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在古代的各种政治模式中,统治者眼里的人民是什么?
儒家的思想里,君王的最高追求就是内圣外王。
但是在我国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能做到外王内圣的君主,寥寥无几。或许唐太宗比较接近吧。
什么是内圣外王呢?
通俗地讲就是让老百姓对君王、对统治者臣服,让老百姓感恩戴德,如果老百姓不感恩戴德呢?那就用王法逼你感恩戴德。
考察我国古代这些君主的统治,离不开外王内圣的把戏。这套把戏有两个支撑点,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
如果我用儒家思想不能让你心甘情愿地臣服,那我就用法家思想逼你臣服。
内圣就是儒家,搞什么礼法,搞什么尊卑,搞什么道德,以此来哄骗,笼络老百姓臣服。
外王就是法家,搞军队,搞衙门,搞国法王法,以此来压制百姓,约束百姓,逼迫百姓。
其最终目的就是把老百姓当做统治者的奴隶,为其生产吃喝拉撒等一切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税收。各种苛捐杂税派到老百姓的头上。
老百姓听话的时候,任劳任怨的时候,就多点内圣,老百姓被压榨得太苦了,要反抗的时候,就多点外王。
两者双管齐下,把老百姓当做牛和马,吃肉喝血,敲骨吸髓。
举个例子讲得更鲜明。
清朝康乾雍年代,被称为盛世。可是老百姓的民间反抗却越来越激烈。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内圣到外王的不断转变。
康熙朝面对三藩和蒙古的葛尔丹,不断对外用兵,这时候就不能对老百姓用外王,因为打仗需要粮饷,需要钱,需要老百姓出血出肉,于是康熙皇帝就做出一副圣主的模样,但是一旦外乱平定,就需要好好整治内部了,这时候雍正皇帝就祭出了外王的利剑。
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为皇家,为统治阶层积累财富。
从康熙朝到雍正朝,国库逐渐充盈,内部也逐渐稳定。此时王气减弱,圣气渐复,接位的乾隆皇帝又表现出宽容的嘴脸。
这套把戏周而复始,重复了两千多年,可是老百姓却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期间夹杂的所谓各种变法,改革,其目的就是变着法地从老百姓身上攫取财富。
老百姓是什么?韭菜,不管谁上台,都要割几茬。
什么外王内圣,只不过是一副面具而已。韭菜看不见他们的脸,可是他们手里镰刀的铁锈味都是一样的。
你认为在古代的各种政治模式中,统治者眼里的人民是什么?
奴
順我者是良民❗逆我者是刁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