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穿越可可西里是什么体验?

谢谢邀请!

在下看过了一些朋友的帖子,对"自驾穿越可可西里"这一说法有质疑,试图通过本文厘清一下。

(作者某年自驾可可西里留影)

首先,说一说“自驾穿越可可西里”。

很多朋友说自己穿越过可可西里,并在网络上公布了一些相应的照片,很像确实有那么一回事。但究其线路,实际上走的是从那曲到格尔木这一段,是沿109国道走,从那曲走安多抵达格尔木,不能算穿越,只是路过可可西里,到过可可西里,只能说经过,并不能算穿越。

(从西藏进入青海省可可西里位置)

在下也曾经经过可可西里,走的也是这条道,不错,可可西里就在身边,但绝对谈不上穿越。这个要说清楚。

可可西里由于一部电影宣传,和其中英雄人物故事而名燥一时。英雄事迹值得传颂,这点本文不作讨论。质疑的是许多人在网上发贴,认认真真说自己穿越了可可西里,本人化了许多功夫,试图看明白,这些朋友怎样一个穿越法。路线是怎么个情况,从哪儿进,从哪里出,经历了哪些地方,多少贴一些照片让大家看一下,很遗憾,基本上都是沿公路经过,不能算穿越了。

(作者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本人曾在经过可可西里j时,出于好奇,问过一些相关人士,回答很肯定,可可西里4万多平方公里,尖石地段、烂泥地段无数,河流湖泊变迁频繁、错综复杂,汽车怎样走?

在这里我们不妨引述一段科学考察队发表在《旅游》杂志上的文字:

“这次考察依然秉承着我几十年来养成的探险式惯例“无后援进入”。一辆经过了多次考验的陆丰越野车、两辆朋友支援的福特大皮卡和丰田酷路泽,还有一艘漂流船,可谓是豪华武装。但我清楚,由于传统巡逻路线被淹,我们只有另寻道路冒险进入。当我们从青藏线向西进入可可西里,翻越了卓乃湖与楚玛尔河的分水岭沼泽湿地,柔软的冻土带和阴雨季节形成的泥沼地让我们的车几分钟就要陷一次,三辆汽车只能相互施救一步一步地前进。.....7月份的可可西里依然寒冷,半夜下起了一场大雪,把营地包裹成白色世界。”

(科考队豪华阵容经过可可西里时情景   图片来自以上同文引述)

(科考队豪华阵容经过可可西里时情景   图片来自以上同文引述)

(7月份的可可西里依然寒冷,半夜下起了大雪  图片来自以上同文引述 )

回答朋友自驾穿越可可西里是什么体验?这才是体验。

可可西里有传统巡逻路线,但也不是横穿,因为巡逻的线路是以内圈可控山桠河道等要隘为主。以前有过大型电视报道在可可西里腹地进行拍摄,由于可可西里的气候,河流湖泊都在变动迁移,所走路线早已不知去向。

有问;真的有自驾者横穿过可可西里吗,是不是沿边、沿巡逻路线走了一段又折向格尔木或者其他地方了呢?不得而知。

(作者在可可西里109国道上留影)

现在试图自驾进入可可西里,要经过格尔木市相关部门批准,民间自驾一般不会被允许。

很希望看到有自驾者真实的成功穿越可可西里消息,并以此得出在下所见肤浅。

很想知道可可西里腹地到底是怎样一种风貌,如果能从成功自驾穿越可可西里朋友那里获知真实线路,在下也想去报批,以求完成自己的穿越可可西里梦想。

好,就到这里,谢谢朋友好问!

自驾穿越可可西里是什么体验?

关于自驾车穿越可可西里这个问题,首先大家需要明白一件事。可可西里是一个国家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未经保护区的管理人员批准,是不允许私人自驾车进入的。不过连接青海和西藏的青藏公路,是从可可西里无人区中穿越而过。所以走青藏公路进出西藏,也能从意义上实现所谓的穿越可可西里。这一路上也都是铺装路面,因为沿途都是高原冻土路基,加上往来的大货车较多,所以坑洼路面也在所难免,但只要你的车况正常,身体适应高原,通过可可西里这段路也没有什么难度。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早期的可可西里保护站的执法权限没有扣车权,保护站的执法人员遇到私自闯入的车辆,只是执行驱离。大概是在2015后,保护站就被赋予了扣车权。从此执法人员可以对私自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车辆进行扣押,所以也建议大家不要去铤而走险。

我曾经在2015年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到达28公里处的一个湖泊叫新生措。我那次是参加国宣办组织青海三江源申遗采风活动,才得以进入,文中图片就是当时所拍。

自驾穿越可可西里是什么体验?

谢谢!有幸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说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省,是个国家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大概有450万公顷。海拔平均在5000千米以上,因为这里有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的野生动物,所以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等你驾车在可可西里的时候,你会因为它的美而忘却高反给你的那些不适,也就是人们说的痛并快乐着。那些珍稀的野生动物只在电视里看见过,没有这次亲身体验亲眼看到,根本不会知道野牦牛到底多大?藏羚羊的角到底什么样多长?这种全开放式的地方让你足以震撼。同时你会忘记一路上的辛苦,把自己全面的释放,站在这里你会突然觉得自己在大自然的面前显的特别的渺小,可可西里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你才会知道其中的答案。面对这高反和恶劣气候的可可西里,是未知的,甚至有的时候是一种恐惧,总之,在这里你会不由自主的对大自然产生敬畏。

爱护环境,你我做起,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让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在这里可以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

总之,在这苍茫的荒原上,人烟稀少,环境气候恶劣,空气稀薄,所以被称为“生命的禁区”。好像觉得自己不在地球上,很难用一些语言来表达这里的原始、苍凉。站在无人区放眼望去,一望无际,在这里你可以方开大喊大叫,去宣泄你心中所有的不快和压抑,你会情不自禁的流泪,你会莫明其妙的哭泣,你为无缘无故的激动,其实大自然和我们一样,自己的内心里都有一个无人区,与世隔绝,很少让人轻易的去触碰和闯入。看着这些野生动物在如此荒凉的地方无忧无虑的奔跑着,戏弄着,你不得不佩服生命力的顽强。

看着远方,突然沉思,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的考虑一下人和大自然应该怎样和谐相处。

最后,善待地球,爱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从你我做起。

敬请关注一个喜欢自驾的《寒冰随拍》

自驾穿越可可西里是什么体验?

第一次了解可可西里是通过那部著名的电影巜西西可里》,电影开始的镜头就是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安睡在宁静中。突然,枪声打破宁静,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残杀,鲜血染红戈壁,又一批藏羚羊群惨遭屠戮……。尽管电影充满了杀戮,但是可可西里的原始充满野性,自然秀丽确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并且在那个时候就唤起了我要找时间一定要去可可西里自驾游挑战穿越无人区的冲动和想法。也是因为看了那部电影,在很多年前,自己就查阅了很多关于可可西里的资料,了解到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尽管沒有去自驾穿越可可西里,但是从看过的电影读到的关于可可西里的有关资料,对可可西里充满了向往,自己的心早就穿越了可可西里,领略了可可西里充满自然风光的美丽景色。

因为工作忙等等原因设计了几次计划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了去可可西里自驾穿越无人区的计划。

当 2014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启动的时候,自己就想一定要赶快完成可可西里的自驾穿越,当时就考虑到了如果不抓紧时间完成这个计划,估计如果申报世界成功,将会限制自驾穿越活动。果然2017年7月7日下午13时,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2017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新疆阿尔金山和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随意进入保护区开展非法穿越活动。

现在要真正实现可可西里的自驾穿越活动己有很多限制了,很后悔当年的时候沒有完成这个可可西里自驾穿越无人区的挑战和想法。但是自己通过看电影查询资料对可可西里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自己现在可以脱口而出,在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动物有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甚至这些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自己也略知一二。

《可可西里》电影里的原始野性纯粹自然的美丽影象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无数次的回放,自己无数次的在心里自驾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那个在心里的体验,也可以让我感觉到自驾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冲击力强大的感受,领略到可可西里充满原始野性天然纯朴的大自然风光,所以,也可以说我己经完成了自驾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旅行。

美丽的可可西里,让我们再看看你。

自驾穿越可可西里是什么体验?

2019年6月19日,我们于凌晨6点从那曲出发,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行程8百多公里抵达青海格尔木市。谈谈这一段行程的体会。

从风景上来说,可谓是天高地阔,美景不断,沿途的雪山连绵逶迤,草原广阔接天,陆续看到了成群结队的藏羚羊、藏野驴,还有野牦牛。跨过了有名的通天河、沱沱河,翻越了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和万山之祖昆仑山,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索南达杰保护站。

从安全上来说,可可西无人区并不是很多人想像中那么艰难和危险。途中有安多县城,雁石坪镇等地方可以补充燃油和食物,不用担心油不够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是路况。青藏线比较坑车,远看上去是非常好的柏油路,但是突然就是一个坑或一个鼓包,因为很多路段是修在冻土上的,很容易受气温影响而沉陷。所有开车得非常小心。二是经过唐古拉山口海拔5200多米,需要注意高反。

自驾穿越可可西里是什么体验?

2018年8月,一人一车自驾西藏川进青出,途径可可西里三百公里无人区,给我的感受是人烟稀少,空气稀薄,只见动物不见人,一天四季,海拔高,人车容易高反,路难行,山上急风暴雨加冰泡,山下风和日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