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被刺身亡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相似吗?
一点都不相似,不要强行对号入座。
“萨拉热窝事件”中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闹市被杀,其实是一起民族主义刺杀案件。
行刺者是个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而行刺的6月28日是塞尔维亚人的“国耻日”。
为什么叫国耻日呢?因为这天是曾经塞尔维亚亡国的日子,许多心念旧国的塞尔维亚人咽不下这口气。
实际上塞尔维亚这个国家的古代史挺复杂,他们长期受到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侵略,在中世纪尾声的1459年被奥斯曼吞并,然后被当做一个省统治了几百年。
土耳其人的统治非常黑暗,他们管塞尔维亚人叫“濑亚”,即牲畜。
后来随着沙皇俄国的崛起和土奥的衰落,塞尔维亚终于通过1878年的“柏林会议”获得了独立,也终于在1882年复国成功,建立了塞尔维亚王国。
在这个时间段里,塞尔维亚一边赶走奥斯曼,一边扩张领土,将势力影响到了全巴尔干,期望搞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把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全部统一进来。
这种做法让塞尔维亚的民主主义变得汹涌澎湃,各地塞尔维亚人纷纷响应。
此举无疑得罪了奥匈帝国,因为波黑地区自1908年起,已经是奥匈帝国的领地。
1908 年 10 月 6 日,奥匈帝国宣布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两个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这本来是个顺水推舟的事情,自“柏林会议”以来,奥匈帝国就已经事实上的占有了波黑,并且他们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取代了奥斯曼苏丹的统治。
但奥匈帝国吞并波黑其实是一步硬棋,太霸道了。这件事钻在了土耳其内乱和俄罗斯日俄战争失败的空档里,也打破了巴尔干地区脆弱的力量平衡,激怒了整个欧洲的塞尔维亚和泛斯拉夫民族主义者。
俄罗斯马上做出了反应,在塞尔维亚和其他巴尔干省份鼓励亲俄、反奥地利情绪,引发奥地利对该地区南斯拉夫扩张主义的恐惧。
在此起彼伏的“大塞尔维亚”民族思潮拍击下,许多塞尔维亚王国的人开始躁动,认为波黑被奥匈占领是“国权沦丧”。
什么?你说这地方是500年前被土耳其人占去的?劳资弄死你!
1908年这件事儿,在很多历史记载中轻轻带过,但当年它被称为“波黑危机”,其中包含了塞尔维亚的民族矛盾,塞尔维亚王国的扩张矛盾,奥匈帝国与俄罗斯的矛盾,奥斯曼与奥匈的矛盾,还有奥匈内部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矛盾。
当年奥匈人都已经找到德国人了,准备让德国履行1879年缔结的联盟防御条约,一起对塞尔维亚王国和俄罗斯、法国开战。而德皇的反应是非常高兴,他们巴不得拱火。
所以,波黑赢得了“巴尔干火药桶”的名号,而巴尔干则成了“欧洲的火药桶”。
但这件事却因塞尔维亚王国的转向而停止了,1910年塞尔维亚、黑山、保加利亚、希腊组成了一个“巴尔干联盟”,他们一起对着衰落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开了刀。
两年以后,巴尔干联盟获得了胜利,他们瓜分了奥斯曼在欧洲的部分。
可是,牛皮哄哄的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在瓜分到马其顿的时候产生了冲突。
保加利亚想要整个马其顿,而塞尔维亚想要弄个通往亚得里亚海的口子,甚至希腊和罗马尼亚也掺和进来,都要分蛋糕。
奥匈帝国当时正头痛呢,这下找到机会了,马上刷给保加利亚一笔贷款,以“帮助保加利亚维护领土完整”。
这下子巴尔干联盟热闹了,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为了干保加利亚,居然又组了个“反保加利亚联盟”。
于是,保加利亚在德、奥的怂恿下,对塞尔维亚、希腊发动了战争,即“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不过这场战争保加利亚打输了,因为反保联盟得到了协约国的帮助,而德国却半路突然卖了队友。德皇认为时机未成熟,不想帮助奥匈帝国参战,于是奥匈也没有帮保加利亚。
这件事造成了协约国的壮大,以及奥匈帝国的地位降低,还产生了极为尖锐的半岛矛盾,直接影响到了欧洲的历史走势。
而且它还推动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的进一步抬头,很多奥匈塞尔维亚人站出来,要奥匈帝国吐出波黑这两块被侵占的土地,与塞尔维亚王国和平。
毫无疑问,奥-塞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到顶点,奥匈帝国不收拾塞尔维亚,他们就不用在地球上混了。
欧洲列强也纷纷插手其中,最终演变成了协约国-同盟国的矛盾。
而费迪南大公的遇刺,正是点燃火药桶的导火索。
谁也没想到一个不满20岁的波斯尼亚人,会在费迪南大公视察巴尔干的时候行刺,将这位奥匈帝国唯一的皇储血溅街头。
普林西普虽然是波斯尼亚人,却是个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他当时还挂着塞尔维亚王国贝尔格莱德学生的身份,参加了“黑手社”。
奥匈帝国随后搜查出了20多个从犯,5名被判“谋杀罪”的都是堪堪19岁的学生。
法庭上普林西普被问到动机的时候,他声称:“我是南斯拉夫人,我相信所有南斯拉夫人的统一,不管是以什么形式,那就是独立于奥地利。”
“那么你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这种愿望呢?”
普林西普回答:“用恐怖的方式!”
“除掉那些挡路的和作恶的,还有那些阻碍统一的……”
辩护律师根本懒得动嘴。
显然,无论是前因,还是后果,都与安倍首相的刺杀事件不能混为一谈。当代的世界局势也与当年那种一触即发的“巴尔干火药桶”局面完全不一样。
山上徹也的作案动机相当模糊,他不具备普林西普那种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民主主义诉求。
按照目前的新闻线索,安倍遇刺案其实是个反社会性质的案件,山上徹也家道中落,母亲迷信邪教散尽家财,他在郁郁之中充满了仇恨,又在策划中恰巧遇到安倍演讲,便施行了犯罪。
而且,世界上的政治人物刺杀相当多,但安倍这个事件真的不必抬太高,他只是一个退休的日本政客。
安倍在近铁大和西大寺站前发表演讲时,从背后被枪击中。
这个站点在奈良郊区,距离奈良市区还有两站路,是重要的近铁换乘站点。
安倍选择在这里做演讲,可能是希望能让全国各地的人路过时看到。
按照一些日本论坛上讨论的说法,日本国民更关心的是,“霓虹怎么会有枪得斯卡?”
似乎总理的身亡不是太令人关心的事情,枪击事件给生活带来的恐惧感才是重点。
这跟萨拉热窝事件有共同之处吗?带来的社会效益能一样吗?
有的日本人在被采访时居然笑出声了呢!笑出声了!笑出声了!笑出声了!
老实说,我现在比较理解安倍为什么又是肠炎又是尿血了。
有这么一帮没心没肺的国民确实够压力,甚至他们在你被枪打的时候既不逃也不叫,情绪极度稳定。
其实吧,别看如今的世界显得暗流奔涌,什么俄乌纷争颜色革命,美帝国主义也蠢蠢欲动,但当今的世界其实离第一次世界大战那种有点火星就炸的局面还很遥远。
当然,我们也不能呆萌地认为安倍遇刺不会带来其它的催化反应,只是就这个问题本身而言,我们确实不能将安倍遇刺与萨拉热窝事件划等号。
安倍被刺身亡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相似吗?
我认为:安倍遇刺身亡,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没有关系 。
安倍被刺身亡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相似吗?
不是
安倍被刺身亡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相似吗?
应该是日本内部党派之争下的动机选择,战争可能会越来越近。
安倍被刺身亡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相似吗?
牛马不相及?战争最大推动者?是独裁者及少数利益集团控制的国家?如国家首脑受人民?议会等组成限制首脑权力机构的存在?发生战争概律就小的多?不受任何限制或窜取了国家军队大权的独裁者?则爆发概率大?历史上如?希特勒?东条英机?萨达姆?霍梅尼?等人物?
安倍被刺身亡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相似吗?
五雷的判断是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们邻国日本近期出了大事,前首相安倍晋三突然被前海上自卫队队员刺杀了,现在可以确定此事要被载入史册。
那么,这次刺杀事件会导致更恶劣的影响吗?毕竟从萨拉热窝刺杀奥匈王储导致一战爆发,到日本二战前的“二二六兵变”让魔鬼出笼,以及离我们更近一些的肯尼迪遇刺案,刺杀政治人物尤其是国家首脑,似乎每一次都导致了严重后果。
不过,要是仔细观察一下前因后果和历史背景,就知道战争与和平并没有这么简单。台前的演员是否谢幕,有时并不重要。要统治阶级有心,任何借口包括卢沟桥士兵走失都能成为开战理由。台后的博弈才是关键。如果各方没有动杀心,恐怕就是至亲至爱去世也不能改变世界大势。
安倍这些看起来高高在上的头面人物,说白了也是人间的一缕浮沉。他死了肯定会有影响,例如日本自民党在他死后的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右翼势力可能会加紧扩军备战,必须值得各国警惕。但以日本目前的实力,五雷认为它还做不到决定世界和战的程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