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为什么不改装成纯输出的军舰呢?
许多人单纯看到战列舰巨炮的威力,却忽略了战争是个整体行为,随着战争模式的进化,战列舰是种必然会被淘汰的装备。
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少战列舰已经变成了所谓的“纯输出军舰”。它们很少参与对海的海战打击任务,而是变成了对岸轰炸机,去炮轰临海阵地或岸防工事。
大部分时间里,海上的各种战斗都让航母给取代了,这些曾经被当做“条约钻空子方案”或“廉价解决方案”的舰船迅速取代了战列舰的地位,成了海上包打一切的决定性军舰。
二战中被德国原始导弹炸掉的意大利“罗马号”
就连战列舰文化极为浓厚的日本,都有不少人将停泊在港口里的战列舰们嘲讽为“柱岛海军”,讥笑它们是不敢出去拼命的怂瓜。
被人回回路过一顿喷,战列舰们当然是邪火乱冒,但它们也没有办法,满天都是飞机,出去就是送,那还不如留在军港里看家呢。
日本海军的武藏、大和,死得是一个比一个难看,战绩也是一个比一个没谱。
输出?战列舰主炮的炮管极为昂贵,制造也非常困难,每一发都会缩减炮管寿命,甚至还有专门排序的炮弹,需要依次根据身管状态发射。
太平洋战争中,美日两国的战列舰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对陆轰炸,但这项工作战列舰表现得并不算很好,起码在夸耀战列舰威力的时候,也不能忘了那些巡洋舰的战果。
除了身管昂贵,不适合长时间发射以外,距离和轰炸的准头也是战列舰的硬伤,哪怕起飞炮校飞机,对弹着点进行持续修正,战列舰表现得也不比巡洋舰们好多少,甚至更差。
美国战列舰总体上表现得更亮眼一些,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夺取了制海权和制空权,特别是战争后期,美军干脆将大量战列舰送到近岸水域,用其直接轰击日军阵地,好歹拿下了不少战果,但一与航母比较,战列舰无论是轰炸灵活性,还是轰炸威力、精度、速度,都不如航母。
实际上,重磅航空炸弹的威力比战列舰的炮弹威力只高不低,通过飞机投掷的炸弹数量更多,针对性更强。那时候唯一的难度就是飞机需要突破防线,而炮弹不需要。
美国人曾经也觉得将硕大的战列舰扔回炼钢炉很可惜,所以在战后保留了几艘衣阿华级战列舰,还试图将其中的部分进行现代化升级,使其具备了战斧导弹的发射能力。
这些衣阿华在战后参与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海湾战争。它们唯一的作用就是对陆轰炸,在能够得着的地方倾泻炮弹,或者跑来跑去啥事儿也不做,装作很忙的样子。
海湾战争是衣阿华最后的舞台,美军让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上场,执行对伊拉克的近岸轰炸任务。
这两艘战列舰装备了计算机和数据链,还带有现代火控和“先锋无人机”的信息支持,因此炮打得非常准,再加上“战斧”给力,它们摧毁了大量伊军的目标,也算是风光了一把。
战争中两艘衣阿华一共发射了1102发16英寸炮弹,执行83次炮击任务;其中威斯康星打出了319枚炮弹,它还在1991年2月6日的炮击中,用11发炮弹的射击毁灭伊军一个炮兵阵地,这些舰炮的袭击猛烈而密集,一顿齐射犹如天塌地陷。
笨重的战列舰们很快也遭到了反击,密苏里号在2月25日时被伊军“蚕”(你懂的 YJ)式反舰导弹锁定,两颗硕大的导弹从海岸上直扑战列舰,吓得密苏里全船警报大作,好不容易才依靠电子干扰欺骗了一颗导弹。
要不是英国驱逐舰格洛斯特号给力,在最后时刻用2枚“海标枪”拦截了来袭导弹,密苏里号铁定要挂一大彩,晚节不保。
海湾战争是战列舰最后一块试金石,尽管两艘战舰非常卖力,现代武器系统也让战列舰威力倍增,但美军仍然毫不留情地将之淘汰了。
战列舰固然扫地威猛,可是它们的问题也同样麻烦。
这种大目标太过明显,因此需要相当的护航力量。为了对其进行护航,美军相当于为战列舰们配了一堆相当于航母编队的配置。
这显然是划不来的,战列舰吃得多穿得多,包装得活像个主角,但作战效能连给“星座”、“小鹰”这样的常规航母当陪衬都不够。
而且,现代战争已经走向了更加信息化、智能化和远程化的时代,舰炮再厉害,它们也无法对100乃至1000公里外的目标发动精准打击。
让战列舰打导弹当然也可以,然而美军经过战争后认为,一艘现代化改装的导弹战列舰,综合作战能力也就堪堪达到一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程度。那为什么不使用提康或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呢?它们更灵活更先进,也更容易维护、建造和部署。根本没必要让一堆强悍的现代军舰给二战的老古董护航。
就这样,海湾战争成了战列舰的绝响。不是战列舰不能对地输出,而是人们根本不需要在它们出现在今天的战场上。
战列舰为什么不改装成纯输出的军舰呢?
这问题提得真有意思,全身都是毛病!
首先问一下您:你是怎么定义 “纯输出”的?这个词在您这里怎么理解的?
像军舰这样的武器平台,空间狭小、局促,每一寸空间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敢问:哪一艘战舰不是“纯输出”的?战舰上面除了:驾驶系统、动力系统、供电系统、消防系统、逃生系统、生活系统、指挥系统、通讯系统、侦察系统、火控系统,攻击系统、仓储系统外又有哪一项是多余的?上面给出的又有哪一项是可以省略或废除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