洋内阁制度日渐成型,这一制度后来被有的西方国家推陈出新,成为“限制王权”的机构。明太祖朱元璋宣布废除丞相后,自己每天亲力亲为处理各种事务,但是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明成祖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这个内阁制度后来被西方国家所效仿,一直延续到21世纪。
农业、手工业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繁荣阶段1405年,全国税粮31133993石,这是连续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万石以上的税收,按照当时不足一千万户的民户统计,每户平均纳税超过三石。此外从永乐元年起军卫屯田的收入也达到高峰23450000石,加上民户交纳的税粮,平均到当时人口,人均超过一石。
永乐时,布帛、丝绢、棉花绒和果钞已成为明朝赋税的重要部分。永乐年间更是是明代制瓷业的鼎盛时期,江西景德镇仍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这里人口约十万,洪武年间有官窑20座,宣德时发展到58座。景德镇瓷器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在制瓷工艺方面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如永乐时的锥拱、脱胎,都是技术上的新创造。
明代的航海事业和造船技术也在此时达到了鼎盛时期“郑和下西洋”便是航海和造船技术的体现,明初的造船业曾居世界前列。南京城北龙江(亦叫龙湾)和太仓刘家港是当时造船业基地。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船,多半是龙江制造的。
“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马欢著)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由此可见当时明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堪称世界第一。
所以综上所述,已经能体现出朱棣是一位“世界性”的皇帝,在当时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世界性大帝是谁?
万历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最后一个拥有国际眼光并且有能力维护国际秩序的皇帝。
万历皇帝生于明朝后期,借助于张居正的改革,迎来了著名的万历中兴。
国内欣欣向荣,但是国际上却不太平,已经在我国形成了上千年的东亚朝贡体系正在受到来自西方世界的冲击。
但是,在当时这种冲击由于西方世界生产力对东方世界没有形成绝对的优势,所以只是起了一定的波澜。
例如,葡萄牙人通过欺骗和贿赂将澳门骗到手中,在短短的数10年的时间里把这里打造成了远东地区著名的国际城市,以至于在未来几百年的时间内,澳门成为西方世界前往东亚大陆的重要中转站,也成为明朝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
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就曾经来到澳门旅游,这里的西洋建筑和西洋人士让他大开眼界,而且他在澳门旅游的时候对当地的葡萄牙少女评价甚高,认为这些少女就像蔷薇花一样美丽。
(蔷薇花)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葡萄牙人的外貌还是很被当时的明朝人所认可的,葡萄牙漂亮的小姐姐明朝的人也觉得很好看。
澳门成为当时东亚地区最具国际性的城市,和葡萄牙明朝两国之间和平交流是不无关系的。
葡萄牙在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之后很少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和亚非拉各地的国家民族打交道,往往他们攻城略地、奴役人民,以赚取巨额的利润。
来到东亚之后,葡萄牙人在对待明朝人的时候同样试图通过武力使之屈服,可是没想到,在和明朝的战争中却接连失利,最终让他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
对明朝来说,葡萄牙人从万里之外来到这里,不属于朝贡贸易体系中的一员,对这个外来者强横的行为既愤怒,但同时又在于葡萄牙人的战争中发现对方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当葡萄牙人愿意放低姿态和明朝打交道的时候,明朝也接受了葡萄牙人的到来,并且通过澳门开启了明朝后期著名的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就开始于万历年间,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带着数千部书籍和西方的科技文化等来到明朝,和明朝的士大夫一起把西方的书籍翻译成汉字。
从这方面来说,万历皇帝已经算是一个具有世界级眼光的帝王了。
当然,除此之外,对于维护东亚朝贡体系,继续保持大明王朝东亚的霸主地位,万历皇帝也同样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15世纪末,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也激起了他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野心,他想通过朝鲜半岛为跳板攻打明朝,然后南下印度次大陆,以此类推最终征服整个世界丰臣秀吉的野心。
丰臣秀吉1592年派出十几万经历了战国多年战斗所锻炼出来的精英对朝鲜王国发起了进攻,朝鲜军队已经数百年没有打过仗了,所以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短时间内就失去了大部分的国土,不得已只好向自己的宗主国大明王朝求援。
万历皇帝深知,必须打破丰臣秀吉的野心,否则东北亚永无宁日,于是派李如松为总指挥率领4万名军前往朝鲜平定倭寇之乱。
双方在战场上打了7年期间打打停停,最终以明朝在陆地上和海上取得完胜而告终,维护了东亚地区的秩序。
就在明朝和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爆发大战的同时,欧洲大英帝国正在强势崛起,与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爆发了第1次无敌舰队之战。
西班牙无敌舰队遭遇惨败,从而走向衰落,逐渐将海上霸主地位让位给了大英帝国。
而在东亚,万历皇帝成功击败了日本数10万所谓的战国精英,延迟了300年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本土的侵略,并且维护了东亚霸主地位。
可以说,万历皇帝的战略眼光不仅在当时的东亚地区一流,而且要超过19世纪后期大清王朝的统治者。
可惜的是,万历之后接下来的几任帝王走向保守,国家也越来越腐败,最终在内外交困之中被推翻,也失去了和西方列强争夺北美,东南亚和大洋洲的最后机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世界性大帝是谁?
康熙大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