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到底可以有多抠?
有时候抠和节俭和真没有很难区分开。
刚来北京那会,有个同事,在外人眼里就非常抠,同事们的聚餐,他基本不参加,同事们因为生日之类的请他,他基本不去,可能是怕自己也要回请,只有公司组织的活动他才参加,因为不花他一分钱。
他平时吃饭,除了中午在公司的时候在外面吃个炒饼面条,早晚都是他称之为“罗宋汤”的一种汤,有跟他住在公司宿舍的同事说,就是清水煮萝卜,或者青菜,放点盐,然后就馒头吃,偶尔买点榨菜。在大北京上班,他可能是吃的最苦的人之一。那时候他的工资是四千左右,2012年的四千。因为住在公司宿舍,所以不用交房租,吃的又这么节俭,很多人就好奇,他为啥这么抠呢。同事之间的活动不参与,也没有人嫌弃他,但是他这么对自己,有些人就看不下去了,他瘦的皮包骨头,眼看着都要秃头了。
于是有人就试探着进一步了解他,跟他住宿舍的同事就发现,他是真的真的没有钱让自己吃顿好的。家里靠自己和老婆刚在济南买了房子,每个月要还房贷,老婆又刚生了孩子,没工作,还要奶粉钱,家里还有生病的父母靠他,就这么每个月四千块工资,撑起了一大家子。这哥们真的不容易。
在外人眼里,也许都觉得他真抠,但是等你了解他了,才发现,他真的没有,连一顿饭的十块钱面条钱他都没有。天天煮罗宋汤吃。
还好这个哥们够拼,靠业余时间考下了一个什么会计证,后来据说找了一个比较好的公司,工资也涨了不少。
我觉得很多人的抠不是本性如此,只是为生活所迫罢了。
我奶奶常常讲五八年的事,那时候他们挨饿了。有个邻居爷爷说,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孩,但是他饿的连趴着的劲都没有了。饿的连趴着的劲都没有了。这句话我听他说了无数遍。我奶奶讲,我有个堂奶奶,在夏天割了小麦以后,天天趴在麦地里捡麦粒,一颗一颗的麦粒捡起来,磨成面以后混合着地瓜干野菜之类的做饭吃。
他们这一辈的人,特别节俭,给人的感觉很抠,但是真的是他们抠吗?我想不是,是因为他们经历过真正的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得吃,所以他们把这种恐惧一直保持到老。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没生活费了,让家里给我打,结果可能家里人比较忙,没来得及给我打,等了好几天。我当时手里只有几块钱了,又不好意思跟同学借,天天俩馒头就打发了自己。一天早晚各一个。那时候我才知道什么是饥饿感。还好只饿了一两天。跟我奶奶那时候比,这算不了什么,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人生第一次觉得,馒头比他妈山珍海味还香吧。我也深深地理解了我奶奶那辈人没有吃的是什么感觉了。
我也理解了她从我们小时候就喋喋不休地教育我们要节俭。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我妈去赶集,买菜的时候,我妈为了一毛钱两毛钱,跟卖菜的讲半天价,我就觉得比较烦躁,比较不值得,因为我妈没挨过饿,她小时候已经有地瓜干吃了。但是她这种农村的习惯,也许是受大环境的影响,受上一辈挨饿的人的影响。她并不是想占便宜,只是如果不讲价,在她的爸爸妈妈那里,她就是太奢侈了太傻了吧。农村大集上,前些年,为了一毛钱争半天的比比皆是。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是不是变成一块两块,十块八块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