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和德国的军事实力有多强,为什么敢发动全球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和日本军事实力已经算是一流,他们的问题出在战略持续能力上。

而且,二战并非说打就打,整个二战是一整个历史过程,每个国家深入战争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对战争的发起国而言更是如此。

二战可以分为亚洲和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其中德国参与了苏德战场、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日本则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活动。

918事变对中国而言是个悲剧的开始,对日本而言,同样是一场国家陷入军国主义疯狂的坑口。

军人们冲进首相府邸,杀死了希望慢慢蚕食中国的犬养毅首相,继而军政府开始上台,海陆军的高官轮流当起了首相。

本来日本可以选择渐进式地蚕食中国,以获取稳固的利益。

如果日本这样做了,中国将遇到前所未有的麻烦。甚至日本都不需要急着与德、意结什么三国盟约,他们太早地出牌反倒丧失了底牌。

问题是,918以后,已经陷入军国主义狂热的日本,早已按捺不住更大的侵略欲望。

别忘了,他们的主要侵略目标就是中国。日本崛起于对中国的侵略,这是习惯也是习性,亦养成了日本想要灭亡和全部吞吃中国的巨大野心。

当时半殖民地的中国确实非常孱弱,以至于国民政府拿殖民者们做挡箭牌,动辄“国际干预”。起初这也略有效用,毕竟列强在中国的策略是“利益均沾”。

但时间一长,日本就试探出了虚实。英法两国已经开始滑坡;苏联在如火如荼的大清洗;其它所谓欧陆列强连日本都不如;美国孤悬海外搞孤立主义。

那么,日本只需要与正炽手可热的德国、意大利结盟就行了,它们可以抱团取暖挑战老牌帝国主义。

事实上,这就是德意日三国同盟的达成因素。轴心国们足够强大,但强大则意味着扩张、争夺和挑战、侵犯老牌列强的地位,纷争是必然的。

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当它们发展到一定阶段,则必然开始争夺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无论是谁都绕不过这个坎。

日本急于夺取中国,德国则希望能突破英法的限制去开辟势力范围,希特勒称此为“打开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

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遭到了极大的限制和制裁,30年代希特勒上台后,通过扩军转动工业齿轮,以强军带动社会消费,很快就让德国变成了当时世界颓败经济中的明星。

但当民族主义情绪和法西斯主义、军事实力一同水涨船高以后,得意洋洋的纳粹德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撕毁凡尔赛条约贴在他们身上的封条,然后拿回被别人吃掉的东西,比如莱茵非军事区。

英法本来一开始打的是压制德国的点子,但因为苏联这个共产主义国家的建立,引起了他们的警惕。于是英法决定制造一个驱虎吞狼之计,培育德国并将其祸水东引,让德国去对付苏联。这即是著名的“绥靖政策”。

因此英法几乎是由着德国乱来,对希特勒一切妄为都姑息纵容,要么就是哼哼唧唧地退让,为此连盟友们的利益都能出卖。

比如德国与奥地利合并,比如德国捣鼓的“慕尼黑阴谋”,英法基于绥靖政策根本就不管德国,直到德国与苏联瓜分波兰,英法也只是因为民愤和同盟协议,象征性地对德宣战。

希特勒一场一场地挑战英法的底线,他每次都觉得是自己赌赢了,然而却没想到这是个水货牌手在一个水货棋手的棋盘上打扑克。

不得不说轴心国盟约的构成对德、意、日造成了战争促进作用,他们腰板直了,才敢以更激烈的方式挑战原本的英法秩序。

后来新中国为什么在冷战中发起“不结盟运动”?正因为结盟并非好事,国际结盟很容易就引起拉帮结派,继而让一方产生“我很强大”的错觉,比单纯的国家对峙更容易产生大的纷争。而且国与国之间还很容易发生政策绑架,让弱小国家变成仆从国填进主战国的炮膛。

德意日轴心国联盟就是如此,这三国都是当时比较新兴的快速崛起国家,当他们抱团取暖后,马上便开始了相互撑腰的国际战略。

当忍无可忍的英法与德国开战,日本也陷入中国的战争泥潭以后,战争的再次升级便无可回避了。

德国起初的局面打得非常好,回军的德国从比利时山区发动闪击,很快就灭亡了法国等一干参战国,将英军也赶下了大海。

日本的泥潭局势却非常捉急,入不敷出的日本相当害怕被耗得油尽灯枯,然后让别人摘了桃子。所以日本尝试了北向战略,早在39年就急不可耐地进攻了苏联,这会儿轴心国盟约日本还没签呢。

结果苏联在诺门罕的大草原上给了日本狠狠一记耳光,这促使日本与苏联媾和,并暂时打消了进攻苏联的算盘。“关特演”以后,日本开始将中心完全转向南边,因为德国40年的一系列胜仗,为日本赢来了天载难逢的机会——东南亚的殖民者们国破家亡,这里已经真空了。

再加上美国对日本的贸易中断,这愈发促进了日本拼死一搏的打算。而且他们在东南亚布局多年,缺的不就是时机吗?

当时的日本军力不算弱,从日本与美军的战斗来看,这能耐不算差了。二战最大规模的海战就是美日之间打起来的,可谓是连连血战。

如果美国不是孤悬海外,且拥有极为变态的工业能力的话,换别人去不一定能打得过日本。苏联在陆地上勇猛,可当年的苏联海军不值一提。纵使当年挂着“海军第一”的大英皇家海军,在日本面前也是屡屡吃瘪。

日本恰恰也是算错了美国的实力,战前美军数量仅十万出头,靠两洋舰队支撑门面,实力可真不咋地。尽管美国当时也在以极快的速度增加军队,可面对已经打了好几年仗的日本,交学费是肯定的。

然而美国的工业实力恰好捣住日本的软肋,美国二战时也是个穷兵黩武的主儿,工厂企业疯狂转动,坦克军舰飞机大炮外加可乐午餐肉青霉素发疯地往外掏。

截止战争结束,美军爆了1000万大军,委培了数以十万计的飞行员,拥有上百艘航母,这正是日本最害怕的,当年他们在苏联身上就吃过火力亏了,好死不死美国的战斗风格就是资源和铁雨。

总的来说,日本军事水平不差,总体确实是世界一流,钳制他们的是资源。

德国面对的任何对手其实都不比德国差,德军的优点在于意志顽强精神狂热,且有一大堆给力的指挥官,拥有更先进的战略战术方针。这让德军在装备水准与对手差不多甚至不如对手的情况下,表现得极为优秀。

希特勒的赌博玩崩了,但德军也获得了法兰西战役的大胜,这是德军最高光的时刻,他们缴获了成堆的装备,夺取了世界上最精华的区域。

但德国没有消化这些地方的时间,英国在隔海硬扛,德国却也拿它没什么办法。随着美国开始给英国回血,德国的优势渐渐便丢掉了,何况他们还开了第二个战场,跑东边去把苏联给揍了。

德国的优势在于,他们自己就是发达的工业国家,又与同样发达的奥地利合并,到后来吞掉波兰和法国后,几乎占据了全世界最顶尖的武器工厂。

他们的弱势也在于此,德国的胜利是矛盾的,他们消化不良,却又不得不消耗宝贵的资源稳固住这种史无前例的现代占领方式。仓促展开世界大战的德国根本消耗不起,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一直强调夺取苏联油田的原因。

我们从苏联那种血糊糊一样的惨状也能感受得到,德军的实力确实不一般强大。是苏联的牺牲加美国巨量的资源堆积,再加上三线作战和意大利这个卧底,才将纳粹德国彻底灭亡。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的军事实力有多强,为什么敢发动全球战争?

一是民族特性,好战。二是他们的军工实力强大,枪炮厉害。三是他们已经准备了多年,准备工作比较好,武器充足,人员训练有素。至于其他的补给,他们不全靠他们国内,而是走到哪,打到哪,抢到哪,并且把抢到的物资、资源、黄金、白银、文物等运回他们国内。敢于发动世界大战,还是他们太天真,失败是注定的。毕竟他们人员有限,全世界都反抗的时候,他们就力不从心啦。最后,娃娃兵,老弱病残兵,强迫其他地区人员从军,战斗力丧失,必败无疑。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的军事实力有多强,为什么敢发动全球战争?

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包括整个东南亚。德国除了英国,基本上占领了整个欧洲。日德为什么敢发动战争,就像现在的美国样,全球到处找仗打。因为它们都有好战的基因,再一个就是经济军事实力都很强大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的军事实力有多强,为什么敢发动全球战争?

实力当然是有的,强不强就两说了,反正肯定没有压倒性优势——德意日三家绑一块也抵不上半个米帝。

但是这并非不敢的理由。人类是有侥幸心理的,会想要是赌赢了呢?不就一步登天了吗?而且也确实有可能被命运女神青睐赌赢的。

小胡子自己说过:当初他下定决心,把军队开进莱茵兰(即一战巴黎和约规定的莱茵河西岸非武装区)时,紧张得坐立不安,他很清楚当时的德国没有能力和英法正面对抗,只要对方强硬怼上,他就得捏着鼻子乖乖退回来(也就等于判自己的政治死刑)。结果他赌赢了。

鬼子也差不多。当初发动甲午战争时,她们也没有必胜把握,甚至做了万一失败退回来反登陆的准备。后来发动日俄战争时,他们也是在赌国运,只不过最后都赌赢了。

但赌博终归是不靠谱的事,所谓“久赌神仙输”,命运不可能永远站在你这一边,一旦天时不在,那就极可能崩盘——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世界上的事大多是这样,如果每个人都理性,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争端——当然如果这样的话,也就没人敢冒险,人类也许现在还在树上。

这是双刃剑。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的军事实力有多强,为什么敢发动全球战争?

现有回答中少有说到点子上的,军事实力只是开战的因素之一,从发动战争的动机和起因看两者不同,不可等量齐观。但动因无非内外两方面原因。先说纳粹,军事上陆军最强,空军次之但有先天性缺陷,不具备远程战略性能力,海军最弱属当时二流水平,弱过美英法日,比苏联和意大利稍强。之所以敢主动出击。一方面,对内德式军事传统秉持进攻性战略,主张先发制人。开战前蓄谋已久,军民一致凝聚力强,而且战备充分。上下都是憋足劲儿想一雪前耻(一战惨败);另一方面,外部英法绥靖主义妥协退让的纵容,还有🇺🇸孤立主义思潮盛行,不愿参与欧陆乱局。纳粹先强占莱茵非军事区,再吞并苏台德地区,接着又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部不费一枪一弹不死一人,由此心气大涨贪欲爆棚。看穿了英法的虚实,才够胆大打出手。再看鬼子,不同之处首先它属被动开战而纳粹是主动挑战。然后,皇军的实力因岛国的地缘政治特征,海军和航空兵反而较为强大(当年它还没有独立的空军),陆军整体来说与欧美强国相比属二流,但在亚洲是老大。最致命的因素是资源匮乏,缺原材料和💰!战争的持续力太差。“珍珠港事件”前,既搞不定贫弱的旧中国,也打不过相对👎的远东苏军(红军主力都在欧洲那边)。对外,美英法联合开展对日的经济制裁与全面封锁已达一年多了,美日外交谈判又完全破裂。对内,“七七事变”后战局僵持已4年之久,经济衰退民生已现困顿。特别是由于国际制裁和封锁,各种战略物资和原材料都在消耗战前的战略储备,再持续下去国家破产,战局不打自溃了!举个例,单说石油一项就撑不下去。没油拿啥打仗?最强大的海军舰队动弹不得,只能呆在港口里等死。陆军没了机动性要么撤军,要么龟缩在占领区挨打。因此,当年它想坚持就只有南下一途,尤其是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现印尼)的巨大油田。而放眼亚洲,只有老美一个强大敌人,欧洲列强被纳粹打的自顾不暇。因此,只能放手一搏以图“大业”。至于妥协求和,根本不在军国主义统治者的考虑之中,想它主动撤军吐出侵略“成果”?除了太平洋战争的最后一年,你何曾听说鬼子会投降?连普通一兵都很少。所以,不是什么敢不敢,或者德日的军事实力有多强,而是形势逼人。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的军事实力有多强,为什么敢发动全球战争?

进入工业化时代,战争越来越依赖于工业生产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德国人克劳塞维兹提出了总体战的概念,在欧洲和亚洲,德国和日本无疑是那个时代的出类拔萃者,在一战爆发以前,德国就搭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快车,他的工业产值就达到了全球第二紧跟在美国的后面,超过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人口规模也在英国人和法国人之上,希特勒上台后整军备战,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在美国资本的加持之下德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那个时代最先进的飞机坦克大炮大批量的装备德国军队,希特勒对军事工业的巨量投资创造了德国畸形的繁荣,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德国人民从经济危机的泥潭中拉了出来,获得了从资本家到普通人的空前拥护,狭隘的民族主义极端高涨。反观欧洲另外两强英国和法国还没有走出经济危机,一战巨大伤亡给普通人带来了阴影,到处弥漫着厌战的情绪,面对希特勒咄咄逼人的攻势只知一味的退让,德国人利用闪电战不到一年就把西欧收入囊下,从这里就能看到德国人的实力。在亚洲日本也是神一般的存在,在亚洲他率先实现了工业化,从飞机到战列舰它能生产所有的现代武器,自从甲午战争打垮了大清国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亚洲一哥,唯一能阻碍其发展的就是欧洲列强了,但欧战一爆发英法深陷其中无暇顾及亚洲事务,日本就可以趁火打劫了,日本资源有限,早就对英美控制下的东南亚垂涎欲滴,他先下手为强偷袭了珍珠港,同时进攻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英美军队被打得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在菲律宾十几万英美军队向日本人投降,日本人一时在亚洲风光无限,当然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旦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巨无霸加入战局全力投入,德国和日本好日子就到头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