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10万精锐部队,血战山海关,为何打不过清朝军队?
山海关大战之前,发生了什么,影响了战局?
山海关大战产生的原因并不复杂。
李自成攻破北京,招降关外的吴三桂,吴三桂正赶在回北京勤王的路上,听说北京城破,走到河北唐山停止不前,此时收到李自成的劝降信,信发自吴三桂的父亲吴襄。
李自成的人也见到了吴三桂,吴三桂表示愿意投降。但是,后来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吴三桂转而投降满清多尔衮。
吴三桂改变主意的原因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他得知李自成部将抓了他的爱妾陈圆圆,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也!
然而,这种说法一直以来受到质疑。后来有人研究吴三桂反复的原因时提到,以吴三桂当时的处境,以及他手里的兵力,他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投降李自成,二是投降满清,否则他必然会被双方的胜利者重点打击,毕竟他手里的几万关宁边军,是明朝所剩不多的正规军之一。
吴三桂转而投降满清多尔衮,据他自己发的对李自成的檄文,他是要借满清的兵力,为“君父”报仇,恢复明朝。这当然是站不住脚的,更大的原因,是他考虑李自成终究成不了气候,投降满清更符合自身的利益,况且他的舅舅祖大寿此时已经投降了满清。
所以,他跑到山海关夺关,并开关迎接多尔衮的满清铁骑。这样,吴三桂和多尔衮占领了山海关。准备攻打李自成。李自成也不会坐以待毙,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赶赴山海关,准备痛击吴三桂。
山海关大战的具体战况如何?一场大风沙帮助了吴三桂和满清。李自成听说山海关被吴三桂夺取,先派了大将唐通带领两万骑兵,绕道抚宁出关,自己带领二十万大军在山海关内攻击吴三桂,想来个内外夹击。
然而,李自成没有料到,满清多尔衮的铁骑已经驻扎关外了,那两万骑兵被多尔衮给打败了,唐通也带人逃走了。
李自成内外夹击的布置还未成形就失败了。接着,李自成裹挟着明朝太子和藩王,来到山海关。
李自成在关内列阵,摆的是一字长蛇阵,由关内的北山,二十万大军一字摆开,一直延伸到海边。而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军兵力不如李自成,多尔衮决定采取重点打击的策略,让吴三桂先带人集中一点,向李自成大军攻击。
吴三桂一冲锋,李自成一字长蛇阵的两翼立即收缩,把吴三桂的大军给围了个里三重外三重。两军开始血战,个个杀红了眼,从早晨一直杀到中午,呼喊声惊天动地。
血战一直持续到午后,忽然天有不测风云,山海关内大风忽起,飞沙走石,导致两军看不清对方。
此时李自成正带着手下和明朝太子在石岗上观战,也看不清战场局势了。多尔衮一看天色有变,觉得机会来了,派阿济格和多铎率领两万骑兵,从吴三桂阵营的右翼突然冲杀出来,直奔李自成阵营。
奇怪的是,过了不久,大风竟然平息,战场上的能见度也变清晰了。此时李自成站在高岗上,突然看到满清骑兵冲杀入阵,大惊失色。李自成高呼一声,满洲兵来了,扔下手下,骑马就下了山岗,往回退走。
战场上李自成的兵马一看主将撤退,大军阵法立乱,也跟着往回跑,李自成大军随即溃败,一口气后退了四十多里地。
最终,吴三桂和满清多尔衮赢得了山海关之战的胜利。
李自成在山海关大战中被打败,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1.李自成对战场局势把握不够,不能做到知彼知己。
他派唐通去关外,本想夹击吴三桂,却不知道多尔衮已经带领满清骑兵到了山海关,情报工作做不到位,失去了先机。
他在战前,也不派人好好打探对方的情况,以至于满清骑兵突然杀出,自己先乱了阵脚,导致大部队溃散。
2.李自成在排兵布阵上托大,把自己的兵力优势变成了劣势。
他在不了解吴三桂有多少兵力的前提下,竟然摆出一字长蛇阵,把自己的兵力优势变成了劣势,还是因为对对手不够了解。
3.李自成的农民军军纪太差,看到主帅退走,没有得到将令就一起退散,导致整个战场的溃败。
4.一场大风沙帮了吴三桂和多尔衮的大忙。
李自成的10万精锐部队,血战山海关,为何打不过清朝军队?
历史上的所有农民起义都是处在当时统治阶级非常腐朽没落,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阶段爆发的。它反应出广大失去土地的农民渴望生存的一种最基本诉求。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活着就是农民起义军扯旗造反的原始动力。
早年的李自成由于身负命案,为了生存加入了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凭借着自己英勇作战,胆略过人的表现,很快便在起义军中崭露头角,迅速成长为起义军的头领。并在后来的作战过程中加入了闯王高迎祥的起义军。与高迎祥一起并肩作战,沉重打击了大明王朝的统治。由于高迎祥在作战过程中被俘牺牲,于是李自成顺势上位,成为了起义军的领袖,并在大明即将灭亡之际建立了自己的大顺政权。从而在不久后顺利攻占北京城,逼迫崇祯皇帝煤山自尽身亡。至此大明统治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
进入北京城的李自成没有能够充分的分析当下错综复杂的局势,骄傲自大,错误的杀害了吴三桂的家人,导致吴三桂投降大清后联合多尔衮共同夹击李自成起义军。把李自成打败,致使李自成逃离北京城,最终在后来的作战中被他人杀害。
李自成从明朝天启时期扯旗造反,直至清朝初期被消灭,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雨岁月,在早期的起义过程中,不论是在治军方面,还是在其他谋略方面都能够很好的发挥了领袖的作用。起义军内部也是团结一致,早期的起义军攻城略地基本上势如破竹。战斗力,凝聚力空前高涨。
可是随着起义军势力的不断壮大,李自成自身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变得骄傲自大,目空一切。起义军内部将领的权利之争更是频繁发生,军队也出现了针对百姓的烧杀抢夺。在民心上丧失了百姓对起义军的支持。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李自成政权内部高层,缺乏贤臣良将,没有像刘伯温,萧何这样级别的重臣来辅佐。没有能够制定出高瞻远瞩的政治上的战略目标,思想上也没有脱离浓重的小农意识。最后对新的竞争对手,大清军队的战斗力缺乏足够的认识,仓促应战导致失败。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就这样被新的统治阶级给绞杀了。
李自成的10万精锐部队,血战山海关,为何打不过清朝军队?
李自成的兵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吴三桂降清。吴三桂本来是愿意投降大顺的,但是李自成的一个迷之操作,默许了手下人霸占吴三桂的爱妾。本来大顺是汉人政权,吴三桂是愿意归降的,这个事让吴三桂负气之下倒向清朝。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大顺军队闹鼠疫,战斗力急剧下降。
第三个原因是大顺建立了政权后,对前朝官员压榨打击,使得一个农民政权没有了主要的管理人才。
李自成的10万精锐部队,血战山海关,为何打不过清朝军队?
李自成的那群天兵天将欺负老百姓,杀杀明军的地方军队还受用,,自山海关前一片石大战后,,这群烂货,遇见了他们的克星,关宁铁骑,和满州八旗兵,个个似狼如虎,,而闯贼以成了惊弓之🐤,不堪一击,有怎会不败,,因为闯匪在北京,奸淫夺了关宁铁骑的家中妻小,,国恨家仇,一块干了,,,
李自成的10万精锐部队,血战山海关,为何打不过清朝军队?
李自成鼎盛时期号称百万之众,就算有水分,七八十万还是有的。当然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再多的人也没什么用,被如狼似虎的清兵打的屁滚尿流也是正常。
李自成起于草莽之中,战于明末天灾之时,借了明军疲于应付清军的东风,才可以一路看似惊险实则幸运至极的开启不死小强状态攻进北京城逼死崇祯帝成就大业的。
正所谓站在风口猪都可以飞起来,李自成就像那头猪一般站在风头,凑对了时机,开创了像其他开国皇帝开国初期那般大成就。但问题在于同样翱翔于天际,那些开国皇帝是真的大神,可以飞的自由自在,李自成这头猪飞起来了,却没有待下来的实力,最后只能以火箭般的速度掉下去,然后摔死,成全了入关摘桃子的清朝。
为什么这样说李自成呢,接下来宋安之来说道说道。
李自成的崛起其实很戏剧性,首先他的兵源是无穷无尽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因为明末乱世恰逢小冰河时期,天灾延绵不绝,腐朽无能的朝廷赈灾无力,崇祯帝下的罪己诏也是无用,导致了北方大地灾民无数,易子而食都成为常态,老百姓最基本的饭都吃不饱都活不下去了,走投无路之下造反起义的比比皆是。
而李自成抓住了农民大规模起义的机会,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可谓是恰到好处,就像一群人漫无目的的前行时,有人亮出一盏灯大家蜂拥而来一般,兵源是源源不断。
兵源有了,那么崛起的时机呢?
李自成崛起的时机其实更是好到爆,就像当年站在风口的猪一般。李自成的风口就是明朝与后金(清)的战争,面对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外有清军的进攻,明军是疲于两线作战。
像崇祯十一年,面对杨嗣昌的围剿李自成被打的狼狈的剩下十一骑逃走,末日终于要来临。结果清军来犯边关告急,围剿的官兵调到前线,李自成也算是逃过一劫。
而李自成就是趁着明军两线作战疲于应付的空子崛起了,最后完成了灭明大计。
但猪终究是猪,不可能永远站在风口也不可能永远一直在天空飞着。李自成戏剧性崛起以后,建立的大顺政权取代了明朝的位置以后,却并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比如说关外的清军,李自成下意识认为明朝跟清军的恩怨与自己没关系,因为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自信满满的招降吴三桂,再象征性派唐通的八千人马前去共守山海关,结果招降吴三桂不成,还被吴三桂勾结清军打了一个伏击战。
当然说归说,李自成的能力还是可以的。招降吴三桂不成以后,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中很有战斗力的老营大概六万人马前去山海关,其行军速度也是够快的。但只能说李自成有将才却没有帅才,忽略了关外清军,结果与吴三桂激战之时,被多尔衮率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而农民起义军中最具战斗力的老营也在此战中折损了大部分,剩下的农民起义军成为了真正的乌合之众。
回到北京以后不久,李自成匆匆称帝以后,烧了紫禁城,匆匆撤回北京。身为大顺皇帝李自成这样急匆匆的逃跑,后面防守的人自然没有斗志,清军入关以后大顺军队是不堪一击一泻千里,李自成这个不死小强也强不起来了,被打的一蹶不起,最后死于农民之手,也是搞笑至极。
其实李自成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可以打破旧世界,却无力维持新世界秩序,因此引发更大动乱之人。这种人只适合搞破坏,只适合当个将军什么的,真让他坐上一国之主的位置,达不到那种高度,就是真有一百万军队,也是白搭。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李自成的10万精锐部队,血战山海关,为何打不过清朝军队?
李自成作为明末的农民领袖,将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推倒,建立了自己的大顺政权,但这个政权仅仅昙花一现,存在42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什么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存在这么短暂,李自成又是什么因素导致兵败?笔者仔细翻阅了那段历史,觉得兵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团结一切团结的力量,拷掠前明官员,失去士大夫支持。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百万之众以摧古拉朽之势拿下北京城,存在276年的大明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粮”,深得老百姓的民心,但是部队要养,钱从哪来,所以李自成的部下就压榨这些明朝的官员和地主阶级,不交钱的严刑拷打,本来这些明朝官员既然已经归顺了大顺政权,还可以帮助大顺政权出谋划策,治理辖区,结果这样一搞,彻底失去了士大夫的支持。
瘟疫发生,战斗减员严重,且吴三桂降清,导致受到了关宁铁骑和满清的双面攻击。-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灾害频发,其中发生过三次大的旱灾,旱灾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大量灾民没有吃的而逃荒,而老鼠也没有吃的,就跟着老百姓一起迁徙,而寄生在老鼠身上的鼠疫杆菌就这样传给了人类,然后传给了更多的人,传给了李自成的士兵,导致大顺军队减员严重,战斗力那就更不用说了。
- 李自成也多次派人去说服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投降大顺,本来大顺政权也是汉人建立的,李自成首先想到的就是归顺大顺政权,但是当他听到自己的父亲吴襄还有自己的家族30多口被没收了家产,更可气的是李自成的手下大将刘宗敏霸占了自己的爱妻陈圆圆,消息传来,李自成冲冠一怒为红颜,改投降大顺变为顺清,最终在与李自成决战一片石的战斗中联合清军战胜了大顺,从此李自成一蹶不振。
李自成进京之后曾下令“敢有伤人劫掠者斩”,初期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没过几天,这帮农民军便暴露了匪性,压榨地主阶级,更可气的是还针对京城老百姓颁布了“十户保”,即有一人逃离京城,其他九人就要遭殃,当准备攻打吴三桂时,竟然无人应战,都想享受荣华富贵无人出征了,最后不得不亲自带队出征,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李自成的军队与之前严格的作战纪律相比,变得军无斗志,腐败堕落,这也为后来的战败留下来伏笔。
四、缺少治国的谋士,自身目光短浅,没有治理国家的战略眼光- 李自成身边的谋士大多是一些底层的知识分子,他们缺乏从政治国的经验是必要的,在加上李自成错杀李岩,牛角星私走,他的身边更没有靠谱的谋士,如果李自成能够学习朱元璋那样,广收天下人才,能够让他们分担起治国从政,那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可能就会顺利很多,也会更长久。
- 李自成自身也是农民出身,他根本不是一个充满远见,有明确目标的人,他根本就没想过如何治理国家,他可能只是想着能够享乐,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可以了,从他上书崇祯皇帝要求封西北王就可以看出他的眼光并不长远,而且对满清的布防非常轻视,从这点也能看出他非雄才大略之人。
综上所述: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是必然的,只有自身拥有卓越的眼光、非凡的领导才能和驭人之术,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更长久的维护自己的统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