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美军中有人拿着冲锋枪有人拿步枪?
美军中有人拿冲锋枪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吗?
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二战又不是用不起冲锋枪,到越战时还有美军坚持要用M1冲锋枪呢,嫌国家配给他们的M14和M16自动步枪一点都不香。
虽然那会儿还没有完整的火力概念,但当年的美军的确是支以火力为特色的队伍。
美军步兵班组的武器,前期以栓动式的春田1903为主,辅以勃朗宁BAR自动步枪,部分装备有汤普森M1928冲锋枪。
这些冲锋枪最早的用户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海军,也是美军大量装备的第一型冲锋枪。
M1928A1冲锋枪是美军装备的最精致的一批汤普森(还有一些M1921和M1921改装),贵得要死,但全枪做工极为精湛,枪管带有厚厚的散热片,再配上50和100发的弹鼓,能狂喷密集的弹雨,在太平洋战场上让日军吃了不少亏。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军已经在开始在换装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春田1903被换下,班组火力再度加强。除了陆战队和一些殖民地部队外,远征的美军几乎清一色配备了M1加兰德和M1汤普森冲锋枪。
于是,美军的武器配备成为:加兰德+汤普森+BAR。
这个火力相当威猛,加兰德一口气能扣八枪,汤普森负责了近距离的开路火力,BAR实际定位是支援武器,但依旧有正面使用的情况。
美军对冲锋枪的认识很明确,他们是按照公式来布置部队的,各种武器有负责的距离,而前沿接战区用冲锋枪增强火力,能取得1-2支冲锋枪顶3-5个人的结果。
实际上,美军也不是瞎子,美军是半途参战的国家,在这之前已经爆发过很多场大战了,除了血肉模糊的苏德战争,还有中国的抗日战争、法兰西之战、英德之战、苏芬战争、波兰之战等等,冲锋枪在其中大放异彩,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何况,作为巨型工业国的美国从来不为弹药发愁,他们是绝对不会如日本人那样,抠抠搜搜节省资源。
就连《租借法案》都给美国人提了醒,战火中的英、苏对冲锋枪的渴望实在是变态,英国甚至要求在伯明翰建立汤普森的生产线。
所以美军毫不犹豫就给自己人装备了简化版的M1冲锋枪,这种型号比M1928便宜得多,更利于战场大规模装备。
不过,汤普森M1型依然是贵,射速也过快,枪身沉重,所以美军其后继续简化,改出了M1A1型。
为了适应疯狂的二战,美国人干脆就没把鸡蛋砸一个篮子里,他们还开发了M1卡宾枪和M2、M3冲锋枪。
M1卡宾枪的开发是极为成功的,通用汽车代理的这种武器轻巧、便利,能猛烈的射出弹雨。它原先是准备给二线人员装备的代替手枪的防身武器,结果一投放部队就受到欢迎,连空降兵、坦克手和一线部队都大量装备,成为美军班组的重要构成。
M2“海德”冲锋枪的开发是场悲剧,美军想拿出取代M1汤普森的新冲锋枪,结果因为M2的设计工艺超出了工厂的生产能力,M2始终围着机床打转,让美军一气之下放弃了装备。
于是通用汽车再次出马,他们捣鼓出了一支简陋到凶残,却也便宜够用到极致的冲锋枪——俗称“注油枪”的M3。
M3的简陋其实是一种本事,它符合“工业的灵魂”,质量凑合,性能凑合,外观献给成本了,缝隙献给电焊了,全枪用汽车零件生产线就能砸出来。
所以美国兵用这枪的时候是骂不绝口也赞不绝口。骂的人嫌这东西丑得恶心用着烦心,打多了爱坏放着爱锈。点赞的人则认为这枪射速靠谱操控性极佳,连医院的护士妹子都能叭叭地打,还到处都是量大管饱,紧急时刻倒一箱子出来组织突击队上去就是干,劳资越用越可爱!
就这样,美军的班组武器变成了M1加兰德、M1汤普森M3黄油枪、勃朗宁BAR、M1卡宾。
毕竟冲锋枪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单兵自动火力,它们成本低廉(汤普森可以滚了),易于制造和大量装备,对人员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如果对面军队有大量冲锋枪的话,那么近距离火力己方一定是吃亏的,为了维持火力对等原则,肯定需要至少相同数量的冲锋枪。
何况,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机械化战争,一次大战时的阵地战模式已经被机械运动战所替代,士兵们坐在装甲车和汽车里,跟着坦克的矛头冲锋,突击和近距离任务的增多,促使军队必须提高自动火力的数量。以当时的技术而言,冲锋枪是最好的过渡装备。
之所以说冲锋枪是个“过渡装备”,是因为冲锋枪本身问题很大,尽管它们近距离火力凶猛,但也存在威力偏弱、中远距离乏力的毛病。这个问题最后由突击步枪解决了,冲锋枪也随着突击步枪的发展,在军队中被大量淘汰,但这是后话。
当时的人很明白冲锋枪的问题,所以哪怕财大气粗的美军也没有放弃步枪,M1加兰德步枪能提供相当不错的火力,无论是面对德军的98k还是日军的三八都能力压一头。必要时还能发射枪榴弹,进行白刃拼刺。
要知道,同时代的德国仅仅只部分装备了Gew43半自动,以及不算多的STG44突击步枪、FG42伞兵自动步枪,就连MP3840冲锋枪都不太够用。
为什么二战美军中有人拿着冲锋枪有人拿步枪?
二战时期,美军陆军步兵班输出的的火力是比较强悍的,在德意日与英苏等交战国中,也是出类拔萃的。
美军12人制的步兵班,有1支7.62毫米M-1903A4春田狙击步枪,此枪是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毛瑟兵工厂特许下研制,属于旋转后拉式枪机,仿自德国K-98系列毛瑟步枪,可视为毛瑟步枪的变型枪。
枪管长度缩短为610毫米,整枪长度比毛瑟步枪短,拉机柄向下弯曲,枪重3.94公斤,初速每秒850米,维基百科显示有效射程914米,由容量5发的弹仓供弹,采用5发分离式弹夹装弹,单发栓动射击,早期配有杆式刺刀,后来改为匕首式刺刀。
(M-1903A4春田狙击步枪)
M-1903A4春田狙击步枪,是在M-1903A3的基础上改进,加装了2.5倍光学瞄准镜,所以具有精度上的优势,瞄准镜座装在机匣正上方,为不妨碍瞄准镜的使用拆除了机械瞄具。
1支M1918A2勃朗宁BAR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采用觇孔和准星瞄准,全枪长为1.22米,枪重8.76公斤,口径7.62毫米,初速每秒810米,平均射速每分钟500发,表尺射程1370米,20发弹匣供弹,弹匣却安装在机匣下方,单发和连发射击。
(M1918A2勃朗宁BAR“轻机枪”)
由于一战包括二战,美国陆军步兵一直没有轻机枪,所以就将M1918A1/A2自动步枪安上了两脚架,全枪重量随之增加到了9.5公斤,貌似一挺轻机枪了,美陆军事实上确实是将M1918A2勃朗宁BAR自动步枪当作轻机枪使用。
M1918A2勃朗宁“轻机枪”,是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结合的典范,在恶劣环境下的高可靠性,使此枪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但其最大的缺点却是全尺寸的步枪弹造成枪的重量和后坐力太大,且缺少可快速更换的枪管来减少枪管的过热问题。
(M-1汤姆森冲锋枪)
1支M-1汤姆森冲锋枪,口径11.43毫米,是在M1928A1式冲锋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取消了H形块枪机延迟机构,工作原理改为自由枪机式。
此外,拉机柄由原来位于机匣上部改在机匣右侧,去掉了枪管散热槽和齿形减震器,舍弃了原先50发/100弹鼓,新研发了20/30发直弹匣供弹。
全枪长0.81米,空枪重4.78公斤,20发实弹匣0.57公斤,30发弹匣0.73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可单发和连发射击,射速连发每分钟12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
(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
由于此枪口径高达11.43毫米,具备威力大,火力猛的特点,缺点是结构复杂,重量太沉。
9支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全枪长1.1米,带刺刀枪重4.75公斤,口径7.62毫米,初速每秒865米,有效射程750米,8发漏夹弹仓供弹。
此枪是二战时期,最著名的半自动步枪,可靠性高,射击精度高,易于分解和清洁,被证明是一把可靠、耐用和有效的步枪。
(M-3冲锋枪)
1943年秋季开始,美步兵班新增了1支M-3冲锋枪,相应地减少了1支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
此枪口径11.43毫米,30发直弹匣供弹,有效射程200米,由于外型非常像是替汽车打润滑油的润滑油枪,所以俗称M3黄油枪,或注油枪,但M-3冲锋枪射击时易于控制,很快就得到了美军士兵们的信赖。
综上,二战时期的美军步兵枪,是以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为主要制式装备,此外,班长配备一支M-1汤姆森冲锋枪,所以在二战影视剧和图书资料中,常见到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以及M-1汤姆森冲锋枪。
(M-1卡宾枪)
另外,美军步兵班有一挺勃朗宁自动步枪,装上两脚架后,被美军当作轻机枪使用;一支装上2.5倍瞄准镜,充当狙击步枪的M1903A4春田步枪。
1943年秋季,美军步兵班正式列装了1支M-3冲锋枪,至于某些影视剧中出现的美军另外一支二战的标志性枪械M-1卡宾枪,是美军为二线部队提供的一种用于替代制式手枪的自卫武器,连排级军官非常喜欢,常在背上一支防身,步兵班并未正式列装。
但美军个别喜欢此枪的班长等士官,总会通过各种途径弄上一支分量不足5斤的7.62毫米15发弹匣供弹半自动发射的M-1卡宾枪。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为什么二战美军中有人拿着冲锋枪有人拿步枪?
美军步兵的标准武器是M1半自动步枪,而且很快M1卡宾枪就能取代冲锋枪作为军士、低级军官,机枪手、炮兵、通信兵等等人员使用的基本武器。
因此在二战后期,冲锋枪在美军的装备量实际并不多。因为M1卡宾枪的射击精度,打击威力,射程和可靠性都远远超过了冲锋枪。到了战争后期就连伞兵,侦察兵都开始大量装备M-1卡宾枪。
只有极少数部队的军官,士官和侦察兵,还依然配备冲锋枪。冲锋枪在美军主要是41年订购31万把汤姆森冲锋枪,一直到战争结束一共配备175万把冲锋枪,除了装备美军,也提供外援,而60万把M3冲锋枪主要是外援。自由法国,我国,英国等等国家都得到了大量美国援助冲锋枪。
在1940-1942年,美国装甲师一个师,就只有30把冲锋枪,数量非常少。同时期美国步兵师,就连工兵营,运输营都主要配备步机枪,通信连,反坦克炮营主要是手枪,只有侦察队才配备冲锋枪。
其实在正规德国步兵师,冲锋枪也不是主要步兵武器。1个1944年编制步兵师,有7980支步枪,2128把手枪,而冲锋枪只有681把,主要是侦察兵,士官和司机使用。在早期德国步兵师,冲锋枪1个师更是只有321把。
最喜欢冲锋枪的苏系部队,比如,苏联步兵大量装备冲锋枪是因为其他原因,首先是训练比较快,其次是负责打击铁拳火箭筒手,便于组成突击队等等。苏系步兵师经常1个师有2000-4000把冲锋枪,这在德军和美军正规师里是绝对没有的盛况。美军步兵师基本都是摩托化部队,装甲师所属步兵基本都是装甲车作战。没有这方面的迫切需求。
为什么二战美军中有人拿着冲锋枪有人拿步枪?
读过《铁道游击队》小说的朋友都知道,老洪的铁道游击队为了在火车上作战方便,装备的全是短枪,即便作战中缴获到步枪也上交军分区。
但在微山湖反扫荡斗战中,遭遇敌人,敌人在一里之外就朝他们开枪,游击队的匣枪却够不着人家,光挨打而不能还击。于是游击队也组建起了长枪队,以适应远距离作战需要。
中国的一支游击队尚且需要远近火力配合,更何况美军了,自然更需要远近火力组合了。
冲锋枪火力猛射程近,只能给逼近的敌人以猛烈的火力杀伤,但在远距离对射中却要吃亏,单靠轻机枪和人家对射,火力又太单一,所以美军每个步兵班都装备有不少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以满足远距离作战需求。
为什么二战美军中有人拿着冲锋枪有人拿步枪?
二战时期的美国步兵中出现长短枪的变化,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战场环境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单一的阵地作战,向相对复杂的城市巷战变化。
这就使得导士兵在进攻时对火力的要求加大,为了方便作战,美军在步兵中采用了新型的火力设置。即长短枪远近搭配的模式来配置班一级火力,这也是二战及二战以后陆军步兵军事改革的主要方向开始。
一战以前的步兵战术,主要还是以线型步兵排枪齐射为主。在一战以前的早期战争,步兵是战场上的主要作战力量。我们都知道“排枪射击”这个概念,也就是双方步兵走到一定距离内,互相开枪射击,直到某一方彻底被消灭或者全线溃散为止。
在这个时候虽然也有巷战和工事战,但是由于受到武器射击精度和火力射程的限制,使得军事指挥在进行部署时,必须将枪支集中部署是使用,才能获得最大火力密度和精准度。
等到了一战时期,虽然也有了机枪的出现,但是机枪在这个时候运用范围并不广泛,因此这个时候的陆军作战方式,仍然还是以城市外的阵地战为主。
在这个时候,步兵使用的都是统一的手动步枪甚至单发装填式步枪,这一方面是子弹的制造成本还比较高,另一方面则是战场的需求所致,在这个时候的步枪设计主要以超长有效距离,较大的威力为主。
因此在二战以前,可以说近距离自动武器是没有什么市场的,因为战场上已经有机枪了,而采用新型近距离自动武器不仅会增加使用成本,对战争后勤的要求也高,一般国家是搞不起这样的军队的。再加上单兵使用的冲锋枪由于精准低和射程近,所以都不太适应一战战场的需要,结果各国都出现了冲锋枪被设计出来,却没有军队采购的奇怪现象。
二战中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以及步兵在战场上地位的下降,使得步兵手中的武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装甲部队开始成为主宰陆地的主要力量,而在这个时候,士兵在战场上的地位则开始下降,从过去的主要突击力量转变成为配合装甲部队进行作战的辅助力量。
由于在这种战场角色的变化,使得军队对士兵手中的武器的设计要求也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从过去追求单一的远射程、大威力枪械,变成能够帮助士兵适应复杂环境,拥有较强近距离火力的设计。
因此在二战中,近距离自动武器开始成为战场上的主要武器,比如德军在二战中使用的MP-40型突击步枪,就是根据这一战场要求进行的设计,此外美军也根据自己的要求,设计出了“汤姆逊”系列冲锋枪,苏联也有自己的冲锋枪叫什帕金1941型冲锋枪。
在装备了冲锋枪的同时,各国步兵的战场战术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于自动武器的大量使用,使得步兵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进行集团新冲锋,而是改变成以班一级为单位发动的散兵线式冲锋。
同时在二战中由于堡垒战和巷战的大量出现, 也使得步兵的作战环境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这就使得以班一级为作战单位的步兵,必须要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这就要求步兵在进行火力配置时,必须要兼顾远近作战的需要,既要保证能都打击中远距离的地方目标,也要在近距离作战时保证足够强大的火力。
美国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这得益于美国雄厚的经济方面的支撑,使得美军在作战时能否保证足够的后勤供应。财大气粗的美国能够将这种花费比较大的步兵装备配置,武装到基层部队,从而保证了美军在战场上拥有较强的实力。
在二战中出现的班一级远近武器搭配上的变化,实际上是步兵战斗战术从传统的单一兵种作战方式,向现代化先进步兵作战方式的一种重大转变,我们今天步兵使用的武器装备配置,虽然与二战中美军班一级武器配置有些许的变化,但是主要的作战思路还是在二战时期形成的。
为什么二战美军中有人拿着冲锋枪有人拿步枪?
你吃馒头为什么就着稀饭或豆桨鸡,噎呀!
冲锋枪,击发快,威力大,但精准度低,当敌人距离远时基本上是徒耗子弹,而且非常容易曝露自己,成为敌人狙击手的优先照顾对象,但步枪,狙击枪,有较长的枪杆,有准星,易隐弊,又容易找支点,更易击杀敌人。
步枪在被敌人大规模集团冲锋时毫无优势,很容易被敌人火力压制,击发又太慢,面对敌人火力优势时简直是在送命,而冲锋枪不一样,一开火横扫一大片跟收麦子一样。
步枪的耗弹量也远低于冲锋枪,部队混塔在负重上能蒹顾。
另一方面,士兵有人沉稳,机智适合步枪,有人勇猛,暴力适合拿冲鋒枪,混塔互补,形成团体最强战力。
有人说人手-把冲锋枪装备不起,其实不然,以当时美国的军工和经济实力完全没有问題,问题是-线补给压力大,作战力反而会削弱。
还有一个原因,二战前期冲鋒枪并未出世多久,比如中国日本苏联,法国等大多数国家总体是以步枪为主配有少量机枪,冲鋒枪并不成熟,但冲鋒枪经战场检验效果不错。美国才大量装备。
一种枪械是由发现,实验,试点,然后推广,最后全军装备的,并不是一发明就能覆盖全军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