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实力明明不如美国,却还要招惹美国,这是为了什么?
你小看二战的日本了。
他们当时不仅仅招惹了美国,还招惹了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法国,之前还招惹了苏联,简直就是个作死小王子。
打红警你敢开这么多电脑么?
而且,在开启这场大战的时候,他们还在同中国打仗,打得头破血流荷包叮当响快要熬不住的那种。
其实,日本敢这么做,归根结底就两个原因:
1.穷生奸计,为糜烂的侵华战争找突破口。
2.见东南亚比较空虚,上头了想趁火打劫。
因为1931年918事变,日本举国上下进入了疯狂的军国主义时间,期望通过侵略战争,获得更大的利益。
他们砍死了主张渐进蚕食的首相,让军人政府上台,然后开始马不停蹄地策划侵华。
在1937年77事变爆发之前,日本就已经制造了好几起对华战争。
日本国近代的发展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找到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时机,然后顺利跻身其中,依靠近水楼台之势,不断从中国身上吸吮养分。
由此日本完成了近代化的工业发展,但他们骨子里仍然是个卑劣的封建国家,亦没有什么长远的战略思想,只懂得梗着脖子横+偷鸡摸狗。
因为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国内产生大规模的社会问题,为了转移矛盾他们发动了77事变,全面侵华。
不过,尽管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大劫,却也是日本输光底裤的开始。
日本那些军国主义烧脑的军人只拥有一些粗鄙的战略观,看不到太远。
他们开头认为只要狠揍国民政府一顿,中国就会像918那样不战而溃。
没想到,这回中国军民开始了殊死抗战,日本人灭亡中国的战略条件从三周变到三月,然后三年都看不到头。
日本陷入这场无边无际的战争汪洋,既无法速胜,也无法抽身。他们的行为、战略、结局,都被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明明白白写出来了,这本1938年的论文只字未错,甚至不怕日本人阅读。
实际上,截止到1939年初,日本已经伤筋动骨了,否则也不会有1938年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为了侵略中国,日本耗尽了储存的物资,然后还得将掠夺的资材大量地花出去,去外面进口石油、钢铁等物资。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钢铁是工业的米粮,没有这些东西,日本军队就会丧失掉机械化优势。
当他们开不动汽车坦克,造不起飞机军舰的时候,别说中国人的反抗了,美、苏等国家会放过日本?
资源问题成为日本政府心头一块大石,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也促使军国主义者们变得愈发疯狂。
如果找不到解决办法,日本注定是要输掉这场战争的。
于是,日本人寄希望于发动新的战争,能抵消掉侵华战争的损耗,突出重围。
然而日本乌七八糟的朝堂以及马鹿纷争,让他们的对外战略完全是一塌糊涂莫名其妙。
比如:日本海军希望打苏联争夺库页岛和远东领土;日本陆军希望布局太平洋争夺东南亚。日本海军认为打太平洋是让海军送死;日本陆军认为打苏联是让日军送死。海军内的一派认为陆军的确有道理;陆军中的一派认为海军的战略是对的……
这么吵来吵去,连首相都坐不住了,海相、陆相也转灯似的走马换将,双方的喷子互相狂喷,差点就重开刺客政治。
结果就是,1939年夏季日本找苏联去稀里糊涂打了一仗,以证明“北向政策”行不通。活生生卖了个23师团,顺带解决了关东军的桀骜问题。
撞过苏联这堵北墙后,日本朝堂总算是统一点儿了,开始一门心思地酝酿撞南墙,还在1940年加入了德国的轴心国同盟。
而且,日本与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
这个条约对二战历史的转向非常重要,通过该条约,苏联承认了伪满洲国,日本承认了蒙古。日苏互相不侵犯,苏联撤走对华援助,双方共同开发库页岛油田。
就这样,日本获得了北面的稳定能力,他们开始全面谋求东南亚。
日本在东南亚其实早已经营多年,而且,日本人的形象是“解放者”,他们那个“大东亚共荣圈”不是白策划的。
在“共荣策略”中,日本将自己当做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者,他们是来拯救西方白人魔掌中的黄种人的,目的是为了亚洲的共存共荣。
在日本的忽悠下,包括我国的一些汉奸在内,都将日本当成了救世主,深深地认同日本的共荣思想。
东南亚是日本悄悄经营多年的地方,比如中南半岛的反法运动,许多都是日本在背后支持和推动。还有泰法战争,也是日本在背后支持,还收获了泰国这个铁杆盟友。
1940年时,纳粹德国一通大战,三下五除二灭掉了一堆反法西斯同盟,将法、比、卢、荷等国家战败,赶得英国人逃过海峡。
这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的野心——东南亚的主子们都完蛋了,这是窃占东南亚的最好时机。
而且东南亚有日本最渴求的石油资源,加里曼丹有顶级的轻质石油,直接灌到重油锅炉里就能让战舰开动。如果能占据东南亚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人口,再加上梦寐以求的石油,日本的战争不就有出路了吗?
最先退场的是控制法属印度支那的法国人,维希法国知道没得搞,干脆把殖民地“转让”给日本管理了。
荷兰也没得搞,本来就是盘菜,他们的东方舰队老旧不堪,不是日本一合之敌。
美国日本其实也不大放在眼里,当时的美国外表上是个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国家,充满了门罗主义和重商主义,还有点避战锁国,孤立主义盛行。
而且,美国当时的部队很少很少,能打仗也就十来万,主要靠两大舰队撑场子。
菲律宾虽然是美国的殖民地,但因为独立和美军的镇压,菲律宾人的反美情绪才刚刚平静,他们与美国并不是一条心。
所以日本人产生了错觉,美国并非什么很厉害的敌人,他们是一个可以轻易从亚洲驱逐的盒饭角色。
甚至连山本五十六这种对美国警惕到极点的人,也认为可以通过下战书和狠狠地打击,让美国胆怯,退出战争。
有的日本将领狂妄自大,称“美国的力量与波兰相仿,德国能灭掉波兰,日本怎么灭不掉美国?”
他们真正担忧的是英国,日本对这个老牌殖民国家+师傅是深深地忌惮。
问题是,英国让德国人揍了,揍到生活不能自理,连红茶都快断了,这还怕啥呀?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反对,比如海相米内光政就说过:“只有傻瓜才会想着与美英开战的吧……”
他的老铁山本五十六也认为打不赢,但山本没办法,只能尽人事以听天命,尽力做好自己的战略布局。
山本的策略是,先偷袭珍珠港,利用战斗突然性摧毁掉太平洋舰队和瓦胡岛海军基地,借助美军的衰落期大肆夺占太平洋诸岛,再利用岛屿修筑要塞和机场,使之变成抵挡美军的大洋防线。
同时,大军夺取东南亚,在菲律宾、马来和印缅发动进攻,将英美军消灭在菲律宾和马来,彻底夺取这些殖民地。
在此期间,日本借助东南亚人力和资源快速回血,那么将可以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再也不会因为美国断供而饿趴下了。
到最后,敌人被岛链磨得奄奄一息,而日军却尽占要地兵强马壮,便能与敌决一死战,杀出个黎明!
其实,山本知道这是饮鸩止渴,可是他也是莫办法。挑战英美,还有一线希望,不挑战只能慢慢等死。太平洋战争本就是日本的困兽之斗。
后来事情的离谱性超出了山本的想象,只有十几万部队的美军,边打仗边扩军,到战争结束扩出了1200万大军。
美国人的工业能力和资源比英国人雄厚的多,而且工厂能开工他们老高兴了,各种物资和装备作死的爆产能。
美国人完成了一场华丽的变身大秀,用极短的时间将自己从油腻的商人变成了武装到牙齿的野兽。
二战中,日本实力明明不如美国,却还要招惹美国,这是为了什么?
其实道理也简单,日本以两万兵力轻而易举地就把40万东北军赶走,这给了日本人一个错觉,以为能轻易地灭亡中国,哪知却陷入了苦战。已经掉坑里了,想撤是不可能了,只能咬着牙打下去。可是日本国内资源贫瘠,战争继续下去的作战物资石油橡胶钢铁日本根本就没有。在中国打了那么久硬是没找到这些物资。往北打,苏联的西伯利亚根本就没有日本人急需的石油铁矿和橡胶,老毛子也硬的很,不好打也不划算。当时的东南亚这些资源都有,且控制在美国手里,对日本禁运,那只能打了。况且日本人算准了美国人不是不想参战,而是要等德国人和日本人被打残了再打他们,早晚是打,不如来个偷袭珍珠港先占个先机,弄来作战急需的铁矿石油橡胶再说。
二战中,日本实力明明不如美国,却还要招惹美国,这是为了什么?
明知实力不如对方,还要招惹对方,说白了就是蠢!
图为山本五十六
战术上的巨大成功,战略上确实极为愚蠢的!这几乎是对日本偷袭珍珠港、同美国开战的最好评价。
那么,日本实力明明不如美国,为何还要主动招惹美国呢?我们扼要地分析一下:
我们先来简单地介绍一下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
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注意,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间是1941年,也就是日本侵华战争已经进行了10年,大半个中国已经沦丧。此时的日本非但没能及时止战,巩固“战果”,反而是不知死活般的招惹国力远强于自己的美国。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钢铁、石油资源的日本,能守得住已经占领的大半个中国吗?
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形成了抗战时期指导全国坚持抗战的纲领性文件-《论持久战》。
众所周知,当时的日本与中国相比,其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工业实力、军事实力,是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之一。但日本的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人少地狭,国内资源极度匮乏,尤其是缺乏发动战争的钢铁和石油。
虽然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但日本人并没有在中国境内找到一滴石油,反而因为陷入中国的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中,极大消耗了国力,不仅继续扩张无望,而且连守住已经到手的“胜利果实”都变得非常困难。
起初,日本打算向北发展,企图在苏联远东地区找到石油,但诺门坎一战惨败,日本再无北进苏联的计划,只能将寻找石油、橡胶、粮食的目光锁定在东南亚地区。
诺门坎战役中的苏联装甲部队
大家都知道,从殖民时代开始,东南亚地区就是美国和英国的势力范围,日本要染指东南亚,势必会遭到美英两国的反对和抵制。
而此时的美国,因为不满日本的行动触犯了美国的在华利益,加上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野心越来越大,所以日本开始禁止向日本输送钢铁、石油等战略资源,希望可以对日本釜底抽薪,阻止日本继续扩张。
不过,美国忽略了这个赌徒的胆量,日本非但没有悬崖勒马,反而是主动利用自己军事上的一时优势,主动出击袭击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企图一举清除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力量,从而为日本后续夺取整个东南亚抢占先机,毕竟没有美国海军背后的骚扰,日本要占领东南亚会容易的多。同时,为了切断美国本土同澳大利亚的联系,日本也必须要歼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日本认为,如果没有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资源做支撑,那么仅凭国内的储备资源,日本非但不能继续扩张、称霸世界,反而会因为资源的匮乏吐出已经到嘴的肥肉,所以也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招惹国力远远超过自己的美国,这是不智之举,更是无奈之举,毕竟当时招惹尚未完成军事准备的美国,比招惹陆地上的霸主苏联稍微强一点。
以上就是个人关于日本为何非要招惹美国的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评论区留言哦
二战中,日本实力明明不如美国,却还要招惹美国,这是为了什么?
有人说是因为日本疯了,其实并不是。二战时日本表面上看起来疯狂,其实背后仍然有着非常精明的算计。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日本为什么没有对苏联发动全面战争?
事实是尝试过,失败了,还被灭了一个师团,从此学乖了,再也不敢动了。
你看看,一下知道痛了就立刻收手,这像是疯狂的样子吗?
他为什么敢招惹美国?因为他还不知道美国真正的潜力,他当时只能看到美国的表面实力。而从当时的表面实力来看,美国其实是弱于日本的。至少在半年内,日本在太平洋上对美国占据优势。经过偷袭珍珠港之后,这个优势的持续时间可以更长一点。日本的打算就是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吞掉东南亚,缩小差距,然后择机与美国停战。
这其实是日本当时条件下最优的选择了。
二战中,日本实力明明不如美国,却还要招惹美国,这是为了什么?
二战实力不济的日本其实不想招惹美国,而是美国挡住了他实现大东亚共荣圈(侵占东南亚)的梦想,扼住了日本海上通道的咽喉,威胁到了自己实际的利益,被迫无奈才出此下策!
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因为美苏在当时的中国都有各自的利益,所以在各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援助,再加上中国军民团结一致誓死抗战,让狂妄自大不可一世自称三个月就能拿下中国的计划破了产,并且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不但消耗掉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毫无进展寸步难行,而美国的战略物资却源源不断的通过太平洋航线抵达中国,输入新鲜的血液和日本抗争到底!近百万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精锐被苏联牵制动弹不得,这一切的一切让日本很是头疼和恼火。
为了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其实是为了侵占东南亚各种矿产资源,以充实和维持自己庞大的战争物资供给,占领东南亚各国已迫在眉睫,而东南亚是英美法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地,驻有几十万不少的兵力,要想赶走东南亚的英美联军,就必须切断他们唯一的海上生命线,想要干掉西方的航运,就必须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牢牢的把太平洋掌控在自己手里,一切准备就绪,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
招惹美国的风险和代价日本人心里比谁都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财,还趁机夺得了大片土地,并快速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工业能力,几十年之后经济和军事已经挤身世界一流强国之列,再加英国老牌帝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占领东南亚无异于向西方列强宣战。但此时欧洲诸国已被德国横扫,老牌强国法国投降,英伦三岛正被德国炸的昏天黑地岌岌可危,德国钢铁洪流正在漫过苏联边境,如入无人之境。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觉得时机已经来临,趁着美国专注欧洲,英国自身难保,苏联也已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机会简直千载难逢!
1941年12月7日凌晨,蓄谋已久的日本海军三百多架飞机,对夏威夷美国的太平洋海军基地进行了轮番的偷袭和攻击,致使美国太平洋舰队死伤四千余人,炸沉4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以及多艘舰艇受损,整个海军基地毁坏,一百多架飞机被炸毁,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暂时掌控了太平洋航线。
1941年12月8日日军开始在马来西亚登陆,并在此后只用了九个多月时间就占领了整个东南亚,英美西方联军多数都是由印度或者是当地人组成的,战力低下,如何能抵挡的住狂热好战训练有素的日本军国主义的进攻。1942年5月6日,随着美国驻菲律宾巴丹守军的投降,日本控制了所有东南亚和太平洋上的要塞岛屿,切断了西方和东南亚国家的海上通道,整个东南亚和东亚只剩下中国在坚持战斗奋勇抵抗。
可以说日本在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偷袭,和快速占领东南亚各国的行动上,确实是取得了战术战役阶段性的胜利,但在战略层面上却是彻彻底底的失败,随着德军在苏联受挫,英国在美国的帮助下缓过劲来,美国腾出手开始狠狠的教训日本,轰炸东京让日本人第一次尝到了挨炸和战争的滋味,接下来中途岛大战基本上全歼了日本海军,太平洋上从此再也看不到一艘日本军舰,那怕渔船,硫磺岛和塞班岛都成了好战军国分子们的坟墓,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世界瞬间清静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就是招惹美国的下场,这就是侵略者的下场,原子弹下无冤魂,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投降,但苏联拒绝其投降并对盘踞在中国东北数十年的百万关东军于以毁灭性打击,这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们应得的下场,咎由自取死不足惜!
远离战争,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缅怀先烈,时刻警惕着日本军国主义!
我是赤水的外婆桥,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多多支持,给我鼓励!
二战中,日本实力明明不如美国,却还要招惹美国,这是为了什么?
日本的作战计划:
1、偷袭珍珠港,消灭全部太平洋舰队海空作战力量;
2、在全歼太平洋舰队后,迅速南下攻占中途岛;
3、之后全力东进,在美国喘过气之前占领巴拿马,切断巴拿马运河,以便切断欧美联系,控制整个太平洋的制海权;
4、与美国谈判,逼迫美国退出战争,放弃对英国、苏联和中国的支持,解除对日本的制裁,承认日本对中国和印支的占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