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春节过后大批量的离职潮?

我做了20年左右的人力资源工作,因而比较了解人员流动的波动周期。的确每年春节过后,总会有很多人纷纷离职,同时也会有很多人纷纷入职。春节过后是人员进出的高峰期。这个现象,在HR看来,很正常。另一方面,也着实让人头疼。

人们想跳槽的时候,一般是比较自私的,不会过多的考虑到自己离开后,原来单位工作会为此受到怎样的影响。而总是谋求新自己今后在跳到新单位时的更大的利益,会考虑尽量减少自己离职时的利益损失。这就是人性。春节过后,无疑是一个最佳流动窗口。

为什么呢?

从个人角度讲,毕竟这时候,长长的春节假期也休完了,带薪年假也休完了,平时加班的存休也调休了,上一年的年终奖也拿到了,新的一年,如果单位给你升职加薪,也应该有领导找你谈过,有一定的眉目了。如果没有消息,差不多也就没有希望了,新的一年如果还留在老单位,会有怎样样的待遇你也比较清楚了。此时,比较一下新旧单位的待遇以及今后的可发展空间,如果觉得值得跳,应该跳,就是行动的最佳窗口期了。另外新的用人单位就不讲,除非急需,一般也不希望年前进人,而是春节后再进人。这样就不必支付春节前后休假的工资,社保及公积金。可以节省人工成本。

那么用人单位应该怎样对待呢?

对于入职,如果不是急需,尽量安排春节之后入职。而对于离职,应该客观看待这种现象,未雨绸缪,提前主动做好应对措施。比如年前要对人员流动多摸摸底,加强团队建设,该留的,把该给人家的待遇给人家。不该留的,年前就清理掉。真诚地谈谈心,搞些增加凝聚力的活动,争取把队伍搞的稳定再稳定,这样年后用人才不会捉襟见肘,陷于被动。

如何看待春节过后大批量的离职潮?

跳槽追求个人事业收入双丰收,高薪待遇更诱人毫无非议!关键是自己个人能力学历和人品才是应聘成功的法宝!但我还是觉得高薪资,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最重要!

如何看待春节过后大批量的离职潮?

在企业工作久了,都会知道这样一个规律:年前这段时间,是员工最稳定的时间,很少有主动离职的现象。但是到了年后,离职潮便蜂拥而来,让企业措手不及。严重者,因为员工节后不到岗,生产线严重缺员,企业都不能正常开工生产。这是为什么呢?

一,年终奖拿到手了。很多人其实年前就有了辞职的打算,但是因为年终奖没有拿到手,所以秘而不宣。年终奖到手,也就没有顾虑了,辞职书一递,拜拜!这么做,让老板头疼不已。所以,经常听到老板指责员工拿了年终奖就辞职有点不讲良心!

二,回家以后不想再出来了。很多在外打工的员工,春节回家以后,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想想自己在外打拼的艰辛,再加上家人劝,朋友帮,于是就萌生了在当地找个工作的想法,哪怕钱少点,但是亲情是无价的。所以,有些老板为了鼓励员工节后返回,每年上班第一天都会在大门口给员工派发大红包!

三,年后是企业招工的旺季,机会比较多。一般来说,每年年后都是企业招工的旺季,就业机会比较多。很多人利用过年回家的机会,会在当地寻找新的工作。如果待遇相差不大,但是因为可以天天跟家人在一起,也就懒得出去打工了。

温馨提示: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谢谢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请关注本头条号阅读相关文章!

如何看待春节过后大批量的离职潮?

奖金都拿到手了,有了更好的出路,为何还不走呢?

我的第一次跳槽就是在春节后。

话说回来了,第一份工作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对社会、公司、工作的认知,也是带我进入机械自动化行业的领路人,而且遇到了第一个优待下属的领导,直到现在我还对他怀有感激之情。

但是奈何公司太大,有些待遇是没办法给到位的,直属领导也是毫无办法。所以为了日后的前途,我选择在拿到年终奖金的春节后,提交了辞职单。

其实那个时候还是特别不好意思,毕竟第一次跳槽,而且那年的年终绩效是全部门最高的。后来和领导谈了谈,他的一席话反而开导了我。

“每个人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选择,你如今缺少什么就应该去追逐什么,缺钱就跳槽到高工资的公司,缺发展就跳槽去发展好的公司。我们作为领导的人是愿意看着手底下的兄弟发展比我们好,总不能一辈子熬在一家公司吧。关于年终奖,指的是奖励过去一年对公司的贡献,你已经付出了,就应该得到,不要为了这个心有芥蒂。”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这位领导,在工作和做人上都受益匪浅。

各位一定切记辞职的三大原因:待遇、个人发展、公司平台。综合去考虑下家公司,假如这三方面都强过如今的公司,就可以考虑跳槽,春节跳槽无非就是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奖励罢了。

如何看待春节过后大批量的离职潮?

打工的人都好高务远,干一行弃一行,有一个通病就是不在行想行,在行弃行。站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登上那山把脚俏。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干一行爱一行。既来之则安之,站好岗守好位。

如何看待春节过后大批量的离职潮?

为什么大批量的员工离职都是在春节后?一定是拿到了年终奖吗?

我认识有的HR朋友,他们把春节后大批量的员工离职归结为:不少员工本就想走,是因为等年终奖,拿到后就在节后走了。而这些HR朋友就套路性的把年终奖进行“延迟分批次发放”,到次年5月份才陆陆续续发完,但春节后仍旧很多员工离职。

所以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所有的离职员工都是已经有了强烈的离职倾向的,只是在寻找合适的时机,这个时机不是一定拿到职位,而是一个最合适的时间。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春节后批量离职要从3个方面来看:

1、春节后大量职位的释放

对于企业而言,年前会总结一年工作,年后新年伊始会启动一年计划,所以一个自然年度下企业新的职位需求往往需要上一个年度的经营业绩及下一个年度的业务规划来确定的,基于此,公司要大量的招聘、要有新的组织调整都必须在年末年初。

所以,工作机会必定会是在新年度才有很多。那为什么不是1月份、2月份,而是春节完了后的2月初、3月,金三银四呢?

这得回到国内的风俗习惯。阳历的新年开始后确实公司新的业务扩张出现了,但是基于文化习惯的问题农历新年还没到,春节有7天长假,除了服务业,其他行业在1月到春节前都是业务的冬眠期间,这个期间大家文化意识里面就是觉得相关业务是不需要的,所有业务量很少,淡季,甚至休眠的状态。要等到年后所有行业都在遵循风俗文化的基础上,大家共同才一同启动,互利共生的产生出业务及人才的需求。

所以,到了春节后,真正的新年才开始,真正的业务才启动,人才的需求才开始大量释放,人才市场才开始沸腾。

长期以往,人才和企业都形成一种惯性,企业大量招聘都在年后,人才大量跳槽都在年后,成为了一种市场规律。

2、年终奖金

年终奖这一点也毋容置疑,是很多人才跳槽最顾虑的一点,毕竟年前跳槽,年终奖基本上是不会发放的,除非你等到企业规定发放的时间点,拿到后再走。而这个发放的时间点往往是在春节前,毕竟过年大家都希望有一笔丰厚的收入,里子面子都有。

所以,大家都在等待。员工在等待企业发钱后走,新的企业在等待人才拿了钱走出来,这一等二等,磨合出来的时间就是春节后。

本质上,还是底层的文化思想影响。如果你把年终奖放在10月份发放,那么这部分人群就会在10月份就走,但是10月份发放显然就不像是年终奖那么一回事了。

3、做完一个整年

我也与一些跳槽人选深度聊过,有的人在的公司也没什么年终奖,而职位机会相比层级比较低,年前年后都有,只是多和少的问题,他并在乎,他想的是过了年,是个完整的年度结束,新年再开始新的工作。

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或者是“行为习惯”的问题,做完今年(农历)明年从新年开始,新年新气象、新工作新面貌,一切都是新的。

当然,与其说是观念或者一种习惯,但是其实也是对新年美好的期待,也还是一种文化与思想的问题。

所以,从年终奖、职位的释放还是习惯上,回归到本源其实都是每个人潜意识里面对于工作需要在新年部署、计划需要在新年部署的那种 深刻烙印,是一种文化理念的深刻植入。假如,我们的文化告诉大家新年是6月份开始,那么对应的做计划都是从6月开始,所有的规律也应当都会变成6月是一个起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