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导弹打不到敌方飞机,会飞到哪里?该如何处置?
自从在上世纪初人类发明了第1架真正意义上的“飞机”,随之,飞机也在第1次世界大战中被应用到了战争之中。那么自然有作为攻击武器的“飞机”,也必然会出现它的克星“防空武器”,这样的作战也被俗称为“打*机”。最初最早被用于战场的防空武器为高射机枪、高射炮等,因为在二战结束以前的战斗机大多都为螺旋桨的飞机,这些螺旋桨战斗机相比于现代战机的最大缺点为低空、低速。而当时使用高射炮与高射机枪组成的防空火力网,就完全可以对付这些螺旋桨战斗机。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时,大量喷气式等新型战斗机相继问世,这些喷气式战斗机无论在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或航电系统上,相较于老式的螺旋桨战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通的高射机枪,以完全不能用于对付这些速度甚至超音速的喷气式战斗机。所以,利用雷达或红外导航、并且射击速度极快的防空导弹相继问世。
那么,这些在发射后并没有百分百击中目标的“防空导弹”,最后都去哪了呢?一般情况下,防空导弹在发射后都会利用其搭载的雷达对目标进行跟踪,再由导弹舵机操控飞行方向,进而直击目标进行摧毁。 如果防空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丢失目标、或没有击中目标的情况下,那么这些导弹上的电子系统会指挥导弹再次寻找目标进行打击。 如果这枚导弹在燃料即将耗尽的情况下依然没能锁定目标的话,那么导弹上的自毁装置将会启动,自毁装置启动后的导弹将会在空中被引爆解体。各国对失去目标的防空导弹在空中进行自毁程序,其主要原因是为了不让导弹落入敌方手中造成泄密。并且将导弹在空中引爆也是防止失去目标的防空导弹乱窜,对己方的地面设施与人员造成额外的损失。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防空导弹打不到敌方飞机,会飞到哪里?该如何处置?
100%的命中率,“发现即意味着击落”,这些空战导弹的谚语专家们给我们普及了不少。确实现代空战导弹确实非常强,不但对付大目标的飞机,对付导弹也都不在话下,但是这个100%命中率只有理论上可能,现实当中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战斗机与空战导弹就是矛与盾的存在:防空导弹目前确实弯道超车了,性能强到战斗机摆脱不了,但是战斗机的水平也在不断上升,对付空战导弹的办法也是越来越多!
就拿战斗机来说,现在都装了雷达告警装置,对付红外格斗弹怎么办?于是又装了尾焰告警装置,而且现在大多数战斗机都还装有电子对抗干扰系统,针对不同导弹进行不同的干扰,比如红外制导的就释放红外诱饵、金属箔条等措施,有人说现在导弹都能认清楚假目标,没用?但是如果是滚转机动满屏放干扰呢?比如这样:
还能保证红外成像能够准确的抓住目标吗?个人还是比较怀疑的,甚至如果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战机释放的诱饵弹炸开了就是一个飞机的形状呢?对于主动雷达制导的空射导弹,战机可以对导弹实施干扰,并采取一系列的战术动过规避。导弹在受到外界环境干扰(红外、电磁干扰等)、自身发生故障等都可能出现“丢失目标”的情况,这很正常。甚至未来AI技术到达一定程度,面对来袭导弹,计算机会自动计算出一套机动规避导弹的战术动作,自动驾驶提高反应时间等等!
举个例子来说,在2017年6月18日的时候,美军一架F18“超级大黄蜂”战机与叙军苏22对地攻击机在空中相遇。三代机碾压二代机的段子,而且还是对地攻击为主的二代机。F18能轻易占据主动并发射一枚AIM-9X近距空空导弹(红外导引近距格斗弹),这是AIM-9的最新型号,也是世界最先进的近距格斗弹,命中率号称100%,结果大跌眼镜,苏22释放了红外干扰弹,AIM—9X脱靶,美军飞行员补射了一枚AIM—120才将F22击落!各国军队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武器并不总像军火商吹嘘的那么灵。
AIM—9X
击不中目标或者失去目标当然就“脱靶”了,那么脱靶的导弹最后怎么处理的呢?
导弹自诞生以来很快就用上了自毁引信,简单的说就是在引信解锁后引信内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在计时器达到某个时间点的时候启动自毁装置,自毁装置就会直接引爆在弹体上的自毁炸药从而引爆导弹战斗部达弹体彻底炸碎。如果是某些大型导弹、卫星等,还会撞上遥控自毁引信,在导弹出现异常或者目标不正确的时候通过人工遥控的方式对导弹进行自毁操作。导弹都装有自毁装置,在脱靶后飞不多远就会启动自毁程序,最终自毁——目的是以免造成意外伤害,再有就是防止泄密。
比如去年6月,某岛国试射导弹失败,导弹在发射后,“弹体发生不规则的滚动”,失去控制,测试人员启动了导弹的自毁程序,导弹自毁。这是导弹发射失败采取的措施,同样也适用于那些脱靶的导弹——不仅仅是防空导弹,还包括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反舰导弹等大多数都装有自毁装置。当然对于空空导弹这种小型导弹来说,一般就是延时引信!
当然这个自毁装置其实也会经常出问题,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靠,比如炸南~联 盟使 馆被炸那次,美国的钻地导弹经过强烈的冲击后损坏了,有1枚就没炸,自毁装置也没有启动,不就是失效了吗?
还有2001年10月4日,乌克兰进行S200防空导弹的训练,就有一枚导弹脱靶,又飞了320公里,最终又锁定俄罗斯的一架图154M客机并击落,机上78人全部遇难。
就在去年又是S200,只是这次是叙利亚的S200在发射升空后丢失了以色列的F16目标,反而将俄罗斯军方的伊尔20侦察机给打了下来
也是在去年西班牙在波罗的海演习中,一架台风战机误射了AIM-120飞向俄罗斯方向,最终这枚导弹落在爱沙尼亚森林里,自毁装置也是启动失败,这次事件真是惊出一身冷汗!
还有去年俄罗斯缴获美国战斧的事。在去年4月美、英、法空袭叙利亚过程中,美国的2枚战斧巡航导弹没有爆炸也没有启动自毁装置失效,法国的一枚巡航导弹未启动自毁装置,这些导弹全部给叙利亚缴获并被俄罗斯笑纳了,而且俄罗斯运回国后还在媒体上公布了这条消息“恶心”一下美国,俄方正在对战斧进行研究,不就应该就会开发出新的干扰装置了。
还是那句话:武器并不总像军火商吹嘘的那么可靠。
防空导弹打不到敌方飞机,会飞到哪里?该如何处置?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导弹自己自爆了。导弹特别是防空导弹打不中目标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防空导弹在丢失目标后,在没有后续目标指令的情况下,就会自己主动/地面手动启动导弹上的自爆装置,让导弹爆炸解体,以免防空导弹耗尽燃料坠地后弹头等部分对地面造成意外伤害。
导弹的自爆系统是非常聪明智能的,除了有爆炸物质以外,自爆装置还由一系列的传感器组成。这些功能不一的传感器会实时监控导弹的飞行状态,主要检测导弹飞行的方位、高度、速度、时间以及导弹本身的工作状态。一旦出现导弹的飞行姿态失控、偏离预设轨道空域、导弹本身故障无法继续飞行等情况,导弹的自爆系统就会及时启动。
与此同时,地面上的指挥控制中心如果需要让飞行中的导弹立即停止执行预定打击任务,也可以通过发出自爆指令的方式让导弹自毁。自爆系统的爆炸物设置位置也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能够让导弹完全爆炸解体,包括弹头部分,防止导弹在坠地后对地面目标造成伤害。当然了,让导弹自爆也有防止导弹技术泄露等方面的考虑。
不过,导弹自毁装置有时可靠,有时却未必可靠,有时又太过于可靠了。例如在2001年10月,乌克兰正在进行防空导弹的实弹发射训练,其中一枚S-200防空导弹脱靶,不过它并没有及时自毁,而是主动搜索瞄准了200多公里外的图-154M客机,最终将这架客机击落,机上78人全部遇难,震惊一时。
而在2017年7月,美日两国正在满怀期待的进行“标准-3”Block 2A导弹的拦截试验,在此前“标准-3”Block 2A导弹的两次拦截试验都已失败告终,美日两国自然非常希望这次试验获得成功。不过,天意弄人,原本这枚“标准-3”Block 2A导弹的发射飞行都是非常正常的,有望取得首次拦截成功,但此时负责战术数据链发送的美方操作人员不小心按错一个按钮,把靶弹错误标记为“友军”,接到“友军”信息后的“标准-3”Block 2A导弹“悬崖勒马”,立刻启动了自毁装置,在空中爆炸解体,令美日两国欲哭无泪。
防空导弹打不到敌方飞机,会飞到哪里?该如何处置?
自从防空导弹的出现,让敌方的战机再也不能轻易入侵一个国家的领空了,但是,在实战或者是测试中,经常发生防空导弹脱靶的事件,一旦防空导弹脱靶,那么它将何去何从?万一误将客机当作目标,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同时最怕的也是这一种后果。那么为避免这种后果,通常都是如何解决的呢?
二战后,出现了高炮射程范围外的高空轰炸机和侦察机,为解决这一问题,防空导弹应运而生。防空导弹可由地面、潜艇或者船舰进行发射,拦截空中的目标。虽然各国都在强调精准制导,但是还是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命中率。导弹未能命中目标被称为“导弹脱靶”,导弹一旦脱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应当如何处置呢?
一般情况下,所有的防空导弹在设计的时候便已经将“脱靶”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所以为了避免导弹在未能准确击中目标而造成误伤,或者导弹动力不足哑火被敌方所捕获而造成泄密,所以防空导弹中一般会装置“自主销毁系统”。
“自主销毁系统”能够进行自主预判以及触发,这套系统会在第一时间检测到导弹脱靶,一旦出现脱靶,导弹便会在空中自行爆破。如果碰巧“自主销毁系统”也失灵了,那么军方便会再次发射后一枚导弹锁定锁定脱靶对象,并将其摧毁。
不过“自主销毁系统”并不是万无一失,17年前,乌克兰在进行军事演习的时候,一枚防空导弹脱靶,不幸击中一架俄罗斯客机,导致机上78名乘客无一生还,而这些乘客大多数是以色列人,也因此引发了一场国际纷争。
防空导弹打不到敌方飞机,会飞到哪里?该如何处置?
如果防空导弹错过了目标,在持续飞行一段时间后就会自爆(Self-destruct)。这样就可以防止战斗部对地面的伤害。同时大型的防空导弹的设计中包含了空中解体的单元。
在导弹战斗部爆炸后,其内部的支撑系统会同时炸碎,使导弹的整个弹体失去支撑束缚导致导弹弹体的直接解体。
第一张图是一枚PAC-3高空动能弹,装备在爱国者系统中,主要用于城市和战区防御。
如果看整体的导弹结构是这样的:
导弹前部有两组姿态发动机,可以在高速飞行的时候调整导弹路径。而这枚5.31米长的导弹如果没有击中目标那么坠落到地面上也就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了。
那么在这枚导弹中就包含了自毁装置,在自毁的时候,爆炸螺栓将会让整个导弹解体,分解成更小的碎片。这样每片碎片击中地面目标的时候伤害就降低到可以承受的范畴之内了。
在启动爆炸螺栓破坏支撑结构后,导弹会被炸成三截,同时导弹的控制舵会分离。这样化整为零的掉落地面。
几乎所有的导弹系统都有自毁装置,第一是为了防止坠落地面的时候造成过大伤害,其次则是为了防止在交战过程中导弹落到地面被敌国拾获。
其实就连最简单的火箭榴弹RPG-7 在飞行900米后如果不碰到目标也会自己爆炸以减小伤害。
防空导弹打不到敌方飞机,会飞到哪里?该如何处置?
防空导弹是目前用来进行国土防空的一种武器装备,防空导弹根据射程分为短程,中程和远程防空导弹,防空导弹打击来犯的敌机的是无法做到100%的命中率的。当年我国在针对来侦察的U-2高空侦察机的打击就是采取两发导弹先后发射的方式进行,这样就能提高击中U-2高空侦察机的机。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利用从苏联引进的和自己研制的地空导弹打下了5架U-2高空侦察机,创造了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无法打破的记录。
防空导弹飞到空中如果没有击中目标在一定的时间内就会启动自毁装置,这个自毁的时间是设定好的,自毁有几个作用,第一个是避免导弹砸向地面的时候造成附带损伤,另外也是为了保密,导弹是精密的武器系统。导弹的自毁是有几个时间节点的,当导弹发射过程中失败也会使用自毁装置,而导弹发动机燃料用尽已经没有足够的动能的时候也会进行自毁程序。
当然也会出现导弹该自毁的时候没有自毁,最终砸向地面的状况的发生,如果在人口稠密的区域发生这种情况是相当危险的。导弹的命中率是做不到100%的,对于来袭的敌机也会进行相关的干扰动作,包括释放箔条或者红外干扰弹等,这些反制措施就会对于防空导弹的命中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导弹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发射过程中的失败或者脱靶的情况,在有些过程中地面控制人员也能够进行导弹的自毁装置的启动,这个就要看特殊情况了。导弹上一般都会安装有敌我识别系统,如果这个仪器失效的话将是有很大的风险的,这些也会是会和自毁装置链接在一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