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请问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句名言其实有两句,上半句是励志的,下半句是打击人的,告诉人要有自知之明。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这句话如今在中国已经是相当普及的励志名言,而且落款通常会打上——拿破仑·波拿巴。
实际上它是俄国作家亚历山大·福米奇·波戈斯基(Александра Фомича Погосского)的名言,不知道怎样被盛传为拿破仑说的话。
拿破仑生活在1769-1821年,波戈斯基是1816-1874年人,后者出生的时候,拿破仑已经因为1815年滑铁卢的失败,被关押到了圣赫勒拿岛的朗伍德。
这年英国阿美士德勋爵曾率使团抵达天津,求见嘉庆皇帝。因为不愿行三拜九叩之大礼,洋人的觐见被拒,勋爵在返航之时顺道去拜访了一次拿破仑。
落寞的法国皇帝躺在富含砒霜元素的房间里,面容憔悴。两人谈到了中国,拿破仑嘲讽阿美士德不懂入乡随俗和尊重别人的礼仪,他唯一说出的名言是——中国是一头睡狮,如果它醒了,就会震惊世界。
再说波戈斯基,波戈斯基在中国名声不显,但他在西方曾经还算小有名气。
波戈斯基是个老兵,他应征入伍16年,1842年退役后,开始在俄罗斯各地旅行,并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了他的职业作家生涯,并创作了多部跟军旅和官兵生活有关的著作。
晚年(其实这人不到60就死了)的波戈斯基是圣彼得堡识字委员会的积极成员,并且从1870年起担任该委员会主席。他创作了许多小说、短篇小说、轶事和戏剧,惯于用粗俗但生动的语言来描写士兵与农民的日常,但又饱含人道主义情怀。
波洛茨克出身自白俄罗斯的一个贵族家庭,其人又在圣彼得堡深造,因此波戈斯基的作品在俄罗斯贵族圈中很受追捧,那些粗俗的俚语也得到了贵族们的欣赏,而且其中始终拥有基于“信仰、沙皇和祖国”的忠诚渲染,所以他深受沙俄当局和军方的厚待,并多次收到皇室成员的礼物。有人甚至守在门外,等待波戈斯基下午3点钟出版的短篇小说和小故事。
在后世,俄罗斯对其的评价是:亚历山大·福米奇·波戈斯基,著名的人民作家和公众教育活动家,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公知。
因为那些短篇小说金句频出,形成了相当多的谚语,因此波戈斯基的作品很快也传到了欧洲其它地方,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也因此被人张冠李戴,将其中一段话变成了拿破仑名言。
波戈斯基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实体现的正是他那种“话糙理不糙”的风格,它的俄文原话是“Плох тот солдат, который не мечтает быть генералом Из сборника”,来自波戈斯基1855年创作的《士兵笔记》(Солдатские заметки),当年它叫做《战争的远方》(военным Далем)。
而且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是经过后人提炼的,原话是:
“比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坏士兵更糟糕的是,一个过于相信自己会成为将军的坏士兵”。
“Плохой тот солдат, который не думает быть генералом, а еще плоше тот, который слишком думает, что с ним будет”
这句话很饶舌,但它是种文字上的讽刺和幽默。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它其实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励志,更多地是在揭露人的行为本身。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是“坏士兵”,但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儿——一个“坏士兵”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有成为将军的本事。
换句话说,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肯定得有点梦想,不然与咸鱼有啥区别。可那些咸鱼就不要当真了,你是真的没有翻身的可能。”
是不是?这并不励志。它是个很绝望的肯定句,而非充满希望的鼓励句,只是我们断章取义了前半段,生生切除了后半段。
然而就如诗词一样,上半阙是引子,真义都放在下半阙呢。
波戈斯基再如何倾向底层人民,他的小说也不过是给识字的贵族们解闷的东西罢了,用底层人的鄙态供上层更可鄙的肉食者发笑。
相比于波戈斯基的这些谚语,真正的拿破仑名言才是鼓舞人心的东西,这个吃猪奶长大的科西嘉人一辈子都在奋斗,他站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正面,对抗着最顽固的封建社会。
“荣耀是短暂的,而默默无闻是永恒的。”拿破仑·波拿巴。
“受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气。”拿破仑·波拿巴。
“想象力主宰世界。”拿破仑·波拿巴。
“胜利属于最坚韧不拔的人。”拿破仑·波拿巴。
“并不总是能赢得战斗的胜利,但每次跌倒都要爬起来。”拿破仑·波拿巴。
“勇气不是让人拥有继续前进的力量——它是让你在没有力量的时候还能继续前进。”拿破仑·波拿巴。
很显然,比起白俄贵族出身的波戈斯基,雄才大略的拿破仑要励志得多。也许这才是人们把波戈斯基的金句切了半边,又放到拿破仑身上的原因。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请问这句话怎么理解?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是拿破仑说的,是否正确,对于观众而言,感觉是心灵的鸡汤,对与军人而言是励志,战时冲锋上阵,勇猛杀敌,就能晋级指挥千军万马,这也是军人的荣誉。倒也倒在冲锋的路上,谁愿意做一辈子的大头兵。但能走上将军的,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少之又少。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请问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句话应该是出自“拿破仑”之口,主要是告诫士兵要有理想有抱负,并且要立足本质工作,不能虚度年华而
碌碌无为。身为士兵要有远大理想和胸怀,要积极努力进步,将来能成为一个栋梁之才。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请问这句话怎么理解?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曾说过的一句话,如今,在生活中常常会被人引用,鼓励人要有理想,有抱负,那么这句话正确吗?
【正确,却太绝对】
战场远离生活之外,却又可以被世人所熟知,这是因为它很残酷、很血腥,对于不想去面对的事,往往会记忆犹新,而战场对于士兵来说,
也是如此,战场复杂多变,每一位士兵冲上前线,大多时候并不是为了金钱、地位、权利,而是为了身后的国家,温馨的家庭,如果仅仅是为了当上将军,拼死冲上战场,那么这一抱负也太过“势利”了吧!
【不同地,不同理】
生活之中,拥有抱负和雄心是件好事,由“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广泛用于各个领域,是因为它所衍生的道理是积极的、正确的、乐观的,
但若是把它重新放回战场的环境中,它的存在有着争议,却又是正确的,它的存在是为了时局的推进,对于军队士兵的确是一种鼓励,但语句透露着,一点极端的偏向。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士兵是士兵,将军是将军,在军队里,不同的阶层自会有着不同的作用,同样,并不是每个士兵都是适合当将军,每个将军都适合做士兵,各司其职很重要,士兵中也会有着优秀的士兵,将军中也存在着腐朽的将军,做好自己才最为重要,“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你认真、付出、努力,那么,荣耀一定会到来。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请问这句话怎么理解?
我相信很多人都应该听说过拿破仑曾经说过的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你们又有谁知道从一个新兵到将军这条路如果能走下去到底有多难?
如果说是在战争年代的话,这个晋级真的很快,只要你有能力带兵打仗,而且还能活下去,那么你就能很快的晋级,即使是熬到将军这个位置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相信大家曾经也看过抗战片,战场上班长死了,那就副班长代职,连长死了那就副连长顶上,副连长不在了那就排长。那种从一个副班长几天升到一个排长级别的事情不是拍电影而是真的有这样的事情。
不过对于现在基本上不会存在这样的事情。首先来讲,现在部队的制度来说,如果你是一个战士的话,那么你能成为一个将军的机会是零,除非你能提干。而在部队提干是有明确的要求的,我知道的是如果你普通战士要想提干的话需要两个三等功或者一个二等功才有机会参加提干考试。而本科毕业生好像直接有机会参加提干考试。不过据说提干考试比考军校差不多少,尤其是现在大学生士兵多了以后,很多本科毕业的大学生都想来部队找找机会。
当然了考上军校或者提干之后也不代表你能熬到将军的位置。在这里你要知道我国的军官的军衔制度。从少尉到少将差了八个等级,一般军衔都是三年一提,但是有时候也会四年或者快五年的时候才提升。所以从少尉熬到少将应该要用24年左右,再加上新兵两年的话,俺也得在26年。当然了如果真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过程会更慢,在我看来能三十年提个少将就很不错了。当然了,大家都知道部队不是铁饭碗,所以,部队也会适当的让一部分在晋级失败的军官转业,或者自主就业。而那些真正能熬到少将这个位置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或许有人会说杨利伟少将从中尉军衔到少将军衔才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可是这种属于特殊情况,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所以他的晋升属于比较特殊的案例。当然如果其他军人如果也想二十年左右从晋升到少将军衔,那么你也需要立下特殊的军功。
所以,如果你想从一个新兵爬到将军的位置,这个过程实在是太难了。但是当兵就要当个有梦想的兵,即使是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如果能熬到一级军士长,那也能得到将军的尊重!毕竟在部队一级军士长要比将军少的多!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请问这句话怎么理解?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兵就不是好兵。当然,干一行爱一行,人总应该有些追求,有理想的。这一点很重要,但军队中元帅只是很少的人才能做到那个位置。整个军队就象一部复杂的战争机器,每个士兵只要做好自已的职责就行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