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武器装备发展史上有哪些蠢到令人窒息的设计?

我认为最愚蠢的设计是日本人用南部十四式手枪设计的“枪刃”。

这绝对是把蠢到令人窒息的武器,要不是当年没有电子游戏机、漫画和角色扮演,都要怀疑这是不是哪个令和年的废宅快乐水上头想出来的点子。

实际上,日本人是在昭和4年,也就是1929年设计了这把脑洞武器,他们称之为“试制手枪附军刀”(試製拳銃付軍刀),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日本RPG中的“枪刃”其实是二战前的脑洞。

当年的日本研发者认为,近距离的交战中,军刀与手枪都是很厉害的武器,所以糅合二者的特性,就能产生一种极具特色的近战利器。

美国人开发的有些东西也很蠢,如上图的这个单兵作战飞行器,它名叫VZ-1 Pawnee,属于一种涵道式的直升机。

美国人50年代已经完成了这种飞行器的设计和测试,它能让一名士兵站在上面边飞边射击。

但士兵们很畏惧这种武器,他们觉得这东西蠢透了,分明是在天空升起一个10米高的活靶子。

而且VZ-1 Pawnee的飞行控制非常恐怖,其控制方式与今天的平衡车类似,想往哪边飞就往哪边倾斜,但它缺乏稳定,噪音难受,飞不高,动作过大绝对会撞死自己。

试飞员表示:“我就像站在一台绞肉馅的机器上。”

美国陆军在综合考虑之后认为,与其给每一个士兵订购这玩意儿,还不如把他们塞进装甲车跟着坦克冲锋。

实际上它最初是美国海军与席勒飞机制造公司合作研发的项目,海军本希望能有种让陆战队单兵登陆的装备,后来发现直升机速度是它的10倍,在海上飞这玩意儿也不靠谱。

美国人在60年代还开发了一种技术非常高大上的“火箭射弹枪械”Gyrojet。

这东西蠢得比较清奇,美国人当年研发它的时候,认为自己“掌握了枪械武器革命的密码”。想想看,别人打的是火药动能的原始武器,俺们米国大兵打的却是高科技火箭弹!这不是革命是什么?

Gyrojet的技术基本体现在其发射的火箭子弹上,枪身就是个壳子。按照美国人的构想,火箭子弹能让枪械以更低的后坐力发射更强大的子弹,而且它的声音还很小,岂不美哉?

但实际运用中,Gyrojet验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

后坐力低是真的,声音小也是真的,可火箭子弹的准头有点不靠谱。

这些火箭子弹飞行时会发出由远及近的“嗖嗖”声,还会连出一条条烟雾轨迹,简直是在告诉敌军“我在这……”

而且Gyrojet的低后坐力的原理,在于借助了火箭的加速度原理,它们在离开枪口后会持续加速。可成也萧何败萧何,这种原理意味着火箭子弹不像普通子弹那样,出膛即获得最大初速。

所以,Gyrojet的子弹距离越近威力越低,极近距离甚至能用厚帆布挡住。

于是在消耗了大把时间和金钱后,美军放弃了这种不靠谱的“革命枪械”。倒是美国空军慧眼识珠,买了一点手枪给飞行员打信号弹。

厂家后来也想通了,重新利用该技术设计了新型的信号弹,果然大卖。

世界武器装备发展史上有哪些蠢到令人窒息的设计?

W君说说意大利的武器之路吧。其实其它国家也很多蠢设计,但是来自意大利的设计是触及W君灵魂的震颤!

卡普罗尼Ca·60水上飞机(1921)

8具引擎,9组飞行翼的水上飞机。1921年3月4日试飞18米“高空”坠毁。

由于三翼机的成功,使部分设计师被成功带歪,认为“翅膀”越多飞机机动性越强。实际上增加的升力严重的被结构抵消掉,复杂的结构体也是稳定性降低到一个发指的程度。意大利人以时装的“潮范儿”设计出这款飞机。诸位莫笑,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MIAS单兵突击车

1人操作,8mm并联贝雷塔机枪或者45mm布雷西亚榴弹发射器(战时无法更换,回厂组装),正面8mm装甲;220cc单缸水冷发动机,并配备铁锨、钢镐、斧子以防陷车。

两种作战姿态

榴弹发射型

最后又回到了那家神奇飞机制造厂-----意大利卡普罗尼飞机公司

思提帕·卡普罗尼,绰号“空中酒桶”

正面看没什么问题,它主要是验证一个问题。当时螺旋桨飞机在达到800km/h后,螺旋桨反而成为飞机加速的阻力(极限转速)。于是意大利人在螺旋桨外围增加一个涵道(风洞),这样进入涵道内的气体就应该(注意W君用词)是高压气体向后“喷出”,有助于加速。战机制作出来后,实际只能达到68km/h的时速。并且“萌”翻了在场观摩的意军高层。。。。。

这是它的四维图,如果没效果看下面这张彩色带驾驶员的喜感图:

诸位脑补盟军战斗机飞行员看到一个这样家伙慢悠悠飞过来后向你射击时的面部表情。。。。。。

笑死的诸位W君概不负责!

世界武器装备发展史上有哪些蠢到令人窒息的设计?

我是军事妹子,要我不负责任地说,人类武器发展史上最蠢的就是发明了武器。

负责任的话,首先,最蠢的应该美国的核火箭筒了。冷战时,迫于苏联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威胁,美国极其盟友使出了浑身解数,以及各种已经掌握的成熟技术用来设计生产足以摧毁或者阻止苏联装甲机械化部队推进的武器。核火箭弹作为北约当时最“靠谱”的一款可以有效阻止苏联装甲集团军前进的武器,设计上可以说是愚蠢至极。

图为美国的M-338火箭筒

虽然,核火箭炮可以通过核冲击和创造弹坑以大量杀伤苏联的T-55/62坦克集群,然而其过于大的爆炸威力往往使得操纵人员也被卷入核冲击之中,甚至发射该火箭炮的人会当场死亡,可见这款武器设计上的愚蠢之处。其实,美国只要换个思路就可以解决核爆杀伤操作人员的能力,美国只要在核火箭弹上增加弹翼并且使用专门的火箭弹发射架就行足以把核火箭弹发射到足够远的敌方。

图为苏联的坦克集团军

然而这就像哥伦布立鸡蛋一样,当时的美国设计师明显都没有想到这一点。而且更令人窒息的是,英国也为了抵挡苏联的装甲集团军在自己的防区内埋置了鸡蛋孵化的核弹,简单的来说就是用鸡蛋比大自然温度总要高出一些的特性用来控制住核弹的爆炸。

图为英国的蓝孔雀核地雷

但是不难想到在冬天时,这个装置会不会失灵。为此,在冬天的时候英国还要派工兵回收自己埋设的核地雷,并且放置到室温内用来维持核地雷装置的日常运行,而且为了保证核地雷不会自爆,英国还要经常派遣技术人员去记录鸡蛋核地雷内鸡蛋表面的温度,可以说是令人窒息的操作。

其实现在我们觉得蠢的设计发明,只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要是和他们同一时代,相信我们也会为这种设计鼓掌欢呼......

世界武器装备发展史上有哪些蠢到令人窒息的设计?

MXY-7樱花特别攻击机:中途岛海战失败后,日本已经无法对抗强大的美国海军。这个时候,疯狂的军国主义者提议发动自杀式攻击,而樱花特别攻击机就是神风特攻队专用自杀飞机。虽然叫飞机,实际上怎么看都是个有人空对地导弹。这个“人弹”由体型较大、航程较远的轰炸机作为母机挂载,一旦飞抵目标区域上空便由母机投放,飞行员操控樱花飞向美国海军的军舰。樱花特别攻击机机身为木质结构,由火箭引擎驱动,前半部装有一枚1.2吨重强力TNT弹头,中间的狭小驾驶舱内坐着神风特攻队飞行员,它根本没有起落架,一旦被投放,飞行员断无生存之可能!一旦撞向美军军舰,飞行员会在强大的爆炸威力下瞬间灰飞烟灭,爆炸形成的巨大火团恰如樱花之盛开!啊!这是由一位17岁的青年用生命谱写的华丽乐章!颤抖吧,凡人们!!!

回天人操鱼雷也是同理,可惜取个好听的名字也是无力回天。鱼雷内部载乘员1名,乘员可由小型潜望镜确认敌舰位置与操纵鱼雷,装载炸药1.55吨。这个奇葩的是,提出构想的乘员黑木大尉在一次测试中被炸死,毕竟“为天皇陛下尽忠”嘛,死得其所。

九七式手榴弹是二战日军主力手榴弹,这款手榴弹设计最蠢的地方在于在使用前必须要用力将手榴弹在石头或者头盔等坚硬物表面敲击一下,以便使得击中击中雷管并启动延迟装置,以便将其投向目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一名日本兵拿着手榴弹对着自己的头狠狠的敲了一下。好疼!卧槽,我头盔呢?

冷战时期,美国的核背囊、M65型原子炮,苏联的279工程核战坦克,这些武器设计疯狂有之,愚蠢亦有之。

世界武器装备发展史上有哪些蠢到令人窒息的设计?

论小蠢的话,我一直认为歪把子机枪算一个。

桥夹供弹看似简化了后勤保障,但是对供弹连续性极为不利,还要专门配个油壶来润滑,开放式的弹斗又很容易沾染油污和尘土,而且偏置在枪身左侧,造成偏心力矩,影响稳定性,进而还导致准星只能罕见地布置在枪身右侧,再加上那个标志性的歪把子,使用者呈现出怪异的瞄准姿势,看视频就知道了。

另外一个愚蠢玩意儿也是日本货——伏龙

伏龙系统的组成相当简单:一套含有氧气供应及二氧化碳回收设备的潜水服,一枚五式机械触发水雷,一根5米长的竿子,当然,还有一名准备“玉碎”的潜水员。

伏龙系统主要用来进行反登陆自杀作战,理想运作方式是:潜水员穿戴潜水服后,埋伏在日本近海浅水水域的混凝土水下工事里,等到合适时机,比如登陆艇开始冲滩登陆时,在水下找准目标,用长竿子将“五式”水雷撞向目标船底外壳上,水雷爆炸,摧毁船体及船上人员。

当然,事情总不会那么理想。

首先你得先在预先登陆的地方设置混凝土工事——这首先就是个蛋疼的事,事实上最后也没空来做这个,潜水员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连同目标一起报销。

其次,即便潜水员命大没炸死,供气设备最长也就支持5个小时左右,算上前头潜伏实践,基本上不管成与不成,横竖都得死——你想想,在我方登陆搞得火热的时候,中间突然冒出来个小鬼子?

最后,按照原设计,潜水服中存有氢氧化钠用于吸收潜水员呼出的二氧化碳,避免潜水服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这种设计通常是用于潜水艇中。但一旦潜水服或头盔上出现破口,哪怕只有一丁点大,海水就会立马涌入,与氢氧化钠接触后剧烈放热,强碱性沸水冲入潜水员肺部而立即致死。因此,整个训练过程中,算上二氧化碳中毒、潜水装置失效等事故,约有10名队员在训练中丧生。

不过,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伏龙解散,也没有过正式战果,呵呵。

世界武器装备发展史上有哪些蠢到令人窒息的设计?

空气炮。空气炮是纳粹德国在二战后期开发的一种利用压缩空气的武器,属于二战中德军众多脑洞产物之一。该武器用于防空作战,但是实战中连低空飞行的敌机都无法有效摧毁,同时,该武器体积太大,容易遭受攻击,后被终止项目。

圆盘战舰。一直以来,战舰一般是将主炮放到前部和后部,作战时要横在敌军面前才能有效发挥火力。而为了避免来回调转舰体的麻烦,俄国研制了德夫哥罗德级圆盘型战舰,意图通过旋转自身来有效发扬火力,理论上作战效果很好。但是建成后,发现该舰主炮一旦开火,舰体就会陷入自身的打转,无法进行下次射击。同时,该舰舰体不是常规的细长型,导致航行性能极差,连方向都很难控制,最终该舰主要停泊在港口,成了摆设。

鼠式坦克。德国当时迷信于重型坦克,最终产物就是鼠式坦克。鼠式坦克重达188吨,装备一门128毫米火炮和一门75毫米火炮,装甲防护极为厚实。但是该坦克制造困难,机动更是问题,而且德国已经失去了制空权,其即使投入实战也仅仅是敌军的绝佳空袭目标罢了。鼠式坦克仅仅制造了两辆,在柏林战役中虽然给苏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对于整体必败的战局而言毫无用处,最终弹药打完被遗弃,然后被苏军俘获。

多翼飞机。当时飞机发动机功率有限,为了提升升力,增加翼面面积成了最佳选择,但是过长的话容易折断,于是出现了下图的这种设计,多层飞机。但是实战用途都很差,民用机也是性能不佳,很快退出历史舞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