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上能停放舰载机吗?

如果在战列舰上放上舰载机能不能让航母成为过去?

二战战列舰上是携带有舰载机的,有的还带有弹射器,只是载机数量很少。

比如大和号战列舰,它的尾部带有机库和战机平台,以及“吴”式二号五型弹射器,一共搭载有7架舰载机,分别为三菱F1A2“零式”水上观测机,以及爱知E13A1“零式”水侦机。

这些舰载机的主要用途是为战列舰提供远程的观测、侦查,在战时提供火炮弹着修正、敌方毁伤情况,以及远距离侦查敌方动向,提供无线电联络等任务,亦能通过携带的机枪、炸弹进行轻度的攻击。大和的这两种战机能进行2-4枚60公斤的炸弹投掷,携带的武器以7.7mm机枪为主。

美军的“密苏里”号携带有3架“翠鸟”舰载机,它们的任务也是一样,主要提供观测之用,后来密苏里进行了改造,把固定翼观测机换成直升机了。

除了进行观测和轻度作战,“翠鸟”还能拯救落水的飞行员,1944年特鲁克外海一架美军战列舰上起飞的“翠鸟”救起了10个飞行员。在那个年代,这种飞机与今天的“海鹰”直升机拥有一样的地位。

至于在战列舰甲板上大规模停放舰载机,这种事情只有二战的日本海军干得出来,在中途岛海战沉没一票航母之后,狗急跳墙的日军展开了一项计划——将老旧战列舰改造成“战列航母”,或者叫“空母战列舰”。本来计划把扶桑级和伊势级一起改掉的,但最后日军还是手抖了,决定只改造伊势、日向两艘战列舰。

伊势级被拆掉了全部的副炮,留下了八门主炮,继而在舰桥后端开始统统改造成飞行甲板和机库,还增加了升降机,这样它就成了一艘简易的“半航母”。

实际上船厂最早的思路是直接拆平战列舰的上层建筑,然后搭建机库和飞行甲板,但这个提案被海军否决了,理由是无法等待1年半载。结果伊势就这样成了半拉子的空母战列舰,它还没办法使用真正的通用舰载机,只能使用水上飞机,打仗时由起重机将水上飞机放进海面,回收时再吊回甲板。

结果急于求成的日本海军还是掉了链子,这种匆匆赶制的空母战列舰居然没有大威力的水上攻击机,还得再继续研发,研发完了再训练,训练完了再出航,这么一来二去,1944年都快过完了,伊势还没捞到什么好仗打,最后这艘高不成低不就的怪异军舰干脆被打发去当运输舰了。

再之后伊势号和日向号连开都开不动了,日军将其放在吴港当炮台,最终被美军炸沉在港口里,空母战列舰的悲剧充分说明了“万金油”的短板,又不能发挥航母的优势,又没法充分的展现战列舰的火力,一无是处,救急都不够格。

战列舰上能停放舰载机吗?

想的有点多嗷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战列舰带舰载机的神奇形态

且不说战列舰携带水上飞机进行观测射击是二战中的基本操作,即使不是带“水上机”而是带固定翼的舰载机都是存在过的设想

航空战列舰

历史上有过类似设想的还不少,狮级战列舰在后期计划时就曾打算去除后部火炮加装飞行甲板搭载舰载机,但该舰最终无建成。H级战列舰在最终计划时也被设计成能至少35架舰载机的航空战列舰,但二战开打后建造计划全被取消改去造U型潜艇而无缘完工下水。衣阿华级战列舰本身就有设计搭载3架水上飞机,后来经过现代化改装后,去除起重机增加飞行甲板,使其可起降3~4架直升机并装载5~8架RQ-2先锋无人侦察机,虽然比例不大但也算一样有轻度的航空战列舰设计。法国最后一艘战列舰让·巴尔号设计时曾计划后部不装载炮台,并携带50架舰载机的航空战列舰,最后因成本与实用问题而放弃,成了一艘单纯的战列舰。

改装成航空战列舰后的伊势级

但真正造出来的,还是只有IJN的伊势级。

早于1930年代,日本“丸二计划”建造的苍龙号与飞龙号便是设计成有同时搭载火炮与舰载机的航空战列舰,但设计过程便发现这样的要求行不通,因此两舰被转为专职的航空母舰,而航空战列舰的开发也就此暂停。直到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途岛海战后大日本帝国海军丧失了过量的航空母舰,同时也知道没有制空权在今后的海战上将大大不利,因此将不少吨位较大的战列舰和重巡洋舰进行改装,除了增加防空武装外,还修改舰尾设计,增加飞行甲板、飞机库、起重机与飞机弹射器,成了航空战列舰与航空巡洋舰弥补航空母舰的数量,还能保有战列舰与巡洋舰的部分战力。最上号与伊势级是最主要被改造的,其中伊势级的舰载机数高达22架,预计运载彗星俯冲轰炸机或瑞云水上侦察机,然而始终未成功搭载参战过。多数专家认为,伊势级的原始设计并无考虑搭载舰载机,其舰桥与烟囱的造型会大幅妨碍舰载机起降,且增加的飞行甲板也会让部分炮台运作不利,是个非常失败的改装。美国书籍称伊势级为“混合战列舰”。后继的长门级战列舰一开始就有搭载舰载机的设计,但仅有3架水上飞机,弹射器也仅有一具,仅能作为辅助侦查而已。特别的是最后的大和级战列舰在服役时就装有两座弹射器,并可携带7架零式水上侦察机或零式水上观测机,已具备了轻度的航空战列舰设计。

但是

这种“缝合怪”一样的设计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虽然改造后的本级舰既有战列舰的主炮又有不少舰载机,但是飞机起飞后无法直接在飞行甲板上起降,极大限制了飞机的作战能力。其飞行甲板前高大的上层建筑与烟囱的排烟严重影响飞机起飞作业,而且战舰火炮的运作也受到限制,原本战列舰的火力也被削弱。海军史专家普遍认为,伊势级的航空改造十分失败。

1944年10月在恩加尼奥角海战中正进行对空战斗的“伊势”

到底为什么不行?

其实很简单,所谓术业有专攻,航空战列舰从根本上就是一种实用性极低的设想

简单想想,虽然伊势级在设计初期并未考虑到进行航空作业,因此整体造型对于航空作战来说有着极大的制约

本身舰载机,特别是大型舰载机的起飞就需要一定的甲板风支持,但战列舰又必须拥有一定规模的上层建筑来保证进行炮击观测

其次,战列舰的烟囱设计必然会影响到舰载机的运作,当然这本身可以通过改变烟囱设计来避免,这倒不算很大的问题

不过看看伊势级最后的纸面性能,可以携带最高22架瑞云水上轰炸机或者彗星式舰载俯冲轰炸机

这个载机量可算不上很大,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伊势级在改装之后的标准排水量为35,350吨,而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战斗状态标准排水量为33,400吨

但埃塞克斯级拥有90架飞机的搭载量,这和伊势级的22架相比可不是大了一点半点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伊势级本身是一艘“航空战列舰”因此要把战列舰的部分考虑进去,但即使把改造后的四座双联装356MM主炮算进去,伊势级的火力也只能说能看而已

而且前面也说道了,伊势级改装之后的航空甲板长度才70米,而全通式甲板的正规航母的甲板基本都180米起步,大型航母往往有接近三百米的飞行甲板

因此伊势级的飞行甲板本身只能用于停放以及整备飞机,起飞飞机需要使用舰体两边的两座弹射器,至于彗星这种常规的舰载飞机,虽然特殊型号允许使用弹射器起飞,但却无法降落,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可以看做是“一次性飞机”

而且,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战斗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超视距作战,这是航空母舰最早引入实战的战法,指的是航空母舰本身在视距之外,但通过舰载机对目视距离之外的目标进行打击

当然这算不上真正的超视距作战,只是对于航母而言是超视距,对于舰载机而言,这依旧是视距内的作战

不过在航空母舰出现之前,这种“伪”超视距作战都无法实现,所有的海上战斗都必须在视距内,双方必须目视可以观测到对方的情况下会进行战斗

但是,战列舰的交战距离一般不会超过20KM,即使是大和这种专门为远距离炮击战设计的战列舰,也只是在20KM左右和敌方交战

但航空母舰的交战距离基本取决于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以珊瑚海海战来说,双方第一次交战时的距离超过四百公里,这是战列舰不可能企及的距离

而战列舰在20KM的交战距离内,这对于航母来说已经是贴脸的距离了,对于战列舰来说甚至还有点远,航空战列舰则被夹在中间显得不伦不类

而且近距离交战对于航母来说太危险,航空战列舰实际上也是同理,如果受到攻击,航空甲板亦或是弹射器被击毁的话,伊势级就又变回了一个普通的战列舰,航空属性基本上就变成零了

但如果作为航空母舰进行超视距作战,航空战列舰的战列舰属性就变得荡然无存,毕竟战列舰不可能像航空母舰一样在30KM以外进行战斗

所以,不伦不类的设计自然是有问题的

其实上面写的已经很清楚了

即使放到现在,这个理由也是成立的

在空军已经发展的如此先进(相较于二战)的现在,即使强行让战列舰带上喷气式飞机,也不会有什么卵用

且不说各种乱七八糟的反舰导弹对于水面目标的打击能力,战列舰这种以传统火炮作为核心攻击力量的舰种在现代几乎等于没有用

以现代大型航母作为核心的海军力量,在现代海战中的交战模式一般都是制空权的争夺以及反舰能力和防空能力的对抗

战列舰的交战距离撑死了也就30KM,即使以现在的火控技术加持也不会长到哪去

而反舰导弹的作战距离可不要太远,我国的鹰击18反舰导弹的射程就达到了500KM+

所以

战列舰披上个航母皮就复活?想多了

除非火炮技术有着什么长足进步,比如电磁炮之类的东西,还有可能让战列舰借尸还魂一下

但就以目前这种火炮依旧以化学能为运作原理的时代,战列舰是不可能再一次变成海军核心的

毕竟在反舰导弹大行其道的现代,航母无用论都大行其道了,你还想让战列舰借尸还魂?

你想啥桃子呢?

战列舰上能停放舰载机吗?

看您想要哪种停放方式了……

假如是水侦/水上观测机这种的话很多战列舰都可以携带,至于开炮会震坏飞机?水机一般会有配套的机库,像水机甲板在舰尾的后期日/美战列舰,机库就在水机甲板的下方;水机甲板在舰体中段的(如超无畏时期的大部分英战),机库在舰体中段。

如果是直升机的话肯定不是问题,前卫(H.M.S. Vanguard)在担任皇家游艇期间,曾经有一架西科斯基R-4在前卫的前甲板上降落过,给前卫带来邮件和电影胶片。

你想要轮式起落架的?也不是不行。德三的Fi-156侦察机(有个日本仿制版叫Ki-76 三式联络机)可以满足你的想法。这飞机就是以随便什么地方都能起降著称的(记录到的极限起降距离为5米),战列舰甲板起降那是绰绰有余了。

或者你想要能搭载制式轮式起落架的舰载机的?可以去看看伊势和日向两艘航空战列舰。暴怒?emmm……曾经也算半个航战吧。不过伊势和日向作为技术上最成功的航战是只能起不能降,因为舰尾改造后搭起来的飞行甲板不足以支持降落。

战列舰上能停放舰载机吗?

战列舰当然可以停放舰载机,只要敢想,就有人能做出来。

鬼子在二战期间就搞过独特舰种——战列航空母舰:

为加强航空力量,日军将决定将伊势级战列舰改装成航空母舰,拆除舰尾主跑,在后部主炮群拆去所产生的空间上搭载机库和飞行甲板,计划搭载22架固定翼舰载机。

但是,实践证明两头兼顾的结果是两头不靠,这货根本没起到什么作用,最后坐沉军港中。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年不行今后未必不行。很多人设想,如果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可以让无人机自主作战,驱逐舰级别舰艇就能够搭载一定数量固定翼无人机,可以进行防空反舰以及中继制导等作业。届时航母地位可能下降。

战列舰上能停放舰载机吗?

航母上的舰载机是战斗用的,侦察机没几架。有部分战列舰上有几架飞机,但都是都是都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侦察机,战列舰上的空间都被炮塔占住(不要以为炮塔就表面上那些,最大的炮塔基本覆盖整个舰体)那还有存放舰载机的地方?弹药库里面也都被大口径重炮的弹药占据着,哪里还有鱼雷和炸弹放的地方?没有这些条件,战列舰上的那几架飞机就算都是战斗机,又有什么用?

战列舰上能停放舰载机吗?

战列舰一般不携带水上飞机。因为开炮时的震动会损坏飞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