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盟军用各种假飞机假坦克,德国为什么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谁说德国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呢?

德国自1941年不列颠空战打输以后,就开始不断挨英国轰炸机的揍。

1942年后,美国也加入了进来,轰炸密度、烈度不断刷新记录,更是炸得德国痛不欲生。

这种情况下,德国人再不动下脑筋,哪里还撑得到1945年?

别的不说,D-DAY当天,诺曼底登陆的美军就碰上了德国的假目标。

当时美军负责了最凶险的奥马哈海滩。

奥马哈海滩风高浪恶,潮涌不断,沙滩前有高崖,德军在上面修筑了坚硬的防御工事。

所以这片滩头的战斗一开始就血腥无比,德军打得美军抱头鼠窜。

本来按照美军的操行,他们不该是这个下场——海上停着那么多军舰,炮火凶残得要命。

但战舰们远距离轰炸怕打不准,还会炸死自己人。

靠近了打吧?也不敢。

根据战前侦查的情报,德军在旁边最高的海岬“霍克角”上,有一大片重炮群。

如果海军贸然靠近,可能会成为重炮群的打击对象,遭遇惨重损失。

就这样,奥马哈滩头的美军不得不在枪林弹雨中煎熬,面对德军凶猛的火力一筹莫展。

好在紧急时刻还是有英雄来救场的。

几艘驱逐舰冒死抵近,开始用大炮压制德军。

“游骑兵”第2营也做出了一个很冒险的行为,他们硬是靠攀岩的方式,爬上了陡峭的霍克角,杀上崖顶。

有些美军士兵爬着爬着,一不小心就从崖壁上掉下去,活活摔死。

等他们终于爬到崖顶,准备消灭“德军重炮群”的时候,差点鼻子都气歪了。

原来,哪有什么“重炮”,满地都是一根根刷了黑漆的木头杆子!

德军便是用这些粗糙到令人发指的破烂,硬是误导了奥马哈海滩的美军战术决策。

如果不是因其误导,美军起码要少死1000人。

当游骑兵们确定了假目标后,美军舰队马上靠拢过来,一通凶残地舰炮乱射,马上就打烂了德军的防御,将德军炸得狼奔豕突,很快就结束了奥马哈的战斗。

实际上,尽管二战中的德军搞假目标没有盟军那么专业,但他们也忽悠了盟军、苏军很多把。

如上图的木头坦克,它是德国人在梅斯放置的假目标,美国兵远远地将它当成了4号坦克,招来飞机轰炸。反倒是野马飞行员的眼睛比地面人员更好,他收住了攻击,说如果不介意在飞机上涂个新LOGO的话,他可以炸一下。

还有上图这根木杆子,他这次坑了美军的装甲兵,坦克手们如临大敌,还开了炮,等冲到跟前才发现,这不是德军的反坦克炮,只是根丑陋的树干。

德军在战争中甚至还开发了一种“伪装狼獾”,他们将自己的“黑豹”稍作修型,再图上盟军的识别章,冒充美军M10“狼獾”坦克歼击车。

这些黑豹非常阴险地流窜在阵地前,当美军谢尔曼因为看到“自己人”而放松警惕时,便成为他们的杀戮时刻。

上图是一张正牌的“狼獾”坦克歼击车,德国人是不是伪装得很“灵魂”?据说阿登反击战中德军使用了不少这种伪装M10,气得美军抓住这种车的乘员都会就地枪毙。

飞机是战争中最容易受到轰炸的目标,上图是德军伪造的BF-109战斗机,它们被放到停机坪上,与真飞机混杂在一起,这样便能起到真假莫辨的迷惑效果。

上图是德国人在架设一架木头做的架飞机,如果有条件,他们还会给假飞机涂上真飞机一样颜色的涂料和徽章,用篷布制作假的机窗。

很多盟军飞行员都有轰炸假机场的经历,他们表示德国的“机场”经过精心建造,几乎完全由木头制成,有木衣架、油箱、炮台、卡车和飞机。

即便把它们掀上天,你也不一定会知道那是假的。有的人则无所谓,假的也是“战绩”,不影响你得到勋章。所以,今天谁也说不清某些王牌的战绩中有多少水分。

盟军也不是傻子,他们在一些德军机场投掷了这种假炸弹,让德军又是挖土又是搬家,等工兵动手的时候才发现是假东西。

这个德国老人很悲愤,1943年时他所在的机场遭到空袭,然后天上掉下个假炸弹,就砸在他身边吓得他患了几十年的后遗症。

就连日本人都知道用假目标来分散注意力,如上图,这是冲绳日军放置的架飞机。美军炸了一次又一次,等打下冲绳才发现,原来都是些破竹筐。

还有上面这种破磨辊和铁丝搭建的“防空炮台”,日军用这种拙劣的假目标成功地分散了美军飞机的注意力,当满地都是这种东西的时候,飞行员是没工夫去分辨的。

当然,二战最强的假目标还得看盟军,他们的伪装才是真正的大师级。

美军当年有个专门的“幽灵军”,其成员来自好莱坞、艺校和广告公司,足足1000多人专门负责各种战场欺骗,骗得德军眼花缭乱。

即便是没有战争威胁的美国本土,他们都设计了一个庞大的“障眼法”,让整个飞机制造厂变成了伪装网上的荒山。

英军也不赖,为了应付不列颠空战中德军的疯狂轰炸,他们启用了一帮艺术家和工程师,设计了许多以假乱真的机场。

这些机场使用了真实的编号和真实的通讯联络,甚至还准备了人员准时上下班,用广播播放飞机引擎的声音,将德军骗了一次又一次。

兵者,诡道也,这些战场上的障眼法,不过是基操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