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驾崩了,妃子是什么感觉?
害怕!
因为大部分妃子,至少在清朝前,先皇的皇妃很多没有好下场。
一部分妃子要殉葬。能不害怕吗?还想安享晚年么?不可能的。例如明朝初年,包括明太祖朱元璋死后都要有后妃殉葬。
据统计,明朝初年,从明太祖洪武朝开始,历经永乐、洪熙、宣德各帝,分别有38人,16人,5人,10人殉葬。都是后妃。所以当皇帝的女人,太悲惨了。
除了殉葬的还有当尼姑的。比如武则天,唐太宗死后,他就跟着太宗的部分后妃到长安感业寺出家为尼姑。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给皇帝留下子嗣。
所以,如果是给皇帝生过龙子龙孙的后妃,处境就好的多了,有的还母以子贵,做了皇太后,皇太妃等等。
我觉得大部分皇帝的妃嫔在皇帝死后,害怕多于伤心。因为先皇一旦驾崩,自己的命运就随着要发生大的转折,而且是朝坏的方向。
皇上驾崩了,妃子是什么感觉?
皇帝驾鹤西游,妃子们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忐忑有的闹啊。因为每个妃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日后怎么办?妃子们的心苦着呢。
有的伤心而哭,有的担忧而哭,有的无望而哭。
刘邦死了,戚夫人哭得眼睛都肿了。不哭不行啊,被刘邦宠了那么多年,给刘邦生下了一个很像刘邦的儿子——赵王如意,本来要当上太子了,硬是让吕后给挡死了路。刘邦一死,他们母子的苦日子要来了,咋能不伤心地哭呢?
李世民死了,徐惠妃伤心欲绝。想起从前受到的恩宠,她哭成了泪人儿,几乎要昏死过去。此后,她像换了一个人,茶饭不思,果然不久后死亡。
还有朱元璋死前要求,凡没生过子嗣的妃子一律殉葬,朱大皇帝一死,后宫妃子的哭声惨烈不已。
皇帝驾崩了,也有的妃子心里偷着乐。李渊后期过上了太上皇的日子,几乎就是个摆设。他的妃子们更是苦不堪言,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李渊一死,没生过娃的妃子们苦日子到头,因为李世民放她们回家了。久违的笑容自然就出来了。
还有一种妃子,那就是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心里七上八下的。比如李世民死后的武则天。眼看着和李治燃起了爱火,却又不得不去感业寺。她牵挂着李治,李治会不会惦记着她?她心里实在没底,跟毛爪子挠一样。果然,她与李治重逢时泪如雨下。
妃子们是一个把命运挷在皇帝裤带上的群体,哭笑俯仰全因为自己把握不了命运。
皇上驾崩了,妃子是什么感觉?
在古代,男人有三妻四妾乃是寻常之事,更不用提帝王家了,提起皇帝大伙都会想到后宫佳丽三千,虽然并非每位皇帝都是如此,但大体上皇帝的后宫之中,是有众多妃子的,那么问题来了,若是当朝皇帝驾崩了,那他的妃子们是何感受呢?
关于皇帝驾崩了,他的妃子们是何感受?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的答案,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应当要以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考虑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分析分析。
首先,应当根据不同的朝代来看待,不同的朝代在皇帝驾崩后也有不同的制度,古时候人们相信人在死后会去往另一个世界,所以便出现了殉葬制度,在许多王朝皆有皇帝驾崩后妃子要殉葬的。在这些朝代,作为驾崩皇帝的妃子是一种不幸,皇帝驾崩后便意味着她们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那些需要殉葬的妃子心中自然是绝望无比,她们作为皇帝的妃子,身不由己,生死更是把握在别人手中,皇帝驾崩后,被杀死后再下葬还是好的,更可怕的是活活殉葬,当真可怜可叹。
当然,在那些需要殉葬的王朝,妃子在皇帝驾崩后也有无需殉葬的情况,那便是她们有子嗣。有了子嗣后正所谓是“母凭子贵”,大体上是不必给皇帝殉葬了,可也有新的问题:在皇帝驾崩后,她和她的孩子们下场会如何?古时候后宫之中亦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宠,若是远离权力中心的倒还好些,在权力中心争夺皇位的,若是她们的孩子当上了皇帝,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争权失败了,她们下场自然是凄惨无比。所以,那些有子嗣不必殉葬的妃子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还能够活下去,忧的是自己和孩子下场会如何?
在没有妃子殉葬传统的朝代,这些妃子自然是相对幸运的。在这些朝代,皇帝驾崩了,作为他的妃子们并无要殉葬的后顾之忧,自然不必为了生命而忧心忡忡,只不过那些有子嗣的依旧会如上边所说的那般,为自己和孩子的下场、前途而担忧。
其次,我们再来从人心的角度分析分析这个问题,皇帝驾崩了,他的妃子们自然是有喜有忧,可这喜和忧却又能分为数种。先说说忧的,一种是确实深爱着皇帝,听闻皇帝驾崩了,自然是伤心欲绝,甚至是自愿为其陪葬,可帝王家最是无情,这种情况自然是极少的,另一种是原本深受皇帝宠爱,皇帝突然驾崩了,若她没有子嗣或是孩子没有当上皇帝,那么她的身份地位必定一落千丈,自然是忧心忡忡。再来说说喜的,最为开心的自然是自个孩子能坐上皇位的了,那她自然就顺理成章坐上了太后的位子,还有就是皇帝后宫妃子众多,有人独受恩宠,自然也有人备受冷落,对于她们而言深处后宫是一座没有未来的牢笼,皇帝驾崩了,她们的下场多半是被打发到寺庙或道观中,虽然依旧不自由,可对于她们而言已经是天大的喜讯了。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通过各个角度来分析皇帝驾崩后那些妃子的感受,用一句俗话来说,那便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在皇帝驾崩后他的妃子们肯定是各有心思,不过人心是复杂多变的,她们的心思也可能在一瞬间转换,由悲转喜,由喜转悲,或是悲喜参半等等。
皇上驾崩了,妃子是什么感觉?
皇帝驾崩了,妃子们肯定是哭作一团,但是内心的小九九肯定不一样,这就要看下一任皇帝对她们的安排了。
这个题目比较宽泛,没有指明朝代,各个朝代对皇帝死后的妃嫔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的未来,妃子们的心境也会不同。有人说最得意的就是下一任君主的生母了,稳妥妥的太后,终于可以从心惊胆战的后宫生活之中解脱出来了。不管皇帝死了之后她难不难过,但是将来是有的她高兴的。其实在中国的某些朝代之中曾有过“立子杀母”的制度,就是为了避免外戚干政。西汉汉武帝有一例,北魏拓跋氏一直将这种制度沿袭着。
春风得意的太后身后也会有一群跟着过好日子的太妃,她们平日里与太后交好,或者在太后的争权斗争之中帮过一把手,太后得了势,自然不会忘了她们。虽然没有了丈夫的庇佑,但是生命无忧,可以安度晚年了。
与之相反的就是和太后有着直接冲突的妃嫔,或者曾经参与过皇储争斗的皇子的生母,这些妃子后果一般好不到哪里去,皇帝一死,她们一定非常绝望,没有了皇帝在,当年的敌人一定会肆无忌惮地报复她们。比如当年的吕雉对戚夫人,是何等的残忍,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看不下去。
还有一批倒霉的妃嫔就是选来为皇帝殉葬的妃嫔了,基本上这些妃嫔都比较年轻,在后宫没有权势,也没有给皇帝生下一儿半女的。新上位的皇帝不会顾念旧情,只会遵循祖制让她们去殉葬。当年秦二世登基的时候,曾经下令所有没有皇子的妃嫔都要殉葬,所以秦始皇陵附近发现了一百多座妃子的陵墓,可见当年的殉葬场景是多么血腥残酷。对于这些妃子来说,真是日日夜夜都要祈祷皇帝好好活着,拼了命也要生个孩子,如果皇帝有一天突然驾崩,直接就宣布了死期,心中一定十分绝望。
心态最为平和的大概就是元朝的妃子了,蒙古族新王不仅仅能继承父亲的位置,还能将年轻貌美的后妈也收了过来。还有一些妃子可以在皇帝驾崩之后选择出家,比如武则天在被李治接回皇宫之前就一直住在尼姑庵里面,这些妃子基本上没有怎么被皇帝宠爱过,对皇帝感情也不是很深。但是她们普遍年轻轻轻,突然从皇宫进了尼姑庵,心里肯定非常不平衡。与其说她们为皇帝的死伤心,不如说是自己为自己的青春难过了。
不过到了清朝对于太妃的待遇还是不错的,清朝康熙帝彻底终止了殉葬制度,太妃们在皇帝死后让出自己的宫殿,然后住进紫禁城中专门给她们安排的养老院,也就是慈宁宫为首的一系列的建筑,比如寿康宫、寿安宫,听这些名字就知道是给老太妃们养老用的了。这些太妃们做什么都跟着太后走,只要不得罪太后,安度晚年还是可以的。这些太妃们在皇帝死后会伤心一阵子,然后投入到新生活之中。从一个宫殿搬到另一个宫殿,不过也是笼子中的金丝雀罢了。最终她们也是心静如水,最多的时候大概就是焚香礼佛了吧。
皇上驾崩了,妃子是什么感觉?
皇上驾崩,一朝天子一朝臣。
后宫也是,一个天子一拨后妃。
当朝皇上驾崩,对于当朝后妃来说,就是没了奔头,再高超的宫斗手腕,没了主子,也没处施展,无的放矢。
有子嗣的,还能有所倚靠,没有子嗣的就只能混吃等死。
所有的宫斗游戏都game over了,不用当心皇帝会被哪个狐媚子勾引,一时心血来潮,废太子,废后了。
中国古代帝王是九五至尊,天之嫡长子,可是翻遍二十四史,谁都知道,上天真的没有怎么太眷顾帝王,这个是风险性最高的职业,被篡位,被谋杀,被俘获,被架空成傀儡的比比皆是。
可皇后又何尝不是,被废,被杀,被猜忌的,荣光背后,一直都是风口浪尖。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吕雉,几次差点被戚夫人替代。卫皇后曾经煊赫天下,也因被猜忌,造反不成自杀,还有赵飞燕、阴丽华、甄姬、萧皇后、唐高宗的王皇后等等,举不胜举,
有人做过统计西汉一朝被杀或被废的皇后就有9人,东汉共有11个。
两汉还是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稳定而强盛的王朝,尚且如此,更不必谈,刀殂鱼肉的乱世。
至于其他嫔妃们,在皇上驾崩后会是什么感觉,就要看皇上死后,对于嫔妃个人生活,是怎样的一种尘埃落定,是幸福自由的新开始,还是生命的枯槁,甚至尽头。比如汉朝还是比较宽厚仁慈,老皇帝驾崩,有子嗣的妃嫔可以随儿子去封国,享受封国一隅天空下的独尊和自由。对于嫔妃来说,皇帝驾崩伤心之余,意味着解脱,获得自由。
要碰上明朝,尤其是前期,那就悲催了,皇帝驾崩,很大可能性被强迫殉葬,然后为母家换取一点荣光——朝天女户。
要是碰上秦始皇驾崩,那些没有生育子女的嫔妃,那就更悲催,直接赶到地宫里被活活困死。
因此,作为帝王嫔妃,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元春,看是光耀母家,可风光的背后,是一生的不幸。
大好的年华困顿在皇宫巴掌大的地方,得宠得势还好,一旦失宠失势,那就只能任人踩踏,憋屈凑活一辈子,真是早死早超生!晚死多受罪!
皇上驾崩了,妃子是什么感觉?
皇帝死后妃子们无论如何至少在表面上是要放声痛哭,至于这哭声背后她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可就五花八门千差万别了,因为她们各自和皇帝的感情以及等待她们的命运是完全不同的。
作为太子的母亲这时应该是正暗自偷笑——自古以来太子和太子之母就是所有后宫妃嫔、皇子羡慕嫉妒恨的对象,而在每一位皇子的背后又各自有负责伺候的太监、宫女、侍卫、老师,于是在每个皇子周围都形成了各自的利益圈子。这些人巴不得有朝一日太子出点错,然后被皇帝废掉,而自家主子恰好就是新一任太子,所以太子和太子之母尽管在人前风光无限,其实却是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随着皇帝的驾崩意味着争宠夺嫡的游戏game over了,太子即将成为新的皇帝,作为太子之母也即将荣升太后,从此再也不必提心吊胆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阴谋诡计,她能不偷着乐吗?不过有一个朝代可能例外——这个朝代就是北魏,这是因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立下了立子杀母的祖制,也就是说如果某位皇子被确立为太子,那么他的母亲就会被杀掉,以免造成外戚干政的现象。后宫本来就是女人之间凶险万分的战场,而北魏的妃子可能是最纠结的——如果放手去争宠,那么当自己成为太子之母之日就是自己的死期;如果不争宠,保不齐哪天自己成为别人争宠夺权的牺牲品。
那些平日里素来和太子之母交好的妃子这时的心态应该是相对较为平和的——尽管后宫是一个凶险的战场,但身处其中的后妃中也不乏就想着明哲保身而没什么权力欲的。由于太子和太子之母始终处于政治漩涡之中,所以太子之母也需要在自己身边有一群关系比较好的“闺蜜”,一则是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子培植势力,二则也可以在长期高度紧张的政治斗争的间歇有几个能放心说话的人,那些没权利欲的妃子恰好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对这些妃子而言:她们本就没争权夺利之心,她们更多是把皇帝当成自己的丈夫侍奉而不是当成一国之君。皇帝死后她们也许会伤心一段时间,待心情平复后再投入新的生活。由于昔日里和太子之母相处不错,如今已升级的太后和新帝也不会为难她们。
那些直接参与到争宠夺嫡之中并因此和太子之母矛盾尖锐的妃子这时的心态是忐忑不安的——本指望着独占皇帝的恩宠并把自己的儿子扶上帝位,现在皇帝一死就再没指望了。不仅没了指望,还必须提心吊胆地面对来自新帝和太后的报复。汉代戚夫人的下场将成为她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恶梦:戚夫人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在刘邦死后遭到吕后的疯狂报复——先是被囚禁在永巷舂米,后来她所生的刘如意又被吕后毒杀,她自己被砍掉双手双脚、挖掉眼珠、毒哑熏聋后扔进厕所。退一步讲即使新帝和太后不打算用如此残忍的手段除掉她们,可至少借机报复一下是免不了的。
那些新入宫的年轻貌美的有争宠之心,但还没来得及被皇帝宠幸的妃子这时可能会欲哭无泪——本指望着凭借自己的高颜值和好手腕宠冠后宫,这下皇帝一死不仅没了争宠的可能,自己的后半生都只能在孤寂的深宫之中了此残生,日日夜夜与青灯古佛为伴,想必这绝不是一件令人快慰之事。
以上情况是一般朝代妃子们在皇帝驾崩后各自的心态,如果是在有殉葬制度的朝代,那么妃子们首先关心的就是自己是否会被列入殉葬名单。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历经永乐、洪熙、宣德各帝分别有后妃38人、16人、5人、10人殉葬。当年秦二世登基后也曾下令所有没有皇子的妃嫔都要殉葬,以致于秦始皇陵附近发现了一百多座妃子的陵墓。对生活在有殉葬制度的朝代的妃子恐怕日日夜夜都要祈祷皇帝长命百岁,至少活得比自己长,以免自己被活活殉葬。所以当她们得知皇帝驾崩时恐怕会有顿时天塌地陷之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