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四爷为何执意要杀有悔过立功表现的高福?
因为一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次高福虽然悔改了,但是雍正看出了他没抵得过八爷党的诱惑,背叛了自己,所以肯定还会有下次。
我以前看过一本书,里面提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说有一个秀才,特别爱惜自己的新鞋,因为是新婚妻子给他做的。有一次下雨,秀才正好走到了半路上,一开始秀才还小心翼翼的,认真看路,害怕路上的小坑小洼存有积水,把自己的新鞋弄湿了弄脏了,所以他不在乎走的快走的慢。
然而他还是一不小心踏进了一个小水坑,把新鞋弄湿了。秀才一想,湿了就湿了,脏了就脏了吧,赶路要紧。所以他不再仔细看路,而是大踏步往前走。
原来新鞋还只是一小块湿了脏了,现在倒好,新鞋整个的全部又湿又脏。
这就是古人说的湿鞋理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破罐子破摔。
高福既然已经突破了自己的底线,那么雍正知道,他还会第二次,第三次的背叛自己!留着这么一个人在身边,不就是给八爷党,给对手留了一个眼线?不用说,雍王府的一切情报都会源源不断的送到八爷党那里。
高福这个人,既然不能留在身边,不能再留在雍王府,放出去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杀他呢?
因为高福知道的秘密太多了!这次八爷党只是利用他探听情报,如果把高福活着放回去,雍正肯定不会让李卫或者年羹尧收留他,那么走投无路的高福必然会改换门庭,投靠八爷党,八爷党必然会榨干高福的剩余价值。
到这时候,高福为了取信于八爷党,一定会把自己知道的雍王府的秘密全都泄露给老八他们。雍正以前各种夺嫡的想法和布局,雍正派出去的眼线,安插在朝廷里的人,都会被八爷党一一剪除。
雍正不会傻到把这个知道雍王府很多秘密的高福留活口。所以高福必须得死。
在雍正眼里,死了的高福,才会永远的把嘴闭上,死了的高福,才能永远守住他的秘密。这个道理,邬先生何尝不懂?所以即便他很同情高福,也给了高福戴罪立功的机会,但是他还是保不住高福。
所以后来他才提点回京的李卫,怎么做官,怎么忠心不二,要不然,李卫如果背叛雍正,也会落得跟高福一样的下场。
所以邬先生在雍正夺嫡之后,半隐起来,也只敢躲在李卫、田文镜这些雍正的宠臣幕府里,以显示自己对雍正忠心不二。如果邬先生一不小心跑到八爷党的人那里,雍正会立马派人弄死他的。《雍正王朝》中,四爷为何执意要杀有悔过立功表现的高福?
高福是非死不可!
作为李卫和翠的发小,高福因为李卫娶了翠心情低落,一个人出去买醉,被八爷派人收买,做了卧底。
此时的高福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感念四爷的再造之恩,不忍心背叛主子,另一方面,因为嫉妒带来的失落感,又让他不由自主的接受了八爷的好处。
事情很快败露,十三爷有意无意的把事情透露给了四爷。在皇子斗争的关键时刻,彼此之间都布置了眼线,京城那么大点地方,抬头不见低头见,哪有不透风的墙。
但四爷还没有找上门,邬思道却先来了。
老谋深算的邬思道想借高福来个将计就计,把太子去信任伯安索要《百官行述》的消息透露给八爷,借八爷的手废掉太子。
只有这样,才能让四爷有机会做皇上!
邬思道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则是他作为读书人的理想,那就是为天下人选一位明君,雍正虽然为人苛刻,甚至有些阴毒,但比起昏聩无能的太子,心无百姓的八阿哥,却是更为合适的人选。
另一方面,邬思道是四爷的奴才,自然希望四爷能够在夺嫡大位中出线,自己跟着名利双收。
但四爷早先的表现过于寡淡,有错失良机的危险,所以邬思道决定以毒攻毒,逼四爷出山。
高福当然不知道这是邬思道的计谋,在他看来邬思道可以上达天听,他说的自然是四爷的意思,于是不加怀疑的按照邬思道的计划去做,搅动八爷和太子的内乱。
雍正是否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电视没有交代,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不知道很正常,毕竟是下人背着他做的事情。
也有可能是明知而装作不知,这样做既可以规避风险,还可以落个好名声,你看,我本无意大位,是你们逼我。。
无论哪种可能,这件事情都只能在暗处进行,不能为外人知晓。
而在明处的高福,只有死路一条。
于理法,他背叛了四爷,死有余辜。
于个人,他是个夜壶,用过了自然要丢弃,免的弄脏自己的手。
邬思道明显高估了四爷的道德水准,他本以为高福受些惩戒,待后续四爷继位,他来说清事实,高福可以免罪。
但四爷的刀却比邬思道来的狠,也来的快!一杯毒酒送高福上路,什么主仆之情,都是梦幻泡影。
高福到死都不明白,明明已经悔过,按照邬思道的话去做,为什么四爷还要杀他。
他却不知道,从头到尾,他都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如果换做是李卫在他的位置,也一样是死。
命运和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本以为看到了转机,却是万丈深渊。
用他自己的话说:糊里糊涂着了人家的道。
这道,既是八爷的道,也是邬思道的道,还有四爷的道!
而算无遗策的邬思道,却陷入深深的愧疚。他是个谋士,却不是个政客。
杀人,他从来没有想过,但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他自认杀了高福,就是这个意思。
通过这件事情,邬思道也认清一个事实,纵然四爷是他中意的皇帝,但此人心狠手辣,鸟尽弓藏,等大事成了,赶紧脱身要紧。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雍正王朝》中,四爷为何执意要杀有悔过立功表现的高福?
道理很简单,高福被杀,因为他触犯到了四爷的底线。就算他有悔过立功的表现,可四爷必须杀一儆百,警告八爷党。
四爷执意杀死高福的原因有两个。
高福攻破了四爷的铁栅栏,触碰到了四爷底线九子夺嫡中,众皇子都在对手的府中安插了不少眼线,其中以十三爷胤祥最多,(剧中有乔姐,阿兰,原著中还包括管家贾平和大爷,三爷的眼线)十三爷是“海纳百川”,统统接收。可在众人里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号称“冷面王”的四爷胤禛,他的府里可是一个对手的眼线都没有,这也是为什么四爷府中有个“诸葛亮式”的邬思道却不被外人所知的原因。四爷和他福晋的严防死守,把王府打造得铁桶一般,实在不容易。可现在这个铁桶里已经生了块锈,如果不处理的话,这铁桶迟早也会腐蚀烂掉。
四爷的用人方针是从底层提拔,慢慢培养他们,让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以仁德手段御下。像年羹尧,年秋月是家奴,邬思道是落魄士子,李卫,小翠,高福是乞丐,无一不是卑微出身。
四爷也一直对自己的用人方法很满意,他用对了年羹尧,邬思道,李卫三人,可高福一事却击溃了他这引以为傲的用人方针,打了自己的脸,触犯了自己的底线,以四爷阴鸷的性格来说,不杀高福无以威慑众人。
高福牵扯到党争,已经变成是四爷的心腹大患了四爷一向吃斋念佛,高福是他第一个开杀戒的人,就因为一个眼线,把自己多年建立起来的好形象给毁了,这值得吗?很值得,不管高福是被杀还是被囚禁,八爷党那边肯定都会知道的。如果只是囚禁的话,把以后雍王府的眼线就会络绎不绝,反正老八有的是钱,就算被四爷发现了也不过就是囚禁而已,有吃有喝的怕什么。
而且高福已经牵扯到“百官行述”中来了,这是四爷最大的把柄,和郑春华一样是八爷党对付四爷最有力的两件武器。八爷党要是到最后关头再给抖搂出来,那四爷在众人面前的“天下第一闲人”形象可就轰然倒塌了。要是让康熙对自己起了疑心,那辛辛苦苦的打拼,一夜之间就会毁于一旦。
同样,郑春华之死是四爷默许的,高福也是四爷必杀的,而高福牵扯到“百官行述”一事是由邬思道谋划,所以邬思道才会说出“杀高福者,邬思道也”这般自责的话来。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评论!!!文章来源/那只胖狐狸《雍正王朝》中,四爷为何执意要杀有悔过立功表现的高福?
康熙说“四阿哥做事有时太过激进”
《雍正王朝》中,四爷为何执意要杀有悔过立功表现的高福?
高福之死,有两大原因:
第一,此人不忠,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把忠义和孝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而高福为了利益出卖了自己的主人,这样的人留着有失体面,此外,如果不惩罚卖主求荣的叛徒,以后怎么治理手下。所以这些原因必须杀了高福。在邬思道看来,高福该死是一定的,既然这样,那就让他死得有价值,发挥一定的作用,所以将计就计,利用高福挑起八王爷和太子的矛盾,借八王爷的手除去太子的同时,也除去八王爷。除去太子的人,必然是心思歹毒之人,虽然皇上表面上认可,心里是有所忌讳的。
第二,高福死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已经发挥了作用,留下来是一大隐患。不能让皇帝和其他阿哥知道高福所发挥的作用,所以他必须死。他的死让太子无法翻身,八阿哥再也洗刷不了自己谋毒太子的罪过,四阿哥永远处于优势地位。
《雍正王朝》中,四爷为何执意要杀有悔过立功表现的高福?
高福—李卫的发小,因出现叛主行为,在被利用完最后的价值后,被处死。与李卫相比,高福可以说是悲剧的人生,在灾荒中遇到了雍正,总以为转运后有更好的人生,结果却也走向了另一条不归路。其结局与其情商有直接关系,在与李卫争夺女人的斗争中败北,都说情场得意,职场失意,奈何其情商实在有限,其结局也就注定了。在雍王府的人是没有什么自由的,在电视剧中,雍王府号称铁门栓,规矩是相当的严格。李卫与翠儿的好事是靠自己挣回来的,平时100%的忠诚加上简单透明的心思让雍正对其是放心的,所以才能够在铁门栓的雍王府下获得好事。李卫对雍正的忠诚的表现方式相当直接,让走一步,绝不夺走也不少走,将儿子的名字直接起成“李忠四爷”,这就是让雍正对自己将来的走向放心的一种表现。而高福呢,有些闷,心里容易藏事,并且让人还很容易看出来,心里有别的想法吧,你先藏好,等到时机了再行动,结果呢八爷的一座宅子就把他给迷晕了。这是在京城,对于皇子们而言这就是巴掌大的地方,雍正的情报系统也不是摆设,收了宅子,这么明的叛变行为,还留下证据,结局就不用说了。
小说塑造描写人物不会重复,就如同有了这样的李卫,就不会有和李卫一个路数的高福,但在雍王府中从事的工作是可以相互印证的,有人说高福干了秘密差事,所以必须死,像高福做的传假消息之类的活,李卫干的也不会少,作为“冷面王”的四爷绝不会容忍背叛的行为,在夺嫡中,背叛行为带来的后果不可想象,一招错,全局输。所谓雍王府的秘密差事,那都是以高无庸为代表的一帮隐形人干的,高无庸是隐形人的代表罢了,所以高无庸在雍正成功上位后就再也没有出现。
夺嫡之路危险重重,高福表现出的背叛就注定了其结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