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不理发,正月不能结婚,这些年俗有什么讲究吗?
“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这首民谣,传唱了三百六十多年,岁月早已朦胧了原来的意思,倒给九州大地上的剃头师傅们,每年一个月的“年休假”。时至今日,大多数人依然恪守着正月不进理发馆的习俗。其实,这首民谣根本不是对人们正月剃头就一定会死舅舅的预言,而是在用“正月不剃头——思旧”这一无奈,去咒骂满清政府用钢刀硬弩强行推广的“剃发令”。
正月不理发,正月不能结婚,这些年俗有什么讲究吗?
首先来讲正月不理发这个说法,在民间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正月剃头死舅舅”。这句话其实没有科学依据,属于民俗文化的误传。
这句话最初来源自清顺治元年,当时清军入关,强行要求汉民剃头发留辫子,当时汉民由于心怀故国,相约以示不忘旧君,成为“思旧”。慢慢的被讹传为“死舅”,以讹传讹,、就有了后来“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正月不能结婚
古时候有‘抬头红’一说,意思是如果在正月结婚,是月太岁压头,不利儿孙,因此正月很少有人结婚。而且正月在旧历是‘冥婚’的时节,阴间的正月和阳间一样,要放假的,所有阴物都可以来到阳间,因此你在野外看到娶亲的,千万不要停留观看,先看看周围有没有人,如果很多人都在围着看,说明是阳间的婚礼,如果一个人也没有,你最好掉头就跑。
正月不理发,正月不能结婚,这些年俗有什么讲究吗?
正月不理发的习俗起源于清政府1644年颁布的剃发令。
但死舅舅的说法是误传。真实情况是‘’思旧",传来传去就变成死舅!清政府要求国民剃发,到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思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剃头表示"思旧‘’
正月不理发,正月不能结婚,这些年俗有什么讲究吗?
两个问题,先表一枝吧!先来说说正月不理发。
民间有“正月里面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一说。其实,“死舅”乃“思旧”也,思的什么旧?思前明之旧也。
这和清初的剃发令有关。为从根本上清除人们对前明的怀念从而加强自己的统治,满清入关后即颁布“剃发令”,号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很多人为了留住头上发而丧去项上头。过去剃头的挑子的一头,总有一根立起来的竿子说是用来挂不愿剃发的人头的。
(过去,剃头师傅就是挑着这样的挑子,走街串巷给人剃头)
那这句话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据《掖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版)卷二《风俗》载,“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所以呀,从个人卫生和美观出发,正月里面该理发还是要理发的。
正月里不结婚。真的,正月里面不结婚真的没有啥依据。现在,大家可以看看,正月里面结婚的是越来越多。
原因其实很简单。小两口过罢年结了婚,然后一起快快乐乐地外出打工;再说了,春节了,亲朋好友也都从外地回来了,作为老的,趁机给孩子把婚事办了,也省的大家再来回奔波。几全齐美的事,何乐而不为?
只要没有什么特别不适宜当时办婚事的情况,提倡大家,还是该结婚就结婚吧!
正月不理发,正月不能结婚,这些年俗有什么讲究吗?
正月不理发,准确来说是应该是正月不剃头吧。
满清入关,留发不留头,强迫汉人剃头。于是有了“正月不剃头,思旧”的习俗,后来以讹传讹,成了“正月剃头死舅舅”。
正月不理发,正月不能结婚,这些年俗有什么讲究吗?
古时候正月理发属于征头。正月择日结婚,主要看女孩属什么?属鼠属马为小利月,属兔属鸡为大利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