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为什么没有仿制或自研毛瑟大型手枪?

不要神话毛瑟枪,这只是一把手枪,对战争起不到太大的影响。

如果毛瑟手枪真像那些夸张的文章描述那样是把大杀器,日本人早就拿去仿制了。

毛瑟战斗手枪之所以在中国受到青睐,主要是因为这种武器在军阀混战时期很适合民间驳火,战争时期又适合缺乏火力的军队使用,而且不管进口量还是自产量都很大,自然而然就在抗战时期出了不少风头。

说白了,中国人用惯了这种武器,有使用基础,在近距离的作战中面对日军凶猛的进攻还能占据一点小优势,当然对C96等毛瑟手枪赞不绝口。

但日本人有日本人的角度,他们的分队编制已经打造得相当标准,步枪-机枪-掷弹筒足以解决问题,根本没有手枪的位置;甚至就连早就开发出的冲锋枪日军都不大喜欢用。

这并不奇怪,毛瑟手枪尽管没少上战场,却一直都是个比较边缘化的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毛瑟公司曾企图将其推销给德军,但德军却看上了卢格P08,各种变型卢格一点也不比毛瑟手枪差。

过于大型的毛瑟手枪颇有些“超纲”,各种跨界的结果就是火力不如冲锋枪,威力不如真正的卡宾枪,人机功效又比普通的手枪要差,它注定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特别武器,当年但凡枪炮管够,中国军人也不会指望拿毛瑟手枪打鬼子。

当然,作为毛瑟战斗手枪的最大用户群,中国人还是正确地发挥了这把武器的性能,开发出了侧倾的扇面打法和手枪队集中近战使用的战术。

实际上,日本的武器设计大师南部麒次郎不止设计了南部十四式,他还设计有不少南部手枪,甚至自动手枪,日军其实并不缺手枪型号。

日本“第一支现代化手枪”是东京枪炮所开发的明治二十六年式转轮拳铳,这种转轮手枪1893年装备,历经各种大战,一直被用到二战以后才淘汰。

然后南部麒次郎开始崛起,他在担任东京炮兵工厂厂长之后,在1902年即开发出了南部自动手枪。这年中国还在闹义和团。

南部自动手枪可分为大型(甲)、大型(乙)和小型(南部小型拳銃),大型为8mm弹,小型为7mm弹。

不过日军并未大规模装备南部手枪,仅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东京炮兵工厂为日军提供南部小型拳铳(另一种为南部大拳)和11万发配套弹药的记录。这些手枪也被零星地供给军官自行购买和拿来出口。

日军将手枪列入“辅助火器”,所以缺乏资源的日军不可能将其作为首要装备目标,从一开始就装备的比较拖延和缓慢。

直到大正13年(1924年)日本海军陆战队才开始大量装备“南部陆式”手枪,然后次年陆军部下令,大规模装备改进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枪,定义是“工作武器”,提供对象是宪兵、军官、机械部队。

为了满足部队的手枪使用需求,东京陆军兵工厂、名古屋兵工厂、小仓陆军兵工厂、东京燃气电气工程株式会社成为外包服务方,生产了不少南部十四式这样的王八盒子。

但正如前面所说的,日本资源太缺乏,不可能把手枪当装备核心。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将毛瑟手枪当做生产重心。真的想使用这些毛瑟枪的话,凭缴获的武器足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