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和杜聿明的关系是怎样的?
杨振宁先生被称为仍然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甚至没有之一,他跟邓稼先的关系,一度让他进入了中学课本,中国人凡是上过学的,很少有不知道杨振宁的。
2004年,82岁的杨振宁突然宣布迎娶28岁的翁帆,更是成了当年一件轰动国内外的新闻,让杨振宁的大名更加响亮。
说起来,杨振宁娶翁帆的时候,他的原配妻子杜致礼,才刚刚去世一年多,所以杨振宁和翁帆这段婚姻,不仅仅因为年龄差距极大,受到一定的争议,在原配妻子刚去世一年,又迎娶小娇妻,也让人们议论纷纷。
实际上,杨振宁和他的原配妻子杜致礼是非常恩爱的,甚至从1950年代,一直到2000年代,二人一直恩爱了50多年。
杨振宁能专心于学术,最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跟他的妻子杜致礼的大力支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有的媒体,称杜致礼为杨振宁“成功男人背后的那个女人”,对杜致礼评价非常高。
当然,杜致礼能成为这么一位贤妻良母,也与他的家庭出身有关系,他的父亲就是国民党军大名鼎鼎的“救火队长”杜聿明,蒋介石的嫡系爱将。
也就是说,杜聿明是杨振宁的岳父,杨振宁是杜聿明的女婿。
杜聿明1904年出生于陕西米脂县一个书香门第,杜家在当地是个不小的家族。
当时,杜家不但有很多田产,在外面还有很多生意,杜家的子弟更是进入了各行各业,个中翘楚也不少。
无奈杜聿明的父亲不喜欢管理家里的事务,喜欢读书游乐,外出讲学,甚至还参加过辛亥革命,于是杜家老爷子几乎不管他们自己家的产业,小小年纪的杜聿明不得不辍学管理家里的地和产业。
直到有一天,杜家老爷子讲学回家,发现杜聿明好似不怎么读书了,才知道儿子杜聿明已经被家里的琐事耽误了学业,杜老爷子二话不说,把家里的产业都交给了侄子,让杜聿明重新读书。
就这样,杜聿明来到了另一个堂哥当校长的榆林中学,继续读书求学。
1923年,杜聿明从榆林中学毕业,正准备考大学,不过这一年他已经十九岁了,在以前,这个年龄已经完全到了结婚的年纪,杜家给杜聿明聘了一个妻子,让杜聿明完婚以后再去上大学,杜聿明就这样娶了自己的妻子曹秀清,曹秀清就是杜致礼的母亲,杨振宁的第一位丈母娘。
在杜聿明结婚的前一年,1922年,他未来的女婿杨振宁出生了。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此时还是一位中学老师,任教于安徽省安庆中学,主要教授数学,1923年,杨武之去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回国以后,杨武之成了著名的数学家,辗转任教于国内好几所著名的大学。
1924年春天,刚经历了新婚喜悦的杜聿明,在家里坐不住了,他仍然想去考大学,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于是,他跟几个同学来到了北京,想报考北京大学。
1920年代的北京,还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虽然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北京大学也是当时最进步的大学,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胡适等人,都在这里战斗过,然而,现实中的北京仍然是一片狼藉。
刚刚20岁的青年杜聿明,面对着北洋政府的倒施逆行,实在有点气血上涌,他觉得读书并没太大用,有一天,他恰好看到《新青年》上刊登了“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于是义无反顾地南下广东,报考了黄埔军校。
就这样,原本希望上大学的杜聿明,转而成为了一位军人,后来更是成为了一代名将。
杜聿明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批学生之一,也就是传说中的黄埔一期,跟他同班的,有一位成了共和国的大将,他就是陈赓,陈赓和杜聿明在黄埔军校时是同窗好友。
二人一起参加过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来,陈赓参加了北伐,杜聿明却因为归队时被孙传芳的人扣押,错过了北伐。
再后来,这对同窗好友分道扬镳了,陈赓加入了共产党,而杜聿明则成了国民党的人。
当时,孙传芳的人抓了杜聿明,将杜聿明关在了南京的一所监狱,杜聿明竟然成功越狱逃了出来,这时候是1926年7月,越狱之后的杜聿明逃到武汉,找到了国民党左派大佬邓演达。
邓演达让他去找张治中,于是杜聿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武昌,找到了张治中,此时,张治中正管理着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生兵团,张治中知道杜聿明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立刻对他委以重任,担任了学生兵团第一营第三连中校连长。
从此,杜聿明死心塌地地跟着国民党走了,而且,由于杜聿明黄埔军校高材生的身份,在国民党内部,不断受到各派系的青睐,早几年没打过几次仗的杜聿明竟然不断升官。一直到杜聿明受到蒋介石器重,最终成功升任团长、师长,成了蒋介石依赖的嫡系战将。
1936年,杜聿明升任少将,1937年,蒋介石建立中国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委任杜聿明为团长,可见蒋介石对杜聿明的信任和宠爱。
当然,杜聿明官场得意,情场也得意,在这十年间,他虽然南来北往,到处奔波,却没冷落了自己的妻子曹秀清,他的几个儿女相继出生,其中他的大女儿杜致礼,于1927年呱呱坠地,比杨振宁晚生了五年,小了五岁。
杜致礼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和军人的家庭,自然从小就接受了平民百姓没有机会接受的严格教育,比如音乐和文学,一般的平民饭吃还不饱,怎么有心思爱音乐爱文学呢?
作为杜聿明的长女,杜致礼自然得到了父母最多的爱,虽然杜致礼成长在抗战时期,却没耽误她的学业。
抗战时期,全国很多有名的大中小学都迁往了大西南的云南四川广西贵州,杜家也是如此,杜致礼跟着母亲,带着弟弟妹妹,也来到大西南,进入了昆明的西南联大附中学习。
正在杜致礼从小学读到中学的时候,比他大五岁的杨振宁正跟好朋友邓稼先在西南联大攻读物理学。
杨振宁和邓稼先都是班里的翘楚,杨振宁毕业后,更是申请到了去美国留学深造的机会。
只不过,办理去留学,需要时间,杨振宁1942年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毕业,1944年硕士毕业,申请了留学,直到1945年才正式去了美国,这一年的等待时间,杨振宁也没闲着,他跑到了西南联大附中去教书了。
没错,就是杜致礼就读的西南联大附中,此时杜致礼还是个高中生。虽然她已经17岁,出落得亭亭玉立,而杨振宁恰好教了杜致礼。
可惜的是,此时他们作为师生,并没有擦出爱情的火花。直到五年后,1950年,杜致礼也到了美国留学。
杨振宁去美国后,先进的芝加哥大学,花了三年时间,于1948年,成功拿下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1949年,他又跑到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后,与李政道一起做研究,他们的顶头上司,是奥本海默,曼哈顿计划的主持者。
费米这个人也是个超级物理学大牛,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就是1942年他在芝加哥大学主持建造的,后来他更是参加了曼哈顿计划,帮助美国制造了第一颗原子弹。
杨振宁去普林斯顿以后,一直想要杨振宁再回到芝加哥大学,费米认为,普林斯顿这个大学,太闭塞,杨振宁呆久了,无法开阔眼界,可是,杨振宁收到恩师的劝告以后,却犹豫了,最终决定还是留在普林斯顿。
因为,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遇到了一个人,让他再也离不开这座城市。
1949年的圣诞节,杨振宁来到普林斯顿中餐馆“茶园餐厅”就餐,在就餐过程中,他看到一个东方面孔,似曾相似,倒不是因为这个面孔下面的曼妙身姿,而是杨振宁觉得在哪里见过这位美丽的女孩。
对方也看到了杨振宁,认出了杨振宁,从她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来,对方想上来打招呼,可是碍于女孩子的矜持,那跃跃欲试的心,被压了下去。
但是杨振宁越看越觉得这个人在哪里见过,有一种亲切感,杨振宁按捺不住,终于走了过去,打了招呼,双方互相自报姓名,才意识到,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他乡遇故知吗?
这个美丽的女孩子就是杜致礼,当年在昆明时杨振宁的高中生女学生。
就这样,杨振宁重新认识了杜致礼,杜致礼也重新认识了杨振宁,后来两个人接触越来越多,慢慢的两颗心在异国他乡逐渐靠拢,最终他们相爱了,于1950年在普林斯顿结婚。
杨振宁和杜致礼这一次结婚,两个人相爱了五十多年,直到2003年,杜致礼去世。
杜致礼在嫁给杨振宁以后,成了一位贤妻良母,全力支持丈夫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杨振宁也不想回芝加哥大学了,他的恩师费米等了几年,没等回来杨振宁,于1953年去世了。
由于杜致礼的支持,杨振宁也不断在物理学上突飞猛进,提出了各种物理学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然,远在国外的杜致礼和杨振宁没有忘记自己的故国,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更没有忘记自己的父母。
杜致礼的父亲杜聿明后来参加了抗日,也算得上抗日名将,再后来他在淮海战役被俘,杜致礼的母亲带着杜致礼的兄弟姐妹,去了台湾。
杜致礼和杨振宁,后来依靠自己著名物理学家的身份,申请到回到大陆看望父母的机会,周总理亲自安排宴会接待了他们。
再后来,他们又多次回到祖国,特别是杜聿明病重期间,杜致礼几次回国探视、照顾,力尽孝道,直至1981年为父亲送终。
2003年杜致礼因病逝世,杨振宁也于年底回到中国大陆定居,之后,翁帆开始与杨振宁通信,一年后,2004年底,杨振宁迎娶翁帆。
有人看过翁帆和年轻时杜致礼的照片,发现,二人竟然长得非常像,有人说,杨振宁爱上翁帆,难道是在翁帆的身上,杨振宁看到了当年的杜致礼的影子?
杨振宁和杜聿明的关系是怎样的?
杜聿明是杨振宁第一任妻子杜致礼的父亲,两人是翁婿关系。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下,这一对翁婿关系,说起来让人十分唏嘘。
杜聿明是国民党高级将领,解放战争时曾任东北安保司令、徐州剿总副司令,是名副其实的一方大员。淮海战役后,杜聿明被俘虏,接下来有传出被处决的谣言,让杜聿明的妻儿们受尽苦楚。
在谣言的影响下,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带着孩子们流亡台湾,却不料成了台岛当局的人质,受尽虐待。曹秀清和杜聿明共有三男三女,长女杜致礼,即杨振宁之妻,二女杜致义,三女杜致廉,长子杜致仁,次子杜致勇,三子杜致严。人口这么多,杜聿明又不在身边,没有收入,生活上很困难。
到台湾后,曹秀清被逼无奈,在家设立杜聿明烈士牌位,才获得一部分的儿女学费资助,可是这些钱还是太少。1956年杜聿明长子杜致仁考入哈佛,没有学费,曹秀清申请贷款3000美元,结果只拿到500美元。拿到500美元的杜致仁万念俱灰,服毒自尽。
杜致仁自杀的第二年,台岛当局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杜聿明母亲的葬礼给予了更高的规格。原因其实很简单,杜聿明的大女婿杨振宁拿到了诺贝尔科学奖。
杨振宁得到诺贝尔奖,这是杜家生活的转折点。在台湾生活越来越困难的曹秀清,到美国去。蒋介石乘机要求曹秀清请杨振宁到台湾工作。曹秀清早就看透了蒋介石翻脸不认人的嘴脸,假装同意后终于离开了台湾。(杨振宁20多岁得到诺奖,是诺奖最年轻的得主)
到了美国,曹秀清才知道杜聿明没有死,而且在1959年获得特赦。当时的美国和台湾到处流传着污蔑、咒骂新中国的消息。可是杨振宁的父母却总是能从上海转机日内瓦到达美国。曹秀清毅然决定,回国看望杜聿明。
就这样,杨振宁夫妇帮着丈母娘曹秀清和老丈人团聚了。即便如此,杨振宁和杜聿明还是没有见过面。曹秀清回国,是1963年,当时杜聿明已经特赦多年,和溥仪、王耀武等人担任了政协委员、文史馆专员。
曹秀清回国不久,跟着文史馆一行环游中国,先后到了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黄山、南昌、井冈山、韶山、长沙、汉口、西安、延安、洛阳、郑州等地。曹秀清发现,那些关于新中国的传言全部都是编造出来的谎言。
1971年,中美关系回暖,杨振宁和杜致礼回国探亲,自此杨振宁才有机会见到自己的老丈人杜聿明。此后的连续很多年的暑假,杨振宁都会带着妻子杜致礼回国探亲。
杜聿明和杨振宁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杜聿明告诉女婿,要为祖国统一和科学事业发展多做贡献。
杨振宁第一次见岳父,已经是50岁的老人了,他很紧张地叫杜聿明杜先生。提醒他,应该叫岳父大人,场面十分温馨。
在宴会上,杜致礼丝毫没有杨振宁那样的紧张感觉,开玩笑说,大陆什么都好,就是重男轻女,我是陕西人,杨振宁是安徽人,宴会就设置在了安徽厅,这不公平。杜致礼的父母杜聿明和曹秀清都是陕西米脂人,所以杜致礼说自己的陕西人没错。
1981年,杜聿明在北京去世,杨振宁得知,立刻返回国内参加葬礼。当时主持杜聿明追悼会的是政协的有关同志,专门推迟了葬礼,就是为了等杨振宁。
2003年,杜致礼去世,杨振宁十分伤心。一年后,杨振宁和小自己54岁的翁帆结婚,引起轰动。杨振宁回应媒体,说翁帆是上帝恩赐的礼物。对比杜致礼年轻时照片和翁帆对比,发现两人极其相似。
2017年,95岁的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为我国科学实验做贡献。当今的科学界,杨振宁毫无疑问是首屈一指的科学城就最高的人。
杨振宁和杜聿明的关系是怎样的?
杜聿明是杨振宁的老丈人。人们都知道杨振宁的夫人是翁帆,其实翁帆并不是他的原配,他的原配叫杜致礼,正是杜聿明的长女。
杜聿明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抗日名将,参加过远征军和昆仑关战役,不过在淮海战役时被我军俘虏。被俘后,杜聿明作为战犯被送往功德林进行改造,1959年获得特赦。
1957年,尚在改造期间的杜聿明在广播中得知,美籍华人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杜聿明虽然很高兴,但他当时并不知道杨振宁就是自己的女婿。
几天之后,杨振宁的父亲,复旦大学教授杨武之跑到功德林来探望杜聿明,这下杜聿明才知道获奖的杨振宁竟然是自己的女婿。
杜聿明的长女杜致礼原本是杨振宇的学生,两人于1944年相识。1945年,杨振宇赴美留学,杜致礼于两年之后赴美,两人再次相见,很快陷入热恋。
1949年杜聿明被俘后,她的妻子曹秀清带着子女到了台湾。虽然杜聿明为蒋介石卖了一辈子命,但蒋介石却忌恨他被俘,因此对他的家眷非常苛刻,甚至停发了津贴。远在美国求学的杜致礼因此生活困难,还背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但杨振宁并不在乎政治问题,1950年,两人在美国完婚。
不过此时杜聿明正在北京接受改造,他和自己的妻子和儿女的联系已经断绝,所以他根本不知道女儿杜致礼结婚的事情。而至于女婿杨振宁,杜聿明就更不了解了,因为两人并没有来往,可以说是素昧平生。
杜聿明很聪明,他知道杨武之专程跑来探望他这样一个战犯,很明显是政府之意,想让两人合力劝杨振宁夫妇回国。
不过杜聿明对此很有压力,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长子杜致仁因为蒋介石停发学费于1956年自杀。杜聿明害怕他这样公开出面会进一步影响妻子和子女在台湾的生活。
但是在周总理等人的劝说下,杜聿明还是给杨振宁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短,只有两句话“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杨振宁得信后,才知道杜聿明原来还活着,并回信一封,送上一只手表。
杜致礼很快把消息告知了母亲曹秀清,曹秀清便提出要去美国探亲。蒋介石也想让曹秀清出面把杨振宇劝夫妇到台湾,虽然害怕曹秀清一去不返,但还是批准了。
曹秀清去美国后就由不得蒋介石了。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很快在多方努力下,曹秀清回到北京和阔别多年的丈夫团聚。
不过杨振宁受于多方限制,无法前往祖国大陆。1971年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杨振宁夫妇才得以回到大陆探亲,并受到隆重接待。杜聿明也应邀出席,并和自己的女婿相见。见面时,杨振宁称呼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在一旁打趣说道,你应该叫“岳父大人”。
此后,杨振宁夫妇又多次回国探亲、访问。1981年,杜聿明去世,杨振宁专程回国参加了葬礼。
2003年,杜致礼去世。2004年,杨振宁和翁帆结婚。2017年,95岁的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
杨振宁和杜聿明的关系是怎样的?
杨振宁和杜聿明的关系是怎样的?(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杜聿明是国民党陆军中将,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北安保司令、徐州剿总副司令。
两个人看似处于不同的世界,但却紧密联系在一起。
把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联系到一起的,是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她同时也是杨振宁的妻子。
浪漫的师生恋1944年至1945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附中当了一年的数学老师,班里有一个17岁的女学生,秀外慧中、教养极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女孩叫杜致礼,当时杨振宁已经考取了清华大学第6届留美公费生,这一年的代课只是在等候出国,1945年杨振宁就到美国深造了。
出生于1927年的杜致礼,比杨振宁小5岁,作为杜聿明的女儿,她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从西南联大附中毕业后,杜致礼考取了辅仁大学,此时的杜聿明因为战事失利而忧郁成疾,本来打算和女儿一起去美国治病的杜聿明,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只好奔赴前线,杜致礼独自到美国深造。
1949年1月,杜聿明在安徽当了我军的俘虏,很快传出了杜聿明被处决的谣言,在谣言的影响下,杜的妻子曹秀清和孩子们成了国民党的人质,被胁迫到了台湾,除了长女杜致礼和长子杜致仁在美国,曹秀清带着两子两女在台湾过着非常艰辛的生活。
而远在美国的杜致礼却在艰辛的生活中邂逅了爱情。1949年的圣诞节,留美两年的杜致礼在普林斯顿唯一的中餐厅“茶园餐厅”用餐,杨振宁恰好也和朋友们来到了这个餐厅,杜致礼一眼便认出了这个高中数学老师。
杨振宁到美国后,师从于“原子能之父”、芝加哥大学教授费米,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在芝加哥大一次演讲深深吸引了他,杨振宁向费米提出了想到普林斯顿跟着奥本海默做研究的愿望,费米写了推荐信,但是提醒他,高等学术研究太理论化,容易和实际物理脱节,杨振宁保证只在那里待一年。
一年期满,奥本海默想留住杨振宁,他想都没想就签了五年的合约,因为他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杜致礼,“我没有忘记费米的话,也没有屈服于奥本海默的请求,留下完全是因为杜致礼。”
缘分就是这么奇妙,1944年两人还是师生关系,五年后,已经成了最亲密的恋人,八个月后,两人结婚了。
来自监狱的祝贺信正在监狱服刑的杜聿明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不知道妻子的情况,更不知道女儿已经嫁为人妇。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两人同时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年,杨振宁35岁,李政道31岁,杜致礼30岁。
此时,杜聿明作为国民党43名首要战犯正在北京功德林战犯改造所接受改造,曹秀清台湾。
其实,杨振宁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周总理已经通过从美国回来的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让正在狱中的杜聿明和杨振宁取得了书信联系,台湾的曹秀清一家人才知道杜聿明的情况,从而消除了疑虑。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周总理立即派人前往瑞典祝贺,代表团就两个人,张文裕和夫人王承书,启程前,张文裕见了杜聿明,希望他以岳父的身份写一封祝贺信,由他带到斯德哥尔摩,杜聿明非常高兴,写了一份言简意赅的祝贺信,杨振宁也托张文裕捎了一封回信。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为首批30名特赦人员被释放了,两年后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先后到大会堂参加招待宴会,到天安门观礼。
美好的团聚曹秀清在台湾艰难度日,女婿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曹秀清提出到美国看女儿女婿。国民党当局突然“恩爱有加”,不但立即批准,蒋介石和宋美龄还亲自送行,在“蒋总统官邸”,蒋介石仔细询问杨振宁的情况,并通过曹秀清邀请杨博士访问台湾,为党国效劳。其实,曹秀清早已经对杜聿明的情况非常了解,知道他已经成为大陆的“上层人士”,这次离开就是打算与杜聿明团聚,但是,表面上,她爽快的答应了蒋介石。
在杨振宁的安排下,曹秀清从美国辗转到日内瓦,最终回到了北京,见到了杜聿明, 在监狱中,杜聿明不但治好了胃溃疡、肺结核和肾结核,就连脊椎炎都有明显好转。
为了让岳父母安度晚年,杨振宁没了美国最新生产的电冰箱、空调、电动缝纫机和照相机托运到北京,并得到特殊关照,免税进口。
曹秀清回来了,杨振宁的大陆之行也提到了日程。
翁婿相见1971年,中美关系解冻,美国解除了旅行禁令,杨振宁立即通过在复旦大学的父亲杨武,提出探亲请求,国务院接到杨武的报告后,立即着手安排,就这样,阔别故土26年的杨振宁带着妻子回到了上海,见到了父母、朋友和同学,并见到了中国的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在北京,杨振宁和岳父杜聿明的第一次见面是周总理安排的。
7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周总理宴请杨振宁和家属,当听到杨振宁称呼曹秀清“妈妈”,而称呼杜聿明为“杜先生”时,立即纠正“应该称为岳丈大人”,周总理还风趣的对曹秀清说“你坐到女婿旁边,丈母娘最爱女婿嘛!”,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973年,杨振宁第四次回国探亲,提出了见毛主席的请求,很快,主席就接见了他,这次会见引起很大反响,先后有一百多名留美科学家回国访问,开启了中外科学交流的大门。
杨振宁和杜致礼育有两男一女,都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
1981年,杜聿明肾衰竭在北京去世,享年77岁,2003年,杜致礼因病去世,14个月后,82岁的杨振宁娶了28岁的翁帆,轰动一时,转眼间,他们的婚姻已经走到了第15个年头,对于种种声音,杨振宁回复到‘我知道网上有些人对我有种种奇怪的非议,我想这里有很复杂的成分,我的态度是只好不去管它了’。
其实科学家成为将军的女婿,杨振宁教授并不是孤例:我国两弹一星元勋,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教授也是民国著名军事家,陆军上将蒋百里先生的女婿。。。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杨振宁和杜聿明的关系是怎样的?
物理学家杨振宁是国民党陆军中将杜聿明的女婿,他的原配夫人正是杜聿明将军的爱女杜致礼。不过,杨的夫人杜致礼已经于2003年去世了。
一个是众人皆知的科学界名人,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另一个是经历过抗日战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是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虏的国民党高官。两个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事情要回到1944年,当时22岁的杨振宁正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教数学,并认识了年仅17岁的女学生杜致礼。不过,当时两人还是属于师生关系。
5年后,杨振宁在美国再次偶遇了杜致礼。身处异国他乡的两人觉得相互吸引,倍感亲切,于是迅速陷入了爱河之中,最后双双步入婚姻的殿堂。
不过,杜致礼的父亲杜聿明已经在之前的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所以杜致礼在结婚时便没有见过父亲。同样的,正身在战犯管理所中的杜聿明也不知道杨振宁娶了自己的宝贝女儿杜致礼。
直到1957年,当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从美国传到国内时,杜聿明还在北京战犯管理所里接受改造,他并不知道这个杨振宁就是自己的女婿。
直到后来,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专程从上海来探望杜聿明时,才告知了他杨振宁与杜致礼的婚事。不过,此时距离两人结婚已经过去了7年之久。杜聿明虽然觉得非常惊讶,但也为女儿的终身幸福舒了一口气。此后,杜聿明与杨振宁只是通过书信往来,但都没有机会亲自见面。
到了1971年时,因为中美关系改善,杨振宁带着妻子杜致礼到中国进行访问,并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年迈的杜聿明、曹秀清夫妇才总算是见到了自己的宝贝女儿和女婿。
据说,杨振宁当年第一次见到杜聿明时甚至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竟然脱口而出地称呼杜聿明为“杜先生”,引得哄堂大笑。后来在周总理的“提示”下,杨振宁才迅速改口叫了岳父,让杜聿明哭笑不得。
(杜聿明晚年)
杨振宁和杜聿明的关系是怎样的?
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和28岁的翁帆结婚,耄耋之人抱得一个娇妻,惊住了不少人,也羡煞了不少人。
不过,翁帆却只是杨振宁的续弦之妻,他的原配另有她人——杜致礼。
杜致礼是何许人也?杜聿明的女儿!
1924年,杜聿明听说了孙先生创办黄埔军校的事,一时心情激荡,又得于右任先生推荐,于是,他心揣理想地踏上了去广州的路。
杜聿明一路赶到广州,也如愿考入了黄埔,成了所谓的“天子门生”,当然,当时的蒋还不是“天子”,不过也快是了。
只是,杜聿明早期的路走的不太好走,他当时是在自己的同乡、同期同学关麟征底下任职,自觉受到了关的打压,始终施展不开手脚。后来,他在古北口打了一场还算漂亮的战役,获得了第17军军长徐庭瑶的赏识后,便趁机离开了关麟征的25师。
杜聿明也因为获得了徐庭瑶的赏识,从此一路高升,他在徐庭瑶的举荐下当上了国军第一个机械化师——第200师的师长,凭着200师屡立丰功,从而当上了第5军军长。
他也凭着手里的功绩赢得了蒋的信任,成了蒋的嫡系心腹。
后来,他率领中国远征军直插缅甸,谁料最终竟迎来了“败走野人山”的惨痛一幕,可是,他不仅没有因此失宠,反而愈发得宠,只因为两个字——听话。
杜聿明也因为听话,最终输掉了淮海战役,成了我军的俘虏。
可见,杜致礼的来头是真不小呀!
杜致礼是杜聿明的女儿,所以,杨振宁自然便是杜聿明的女婿。
杨振宁生于1922年,1942年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获得本科毕业,又于1944年研究生毕业,然后留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任教。
这一年,在这所附属中学读书的杜致礼也因此认识了杨振宁,这个只大她5岁的男人成了她的数学老师。
当时,杨振宁实际上已经获得了“庚款”留学美国的资格,所以他也没有在附属中学待多久,1945年办理好了出国留学的所有手续后,他便离开了这所附属中学,去了美国。
杜致礼这个当时只有18岁的少女也没想到,几年之后,她将会和她的杨老师再次发生交集,而且这个交集的大小竟是54年。
1947年,杜聿明在东北被我军打得喘不过气来,可谓是节节败退,蒋一看,赶紧派了陈诚去沈阳接替杜聿明,杜则趁机申请离沈去沪治病。
后来,杜致礼打算去美国留学,所以杜聿明便想顺道和杜致礼一道去美国,在美国接受更好的治疗,不过却因为蒋的阻挠没有走成,只有杜致礼孤身一人去了美国。
1949年,杜致礼在美国普林斯顿突然遇到了阔别4年的杨振宁老师,原来,有的离别真的是为了重逢,有的人即便分别了,终究会再遇见。
这次重逢,杨振宁已经27岁,杜致礼也已经22岁,异国的邂逅,让他们擦出了火花。
这一年,杜致礼的父亲杜聿明却已经输掉了淮海战役,成了我军的俘虏。
所以,1950年8月,杨振宁和杜致礼结婚的时候,他连自己的老丈人也没有见过。
杜聿明被俘后,他的夫人曹秀清被迫带着儿女去了台湾,不过,因为杜聿明被俘的原因,他们去了台湾,便注定了会被戳脊梁,会遭受不好的待遇。
杜聿明的儿子杜致仁1956年考上了哈佛,可是家里却拿不出钱,杜聿明又不在身边,怎么办?曹秀清低声下去跑去问蒋借钱,可是,蒋一直记恨着杜聿明受俘不死的事,所以对杜聿明的家人也是耿耿于怀,曹秀清要借3000美元,蒋偏偏只借1000,还要分两年给,将杜致仁气得不轻,杜致仁抑郁之下自尽了。
更有趣的是,1955年至1956年间,杜聿明托人送了一封信给杨振宁,杜致礼看罢信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父亲还活着。
1957年,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杜聿明听说此事后,又写了一封信给杨振宁,信的内容不过寥寥二三十字罢了。
亲爱的宁婿: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这封信虽然很短,可是,却很有深意,杜聿明说“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当然也是故意为之。
1959年,杜聿明获得了特赦。
1963年,曹秀清从美国飞回了祖国,在和杜聿明分别了十数载后终于再次携手。
1971年,杨振宁访问中国,周总理设宴为他接风洗尘,杜聿明和曹秀清当时也应邀在场,毕竟杨振宁是杜、曹夫妇的乘龙快婿,他们在场的话,更容易拉近关系。
周总理当时风趣地对曹秀清说:“您坐到女婿旁边去,丈母娘最爱女婿嘛!”
这一句话,顿时让一席晚宴的氛围活泼了起来,杜、曹对女婿的关系也亲近了起来。
杨振宁和杜致礼在1950年结婚后,时隔21年,杜聿明和杨振宁这对翁婿才总算见到了面。
杜聿明对杨振宁这个女婿也很满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