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时,谁才是孙刘联盟的发起方呢?

赤壁之战前,刘备三顾茅庐中,诸葛亮的"隆中天下三分之计"就精准地预示着天下将是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只有经略汉川,北拒曹操、南连东吴,待机北伐谋求天下统一的战略。

曹操挥师南下,孙权派鲁肃到桑口视探军情,遇到诸葛亮,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刘孙结盟抗曹的初步意愿。

鲁肃回去向孙权汇报了。此时东吴文官大多主降,向曹操俯首称臣。孙权待到周瑜回来,周瑜力主抗战。

刘备派诸葛亮使吴,诸葛亮和周瑜第一次见面,就相谈甚欢,一致定下火烧赤壁之计。

诸葛亮舌战东吴群儒,双方唇剑舌枪地大辩论,以诸葛亮的抗战主张力压群儒的求和主张而结束。坚定了孙权的抗曹决心。孙权剑削桌角:"今后凡有主降者,当如此角!"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火烧赤壁"就是这样的诞生了。

赤壁之战时,谁才是孙刘联盟的发起方呢?

应该是东吴。

曹操大军南下,刘表儿子降曹,不但给曹操增加了能指挥水军的将军,而且打开了消灭东吴的大门和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单力薄的东吴孙权缩手无策,没有了方向。帐下有人主张降,有人主张战。纷说不一。

东吴有个能人,叫鲁肃。他对孙权说,别人能降,唯独你不能降。孙权不解,问为什么?鲁肃说,别人降,最多做不做官,而你降,主公的地位就没有了。孙权听后恍然大悟,决心同曹操一战。

于是,鲁肃向孙权引荐了诸葛亮先生,因为诸葛亮的兄长在东吴做官,而诸葛亮的名气又很响,所以,孙权很客气的接待了诸葛亮,经过一番努力,确立了孙刘二家合力抗曹的联盟,为赤壁打败曹操垫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时,谁才是孙刘联盟的发起方呢?

这事情产生酝酿有一个过程。如果谁是促成孙刘联盟关键性人物,似乎应该是鲁肃。

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对当时天下大事进行了精辟论述分析。把曹操当作主要对手,承认曹操挟天子势力强大,难于争锋。承认孙权占据江东很稳定。

当时曹操率军南征,荆州刘表和江东孙权等各派势力都会有所触动,恰巧,此时刘表还得病而亡。孙权派鲁肃去探听情况,鲁肃碰到刘备,问刘备有什么打算。

刘备说想去投奔苍悟太守吴巨,那里是现在广西地区。如果刘备真投奔他老同学吴巨,那可远离了战场,是逃跑而己,估计到那里当时是地远贫瘠,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了。但是,刘备参加董承“衣带诏之谋”,得罪了曹操,如果被曹操捉住,是死罪难逃。

鲁肃劝刘备找孙权,联合孙权抗拒曹操。说明孙权、刘备都是英雄,应该联合一起扺抗曹操。再加上诸葛亮出色外交能力,见到孙权和江东人士后慷慨陈辞。周瑜劝孙权坚定抗曹决心。是英雄所见相同,孙权、鲁肃、刘备、诸葛亮、周瑜等人努力,达成了孙刘联盟抗曹局面。

这样来看,孙权、鲁肃应该是孙刘联盟最先发起方。

赤壁之战时,谁才是孙刘联盟的发起方呢?

荆州蔡瑁投降后,曹操在江陵这边封官、会友,一片喜庆热烈的气氛。

另一边,刚赶到夏口的刘备却十分紧张。汉水下游称夏水,夏口是汉水汇入长江之口,即今湖北省武汉市,之前孙权在此征讨黄祖,孙权攻破夏口后,大概考虑到此处距离他能控制的地区有点远,为安全起见退到了柴桑,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一带。

刘备在夏口与刘琦会合,刘琦手下有一万多人,而刘备方面加上关羽的水军在内,至多一万人,用这点儿力量对付曹操,差得实在太远。

为今之计必须寻找外援,而可以引为外援的,无疑只有孙权。诸葛亮一直密切关注着孙权方面的动向,一到夏口他就对刘备说:“事情很紧急了,请让我向孙权求救。”

刘备于是派诸葛亮沿江而下寻找江东的人马,联络孙权共同对抗曹操。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记载,认为在刘备抵达夏口前孙权己经派人前来联络了,这个人是鲁肃,双方相会的地点是刘备打了大败仗的当阳。

根据这个记载,孙权听说刘表死了,马上涨鲁肃以吊丧的名义前往荆州,真定目的是观察荆州的动向,寻找机会与刘备建立联系。

然而荆州形势变化得太快,鲁肃还没有到襄阳刘备已出逃,鲁肃便改变方向,在刘备的必经之地等他,双方最后相遇于当阳。

还有一个记载说,一开始鲁肃并不知孙权的底,为了试探孙权,鲁肃故意说:“曹操可是个强敌,新并袁绍所部,兵马强壮,又乘战胜之威,伐丧乱之国,攻无不克。不如派兵帮助曹操打刘备,同时送将军的家眷到邺县,不然的话情况就危险了!”

孙权闻听大怒,一气之下要斩鲁肃,鲁肃这才对孙权说:“现在情况紧急,己经不容有任何别的想法,不先派兵去助刘备,怎么先要杀我呢?”孙权这才明白鲁肃之前的那番话是在试探自己的态度。于是孙权同意了鲁肃的建议,派他去联络刘备。

以上两种记载有些出入,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却涉及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谁才是孙刘联盟的发想方。大概蜀汉、孙吴写历史的人都想抢功,所以造成了不同的记载。

赤壁之战时,谁才是孙刘联盟的发起方呢?

促成孙刘联盟的发起人是鲁肃。

赤壁之战时,谁才是孙刘联盟的发起方呢?

先答题,再解析:鲁肃是介绍人,周瑜是第二出资人,孙权是最终发起方。


为啥?

↓↓看背景↓↓

公元207年冬,曹丞相终于披荆斩棘统一了北方。

紧接着转年就开始大刀阔斧得改革内政啊、操练水军呀,马不停蹄得像个机器人。

到了七月,挥师南下征讨荆州。

为何?

1、刘表病危

2、黄祖兵败被杀

其两点战略意义在于:第一,荆州将熊熊一窝,刘表老先生死后必会群龙无英主可用,而此时刘备正在驻守荆北新野;黄祖被杀,荆州东门大开,孙权可引兵而入;第三,荆州这块战略要地不管落入其二人谁人之手都江汉以南再想拿下将极为棘手。

因为刘备与孙权在曹丞相忙着一统北方时并没有闲着。

刘备势力还好说,仍旧弱。但你挡不住他头上的光环啊!万一刘表也学陶谦老儿让徐州呢?万一刘表麾下也这么想呢?

而孙权的情况就不同了。

此时的孙权在江东刚刚协同主外周瑜主内张昭完成一波犀利小操作——灭李术,稳宗亲,招名士,平山越而稳住了孙家大权的动荡期。

于是乎,连锁剧情开始。

曹操挥军南下;

刘表升天,刘琮继位并投降;

刘备分兵逃亡,曹操率虎豹骑追杀;

鲁肃启程,追悼刘表;

大嗓门张飞率20骑长坂坡呵退曹操大军;

刘备、鲁肃当阳会面。

到这儿,就是孙刘联盟的故事背景。

其实就算你刘皇叔再怎么头戴光环,再怎么声望吓人或者爱民如子之类。到了这个时候,一切都是看实力的,诸葛丞相当时再怎么意气风发,没有实力,把自己说上天,被孙权收了也是个守门的。

幸得诸葛丞相,到了柴桑,把刘备的残破之军说成了潜力股巨大的盟友,洋洋洒洒了一箩筐利弊。很有气势,可这时候谁都明白,曹操此时是冲着他刘备来的,就这一点,你说破了喉咙也没用。

但好巧不巧,曹丞相写给孙权的信,到了。

大意无非两点:第一,我来了,刘琮就降了;第二,我收了百八十万水军,想来你家赛赛水呢。

赤壁之战的第一要素,成了。

接下来就好说了。

周瑜为首主战派,张昭为首主降派口水战开始。

后经鲁肃茅厕点醒,孙权决心开干。

先点周瑜在前,后有鲁肃穿针引线,孙刘联盟正式成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