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退休时退休金核算与档案工资有关吗?
问题:企业职工退休时退休金(现在应该叫养老金)与档案工资有关系吗?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我从事人事工作多年, 我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具体还是要分企业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种情况来分别梳理,才更加清晰。
何谓企业老人,中人和新人?企业老人:是指当地建立养老金统帐结合制度前参加工作,建立统帐结合制度前已经退休的人。简明逻辑:此前参加工作,此前退休。
全国时间节点不一样,以各地启动时间为准,早的是1992年,最晚的是1995年,全国来看,最后的时间节点是1996年以前。
企业中人:是指当地建立养老金统帐结合制度前参加工作,建立统帐结合制度后退休的人。简明逻辑:此前参加工作,此后退休。
目前阶段退休的主流人员就是中人。他们至少是在1996年前就已经参加了工作,并在此后退休的人。
企业新人:是指当地建立养老金统帐结合制度后参加工作,建立总账结合制度后退休的人。简明逻辑:此后参加工作,此后退休。
目前新人中绝大多数人员还没有开始退休。按照各地相应政策,他们应该是当地建立统帐结合制度之后,也就是1992~1995年以后参加工作,并在此后退休的。
养老金的计算和档案工资有何关系?如果你是老人,计发养老金时,与档案工资有百分百的关系也就是说退休时,养老金的计算标准完全根据档案工资记载的相关数据来计算。退休时养老金金额只和档案里的两项数据有关,一是退休前最后的档案工资标准,二是工龄。只和这两个数据挂钩。具体是按工龄长短,分几个档次,进行计算。
老人养老金计算公式=退休前最后档案工资×和工龄对应的计发百分比(30年以上为100%)
举例:工龄30年以上,退休时,按退休前档案工资的100%计发养老金。
如果你是中人,计发养老金时,与档案工资有相当大的关系因为计算养老金时,你的视同缴费年限和过渡性养老金都和档案有密切关系
中人退休金计算公式=基础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性养老金=退休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资×(1+历年来个人社保缴费系数均值)÷2×社保缴费年限(工龄)×1%
中人退休的社保缴费年限(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
其中是视同缴费年限以档案记载资料为准,因此中人退休金计算和档案密不可分。
中人的个人帐户养老金计算公式=养老个人帐户本息总额÷计发月数(年龄不同计,计发月数不同。如50多退195,55岁退174,60岁退139)
退休时,身份证年龄和档案工资不符的,以档案为准。从这一点上看,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可能和档案有关。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各地建立统帐结合制度后,建立各人实帐的时间节点,以及具体情况不同,所以计算公式全国不统一。以某地为例:
中人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个人历年缴费系数均值)÷2×1998年6月前的社保缴费年限(建立统帐结合实帐前)×1%
从以上公式中,即可看出,计算中人退休后的过渡性养老金,和档案工资也有密切关系。
如果你是新人,计发养老金时,档案工资与大多数人可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但部分享受倾斜政策的人除外(比如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干部,和有高级技师称号的工人)企业新人养老金计算公式=基础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
计算方法略,和中人类似,主要的不同在于,新人没有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和过渡性养老金。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新人养老金的计算与档案无关。
但是,但是,但是
目前国家有一项面对所有退休人员的倾斜政策,并不区分老人,中人和新人。政策规定,部分人群退休时养老金标准,不能低于当地哥养老金平均水平。比如,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干部,高级技师工人,退役军转干部等。而身份的认定,是以档案相关证明材料为准的。
只要档案能证明,你是政策倾斜人群,养老金就和档案有关。档案可以帮你保底,保证你的退休金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而且这项政策,退休后每年上调养老金时也适用。
各位:你是企业退休人员吗?是老人还是中人?退休时养老金多少?计算养老金时,用到过档案的哪些材料?
我是“水流云在草青青”,欢迎关注我。如果你对我们今天的话题有话要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共同分享,交流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