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何对重型直升机情有独钟?
不是苏联情有独钟,全世界的航空需求对重型直升机都情有独钟,苏联恰恰又是当年玩的最嗨的那个,他们一切直升机都玩的嗨。
直升机潮流在二战后,马上就迎来了一波大潮,当时的人都意识到,这是一种相当方便的工具,它直上直下,能把载荷运到任何你想到的地方。
苏联对旋翼机的研究时间并不短,但真正开始研发直升机,还是1945年以后。
当时因为眼红美国西科斯基的直升机成就,苏联开始以国家力量发展直升机,建立米里设计局,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米里成为中央立体动力学研究院直升机部门主任。
苏联研究直升机是有迫切需求的,他们有大量的丛林和旷野,需要开发的荒原相当多,一进入冬季,这些地方就成为冻土和大雪窝子,而一开春滑冻,立马就会变成泥浆漫过头的沼泽。
受限于恶劣的环境,苏联想要在西伯利亚开一条路可不容易,于是他们研究了很多能适应地形的装备,比如越野能力超强的卡车底盘、用螺旋钻方式前进奇特车辆,直升机简直是掐中了苏联人的痛点,因为没啥玩意儿比天上飞更快速直接。
所以,国家的建设需要直升机,一切都需要直升机。苏联的直升机事业发展的相当快,因为捞到了一些德国技术和人才,仅在1948年“米-1”就诞生了,几年后“米-4”诞生。
米-4性能上超越了当时的美国货,因此给苏联大大的涨了脸,又因为其在军事上的巨大潜力,苏联当局对其相当满意。
但是米里不满意,它觉得苏联高层太怠惰了,他们安于现状,而直升机应该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米里在当时做了很多革新性的设计工作,他希望打破现状,所以开始开发更大载重的直升机,这样军事上能运输坦克大炮,民用也能代替固定翼客机。
甚至他还准备设计豪华机型,以帮助苏联政府在美国的“陆战队1号”面前更有面子。
于是一架超大的直升机出炉了,1957年,米里设计局推出了重型的“米-6”直升机,这种直升机一下子创造了十几项国际记录,起重载荷超过20吨,甚至以330.337Km/h的速度打破了1000公里速度记录。
米-6成了苏联的骄傲,苏联自此在重型直升机方面压着美国乱踩,美国在这一领域是灰头土脸毫无还手之力。
不然怎么办?米里后来又搞出了起飞重量43.7吨的“米-10”、起飞重量达105吨的“米-12”,美国人到现在都没憋过这些记录。
后来米里的学生马纳特·弟歇切科又在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米-26”,在米-6的基础上,苏联发展出一型更经济,更耐用的超重直升机,它的运力堪比美国的C-130固定翼运输机。
再加上满世界铺货的米-8直升机,以及卡莫夫设计局、雅克设计局的产品,苏联的运输直升机简直被做成了当年最得意的拳头产品。
苏联人不光钟情于重型直升机,各种各样的直升机他们都喜欢,其中包括共轴机、双旋翼机、反潜机、武装直升机……玩的是不亦乐乎。
如果苏联没崩溃的话,在直升机领域怎么也不可能让美国人得意至此,一款黑鹰西科斯基吃多少年了?还不是因为头上没有压力。
苏联为何对重型直升机情有独钟?
▲米-26吊运“支奴干”起飞
大是一种情怀,俗话讲得好,身大则力不亏嘛。如图,巨大的米-26“光环”,正在吊运近20吨的“支努干”,现在世间只有它是老大,最大起重56吨,相比美国新升级的“种马王”CH-53K,最大起重接近40吨,吊运能力也只有12吨左右。
也许以前,我们对它还没有更直观的印象,飞龙公司租借了一架米-26,2008年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才引发对它的注意。救灾中只有它才可以吊运重型设备,出现在救灾的现场。第一次改变了对米-26傻大黑粗的印象,大正是典型的能力,唯有直升机工业强国,才可以表现出这种工业能量,米-26正是前苏联军工登峰造极的产物。
▲米-12
致于米-12的能力,更使人惶恐,它的吊运能力是40吨,终因技术不够成熟下马,适才有了米-26的出世。
想做便有,当时只有前苏联,才能造出米-26这类直升机,自1980年入役后,做为主要继承国家,俄罗斯一直在改进升级,视作一笔丰厚的家底,改进了不少军民两用型号,不但可满足自家使用,还多有出口。我国自2008年至今,已是4架在手,多次展开抢险救灾,发挥出重大作用。
我国与俄正在联合研制一款最大起飞重量38吨的重型直升机,不求最大,但求最实用。在经过了多年直升机工业的落后,开始向重型直升机正式发起了冲击。可见,重型直升机,还会呈现出光明的未来,而非相反。
美军有两型重型直升机,“种马”和“支努干”,视为两栖攻击舰的标配,在立体登陆中可以吊运重型装备,与运输直升机投送武装人员,可以一道展开。在陆军中,也装备了大量重型直升机,可见对重型直升机情有独钟者,不只苏联,大多数国家没有这样的工业能力制造而已。
苏联为何对重型直升机情有独钟?
苏–30和米–26“光环”重型直升机停靠在一起确实显出“光环”都硕大无朋!
其实,不单是苏联钟爱重型直升机,凡是幅员辽阔的国家都喜欢它,比如说:美国也有重型的CH–53重型运输直升机和CH–54吊运直升机。
那么,重型直升机到底有值得幅员辽阔的国家钟爱呢?首先就是因为国土面积太大,地形地貌就会很复杂,崇山峻岭遮挡、宽阔河流阻隔...这类地形会比较普遍,受地形的限制铁路和道路不通,修建大型飞机场也非常的困难,并且投资也是巨大的,有鉴于此使用直升机进行紧急空运、人员输送、抢险救灾...是非常有必要的。CH–47“支奴干”这类的大型直升机确实可以适合中远程的垂直起降战术运输任务,但是对于更大量的运输需求和重型机械装备吊运战略垂直工作来说,它仍然显得能力不够,垂直运送也分战略和战术两种要求,CH–47在垂直战略运输任务的地位相当于C–130这类的运输机,更大的则需要米–26、CH–53这种相当于安124或者C–17、C–5...一类的更大型直升机来完成。米–12“信鸽”超大型直升机,但这些飞机只是投入了试运行,从外表来看像一架客机在机翼的末端安装了四台发动机和两个巨大的旋翼,本来直升机的使用要求是适合比较狭小的面积使用,但米–12的横向固定翼和旋翼太长了,反而失去狭小地貌使用的价值,当时苏联发展它目的是往居民很少的居住地往返运输(有些城市在苏联出版的地图上是不标明的,这些地方都是绝密的军事生产基地),但,受当时技术能力的限制米–12技术稳定不可靠,最终下马了。重型直升机当中有一个分支就是吊运直升机,图片上的CH–54就是这种类型的直升机,图片上就是在越南战争期间CH–54吊运两架UH–1直升机去维修基地。
由于米–6、米–26、CH–53这类的运输直升机主要用途是运送人员的,都有一个大型机舱,不但体积很大,自重也很高,死重量白白消耗了不少发动机功率,再让它们去吊运更重的物件有些困难,所以研制专用的重型吊运直升机就很有必要了。吊运直升机的主要技术难点除了大功率发动机外,就是主机梁,不但要承受自身重量、旋翼的巨大扭矩力,更要承受超过10吨货物的垂直拉力,制造工艺水平要求极高。CH–54正在吊运BLU–82型“空气燃烧弹”(真空弹),BLU–82重达6.8吨,CH–54吊着它要求作战半径到达500公里,作为直升机有这样的运载能力这已经非常的强悍了!不但可以吊运武器装备,还可以吊运野战医疗方舱,民用型的CH–54还可以进行森林灭火、高压线铁塔、通讯铁塔...等公路运输困难的地形的吊运工作。
总之,大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貌也更加复杂,都需要重型直升机这一机种进行远程战略运输任务。
苏联为何对重型直升机情有独钟?
像现在美国的CH-53E的价格高达1.2个亿,直逼F-35这种第五代隐形战机,但是空军和海军都没说这玩意贵,为什么?物超所值啊。直升机这种东西在二战之后迅速崛起,它巨大的军事价值迅速被发现,而当时的两大帝国都明白直升机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所以大力支持重型直升机的研发。所以直到今天世界的重型运输直升机都是美国和苏俄时期的产品,其实不仅仅是苏联对重型直升机情有独钟,美国对重型直升机的爱也额不遑多让。
直升机在战场上执行的大多都是运输任务,而运输的东西非常广泛,到目前为止只要是陆地上的东西他都能运,火炮、人员、武器弹药,到后来甚至可以改装成可以攻击的武装直升机。美军在越南战场上首次展现出了运输直升机的巨大价值,用直升机通过空中运输到敌人后部进行打击,打完之后就做直升机快速撤离,这样的反应速度是此前所有工具都不能实现的,而这种点对点的攻击战术让美国取得了很大的攻击效果,这远比二战时期那种大规模空投战术要好。
直升机相对固定翼飞机最大的优点就是对起降地点没有太严苛的要求,只要是能容纳自己机身大小的空地就能降落,而且还可以空中悬停。正是在这几十年的实际运用中,美国和苏联都尝到了甜头,所以直升机的块头才发展的越来越大,块头越大说明运输能力越强,航程越远,对没有远距离运输的陆军来说这玩意简直不要太好用。而且直升机这种东西还可以军民两用,像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中国就从俄罗斯租聘米-26大型运输机来救灾,在运输伤员、投送救灾物资力量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如果是在战场上它的作用比灾区的作用更大。
苏联为何对重型直升机情有独钟?
苏联除了前线航空兵用短腿廉价战机外,其他都要考虑覆盖庞大绵长的国土面积,苏联历来追求前线闪击和国土纵深防御,执着于中东部开发,毕竟国情不同面临地缘形势不同,与美国这种执行全球战略欧洲战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观念有天壤之别,再加上电子技术水平明显弱于各资本主义强国,所以对超重型航空器这种续航能力极强,投放的武器极多,搭在电子设备体积极大的装备有执念。
苏联为何对重型直升机情有独钟?
苏联国土面积广阔,但大部分是像西伯利亚这样的冻土带,地表以森林、沼泽、寒带荒漠为主,难以修建公路铁路机场,修了养护也很麻烦。如我国的青藏铁路,从1958年开始建设,因为要克服冻土、地震频发等问题直到2006年才全线通车。
而苏联有强大的航空工业实力,所以很注重重型直升机研制,先后研制了米6、米10、米12、米26等型号。因为相比固定翼飞机来说,直升机虽然运输效率较低且使用成本较高,但它不仅可以用货舱运还可以吊运,而且对起降场地要求不高。在军事上可以将大量人员和重型装备快速部署到上述地区。民用上可以将重型或大尺寸。设备运过去以利开发,因为西伯利亚资源丰富,如现在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黄金钻石就基本上产自西伯利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