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时孩子白天奶奶带,只有晚上和我住,现在孩子不愿和我相处,我该怎么办?

我表妹就因为她婆婆给她带孩子带成了这样,和公婆大闹一番后带着孩子离了婚。

表妹是幼儿园老师,她公公婆婆早年在山西做煤炭生意,家里很有钱。结婚生孩子后,公公婆婆想让她全职带娃,但表妹说她还是想自己有点事情,而且公公婆婆还年轻,自己幼儿园的话假期也不少。

孩子半岁她就回校上班了,去上班的时候,孩子哭,奶奶抱着孩子“不哭啊宝宝,妈妈不要你哦,我们也不理她,我们宝宝可怜哦,妈妈都不要……”

表妹让她别这样说,她说我又没编造,本来就是你不要她的,说完还对着孩子说“还是奶奶好哦,妈妈不疼你奶奶疼你哈”。

表妹气得语结。下班回家,孩子看她回来开心的笑着,身子扑向她要妈妈抱,婆婆又不开心了“唉呀宝宝,你不喜欢奶奶呀,妈妈都不要你还粘着她干嘛呢?”说完把孩子抱着一转身到一边玩去了。

有时候,别人看孩子可爱逗孩子“妈妈上班挣钱去了,挣钱给小宝买糖吃”。她婆婆也是当着孩子的面没好气的说“她挣那什么钱哦,都不够她自己买零食水果吃,还给宝宝吃,我们宝宝以后挣大钱,挣了也不给妈妈买哈。”弄得别人一脸尬笑,不知道该如何接嘴。

这样的日子天天上演,孩子越来越大,和表妹越来越疏远了,有一天孩子吃东西,表妹逗她让分享给妈妈吃一点,孩子不让,表妹还是咬了一口,这下孩子不愿意了,对着表妹的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抓。

表妹没想到孩子有这举动,躲闪不及,孩子的手抓到了她的眼睛和脸,表妹痛得眼泪都出来了,气得给了孩子一巴掌。

孩子立马大声哭了,她奶奶跑过来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抱着孩子“唉呀宝宝别哭了,妈妈怎么可以抢宝宝的东西吃呢?我们宝宝不给她还打宝宝,我们也打她,不哭了,我们打她……”

说完,抓起宝宝的手,在表妹的背上狠狠的打了几下。表妹彻底的爆发了,她选择了离婚,除了孩子她什么都没有要。现在孩子小学三年级了,还比较乖巧,表妹说她很庆幸带着孩子离了婚,虽然是苦了点,但孩子教育过来了。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好像都是对立关系,双方都对对方有很多的怨气和不满。而很多的老人带孩子都只管吃饱穿暖,从不注意教育,说话做事也从来不避嫌,当着孩子的面说着孩子妈妈的不是,经常的耳儒目染,亲子关系怎么可能好呢?

回答你的问题,你说孩子对你又怕又躲又哭,你怎么办?都又怕又躲又哭了,说明每次孩子奶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把你树立成一个恶魔形象的。

比如不听话让你妈妈打你,不乖让你妈妈自己带着你上班去,不好好吃话让你妈妈把你送岀去等等。都怕成这样了,赶紧的自己带或者换个人带吧,尽量的多陪陪孩子,让孩子接受你,慢慢的改变你在孩子心目中奶奶给的形象,相信会好的。

我工作时孩子白天奶奶带,只有晚上和我住,现在孩子不愿和我相处,我该怎么办?

理解你,自打四个月开始,我的宝就转手给了他奶奶,我就上班了,白天背奶晚上和他一起睡,一直睡到了一岁三个月,怀了老二,就给老大断了奶,带回老家断奶一个月,回来就不和我睡了,也不和我亲。我上班休息少,一周只能休一天,陪他的时间也少,所以,现在快两岁了,孩子特别亲他爸,他爸在的时候还和我玩,他爸不在的时候,孩子和我待一阵阵就走找他奶奶去了,不过也不是特别亲,但可能觉得有种安全感吧。反正我感觉和孩子没有人家那种依在怀里的幸福感,曾经一度我都很伤心,也偷偷的哭。这不,前些天,请了一周假,把孩子带到了我家陪了一周,回来后,孩子居然一直在叫妈妈,不和他奶奶睡去了,要和我睡,一下感觉亲了很多。不过上了一周班他奶奶带上之后,又慢慢转回去不和我亲了。

所以,孩子的感情是培养出来的,但是妈妈绝对是他最爱的人,平常看着和别人亲,那是因为一直带的缘故,你只要有时间单独陪他一段时间,那立马就转回来了。就像我们一样,小时候,觉得爷爷奶奶绝对比爸爸妈妈好,比爸爸妈妈亲。我们长大后,回家的时间少了,能回去的时候,首选一般不会是先去看爷爷奶奶,而是先去看爸爸妈妈,然后抽时间看看爷爷奶奶。一代人一代人的心理都一样,尽量腾出时间了多陪陪孩子,至于亲不亲的,在他小时候完全没必要在乎,因为他大了后自然就好了。

我工作时孩子白天奶奶带,只有晚上和我住,现在孩子不愿和我相处,我该怎么办?

我不知道别人的奶奶是怎么样与孩子沟通的,我的大儿子是我婆婆带大的跟我一点都不亲,我的小儿子是我妈一手带大的我多久没有去见他他都知道我是他的妈妈都会跟我亲。现在我带大三孙子,大儿子与儿媳一年在家的时间不够一个月(包括春节假期),我的孙子一样跟他的爸妈亲,小孙子两个月开始我带白天晚上都是我带,他妈妈有时候一天都见不着孩子(孩子没醒去上班,孩子睡了还没有回来)看见他的爸妈一样跟他们亲,主要是带的那个人是怎样的心态去灌输给孩子。

我工作时孩子白天奶奶带,只有晚上和我住,现在孩子不愿和我相处,我该怎么办?

如果条件允许自己带孩子,尽量自己带。带到孩子大一些后,上学放学都可以自己独自一人出行了,再考虑工作问题。

首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的长时间缺失,会使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产生隔阂,孩子会跟带他久的那个人更亲。

有很多离开孩子太久的父母,等孩子长大后都不认识他们,这样对于父母来说也是很心酸。

其次,长期让孩子和婆婆在一起,在教育上也会有所缺失。婆婆们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人,跟孩子之间差了两代,一般都会比较溺爱孩子,恨不得摘星星摘月亮给宝宝玩。

因此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管教也会比较松弛,这样就会纵容孩子,让孩子们养成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

再则,有些人在“逗”孩子的时候,常常会用一些类似“妈妈不要你了”、“你再不听话,妈妈回来会打你的”带有恐吓字眼的话。

而很多婆媳关系本就紧张的情况下,很多人常会犯的毛病,以自己主观想法去引导孩子并且让孩子给自己站队,或是恐吓孩子让其更依赖自己。

比如,“你妈妈(奶奶)……不好,会对你……,你不听话,她会打你骂你”;

“你妈妈(奶奶)更喜欢弟弟(妹妹),她不喜欢你,不想要你”;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带你了,让妈妈(奶奶)带你”;

碰到这种情况,如何担心起冲突,可以考虑先让爱人和父母沟通,让其停止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

如果没有效果,考虑一家人在一起讨论教育问题,直接把问题公开解决(个人认为,如果私下里单独沟通,其他家庭成员事后不明白情况,容易引起误会)。

沟通也没效果,就只能再幸苦自己,亲自带了。

另外,婆婆因为年纪的原因是比较脱离时代的,因此婆婆的审美,价值取向都是和年轻人有一定的偏差。并且在饮食上,有些老人都是本着“吃得多,长得壮”的理念,生怕孩子少吃一口。

其实,自己带孩子并不会损失什么,顶多是耗费了几年的时间不能工作,但这样却可以换来孩子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使孩子变得更加优秀,这样以小换大的买卖,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工作时孩子白天奶奶带,只有晚上和我住,现在孩子不愿和我相处,我该怎么办?

"问题一定出现在宝妈身上",这话还是有点道理的。宝妈一整天不和宝宝在一起,晚上和宝宝在一起了,除了做一些家务没功夫搭理宝宝外,刷微博,刷朋友圈刷,刷头条,任由宝宝怎么盯着也不搭理宝宝,甚至不耐烦还会狠宝宝。孩子一个人玩很无趣,很想得到妈妈的一份疼爱和互动,但妈妈的行为让孩子很失望,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觉得跟老人在一起得到老人的疼会更多些,老人和孩子的互动也会多于妈妈。

从另一点分析,那就是老人的问题了。老人过于宠爱孩子,有求必应,有需求必满足,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孩子任性的性格,稍有不如意就会耍脾气。孩子在老人跟前耍脾气老人能宽容,可在妈妈跟前。再这样耍脾气。妈妈就不一定能接受,会用一大堆的管教说词去说孩子。本来就任性惯了的,哪儿受得了妈妈这一通批评教育,对妈妈自然会心生抵触。

第一种情况是妈妈自身的原因,妈妈注意克服改正就行了。第二种情况是老人的原因,纠正起来有一定难度,注意和老人沟通一下,还是能解决这一矛盾的。

我工作时孩子白天奶奶带,只有晚上和我住,现在孩子不愿和我相处,我该怎么办?

记得大宝约6个月的时候,每天早上吃完母乳后就习惯被奶奶带出去溜达,有一次因为出门穿得太少的原因感冒了大半个月才慢慢好转,后来精神稍一好些连穿衣服都变得不耐烦,那种等不及伸出双手要奶奶抱抱的依赖,明明生病的时候累得是妈妈、病刚好就要找奶奶,无疑是瞬间刺痛了当妈妈的心。

后来,冷静过后不得不承认,孩子天生是渴望在蓝天翱翔的自由,而奶奶只管逗孩子开心、陪着一起玩,能够满足孩子所想、孩子所愿,可以说这种满足是孩子精神上的支柱,而妈妈呢?除了要承担养育之责之外、还考虑到孩子的未来,正是因为局限的问题,也从实事上注定了“爱得越深、孩子逃得越快”。

关于孩子白天由奶奶带、晚上和妈妈睡,为什么孩子还视妈妈如仇人也是由多方面原因组成的,比如:

1、奶奶对孩子的影响

带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当妈妈上班宝宝过度依赖而哭闹不止时,就很容易给奶奶的日常带娃带来很多负面情绪,情急之下就很容易说一些可以迅速止哭的“善意谎言”,比如:

“你妈妈不要你了”

“你妈就知道指挥你爸干活,真是太懒了”

“坏妈妈,这个不给宝宝、那个也不能吃,来,奶奶给你,看谁敢说”

……

类似这些带着“挑拨离间”的迅速止哭方法,在很多家庭里几乎都是存在的,有些是口头逗娃之话,也有些是老人带娃太累里的一句抱怨,但这些话对孩子的成长伤害却是非常大的!

就拿“你妈妈不要你了”这句话来说,有很多妈妈刚开始上班的时候宝宝是哭得昏天黑地,很多婆婆为了稳住孙儿的情绪,会从精神上打断孩子对妈妈的依赖说一些让孩子死心的话。

“你妈妈不要你了”这句话看似会让宝宝更依赖奶奶,但是从心理和精神上来说却给孩子造成了“被抛弃”的成长伤害,若孩子认定了这个事实除了行动上会排斥讨厌妈妈之外,童年乃至往后的成年生活,内心都有一个“被抛弃”的自卑种子影响着自我绽放。

2、妈妈对孩子的期盼

再来说说妈妈方面的原因,都说职场妈妈好,有着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想逛街就逛街,但真正为人母之后你会发现孩子才是自己的全部,那些职场妈妈一点也不比全职妈妈轻松,她们要承受职场和家庭两方面的精神压力,上班不敢迟到、下班又不敢逗留太久。

若回家太迟了婆婆会不高兴孩子会闹腾,回家后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努力做个好儿媳,拖着疲惫的身躯去帮衬着做家务活,这大概就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了吧,我们接受了老人的付出和帮衬就需要想办法讨好老人,另一方面还要抱着对孩子未来长远的计划去期盼孩子更好。

说起忍耐,任何事情妈妈们都可以化身奥特曼力量,但是唯独教育孩子这方面是为人母的底线,都知道越是期盼的事情往往不尽人意,我们可以期盼宝宝一声教的是妈妈、但宝宝却一直在喊奶奶,我们可能期盼宝宝爱学习、又有礼貌,但孩子偏偏是霸道又自私,每天不是抱着手机就是盯着电视看着没完……

最后,为了让孩子改掉小毛病、可以成长得更好,自然是大道理连篇、甚至是棒打教育上身,再这样的长期教育下孩子自然是见到妈妈如仇人,平时不是害怕就是躲着不见面了!

3、教育不统一的凌乱

除了奶奶和妈妈之间对孩子的情感和期盼不同之外,还有一种叫做“教育不统一的凌乱”也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就拿看电视这件事情来说,奶奶认为孩子没上学前就随便他怎么看电视,但妈妈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小养成的,等到真正需要的时候再去培养就晚了,而奶奶则依旧认为妈妈这是强词夺理地剥夺孩子的自由。

在教育不统一的凌乱环境下,孩子的认知也会变得迷乱、甚至不知该如何是好,最终肯定是选择能够贴近自己需求的一方了,而妈妈就往往是被奶孙二人孤立的那一方。

那么,分析完原因后我们该如何解决孩子见到妈妈如仇人一样的困境呢?

能够到求助这一步说明亲子关系非常紧张,大概沟通起来也非常困难,这个时候唯一的有效方法就是先修复婆媳关系,婆媳关系的好坏不仅决定一个家庭是否和睦,也决定着孩子的教育包括心态方面是否健康。

关于婆媳修补方面,我们要坚信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善待婆婆、认可她的付出和劳动,这就是对婆婆最大的赞美和心灵安慰,我们可以在晚睡前给婆婆打好洗脚水、准备一杯热牛奶,说一句“妈,您辛苦了”,陪婆婆唠会嗑、让家庭充满着欢声笑语,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大家都在往边上凑感受快乐。

美好的婆媳沟通不仅仅是幸福家庭的维系,也是良好教育里的锦上添花,如果婆婆站在妈妈这个阵营,受环境和教育一致的影响,妈妈说话的权威、包括亲子关系的和乐都会变得很有爱!

---------------------

我是兰妈,专注于育儿领域解析作者,以亲身事例、各种家庭教育实例,来记录育儿感触的瞬间,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兰妈谈育儿一起学习共成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